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13)
2023(3243)
2022(2799)
2021(2691)
2020(2411)
2019(5548)
2018(5478)
2017(10218)
2016(5256)
2015(5710)
2014(5519)
2013(5394)
2012(5087)
2011(4578)
2010(4717)
2009(4379)
2008(4585)
2007(4439)
2006(3992)
2005(3519)
作者
(15426)
(12764)
(12745)
(12091)
(8311)
(6172)
(5893)
(4970)
(4911)
(4836)
(4439)
(4324)
(4321)
(4107)
(4010)
(3967)
(3775)
(3753)
(3751)
(3675)
(3288)
(3148)
(3053)
(3022)
(2951)
(2893)
(2854)
(2844)
(2748)
(2584)
学科
(21568)
经济(21430)
管理(12541)
(11459)
(11023)
企业(11023)
方法(9235)
理论(6854)
中国(6521)
(6099)
(5980)
业经(5834)
数学(5775)
数学方法(5542)
(5406)
(5149)
地方(4068)
(3933)
关系(3868)
社会(3817)
农业(3503)
经济理论(3458)
企业经济(3393)
(3353)
(3237)
金融(3234)
教育(3163)
(3108)
银行(3094)
(2947)
机构
大学(71963)
学院(70474)
研究(27110)
(25678)
经济(25012)
管理(24765)
中国(20929)
理学(20917)
理学院(20619)
管理学(19882)
管理学院(19727)
科学(17476)
(16715)
(14486)
(13662)
(13632)
研究所(13025)
中心(12374)
(11936)
业大(11171)
北京(11020)
农业(10437)
(10253)
师范(10158)
(10094)
财经(10020)
(9379)
(9153)
(8945)
技术(8459)
基金
项目(45613)
科学(34804)
研究(32766)
基金(31968)
(28661)
国家(28388)
科学基金(23563)
社会(21354)
社会科(18850)
社会科学(18839)
(17791)
基金项目(16127)
教育(15493)
自然(15194)
(14929)
自然科(14909)
自然科学(14903)
自然科学基金(14629)
资助(13873)
编号(13304)
成果(12128)
重点(10394)
(9834)
课题(9771)
(9108)
科研(8884)
(8824)
大学(8676)
(8377)
项目编号(8376)
期刊
(31768)
经济(31768)
研究(22591)
中国(19273)
学报(14606)
(12733)
科学(12390)
教育(11993)
(11847)
大学(11287)
管理(10580)
学学(10365)
农业(8251)
技术(7019)
(6470)
金融(6470)
经济研究(5277)
财经(5234)
图书(4794)
(4519)
(4443)
(4389)
业大(4269)
业经(4267)
统计(4165)
(3515)
书馆(3502)
图书馆(3502)
林业(3489)
问题(3456)
共检索到118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梅  
人到老年后,常常处于一种原有的社会联系逐渐减少以至于与社会隔离的状态 而后者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着明确的不良作用。因此,研究老年时期社会关系的变化,特别是不同社会关系对老年人的不同影响以及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有关因素,对于成立、发展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组织及活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为一篇从应用观点出发的、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及社会支持问题的研究。它回答了存在于这一领域中的如下几个问题:1.研究老年人社会关系在应用老年学中的地位;2.社会关系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3.社会关系的内涵及其在特定社会背景中的作用;4.目前研究老年人社会隔离和支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普查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量表(LSNS)及其与其它检测方法的相关关系;6,老年人在社会关系中给予和接受两端中的地位;7.社会发展对现代老年模式的影响;8.研究老年社会关系的未来领域。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正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各类旨于有助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组织、活动正蓬勃发展。本文无疑对于以上活动的实践给予理论上的提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冯学玲  邓明阳  贺思芬  徐登峰  夏冬辉  尹仕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易受干扰,需要采用隔离传输技术以提高信号传输模块的抗干扰性能。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VFC110的可自调零的压频-频压信号隔离传输电路。该电路首先在发送端将电压信号转换为频率信号,由光纤实现频率信号的远距离隔离传输,并在接收端将频率信号还原为电压信号。为解决零点漂移问题还设计了自调零模块,可通过远程给出触发信号实现输出零点的自动调节。经测试,该信号隔离传输电路可传输0~10 V电压信号,在该范围内的线性度小于1.5%,平均延时约为33 us。最后基于一套32 kV/200 mA高压电源进行了信号隔离传输测试,进一步验证了该电路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这种基于光电耦合技术的信号隔离传输电路具有隔离性能好、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十分适合用于电路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隔离传输技术的认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刘瑞平  
文章运用西方的社会护航模型(SCM)和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ST),并结合中国本土理论对中国老年人的社会网络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相关因素。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将社会隔离分解为家庭和朋友隔离两个维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陷入社会隔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衰老并非仅为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带来消极变化,增龄伴随着老年人朋友隔离的风险上升,但是其陷入家庭隔离的可能性却出现下降。家庭特征是老年人陷入家庭隔离的主要预测因素,健康状况是导致老年人产生朋友隔离的主要因素;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参与和社会环境也对他们的家庭隔离和朋友隔离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晓群  朱喜钢  孙洁  刘风豹  
以保利茉莉公馆作为北京市普通封闭社区的代表,通过对封闭社区内外群体的问卷调查及访谈,从不同的空间维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封闭社区的社会隔离性及其表现形式。结果显示:在居住区维度上,封闭社区与周围空间的功能性联系较强,尚未形成地理隔离,社区内外群体彼此间并无明显的歧视与敌意,围墙本身没有造成居民间的心理隔离;在城市维度上,作为安全屏障的封闭社区围墙固化了居民的感知责任边界,降低了人们维护社会治安的行动意愿,弱化了居民与外界环境的联系,造成了城市维度上的社会隔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华  
种族居住隔离已深深扎根于美国城市生活中 ,许多美国主要大都市区的城市中心 ,至今都保持着高度的居住隔离。本文介绍了这种居住隔离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并指出 ,它是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住房业、银行业和私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居住隔离对黑人的生活质量和文化产生了许多破坏性的后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文荣  段瑶  
文章将居住隔离理论视角引入农民工居住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全国七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和长三角地区七城市劳工调查数据农民工子样本的分析,揭示了外来农民工在流入地城市"大分散、小集中"的块状分布状态。文章从结构和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了这一居住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全景呈现了城市亚文化区域作为居住隔离的社会后果及其内部特征。最后还对杭州市三位一体的外来人口住房保障体系做了重点介绍,希冀有所启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星华  肖翔尹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到来,人类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新的健康挑战。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大大增加,需要有效应对和缓解压力。其中一种很重要的缓解就来自于社会支持。已有研究证实社会支持与精神压力、疾病三者之间存在关联,但究竟是何种关联,尚没有统一的结论。文章借助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群体的研究,深入地探讨了者的关联。设置了对照组,基于假设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在高精神压力的情况下,患者组的社会支持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高社会支持度的情况下,患者组的精神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精神压力;社会支持、精神压力和疾病之间是一种动态互动的关系,以此发现为基础,我们提出了PCE模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许传新  
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经常与城市学生交往、愿意与城市学生交往,并且预期城市学生对他们持接纳态度,两类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非常小,社会隔离的代际传递不明显。从影响因素来看,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大众传媒、学生活动对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融入起到促进作用,而年级、社会排斥感、社会剥夺感对其在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融入起到阻碍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铭忻  周源昌  张桂红  路义鑫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隔离种: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的研究发现,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于感染第16d 和18d 出现,第38d 和36d 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于感染第20d 和22d 出现,第32d 完全形成.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雌虫体外培养24h 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66.0和76.2,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分别是28.8和22.0,前二者在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二者.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浩  张云贵  石金峰  胡艳君  胡天阳  宋铭忻  路义鑫  熊永忠  刘朔一  曹荣峰  谷作霖  
研究了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国际标准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在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在猪体内寄生密度较大的部位是:膈肌、舌肌、咬肌、腓肠肌、肩胛肌、肋间肌、颈肌、前腿肌、臀肌和背最长肌寄生密度较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熊跃根  
在全球化与后工业经济时代里,诸多国家出于应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考虑,都在不同程度地对本国的福利体制进行变革或再造。在分析了全球化与后工业经济时代新社会风险对建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的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转型时期的中国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重塑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第一,建立和发展新型福利体制的责任共担的模式;第二,通过风险管理确立国家、非营利部门与家庭的福利三角关系;第三,建立和发展新型社会契约下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伟国  陈玉杰  张成刚  
职业性别隔离是一个长期存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复杂现象,对就业和工资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职业性别隔离测度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统计描述方法的作用及具体指标,重点讨论了4种主要总和指数的应用方法和使用范围。文章认为,统计描述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了解职业规模、劳动力市场性别比例及垂直隔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测度方法之一。对于总和指数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对不同指数的可信度进行区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邱剑  安芹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晶  
本研究以厦门市海沧区为例,利用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居住区位及隔离程度对城镇居民社会融合的影响。海沧区目前属于中等居住隔离程度,居住区位及隔离程度对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本地人口来说,居住区位对其社会融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乡的维度上,城乡结合区、镇、村庄依然在社会融合水平上高于主城市区;而对外来人口来说,居住隔离对其社会信任水平和公共参与都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目前城市社会对外来人口在形式上的放开还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李楠  
美国弗州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引发了人们关于文化差异与族群融合的争论以及对马加爵事件的反思。从事件发生的社会结构性背景看,这两起校园凶案都反映了因贫富分化所导致的社会隔离,以及这种隔离在高等教育中的复制、传递。有鉴于此,当前以职业准备和教育成层为理念的大学教育,有必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反思,实施文化融合的策略,以发掘大学在消弭社会分层消极效应上的文化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