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8)
2023(7639)
2022(6316)
2021(6001)
2020(4864)
2019(10600)
2018(10767)
2017(21207)
2016(11426)
2015(12648)
2014(12110)
2013(11806)
2012(10509)
2011(9587)
2010(9804)
2009(9506)
2008(9121)
2007(8512)
2006(7879)
2005(6990)
作者
(29534)
(24981)
(24750)
(23553)
(15302)
(12064)
(11029)
(9557)
(9400)
(8823)
(8473)
(8209)
(7550)
(7527)
(7497)
(7398)
(7346)
(7118)
(7059)
(7020)
(6171)
(6164)
(5994)
(5983)
(5720)
(5654)
(5577)
(5428)
(5083)
(4906)
学科
(45755)
经济(45606)
(45093)
(38350)
农业(29961)
管理(26443)
(19592)
企业(19592)
业经(18215)
中国(13949)
方法(13043)
(12014)
(10601)
农业经济(10171)
地方(10132)
数学(9305)
(9251)
数学方法(9112)
(9064)
农村(9056)
(8392)
(8311)
贸易(8306)
(8251)
理论(8198)
(8109)
发展(7793)
(7778)
收入(7550)
(7528)
机构
学院(154943)
大学(146187)
(64599)
经济(63215)
管理(58713)
研究(51244)
理学(50057)
理学院(49594)
管理学(48716)
管理学院(48446)
(44748)
中国(42358)
农业(33607)
(30023)
科学(29858)
(28991)
业大(27753)
(25905)
中心(25524)
(25342)
研究所(22674)
财经(21827)
(21366)
师范(21263)
农业大学(20434)
(19983)
(19551)
经济管理(19050)
(18589)
北京(18388)
基金
项目(97048)
研究(78482)
科学(76745)
基金(68292)
(57541)
国家(56847)
社会(51493)
科学基金(49033)
社会科(47168)
社会科学(47150)
(40623)
基金项目(36061)
编号(35980)
教育(34875)
(31921)
成果(29106)
自然(28253)
自然科(27561)
自然科学(27557)
(27210)
自然科学基金(27032)
资助(26195)
课题(23447)
(22928)
(21564)
重点(21262)
(20980)
(20524)
(20431)
(20191)
期刊
(85419)
经济(85419)
(51383)
研究(46494)
中国(36000)
农业(34486)
(21854)
业经(21467)
学报(21113)
科学(20735)
教育(19464)
(19019)
金融(19019)
管理(17588)
大学(17259)
学学(16326)
(15499)
农业经济(13867)
农村(13799)
(13799)
技术(12693)
问题(12237)
经济研究(10834)
财经(10258)
世界(9696)
(9689)
经济问题(9271)
农村经济(9028)
(8833)
社会(8578)
共检索到245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曹飞  
从社会转型视角对农民工问题的解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从农民工劳动契约的社会整合机制来说,原来单位制所承担的经济与社会整合功能的统一随着单位制的解体而弱化,其后果是原来单位内可以化解的劳动争议爆发出来;发挥有机整合功能的社团组织和职业共同体的缺失,导致农民工的组织维权更多的是采用基于血缘、地缘维权的方式。其次,是契约环境的转型,即从熟人社会的契约环境向陌生人契约环境的转型,其困境在于熟人社会的"场域"缺失与关联博弈的断裂,导致契约的社会声誉机制弱化。第三,从农民工社会资本利用机制来说,是从完全依赖"强关系"网络而生存,转向更加重视利用"弱关系"网络中所蕴含的社会资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小龙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赋予农民工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实现农民工群体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尽管近年来我国的选举法已经不断完善,但是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他们的选举权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已成为制约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不利因素之一。立足于社会公平视野,推进农民工选举法制建设构建公平法制,推进农民工社团组织建设营造公平氛围,加大农民工选举经费投入提供公平保障,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打造公平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星博  
本文通过对社会结构变迁中城市青年农民工群体特征的描述 ,结合社会整合与发展的相关理论 ,在对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社区中的个人素质、社会地位及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互动状况加以比较的基础上 ,揭示了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问题化”倾向的现象 ,并对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对我国城市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作了有益的补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和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农民工在就业中存在来自各方面的歧视,严重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落实和制度的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以就业保障为基础,收入保障为核心,社会经济发展为出路。因此,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就要消除就业歧视本身,增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抗干扰性,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就业发展互动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秋云  
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资是其内生因素,是维护农民利益开展的一系列行动,然而社会转型需要关注的内容和因素比较多,从个体因素到社会因素再到国家因素,每一种因素都对现实农民工利益有一定的影响。社会阶层的差异性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环节有所体现,并组成农民利益的基础和背景。农民工利益行动在社会转型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各个因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雯  
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在我国生产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劳动地位,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提升人民素质、人民幸福感的根本途径。农民工幸福感偏低现状的存在,对于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成人教育应当针对这一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来优化农民工的知识结构,切实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楠  张志刚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类特殊群体,解决农民工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归属问题。目前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培训内容多以技术操作为主,虽然直接效果明显,但是农民工进入城市后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却日益突出。为此应立足社会转型期农民的身份特征,从绩效技术出发,深入分析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需求。特殊性需求表现为技术、职业和发展三个维度,技术需求立足农民工的生存权,容易满足,发展需求表现为市民化教育,实现起来较为困难,职业需求介于二者之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操竹霞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必须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教育。但从实然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面临主体缺位的困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以及学校的作用,真正实现"三位一体",才能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机制的构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春苗  
农民工民间维权NGO(即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体制外社会组织,本文以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工劳动权益状况为大背景,以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供求和制度变迁、交易成本和收益分析原理等为框架,分析了农民工民间维权NGO在社会转型期的激励机制、实现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从政府的角度对管理和规范此类组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冬生  
农民工现象的出现是多方面促就的,其中经济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民工所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农民工不仅仅是对务工经商农民的统称,而且是一种飘零在城乡之间、城际之间的身份符号。虽然早在1989年学术界就提出"农民工市民化"一词,但是直到本世纪初对农民工的认识态度转变以后,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才真正展开。由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了职业市民化、居住地域市民化,而且包括了公共服务市民化、行为意识市民化等等,涉及到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因此,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视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农民工不仅仅是对务工经商农民的统称,而且是一种飘零在城乡之间、城际之间的身份符号。虽然早在1989年学术界就提出"农民工市民化"一词,但是直到本世纪初对农民工的认识态度转变以后,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才真正展开。由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了职业市民化、居住地域市民化,而且包括了公共服务市民化、行为意识市民化等等,涉及到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因此,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视角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永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有1/3(约1.6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市民化非同步发展的结果是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半工半农性质独特社会群体——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的出现,引起了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罗钢  
本文对灵活就业农民工退保导致的逆向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出现漏洞和农民工利益受损等负面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农民工退保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消除农民工退保导致的逆向收入再分配,设计符合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会养老制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春燕  
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呈现出与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有序竞争的经济法理念相冲突的状态。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需要打破居住证制度形成的新的城乡分割局面,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跨地区流转,建立合理的医疗、维权制度,完善劳动合同法保障功能,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