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3)
2023(4601)
2022(3504)
2021(3360)
2020(2648)
2019(6035)
2018(6072)
2017(10526)
2016(6474)
2015(7575)
2014(7767)
2013(6968)
2012(6363)
2011(5823)
2010(5832)
2009(5027)
2008(5083)
2007(4853)
2006(4302)
2005(3660)
作者
(17495)
(14366)
(14227)
(13903)
(9254)
(6937)
(6796)
(5668)
(5603)
(5441)
(4916)
(4865)
(4711)
(4624)
(4605)
(4511)
(4335)
(4275)
(4247)
(4164)
(3704)
(3598)
(3550)
(3444)
(3428)
(3407)
(3254)
(3227)
(3000)
(2913)
学科
(20355)
经济(20222)
管理(15537)
(12869)
(12154)
企业(12154)
理论(10483)
方法(9120)
教学(8272)
中国(7313)
教育(7028)
业经(6868)
(6005)
数学(5793)
数学方法(5573)
学法(5405)
教学法(5405)
(5339)
(4843)
学理(4812)
学理论(4812)
(4702)
(3789)
社会(3771)
研究(3690)
农业(3529)
经济理论(3510)
企业经济(3368)
人事(3291)
人事管理(3291)
机构
学院(84635)
大学(81172)
研究(28633)
管理(27822)
(26578)
经济(25684)
理学(23562)
理学院(23130)
管理学(22375)
管理学院(22185)
中国(19828)
(18121)
科学(18115)
(14587)
(14420)
(14399)
师范(14279)
(14214)
技术(13916)
研究所(13211)
(13187)
中心(12948)
职业(12231)
业大(12037)
教育(11755)
北京(11652)
(11614)
师范大学(11035)
农业(10955)
(10356)
基金
项目(53763)
研究(43314)
科学(40922)
基金(34310)
(29528)
国家(29165)
社会(25230)
科学基金(24720)
教育(24182)
(23837)
社会科(22407)
社会科学(22392)
编号(20104)
(19573)
基金项目(17558)
成果(17109)
课题(15583)
自然(15199)
自然科(14893)
自然科学(14889)
资助(14677)
自然科学基金(14619)
(13513)
重点(12812)
项目编号(11769)
(11604)
规划(11536)
(11418)
(11354)
(11125)
期刊
(32055)
经济(32055)
教育(26188)
中国(25564)
研究(25552)
学报(13867)
(13336)
科学(11917)
技术(11748)
(11691)
管理(11667)
大学(10724)
学学(9625)
职业(9385)
农业(9060)
技术教育(6076)
职业技术(6076)
职业技术教育(6076)
(5652)
金融(5652)
图书(5387)
财经(5340)
(5186)
(5024)
论坛(5024)
业经(4987)
经济研究(4733)
(4647)
(4605)
(4071)
共检索到134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丽萍  
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笼统,脱离社会需要,这是制约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应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应拓展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并寻求实现培养目标的合理途径,即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方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龙  
本文阐述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与教学的持续三年的改革探索,针对过去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体系的优化着手,提出了一些颇具操作性的见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景贵  黄亮  
本文基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心理过程、发展的心理基础及评价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解读,提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积极心理策略:在教育理念上应该促进心理发展,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心理资本建设,在课程开发上要强化心理建构,教学模式上要优化心理训练,评价标准上要突出心理能力,成长过程上拓展心理辅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岩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高校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业指导作为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提高针对性、实践性和专业性。应针对不同专业推出相应教学模块,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发挥就业指导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首楠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对所需要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质量的总体要求,对会计专业学生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社会需求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期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费芳  李永红  
高职园林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依据中专和本科的培养方案适当修改而来,不能紧密切合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高职城市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应根据园林产业岗位群细分为"六大员",即园林设计(制图)员、园林施工管(监)理员、园林预(决)算员、园林企业管理(营销)员、园林种植(养护)员、盆景(插花)员,以胜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和工程养护等第一线园林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岗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晶  
通过探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入手,突出培养目标注重人才的职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的特点,论述了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与素养,为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承铭  
本文结合广东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探讨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其实现问题。首先,从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和服务定位方面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选择的现实理由;其次,从应用型人才类型、层次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最后,结合广东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分析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上,从学科专业建设上、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构上、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及素质拓展为内容的三个课堂整合等方面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玉荣  
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为适应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一般高等学校的会计本科教育应把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开荣  代丽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在教育体系自身建设与完善、满足中高职学生个体升学以及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等多重压力和挑战下,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教育政策语境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而什么是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与传统大学及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有什么区别?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崔清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倾向。两种价值取向的矛盾与统一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社会本位为主导。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使命的完成,也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自龙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社会转型期,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学习、工作、心理、人际交往等各种社会不适应问题。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培养观念,完善以学生为本的适应能力培养机制,实施他教与自教相统一的适应能力培养模式,运用多样而可行的适应能力培养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泽强  
本科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类型上,本科职教培养的人不是研究型人才,而属于应用型人才的范畴。本科职教在理论上与应用型本科并不完全等同,后者的外延包括了前者。但在我国实践中,本科职教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具有相当高的重合性,两者一定意义上是相同的。在人才层次上,与专科职教和中职相比,本科职教培养的人才凸显创新性、复合性、行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特质。本科职教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采用职业本位的课程理念和模式来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春花  朱其训  邵卫旭  
现代大学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其中,培养人才是大学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目的。而培养既具科学技术知识、又富于人文社会观念的新型人才,是当今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正是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新的定位。因此,必须在人才观、教育模式、科学与人文的整合三个层面进行全新的思考,从而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