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9)
- 2023(4730)
- 2022(3788)
- 2021(3661)
- 2020(2969)
- 2019(6621)
- 2018(6559)
- 2017(12231)
- 2016(6602)
- 2015(7556)
- 2014(7420)
- 2013(7011)
- 2012(6825)
- 2011(6001)
- 2010(6248)
- 2009(6000)
- 2008(6160)
- 2007(5938)
- 2006(5429)
- 2005(4738)
- 学科
- 济(26296)
- 经济(26141)
- 管理(17763)
- 业(17700)
- 企(16112)
- 企业(16112)
- 方法(10127)
- 中国(9285)
- 农(8578)
- 业经(8276)
- 理论(7138)
- 学(6679)
- 和(6538)
- 财(6413)
- 数学(6273)
- 数学方法(6103)
- 制(5951)
- 农业(5118)
- 教育(4684)
- 社会(4465)
- 地方(4439)
- 策(4252)
- 贸(4215)
- 贸易(4211)
- 银(4162)
- 银行(4153)
- 易(4108)
- 融(3991)
- 金融(3990)
- 行(3961)
- 机构
- 大学(96572)
- 学院(94252)
- 济(36335)
- 经济(35470)
- 研究(34716)
- 管理(33941)
- 理学(28722)
- 理学院(28334)
- 管理学(27624)
- 管理学院(27450)
- 中国(26044)
- 京(21397)
- 科学(20982)
- 财(18156)
- 所(17691)
- 中心(15941)
- 研究所(15831)
- 农(15389)
- 江(14953)
- 范(14591)
- 师范(14473)
- 财经(14023)
- 北京(13727)
- 业大(12844)
- 经(12657)
- 院(12128)
- 师范大学(11796)
- 农业(11745)
- 州(11659)
- 经济学(11199)
- 基金
- 项目(59808)
- 科学(47394)
- 研究(44778)
- 基金(43775)
- 家(39092)
- 国家(38258)
- 科学基金(32121)
- 社会(30624)
- 社会科(27583)
- 社会科学(27568)
- 基金项目(22400)
- 省(22121)
- 教育(20947)
- 自然(19586)
- 自然科(19168)
- 自然科学(19163)
- 划(19079)
- 自然科学基金(18838)
- 编号(18258)
- 资助(17614)
- 成果(16596)
- 部(13531)
- 重点(13394)
- 课题(12665)
- 国家社会(12338)
- 发(12324)
- 创(11949)
- 教育部(11796)
- 性(11598)
- 大学(11573)
共检索到153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何炤华
家庭变迁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现象。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要素共同作用于家庭结构、关系、功能和价值取向。家庭规模变小、代数变少,主要家庭模式趋于稳定,但家庭形式更为多样,家庭关系既亲密又疏离,部分家庭功能社会化,婚姻家庭观念发生改变。尽管如此,基于深厚传统的中国家庭仍有很强的抗逆力,加上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家庭形式对亲代和子代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生、养、教化功能仍多由家庭承担。不过,子女数量的持续偏少,子代社会和地域流动的久盛不衰,婚姻观念的不断变迁,都会进一步改变家庭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并给政府和家庭带来严峻挑战。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家庭功能 家庭观念 变迁与延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亭亭 朱宇 林李月 柯文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家庭化流动模式的变迁对于认识中国人口迁移流动演变规律和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2年和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层多项Logit回归模型,对中国人口家庭化流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正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已经并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家庭化流动模式变迁呈现出延续性,表现为半家庭化流动的下降和完整家庭化流动的上升。(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家庭化流动的过程也更为复杂,流动人口家庭团聚需要更多的流动批次才能实现;家庭规模越大、家庭化流动程度越完整,所需流动批次越多。(3)模型结果表明,家庭化流动受到流动人口特征和流入城市特征的共同影响。流动人口个体及家庭特征、流动特征等一直是影响家庭化流动的重要因素;城市特征层面,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了从不显著向正向显著的重要转变;此外,完整家庭化流动一直受到城市住房市场状况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半家庭化流动则主要受到城市等级的影响。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流动 模式变迁 中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剑
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政府意识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脆弱性,逐步将政策重心从促进出口贸易转向刺激国内消费。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韩国的家庭债务持续攀升,成为威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主要风险,对韩国经济社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文对韩国家庭债务的特征、起因、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韩国 经济转型 国内消费 家庭债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丁宏
韩国作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的代表性国家,在短短的20年间,继令人瞩目的经济腾飞之后,实现了从威权主义政治向政治民主化的转型,其中韩国市民社会发展和民主化运动的高涨被认为是政治社会转型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对韩国政治转型与市民社会变迁之互动过程进行考察与分析,探究市民运动作用于政治转型的作用模式和途径,揭示其在民主化进程中为其他国家提供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民主化 政治转型 市民社会 市民运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云桥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对农村家庭造成较大冲击,出现大量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农村家庭功能随之出现了失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是试图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及其影响。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家庭功能 家庭功能失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思根 张建平
作为购买决策主体,家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组织,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双重转型期,家庭内部的角色结构也在发生变迁。以三个中等城市家庭为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消费决策的夫妻角色呈明显专门化,夫妻在决策不同阶段的感知影响力也不同。这一结果可能为企业的营销传播策略、市场细分策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段纪宪
家庭形成本质上是一个生理作用的过程,在有意识的生育控制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传统认为家庭应在婚姻的前提下建立才是合适的,而婚姻可以因离婚和丧偶而解体。1982年中国大约31%的育龄妇女因未进入婚姻而被排除在生育过程之外。再加上丧偶和离婚,只有67%的妇女是已婚的。失婚率通常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总的看来,中国妇女的失婚率还是低的,已婚妇女中只有2%的人离婚或丧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慧玲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带来的就医行为变化,给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引起就医趋势的各种变化,探讨出促进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措施,为各医疗卫生部门和机构的管理、决策、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视角,对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共生演化关系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在探索二者共生演化的机理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发展的Logistic模型,并利用我国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段时间叠加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能精确描述中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过程,并且二者属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模式。鉴于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模式具有最大的共生能量,本文最后提出了我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对称互惠共生演化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欢 郭晓鸣
考察生产性服务是否有助于把弱小的传统农业部门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产业部门,显然不能仅仅以其在农业发达区域的实际进展来简单概括和评价。本文主要从农机作业服务引进的决策模型、替代领域及农业形态发生的变化等角度,对我国传统农业中生产性服务的引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要发挥生产性服务改造传统农业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农村内部基础性生产条件的重大改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生成,以及农村外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和城乡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自由平等流动等政策支持。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传统农业中生产性服务的引进更可能会对粗放经营形成事实上的变相支持,进而产生延续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方式的不利影响,而非对传统农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望超凡 甘颖
女儿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强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家庭性质的变迁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家庭的变迁路径是一个宗教性弱化、社会性弱化和生产性改变的过程,这导致家庭逐渐朝向单纯的生活单位转变。家庭性质变迁在形成儿子养老危机的同时,也释放了女儿的养老潜力,从而形成了女儿参与养老过程的新现象。同时,在激烈的变迁中农村家庭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文化韧性,这构成了对传统儿子养老模式的结构性支撑,并给予了行为主体实践能力发挥作用的博弈空间。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儿子和女儿的实践能力对比和行为取向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塑造了当下"共同赡养、儿女分工"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
关键词:
农村养老 女儿养老 家庭变迁 农村社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重涵 张俊 刘莎莎
现代家庭教育是在现代家庭制度中,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和社会交往活动,是历史和社会建构的产物。从教育原型看,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比学校教育更接近教育原型的教育类型。从与学校教育关系看,家庭教育经历了从教育作用与社会成员资格认可制度合一,到整体教育向单一的现代学校让渡,再走向家庭的教育作用与学校的社会认可,以及家庭对教育代理权逐步收回的矛盾过程和趋势;生活教育与系统知识教育分别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两条主线并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从与现代家庭的关系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自我教育、教养和教育统一的过程;家庭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着宏观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与变化和儿童的生命历程之间的中介性制度作用;儿童接受现代家庭生活不同形式的影响,并接受父母对其整体教育和社会经历的期望、规划和安排。现代家庭教育呈现一种家庭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影响、家庭生活和父母教养组成的嵌套结构,家庭教育的新的概念体系由此演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湛 彭希哲
在人口转变和经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中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逐渐简化、传统家庭功能趋于弱化。这对维系社会正常运作的各项社会政策带来巨大冲击,并由此将家庭政策的完善与改革提上议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政策在影响人口发展、提供家庭保障和促进性别平等等方面有所建树,但仍未脱离含蓄型和补缺型模式的囿限。文章认为,中国的家庭政策体系应实现向明确型和发展型转变。首先应创建专门的家庭政策机构,在此基础上明确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的福利对象、以发展家庭能力为目标进行家庭投资、推进家庭政策的适度普惠性,并尽量避免其他政策安排与家庭政策的相互制约乃至冲突。
关键词:
家庭变迁 家庭政策 社会政策 人口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云飞 高源
通过对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种对留守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这些传统的社会支持是建立在传统农村社会结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农村社会的变化,使得过去的社会支持网络作用开始减弱或者失去了可持续存在的基础,给传统的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晓伟
在我国全面而快速的社会转型期,受现代化的规律性客观因素与我国特有的体制性因素影响,农村家庭教育陷入困境之中。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家庭援助和支持,迫切需要政策的落实、全社会的支持以及农民个体的自觉意识与主动行为。如能将之置于"社区"这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操作单元,充分发挥城乡社区的资源动员机制与社会服务递送机制,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家庭教育困境可望能有所突破。
关键词:
农村家庭教育 社会转型 社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