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3)
- 2023(11426)
- 2022(9391)
- 2021(9118)
- 2020(7281)
- 2019(16214)
- 2018(16211)
- 2017(29236)
- 2016(16759)
- 2015(18583)
- 2014(18317)
- 2013(16889)
- 2012(15239)
- 2011(13992)
- 2010(14212)
- 2009(12877)
- 2008(12274)
- 2007(11097)
- 2006(9841)
- 2005(8522)
- 学科
- 济(48707)
- 经济(48540)
- 管理(43026)
- 业(36808)
- 企(31557)
- 企业(31557)
- 教育(21546)
- 中国(21454)
- 方法(19542)
- 理论(16092)
- 学(15800)
- 农(15749)
- 财(15303)
- 数学(14603)
- 数学方法(14341)
- 业经(13236)
- 制(13013)
- 和(11292)
- 体(9976)
- 农业(9845)
- 教学(9751)
- 地方(9478)
- 技术(9449)
- 银(9230)
- 务(9226)
- 银行(9205)
- 财务(9187)
- 财务管理(9171)
- 发(9017)
- 行(8850)
- 机构
- 大学(219312)
- 学院(216965)
- 研究(78564)
- 济(74159)
- 管理(74014)
- 经济(72141)
- 理学(63385)
- 理学院(62521)
- 管理学(61085)
- 管理学院(60644)
- 中国(52637)
- 科学(49276)
- 京(47951)
- 所(39770)
- 范(39201)
- 师范(38860)
- 财(37903)
- 农(36603)
- 研究所(36315)
- 教育(35083)
- 中心(34775)
- 江(34462)
- 业大(31567)
- 师范大学(31445)
- 北京(30424)
- 财经(29772)
- 农业(28826)
- 技术(28713)
- 院(28667)
- 州(27487)
- 基金
- 项目(146712)
- 科学(116120)
- 研究(113429)
- 基金(102168)
- 家(89745)
- 国家(88841)
- 科学基金(74816)
- 社会(70014)
- 社会科(65102)
- 社会科学(65080)
- 教育(59436)
- 省(59425)
- 基金项目(52736)
- 划(51971)
- 编号(48868)
- 自然(46820)
- 自然科(45654)
- 自然科学(45635)
- 自然科学基金(44833)
- 成果(42561)
- 资助(40710)
- 课题(36982)
- 重点(34729)
- 部(33437)
- 发(32573)
- 年(30886)
- 性(30833)
- 创(30764)
- 项目编号(29848)
- 教育部(29036)
共检索到333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蒲善霞 许学梅
高等教育资源重组能够有效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体系的构建,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从社会适应性角度进行分析,梯次配置是高校资源重组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对高等教育资源重组方案的系统性、互补性整合产生强有力的推动,软硬兼顾、复合优化是高校教育资源体系重组的基本要求,强调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以全方位深化、优化为基础,对高校教育资源进行针对性开发,多元化构建资源体系方案,确保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源体系 重组方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佘远富 刘超
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适应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动态性、超前性等特点;在大众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表现出诸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方面,包括理念性错位、政策性错位、制度性错位、结构性错位、范式性错位等;增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必须构建"政府主控、社会主导、高校主体"的良性运行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社会适应性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立峰 夏冬梅 程千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成人学习者需求日趋多元等趋势,高等继续教育领域正在探索包括学科专业建设等在内多层面的"社会适应性"变革。本研究从专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对专业社会适应性的概念及评估指标体系的功能做出界定,并从社会发展、学习者需求、学校定位、学科专业自身发展规律等影响专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着手,在充分借鉴并参考分析普通本科及高职院校专业适应性相关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量高等继续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初步构建了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雏形。之后通过词频分析法及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确认与修正,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指标进行了信度、效度和相关性检验,最终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从匹配度、支持度、认可度三个层面来构建,以期指导高等继续教育专业合理发展,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布局,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度,同时为高等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及专业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露
在全球的职业教育中,德国职业教育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对德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层次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的适应性举措,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德国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 经济社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露
在全球的职业教育中,德国职业教育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对德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层次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的适应性举措,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德囯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 经济社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凌云志
社会适应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市场竞争和社会经济对现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把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作为必修课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丽 吕淑芳
当前我国旅游新业态崛起,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旅游产业需求脱节现象严重,有必要探索旅游管理学科专业建设的"社会适应性"变革。从社会发展、学习者需求、学校定位、学科专业自身发展规律等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着手,在充分参考并分析普通本科及高职院校专业适应性相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构建该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专业社会适应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令奇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有社会适应性,表现为动态性、针对性、超前性三个特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问题、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又不能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等问题;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对策,有拓宽专业口径,加强适应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走产学合作道路,注重教育实用性等。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社会适应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清源 但军
高职院校社会适应性的体制、机制上,存在体制僵化,缺乏活力;体制传统,缺乏个性;体制随意,缺乏稳定性、效率不高;动力机制缺乏;政府推动不力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原有体制的影响以及形式化、单向性制度的制约。为此,应构建高职教育的新体制,强化政府的干预性,注重高职院校自我系统的开放性,充分凸显行业、企业的"双主体性"。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社会适应性 体制 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隽
"教育2030行动框架"明确提出未来教育各国要确保教育公平,要基于数据证据解决弱势群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高职院校困境学生中占比最多的留守经历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歧视知觉、社会适应性两个维度展开实证研究,通过数据探讨这个群体的客观状况,并提出针对性提供教育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社会支持各维度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知的教育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立峰 夏冬梅 程千
培养具有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客观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程度。基于内容分析法,以开放教育的典型代表国家开放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目标的内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国家开放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能保证人才培养遵循正确的方向,但存在专业特色及开放教育特殊性体现不充分,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不明显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社会适应性层面仍有待提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蔚 祁乐瑛
为探索家庭教育和情绪调节策略对职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简式家庭教育中文版量表、情绪调节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827名职业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教育、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显著预测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2.认知重评在父母拒绝、父母情感温暖与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在父母过度保护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遮掩效应;表达抑制在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在父母情感温暖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遮掩效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宝存 杨尊伟
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通过委员会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通过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高等学校决策的机制,通过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问责制度等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政府和高校间的缓冲作用。为此,我国还必须调整政府角色定位,改变政府的治理方式;完善国家立法和大学章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社会问责和监督制度。
关键词: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社会参与 制度保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冯磊
工科专业培养目标是工程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工科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与期待,也折射着工程教育的发展变化轨迹。研究表明,我国各类高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随着工业及社会的发展而调整变化,但总体上依然表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素质、重研究轻实践等特点,加强工程教育与社会及工业发展的联系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
工程教育 专业培养目标 社会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