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7)
- 2023(4701)
- 2022(3701)
- 2021(3502)
- 2020(2790)
- 2019(6593)
- 2018(6719)
- 2017(12257)
- 2016(6879)
- 2015(7787)
- 2014(7790)
- 2013(7029)
- 2012(6240)
- 2011(5658)
- 2010(5808)
- 2009(5474)
- 2008(5378)
- 2007(4804)
- 2006(4477)
- 2005(3966)
- 学科
- 济(22541)
- 经济(22403)
- 管理(16258)
- 企(14931)
- 企业(14931)
- 业(14277)
- 教学(10127)
- 理论(9753)
- 业经(8530)
- 制(8396)
- 方法(8017)
- 中国(7666)
- 财(7628)
- 体(6499)
- 教育(6464)
- 学法(6228)
- 教学法(6228)
- 和(5936)
- 农(5846)
- 体制(5494)
- 数学(4778)
- 社会(4727)
- 企业经济(4706)
- 数学方法(4599)
- 学理(4380)
- 学理论(4380)
- 学(4224)
- 银(4222)
- 银行(4215)
- 务(4082)
- 机构
- 学院(87571)
- 大学(85971)
- 济(32253)
- 经济(31470)
- 研究(30682)
- 管理(28706)
- 理学(24177)
- 理学院(23852)
- 管理学(23326)
- 管理学院(23129)
- 中国(21710)
- 京(18386)
- 财(18347)
- 科学(17067)
- 范(16259)
- 师范(16129)
- 所(15093)
- 江(14618)
- 教育(13654)
- 中心(13390)
- 研究所(13372)
- 财经(13277)
- 师范大学(13000)
- 北京(12119)
- 经(11958)
- 技术(11512)
- 州(11301)
- 职业(11180)
- 农(11072)
- 院(10771)
- 基金
- 项目(52572)
- 研究(44602)
- 科学(40796)
- 基金(34904)
- 家(29386)
- 国家(29042)
- 社会(27898)
- 社会科(25006)
- 社会科学(24992)
- 科学基金(24930)
- 教育(24421)
- 省(21647)
- 编号(20022)
- 成果(17918)
- 划(17867)
- 基金项目(17752)
- 课题(15504)
- 自然(13917)
- 自然科(13565)
- 自然科学(13562)
- 资助(13552)
- 年(13510)
- 自然科学基金(13357)
- 重点(12514)
- 部(12241)
- 性(12228)
- 项目编号(12043)
- 规划(11684)
- 大学(11261)
- 教育部(11154)
共检索到145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永军
社会转型期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必须在把握时代发展态势的同时,以人的解放、自由、自主以及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作为终极价值指向。在指导改革的教育哲学发生根本性转变以后,课程与教学尚需在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变革。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课程与教学 价值取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萧衡锺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在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上,管控人口规模最重要的手段便是配合传统户籍制度所施行的各种配套政策,如社会福利保障、粮食配给等制度。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后,通过确定了要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正式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目标,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并全面推行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整个户籍管理改革累积经验,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作为基本落户条件,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姜美玲
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内涵,教学必须实现价值转型,切实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教学变革的关键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而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模式——思维型教学文化。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 整体的人 教学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畅
当前,我国社会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转型时期,社会的变迁与变革,使得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新变化。对转型期高职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以及现状进行阐述,并就如何树立正确的高职教师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高职教师 职业价值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昌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治改革等也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关键期。在此大背景下,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社会治理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实现社会治理模式转换,推进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化建设,加强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化社会治理中伦理道德的软约束,是当前进行有效社会治理亟待实施的政策举措。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多元共治 第三部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毅昂
知识经济时代、公民社会兴起、高等教育改革等新环境给高校学生社团提出了新要求,社团应通过确立新的价值取向,加强能力建设,高校及有关部门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实现社团组织的变革,使之能在转型期获取新发展。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组织变革 高校学生社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在社会转型期,职业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问题变得至关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关键是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从我国转型期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创新性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职业技术教育 理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国睿
为了应对社会的教育需求与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这些改革,一方面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结构,使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也积累了诸多有价值的教育变革经验;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与学校变革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许多体制性问题和人为的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教育变革的成效。本文在反思我国基础教育20多年来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梳理教育变革的经验,厘清教育变革过程中的问题,并就未来的变革走向与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包先康
人的意识的变化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为的积极建构的过程,转型期农民意识的变化正反映了这一特征。改革开放前,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的传统意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在小农经济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农民的现代公民意识难以形成或被建构。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民的意识才真正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农民意识呈现出"碎片化"。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加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民族意识 农民意识 公民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崎琦
地方高校作为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关键力量,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简政放权、经济调整、社会构建的新形势,地方高校应抓住管理权限下移、产业结构升级、社会活力迸发的新机遇,通过协同共治、适应社会、高校法治等途径,谋求自身灵活性、多样性和延展性的发展,以期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践行高校使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金岭
在现代社会,教育往往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的重要领域。而转型期社会中的教育变革又往往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矛盾,这些矛盾既是社会转型过程中诸种社会矛盾在教育领域中的折射,也是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淀和衍生的问题的集中反应。转型期的教育变革既是化解旧矛盾的过程,也是生成新矛盾的过程。面对矛盾,教育变革的积极策略应是在矛盾中寻求统一。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教育变革是社会转型期教育变革的一个典型案例,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研究和反思。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教育改革 俄罗斯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炳乾
任何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都要受到哲学思潮、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价值体系的制约,都存在价值取向的问题。价值取向引领活动的走向,制约与影响活动的结果。因而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曾把价值取向系统"作为分析社会系统本身的结构与过程的主要参照基点"。职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安秀梅 赵大伟
为了有效应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我国现阶段政府治理模式改革应以政府间分权为方向,以"以责定权、以责定利,坚持适度集权和适度分权的有机结合"为基调,实施政府间责权利的科学配置:明确政府间责权,合理划分支出责任;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划分税权,进一步突出地方政府的权利;规范转移支付,合理调节各部分比重,进一步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从而实现推进政府治理模式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之目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玲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变迁的加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主体个性化、价值目标现实化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道德实践的缺失。在社会转型期,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一是要提升教育理念,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思想导向;二是要创新教育模式,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实施途径;三是要改善教育环境,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 价值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