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2)
- 2023(11920)
- 2022(9656)
- 2021(9004)
- 2020(7275)
- 2019(15763)
- 2018(15814)
- 2017(29488)
- 2016(16145)
- 2015(17662)
- 2014(17370)
- 2013(16609)
- 2012(15137)
- 2011(14001)
- 2010(14071)
- 2009(13406)
- 2008(12528)
- 2007(11489)
- 2006(10334)
- 2005(8970)
- 学科
- 济(68296)
- 经济(68134)
- 农(49511)
- 业(44825)
- 管理(37099)
- 农业(33171)
- 企(25084)
- 企业(25084)
- 业经(22534)
- 方法(20597)
- 中国(19579)
- 地方(19205)
- 数学(16098)
- 数学方法(15927)
- 制(14962)
- 学(14069)
- 财(13582)
- 发(12584)
- 农业经济(12535)
- 体(11763)
- 理论(11421)
- 银(10236)
- 和(10233)
- 银行(10218)
- 发展(10158)
- 展(10137)
- 行(9903)
- 策(9896)
- 环境(9759)
- 贸(9697)
- 机构
- 学院(221402)
- 大学(213087)
- 济(87928)
- 经济(85925)
- 管理(81128)
- 研究(77861)
- 理学(69753)
- 理学院(68952)
- 管理学(67579)
- 管理学院(67186)
- 中国(60802)
- 农(58603)
- 科学(48666)
- 京(44964)
- 农业(44667)
- 业大(39563)
- 所(39537)
- 财(38750)
- 中心(37095)
- 研究所(35685)
- 江(35626)
- 范(31748)
- 师范(31435)
- 财经(29749)
- 州(27833)
- 农业大学(27671)
- 院(27610)
- 北京(27189)
- 省(27132)
- 经(26839)
- 基金
- 项目(149560)
- 科学(118211)
- 研究(114285)
- 基金(106159)
- 家(92581)
- 国家(91637)
- 科学基金(78122)
- 社会(73905)
- 社会科(68552)
- 社会科学(68531)
- 省(61667)
- 基金项目(55958)
- 教育(51260)
- 划(50465)
- 编号(49646)
- 自然(47675)
- 自然科(46507)
- 自然科学(46496)
- 自然科学基金(45627)
- 资助(40752)
- 成果(39826)
- 发(34926)
- 课题(34132)
- 重点(33761)
- 农(33428)
- 部(32472)
- 创(31074)
- 国家社会(29940)
- 创新(28934)
- 性(28879)
- 期刊
- 济(110276)
- 经济(110276)
- 农(63571)
- 研究(62868)
- 中国(52836)
- 农业(42973)
- 学报(36268)
- 科学(33879)
- 财(28581)
- 大学(28171)
- 教育(27991)
- 学学(26747)
- 业经(25428)
- 管理(25413)
- 融(22688)
- 金融(22688)
- 业(19940)
- 技术(18849)
- 问题(15026)
- 农业经济(14986)
- 经济研究(14923)
- 农村(14833)
- 村(14833)
- 版(14070)
- 财经(13916)
- 经(12006)
- 资源(11699)
- 世界(11567)
- 社会(11299)
- 经济问题(11145)
共检索到340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敬 梁亚荣
农村集体公益用地作为农村公益设施的载体,对于农民基本社会福祉的保障、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起重要作用。通过对农村集体公益用地功能变迁的梳理,发现随着社会转型,因农民与国家相对关系改变,农村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农村集体公益用地功能历经了计划经济时期实现国家强力统合到新时期的功能分化,正沿着国民公共服务功能与集体成员共享功能分离、传统聚集功能衰退与现代公益功能兴起、血缘凝聚功能弱化与社区服务功能强化、行政功能的离析与个体福利价值观回归的路径演化。需要通过完善农村集体公益用地的界定、权属制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等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俊芳
社会转型既给大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给大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学只有积极回应,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成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能代表先进文化的机构。大学应做好以下几点:1.学术独立,把握好“即”与“离”的关系;2.彼此协调,防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互相兼占;3.改革体制,建立良性发展运行机制;4.知行合一,保证大学的多层功能。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大学 大学回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欣瑜
农村土地制度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性修法,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承包地“三权分置”等一系列改革成果均已入法,但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公益性建设用地却甚少被立法或修法提及,在不同类型土地之间发展失衡。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之初即具有中国特色,既包含双重“公”的本质,又体现“共”的属性,具备农民生存发展福利的保障功能、农村公序良俗的维护功能、集体土地合理利用的增进功能。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法权构造对推动物权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是有必要的,系统化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有明确的权利主体、清晰的客体范围、完备的权利内容以及规范的使用期限,方能有效发挥出应有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欣瑜
农村土地制度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性修法,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承包地“三权分置”等一系列改革成果均已入法,但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公益性建设用地却甚少被立法或修法提及,在不同类型土地之间发展失衡。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之初即具有中国特色,既包含双重“公”的本质,又体现“共”的属性,具备农民生存发展福利的保障功能、农村公序良俗的维护功能、集体土地合理利用的增进功能。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法权构造对推动物权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是有必要的,系统化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有明确的权利主体、清晰的客体范围、完备的权利内容以及规范的使用期限,方能有效发挥出应有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欢
“民工潮”现象出现后,我国传统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呈现出新现象、新特点。本文以农村家庭模式划分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理论发展的趋向,并针对传统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变迁对子女社会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民工潮 农村家庭 教育功能 变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德元
随着中国市场化深入及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农村宅基地功能变迁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农村宅基地在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正逐步由保障性向资产性转变,这种变迁是中国社会变迁、制度变迁和公民觉醒的必然;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滞后于其功能变迁,我国已经为此付出或将要付出惊人的社会成本、制度成本和个人成本;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宅基地现行制度与其功能变迁存在诸多冲突;农村宅基地功能变迁呼唤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功能变迁 市场化 城市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何珊云
社会转型已让当代中国教育领域新生许多社会力量,其中包括教育理论界与决策层尚未正视的民间教育公益团体。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民间教育公益团体通过自觉分担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改革重任,已经成为一股能够优化社会转型、推动社会进步的民间教育改革力量。促进民间教育公益团体发展,提升其社会转型价值,不仅需要民间公益教育团体自身健全组织结构与运行,更需要国家采取有效的政策行动,改善民间教育公益团体的体制发展空间,以便形成更多有利于优化社会转型的民间教育改革实践。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民间教育公益团体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铖
农村土地制度具备社会保障、生产要素和财产三种功能,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功能是不同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功能经历着从社会保障向生产要素的转化过程,当前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功能的发挥。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转折性变化要求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以提高生产要素功能为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生产要素功能提高可以采取先农村宅基地、再集体建设用地、最后农业用地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工业化 生产要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琳琳 孟庆国 刘文勇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政策的形成与演变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公共政策的研究方法和归纳法,从纵向层级和地方多元创新、部门横向协调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及经济、社会、政治生态背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其政策演变经历了6个阶段,不同时期政策驱动力和政策目标有差别。(2)经济利益和社会矛盾打破了原有封闭性政策的平衡,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义政策创新促使形成新的政策均衡,自上而下的科层治理扩大新政策的均衡效应,两条路径往复循环促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协调与政策执行效果也深刻影响政策进程。研究结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是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水 丁文
2015年10月31日-11月1日,"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运用综述分析法,归纳总结"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典型观点,为现代农村社区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关于国家治理下的农村社区及其运行逻辑、关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公共空间的建构、关于农村社区现实困境与治理危机、关于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以及关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研究结果是当前农村社区治理在理念与实践方向上尚存争议,但乡村建设已在推动,其主要治理模式表现为本土精英自主型、政治权力主导型、政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明堂
用于彩礼的货币支出增量变迁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彩礼的数量、功能也都各不相同。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个农村地区的深入、持续调查研究及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适婚男女比例失调和"并家"现象共存,以及代际及朋辈间的剥削思想等共同促使了彩礼数量上涨;彩礼在传统文化传承、婚姻有效担保、平衡家庭人力资源配置、破坏家风异化民俗和诱发农村离婚率上升等方面的正负功能伴随而生。因此,应通过调整男女比例关系,实质性提高妇女地位;深化农村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强化农村婚嫁法治化建设,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深层次、多维度引导农村婚姻的理性消费,遏制高额彩礼,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精神文明建设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耀锋
随着项目制对我国农村治理的影响力渐增,"项目进村"如何有效激发农村治理活力成为农村治理创新的关键。相关研究聚焦于政府视角和宏观层面,对村庄回应还少有关注。村庄回应包括交相作用的三个层面:对自身利益诉求和资源的感知,对外来行动主体之诉求和影响的评判与认同,互动方式的选择与社会行动的实现。基于不同类型项目的调研发现,三个层面各有其特点且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村庄回应水平及效能的低下使"项目进村"意外效应不断,难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以村庄回应为理论视角和实践面向,有利于探明"项目进村"的实践逻辑与问题成因。只有优化村庄回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支农资源的积极作用以及"项目进村"对农村治理活力的撬动效应。
关键词:
项目制 项目进村 村庄回应 农村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云桥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对农村家庭造成较大冲击,出现大量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农村家庭功能随之出现了失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是试图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及其影响。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家庭功能 家庭功能失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秋云
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资是其内生因素,是维护农民利益开展的一系列行动,然而社会转型需要关注的内容和因素比较多,从个体因素到社会因素再到国家因素,每一种因素都对现实农民工利益有一定的影响。社会阶层的差异性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环节有所体现,并组成农民利益的基础和背景。农民工利益行动在社会转型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各个因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现代化变迁 农民工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