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9)
- 2023(14393)
- 2022(12125)
- 2021(11667)
- 2020(9516)
- 2019(22219)
- 2018(22110)
- 2017(41203)
- 2016(23340)
- 2015(26613)
- 2014(26766)
- 2013(25366)
- 2012(23018)
- 2011(20812)
- 2010(21037)
- 2009(19103)
- 2008(17518)
- 2007(15600)
- 2006(13819)
- 2005(11999)
- 学科
- 济(79366)
- 经济(79188)
- 管理(59923)
- 业(55900)
- 企(48244)
- 企业(48244)
- 方法(36726)
- 中国(33583)
- 数学(30736)
- 数学方法(30342)
- 融(26627)
- 金融(26625)
- 银(24904)
- 银行(24866)
- 教育(24269)
- 行(24012)
- 财(21793)
- 农(21249)
- 理论(20701)
- 业经(20209)
- 学(18640)
- 地方(18538)
- 制(17301)
- 务(14633)
- 财务(14567)
- 财务管理(14547)
- 农业(14267)
- 和(14239)
- 企业财务(13896)
- 技术(13650)
- 机构
- 大学(311419)
- 学院(305894)
- 管理(116120)
- 济(111127)
- 经济(108252)
- 研究(101826)
- 理学(100558)
- 理学院(99368)
- 管理学(97409)
- 管理学院(96833)
- 中国(75666)
- 京(67045)
- 科学(62331)
- 财(52701)
- 范(50673)
- 师范(50337)
- 所(49863)
- 中心(47327)
- 研究所(45619)
- 江(45273)
- 农(44657)
- 业大(43368)
- 北京(43289)
- 财经(42228)
- 师范大学(40847)
- 教育(40619)
- 经(38331)
- 州(37795)
- 院(36792)
- 技术(36081)
- 基金
- 项目(208713)
- 科学(164359)
- 研究(161887)
- 基金(146385)
- 家(125239)
- 国家(123974)
- 科学基金(106617)
- 社会(98675)
- 社会科(92584)
- 社会科学(92554)
- 省(84184)
- 教育(81854)
- 基金项目(77739)
- 划(71528)
- 编号(69452)
- 自然(67353)
- 自然科(65785)
- 自然科学(65774)
- 自然科学基金(64559)
- 资助(59897)
- 成果(59361)
- 课题(50688)
- 重点(47633)
- 部(47039)
- 发(45327)
- 创(43912)
- 项目编号(43195)
- 年(41919)
- 教育部(41331)
- 大学(40682)
共检索到459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晓玲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犹如高等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然而,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多处于剥离状态,两者的融合状况堪忧。这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二者融合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笔者通过分析当前二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二者的融合路径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高校 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祝家麟 陈德敏
一、引言通识教育(General Eduation)自从其诞生以来,就一直与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出矛盾冲突与互动发展的特征。在工业革命后,古典人文教育在与科技教育的冲突之中日益封闭、对立,出现了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通识教育逐渐被专业教育所压倒,甚至被忽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学专业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又专又全,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人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目标本身的调适过程表明,人类必须同时发展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事实上,从通识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玲
文章阐述了应用型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指出了应用型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如理念游离、课程割裂、教学龃龉,进而提出应加强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与推广,建设共同基础课程,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推广研究生助教制度,倡导合作教学方式,以促进应用型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融合 实践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又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英国的纽曼,都倡导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注重培养一种探索求知与优雅高尚的心智。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教育日益承担起为社会和经济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专业化的教育(specialized educa- tion)遂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总体性特征。在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工业和经济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面对美国这种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实践,有识之士在19世纪初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思想,借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从20世纪中叶以来,通识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在美国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建磊 孙传浩
大学生道德问题主要体现为公共道德素质的滑坡,其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导致公德及公德典型的"袪魅",从而消解了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社会转型导致"旧道德"无法适应"新基础",从而引起社会公德水平整体下滑,进而影响大学生公德素质;社会转型导致高校规模扩大,进而形成陌生人社会,但当前的公德却无力应对,从而出现诸多大学生公德滑坡问题。基于此,高校应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公德教育 袪魅 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崎琦
地方高校作为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关键力量,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简政放权、经济调整、社会构建的新形势,地方高校应抓住管理权限下移、产业结构升级、社会活力迸发的新机遇,通过协同共治、适应社会、高校法治等途径,谋求自身灵活性、多样性和延展性的发展,以期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践行高校使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振宇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高职领域引入通识教育,既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这一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一组多层面、多维度的伴生概念。二者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也应该从教育思想(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三个层面去解释和定位。二者的辩证有机统一要依靠以通识教育思想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具有通识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来实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季诚钧
现代的大学教育,起源于12世纪的中世纪大学。那时科学文化尚未从人文文化中分离出来,科学还没有走上分化之路,大学教育十分强调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教育。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逐步形成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科学研究”等特征与传统,保留至今。而未经门类化和专业化的综合教育这一传统却因不适应于工业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而被工业社会所抛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覃成强 冯艳 于娜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走向。本文从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探讨了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两创教育 专业教育 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兆信 王志强
在创新驱动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下,如何以更有效、更具实践性的方式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已然成为中国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的多样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使其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的手段。厘清创新、创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改变"千人一面"的现状,立足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制定面向全校、立足长远的创业教育发展战略,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构建创业教育师资的成长平台,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创新 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融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丽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结构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继续教育作为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的教育平台,其作用无疑越来越重要。然而,当前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不仅缺乏对学员进行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应有重视,更没有实质性地关注高校继续教育在推动学习化社会建设中的应尽之责。转型期的高校继续教育应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由此获得自身发展的更大空间,最终实现高校继续教育沿着"学历导向型—职业导向型一学习导向型"的路径转型,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高校 继续教育 教育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晓峰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是新世纪高校发展和德育创新的内在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加强"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强化全球视野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专业教育 融通 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颜英利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为高校继续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需要自我革新、顺应时局,要打破传统的办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从技术层面、微观领域的形式层面、立法层面、制度层面、认识层面进行教育变革,以此来促进未来高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社会 高校 继续教育 教育变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黄俊杰
本文首先分析二十一世纪所出现的信息化与全球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等三大局势,指出新世纪大学生的培育理念有三:促进“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加强“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强化全球视野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从上述三大教育理念出发,作者提出以下三项教育策略:第一,提倡经典教育,以引导大学生的生命重新与传统文化接触,奠定未来开创新局的文化资源,这是“返本以开新”的教育策略;第二,因应“科技”与“人文”断裂的状态,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开授贯通“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领域的课程,以引导学生对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人文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使通识教育精神融渗于专业教育之中,从而培育二十一世纪具有批判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建华 黄超 王永莲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具有共同的价值和目标,"有机融合"包括价值融合、目标融合、内容融合、路径融合和融合保障五个层次。根据"有机融合"框架设计,创业教育本土化应采取密切联系的五大策略:"魂策"——注入创新之魂;"根策"——培育创业人格;"路策"——培养创业者的课程与实践体系;"熏策"——创业文化建设;"保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师资保障和物质保障。
关键词:
有机融合 创业人格 创业实践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