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3)
2023(9665)
2022(7546)
2021(7039)
2020(5702)
2019(12874)
2018(12303)
2017(23924)
2016(12767)
2015(13840)
2014(13411)
2013(13294)
2012(12215)
2011(11238)
2010(11119)
2009(10243)
2008(10034)
2007(9094)
2006(8268)
2005(7323)
作者
(36673)
(30750)
(30414)
(29520)
(19618)
(14866)
(14009)
(11811)
(11611)
(11054)
(10657)
(10222)
(9990)
(9870)
(9712)
(9312)
(9040)
(9018)
(8929)
(8677)
(7739)
(7519)
(7448)
(7061)
(7009)
(7004)
(6741)
(6553)
(6346)
(5986)
学科
(54178)
经济(54016)
管理(35536)
(32773)
(28306)
企业(28306)
方法(21840)
数学(16943)
数学方法(16718)
中国(15977)
(15112)
(14578)
业经(14043)
(12639)
(11414)
地方(10777)
理论(10709)
(10398)
农业(9547)
(8599)
财务(8575)
财务管理(8559)
(8439)
银行(8415)
企业财务(8309)
(8236)
金融(8235)
(8068)
产业(8066)
(8045)
机构
大学(180441)
学院(178826)
(72944)
经济(71412)
研究(65657)
管理(65462)
理学(56313)
理学院(55626)
管理学(54541)
管理学院(54178)
中国(48388)
科学(40504)
(38591)
(35744)
(33527)
(30985)
研究所(30510)
中心(28933)
财经(28257)
(27546)
业大(26139)
(25706)
(25070)
师范(24803)
北京(24216)
农业(24142)
(23991)
经济学(23256)
(21729)
财经大学(21200)
基金
项目(123267)
科学(97582)
基金(90337)
研究(89467)
(80331)
国家(79658)
科学基金(67417)
社会(59826)
社会科(55691)
社会科学(55667)
(47338)
基金项目(46907)
自然(42462)
自然科(41423)
自然科学(41408)
教育(41048)
自然科学基金(40716)
(40477)
资助(36299)
编号(35103)
成果(29442)
重点(28575)
(27708)
(27138)
(25412)
国家社会(25303)
课题(24912)
(24346)
创新(23694)
教育部(23680)
期刊
(81717)
经济(81717)
研究(54257)
中国(39442)
学报(32709)
科学(28901)
(28485)
(28256)
管理(25145)
大学(24128)
学学(22421)
教育(21497)
农业(18844)
(16151)
金融(16151)
财经(14766)
经济研究(14068)
技术(13766)
业经(12933)
(12863)
问题(10657)
(10080)
图书(9750)
(9252)
资源(9011)
(8294)
科技(8109)
技术经济(7945)
统计(7859)
业大(7802)
共检索到272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阳东辰  
资源分配的过程、结果和价值指向要体现人的尊严,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增强社会的整合、合作程度,实现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这是正义的要求。资源分配正义是型塑分配正义的社会基础与结构性路径。从公平思维、有效竞争、责任规制以及权利倾斜配置等四个角度阐释资源分配正义的影响因素,进而从权利表达、分配标准、程序正义和矫正正义实质落实等方面框架性地解释我国社会转型期资源分配正义的社会实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海波  高鹏  
文章基于政府开放数据的基本概念为立足点,首先,厘清几组基本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关联性;其次,讨论政府开放数据的本质与原则、方式与范围、格式与标准、质量与权属、伦理与隐私、等级与阶段等理论问题,分析当前政府开放数据过程的现实困境等实践问题;然后,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探究了政府开放数据生态圈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提出了总结与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万明  李雪莲  
最近20年来,全球银行业产权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去国有化变革。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这一重要的全球性现象,本文主要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的角度,论证银行业产权结构去国有化变革具有效率改进的重要涵义。这是因为在微观效率层次上,由于较轻的内部的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问题,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拥有相对效率优势;在中观和宏观效率层次上,由于较轻的软预算约束和外部的外部性问题,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对银行业、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小。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文明  张孝德  
生态资源资本化是一个基于生态资源价值的认识、开发、利用、投资、运营的保值增值过程。生态资源资本化遵循"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演化路径,这一路径是"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新型资源管理观在生态领域的运用。生态资源在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的价值形态表现,生态资源形态和价值的不断变化使得生态资产实现增值效应。生态资源资本化主要经历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可交易化等阶段。生态资源资本化路径可分为直接转化路径和间接转化路径,具体包括生态产品直接交易、生态产权权能分割、生态资产优化配置、生态资产投资运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君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既面临着资源诅咒的约束,又面临着制度保障不足、产业弹性不足、要素创新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转型模式,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动力。本文首先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驱动作用的基础上,从制度、产业、要素三个维度界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其次,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指导思想,立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目标,以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质量优先、结构优化、和谐共生与改善民生为原则,实现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参与,形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长效机制,构建以"一个目标、二大支撑、三方主体、四项原则"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框架。最后,从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产业结构体系和要素创新体系三个层面设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全面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要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改革  [作者] 洪涛  毛中根  
文化消费与个人特征、文化消费与文化供给、文化消费与社会分层均存在循环因果关系。由于循环因果关系的存在,一国文化消费提升的过程可能实现快速发展,也可能陷入低水平循环,它取决于对历史状况的路径依赖。其中,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互动,文化消费、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与社会网络之间的互动是核心的传导机制。如何实现向上跃升而步入文化提升路径是政策制定中的核心问题。为此,需要在对文化消费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支持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系统性地考虑循环因果关系和传导机制,以制定综合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英浩  
劳资关系是一种经济、政治关系,又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劳资双方又具有一种逻辑关系,表现为资本优先,劳资平衡,劳方优先三个阶段。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劳资平衡的第二历史阶段。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正处于第一历史阶段即将结束,并开始向第二历史阶段过渡时期。在这过渡时期,劳资双方强弱明显,加快了中国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护劳工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付海艳  石军伟  胡立君  
本文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种嵌入于社会结构的社会行为;转型经济的社会结构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及效率。作者建立了一个基于"双重嵌入"的分析框架,结合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研发创新实践中的困境较大程度上来源于忽视社会结构差异的影响。作者建议作为追随者的技术后进企业更多地利用社会结构差异,以实施应用型研发创新为主要战略导向,而不是在研发资金规模上与技术领先企业进行竞赛;政府机构则需要在动态变化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慎重思考其技术创新角色的恰当定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匡瑛  井文  
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热词。在广泛且热烈的讨论之中,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存在三种误读,如将工匠精神理解为慢工出细活、机械地重复、工匠的精神等。新时代背景下,在对工匠精神内涵理解理性纠偏的基础上,赋予工匠精神现代性的意涵阐释,包含专注坚守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勇于创新的卓越精神和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为此,在创新培育职校生工匠精神路径上应借力现代学徒制,凸显工匠精神;依托专门课程及大纲,培育工匠精神;植入专业教育,渗透工匠精神;融入文化建设,熏染工匠精神;提升教师素养,助力工匠精神培育。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涛  
担保性保险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功能,某些类型的担保性保险存在受损害者与受补偿者相分离的现象,从形式上看似乎违背了保险的损失填补和禁止得利原则,实际上是保险规则与民事权利转让规则有机结合的产物,而要促成两者的结合,必须对保险受益权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胜旺  
工业文明在人类文明演化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却被其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所消解,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由于丧失了稳固的自然生态基础而不能够持续地发展。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它的整个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生态表征,具体为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的尖锐性、生态经济结构的掠夺性和生态危机产生的必然性。这些非生态表征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分离对立的客观事实状态,工业文明只有向生态文明转型发展,人类文明才能永续演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楠  宋晓玲  
笔者建立一个内嵌金融加速器与企业异质性的DSGE分析框架,刻画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企业债务杠杆的结构性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微观机制与结构性去杠杆的对策。研究发现:(1)杠杆失衡产生的微观机制在于信贷错配,由于预算软约束与政府隐性担保,国有企业具有投资对利率不敏感、利率对杠杆不敏感的双重非敏感性,在面临负向冲击时能够以更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信贷支持,从而累积了高杠杆。(2)杠杆失衡将扭曲经济结构,使资源流入以房地产与地方平台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部门,造成实体产业空心化,民营部门活力降低,从而降低产出水平与经济效率。(3)货币政策受到信贷错配与杠杆失衡的掣肘,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经济结构扭曲,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无法解决国企的高杠杆问题,对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与产出的负向影响反而更大。因此,去杠杆不能付诸于一刀切的紧缩政策,需要结构性去杠杆,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晓霞  
全球生产网络(GPNs)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分配从而对区域和国家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GPNs中社会升级的研究主要是在劳动力从经济主体到社会主体延伸条件下对其综合福利的动态考察。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微观经济、国内政治、国际行为者与工人权利之间的运行框架,从制度的角度评估了GPNs、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升级之间的关系。无论社会升级是否内生于经济升级,完善劳动力标准、增强劳动者能力和利用国内外相关利益组织提升劳动者福利均是社会升级完成的重要保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纪大海  
本文运用哲学、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对人的潜能要素结构给出了一个理论假设,对其特点、生长过程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教育应如何发展人的潜能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