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85)
- 2023(6223)
- 2022(5549)
- 2021(5356)
- 2020(4838)
- 2019(10489)
- 2018(10687)
- 2017(20635)
- 2016(10993)
- 2015(12695)
- 2014(12614)
- 2013(12069)
- 2012(10893)
- 2011(9637)
- 2010(9949)
- 2009(9392)
- 2008(9384)
- 2007(8368)
- 2006(7388)
- 2005(6349)
- 学科
- 济(44866)
- 经济(44719)
- 管理(37572)
- 业(33563)
- 企(31520)
- 企业(31520)
- 方法(24546)
- 数学(20038)
- 数学方法(19510)
- 财(14141)
- 理论(11741)
- 业经(11616)
- 务(10862)
- 中国(10854)
- 财务(10815)
- 财务管理(10796)
- 农(10390)
- 企业财务(10297)
- 学(9586)
- 和(8891)
- 制(8148)
- 划(6957)
- 环境(6580)
- 技术(6502)
- 地方(6458)
- 农业(6300)
- 银(6252)
- 银行(6247)
- 策(6111)
- 贸(6007)
- 机构
- 学院(156231)
- 大学(156092)
- 管理(64842)
- 济(57357)
- 经济(56026)
- 理学(55957)
- 理学院(55372)
- 管理学(53960)
- 管理学院(53682)
- 研究(47764)
- 中国(36914)
- 京(33136)
- 科学(30826)
- 财(28385)
- 农(24526)
- 所(24123)
- 业大(23667)
- 江(23561)
- 中心(23494)
- 财经(22425)
- 研究所(21721)
- 北京(20477)
- 经(20187)
- 农业(19277)
- 范(19224)
- 州(19142)
- 师范(18999)
- 技术(17396)
- 院(16834)
- 财经大学(16667)
- 基金
- 项目(106780)
- 科学(84777)
- 基金(78338)
- 研究(75704)
- 家(68555)
- 国家(68018)
- 科学基金(59798)
- 社会(48600)
- 社会科(45017)
- 社会科学(44999)
- 省(42774)
- 基金项目(41086)
- 自然(40782)
- 自然科(39980)
- 自然科学(39972)
- 自然科学基金(39239)
- 教育(36159)
- 划(35483)
- 资助(33091)
- 编号(31754)
- 成果(26124)
- 重点(23911)
- 部(22903)
- 创(22113)
- 发(21048)
- 课题(20930)
- 科研(20717)
- 项目编号(20600)
- 创新(20554)
- 大学(20057)
共检索到229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宁 刘德海
世界各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本文根据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体制动员成功经验,将社会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博弈因素与传染病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重大传染病疫情演化机理与情境预测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将传染病传播模型中感染系数参数加以内生化,解释了社会动员体制在疫情初期防控中的关键作用。最后使用感染系数内生化的SI模型分别对美国、意大利和中国三种抗疫模式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和峰值点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对。本文研究表明,在缺少有效疫苗的情况下,采取隔离和政府疫情信息公开的中国疫情防控模式,在新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雪美
目的:分析我国各地区在遭遇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抵御灾害能力,为今后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构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社会易损性评价函数,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地区2003年SARS和2009年甲型H1N1两次重大突发疫情进行社会易损性评价。结果:我国中东部地区社会易损性较低,而且2009年比2003年有所下降,但西部、西南地区正好相反。结论:加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是降低社会易损性、提高地区应急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 社会易损性 因子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卫辉 赵彦云
突发全球性重大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疫情相关大数据的开放及精准防控应用不仅长期占据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疫情防控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亦成为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与疫情防控相配套的新生态统计系统的应急建设,作为互联网统计体系实践和现代统计学科应用的实例,也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我国地级以上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开放现状为分析案例,结合互联网技术及特征的数字技术和应用统计理论,建立了包括数据源专业统计、疫情数据开放统计以及市场应用统计在内的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数据互联网统计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郭春侠
[目的/意义]2019年底始露端倪的重大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2020年1月底全面爆发,2月底最为严峻,至3月中旬渐趋缓和。在应对这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数据管理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使疫情的精准判断和应对成为可能。[方法/过程]通过分析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过程中数据监测和数据利用等相关文献,着重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数据管理实践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数据管理体系框架。[结果/结论]新冠肺炎疫情的数据管理实践表现有:相关主体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动性,多渠道发布范围不同深度各异的数据;部分数据实现融合关联,并积极推动数据的开发利用;初步实现基础健康卫生知识共享,利于个人自我防控;通过数据管理助力科技攻关,加速疫苗药物研发;一定程度上符合开放的标准性,方便疫情数据复用。结合相关理论,构建出包括疫情数据管理主体、客体、环境和过程的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数据管理体系框架,以该理论框架提出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管理若干思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维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人畜共患传染病日益频发。这一趋势绝非偶然,而是人类活动不断侵犯自然生态边界的结果。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以2014—2016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疫情为例,剖析国际金融资本和跨国农业企业在欠发达国家逾越森林生态的安全边界、推行工业化单一种植、触发公共卫生危机的连锁机制。证据表明,新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自然生态、人类健康之间存在内生性冲突。政策制定者应将防止资本侵蚀生态红线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顶层设计中;否则,单纯依靠疫苗与药物研发,人类将永远无法阻止新疫情到来的步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种大双 孙绍荣
[目的/意义]研究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和衍生社会次生灾害的过程,为政府制定应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传染病模型SEIRS,提出一种合理运用控制因子促使舆情传播发生改变的方法,建立政府干预下的舆情传播与控制系统。给出系统的微分方程组模型,分析系统的平衡点和稳定性。[结果/结论]以"6·1"长江沉船事件和"8·12"天津爆炸案事件为例,通过仿真证明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设置5种情景来考察不同控制因子对群众状态转化的影响,并据此给出政府控制舆情的重点控制因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彭化非
本文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模型,采用我国24家上市银行和130家地方法人银行数据,利用复杂网络传染病模型对银行金融风险传播进行分析,测算当前我国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播趋势和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金融风险救助策略的差异性和有效性。研究结论表明:一是当前银行体系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显著;二是金融市场参与者差异越大、个别市场参与者的集中度越高,金融风险的传播能力越强;三是金融风险在银行体系中的传染将长期存在;四是在救助资源面临约束的情况下,分散资源救助中小金融机构优于集中资源救助大型金融机构。上述研究结果带来的启示:一是完善金融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建立跨市场跨主体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三是优化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和框架;四是健全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体系;五是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隔离机制。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赵剑华 万克文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已习惯在社交网络平台发表意见,进而形成所谓的网络舆情。准确建立舆情的传播模型,对于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帮助。【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传统的SIR传染病模型,综合考虑用户的心理特征行为因素,搭建新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并选用粒子群算法,以2016年内热点的微博舆情事件为例,求解模型参数的最优值,并进行实验数据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的追根溯源心理、持续关注心理以及漠不关心心理等心理特征对舆情的传播特性有重要影响,同时本文给出的模型由于考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崔瑜
随着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日益增强,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也在上升。本文运用医学SIRS传染病模型对金融市场间风险交叉传染机制进行研究,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取决于基本再生数,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一个子市场的金融风险将传染至其他子市场,该值越大,金融风险越容易蔓延。第二,金融风险蔓延趋势取决于风险传染率、易感染群体直接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获得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转入易感染状态的概率以及免疫丧失率。第三,单独使用事前防御或事后化解的防控策略是缺乏效率的,同时采用这两种策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崔瑜
随着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日益增强,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也在上升。本文运用医学SIRS传染病模型对金融市场间风险交叉传染机制进行研究,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取决于基本再生数,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一个子市场的金融风险将传染至其他子市场,该值越大,金融风险越容易蔓延。第二,金融风险蔓延趋势取决于风险传染率、易感染群体直接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获得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转入易感染状态的概率以及免疫丧失率。第三,单独使用事前防御或事后化解的防控策略是缺乏效率的,同时采用这两种策略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风险传染。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传递,我国要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提高金融市场的直接免疫力;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有效实现金融风险事前防范;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降低金融市场之间风险传染概率;优化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提升金融风险的整体防范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清 冀桂琳 李盈科 徐加波
文章研究了SI传染病模型的概率分布,将S(t),I(t)看成随机过程中的生灭过程,发现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无病平衡点(N,0)以概率1全局渐近稳定;当R_0>1时,地方病平衡点(μ/β,(Nβ-μ)/β)以概率1全局渐近稳定,和连续的确定性SI模型是一致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瑞发 王青连
本文作者在探讨新技术扩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扩散的传染病模型,并应用四川、湖南两省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应用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清 冀桂琳 李盈科 徐加波
文章研究了SI传染病模型的概率分布,将S(t),I(t)看成随机过程中的生灭过程,发现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无病平衡点(N,0)以概率1全局渐近稳定;当R_0>1时,地方病平衡点(μ/β,(Nβ-μ)/β)以概率1全局渐近稳定,和连续的确定性SI模型是一致的。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韩普 王鹏
【目的】精确地呈现网络社交中信息传播状态和传播过程,从而更深入理解网络信息的传播机制。【方法】在无标度网络模型和传染病模型基础上,加入可调整参数,构建改进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型,并在Net Logo平台上进行舆情传播演化仿真。【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传播速率能够更好地描述网络信息传播;在集群度大的网络中对信息传播进行引导和控制的最佳时机是在传播速率增大阶段。【局限】模型对人群分类仍然不够精细。【结论】模型不仅能够在设定条件下模拟不同类型信息的传播过程,还可以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和
关键词:
无标度网络 传染病模型 舆情传播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传染病疫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未来传染病疫情仍然会继续存在,并可能呈多发的趋势。虽然传染病疫情本身难以有效预测,传染病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具有短期、外生性的特点,但是仍然有必要从传染病疫情应对政策方面进行总结研究,形成框架性的政策思路,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并降低其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经济金融影响和应对政策实践,探讨了传染病疫情应对的政策框架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