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3)
- 2023(11286)
- 2022(9813)
- 2021(9443)
- 2020(7861)
- 2019(18227)
- 2018(18161)
- 2017(34429)
- 2016(19553)
- 2015(22488)
- 2014(22391)
- 2013(21582)
- 2012(19513)
- 2011(17640)
- 2010(17473)
- 2009(15585)
- 2008(14972)
- 2007(13057)
- 2006(11382)
- 2005(9496)
- 学科
- 济(69285)
- 经济(69112)
- 管理(52992)
- 业(49075)
- 企(42454)
- 企业(42454)
- 方法(33884)
- 数学(27910)
- 数学方法(27542)
- 中国(20413)
- 农(18816)
- 业经(17380)
- 理论(17185)
- 财(16755)
- 学(15774)
- 教育(15480)
- 地方(14196)
- 和(13612)
- 农业(12261)
- 技术(12177)
- 制(11417)
- 贸(11035)
- 贸易(11031)
- 务(10910)
- 财务(10843)
- 财务管理(10829)
- 教学(10795)
- 环境(10745)
- 易(10684)
- 企业财务(10275)
- 机构
- 大学(265799)
- 学院(261301)
- 管理(104421)
- 济(94794)
- 经济(92436)
- 理学(91311)
- 理学院(90240)
- 管理学(88482)
- 管理学院(88018)
- 研究(85171)
- 中国(58882)
- 京(56841)
- 科学(54497)
- 财(42436)
- 所(41966)
- 农(40440)
- 业大(39875)
- 范(39032)
- 师范(38720)
- 研究所(38573)
- 中心(37884)
- 江(37614)
- 北京(36195)
- 财经(34691)
- 农业(31538)
- 经(31533)
- 师范大学(31186)
- 院(31073)
- 州(30912)
- 技术(30004)
- 基金
- 项目(184364)
- 科学(144566)
- 研究(138971)
- 基金(130440)
- 家(112346)
- 国家(111304)
- 科学基金(95881)
- 社会(85116)
- 社会科(79632)
- 社会科学(79603)
- 省(73980)
- 基金项目(70136)
- 教育(67219)
- 划(62337)
- 自然(62303)
- 自然科(60849)
- 自然科学(60839)
- 自然科学基金(59715)
- 编号(58899)
- 资助(53288)
- 成果(48945)
- 课题(41502)
- 重点(41269)
- 部(40713)
- 创(38907)
- 发(38418)
- 项目编号(36502)
- 大学(36408)
- 创新(35880)
- 教育部(35216)
- 期刊
- 济(101256)
- 经济(101256)
- 研究(79116)
- 中国(54393)
- 教育(48652)
- 学报(42565)
- 科学(38067)
- 管理(37373)
- 农(36631)
- 大学(33209)
- 财(31116)
- 学学(29617)
- 农业(26170)
- 技术(24231)
- 融(17296)
- 金融(17296)
- 图书(17030)
- 业经(16826)
- 财经(16400)
- 经济研究(15536)
- 经(13890)
- 科技(13692)
- 业(13238)
- 理论(12894)
- 问题(12767)
- 实践(12058)
- 践(12058)
- 版(12038)
- 职业(11907)
- 技术经济(11823)
共检索到376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自龙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社会转型期,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学习、工作、心理、人际交往等各种社会不适应问题。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培养观念,完善以学生为本的适应能力培养机制,实施他教与自教相统一的适应能力培养模式,运用多样而可行的适应能力培养方法。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原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能否顺利进入社会,并很好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参差不齐,状况不容乐观。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依据社会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探索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对大学生更好完成"后毕业"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振华 杨武成 李宝玺
文章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必要性、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内容、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方式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积极意义四个方面阐释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认为其在人的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与大学生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使得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不断地完善自我。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理念不断完善,健康教育的思想逐步的渗透到高职院校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当中受到父母的溺爱,导致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社会生活中进行成长和发展。教师要通过健身,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以健身视角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健身视角 高职院校 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大勇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基础教育和社会的原因,也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在求职就业中突出反映在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急功近利、依赖心理重、经验缺乏等,导致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社会角色转变期较长。因而,要不断深化高校育人体制改革,科学地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奎之 李祯
视残儿童将来能否平等参与社会,关键在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高 低。视残是不可逆的,但社会适应能力之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与培养 获得补偿的。本文就视残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了认真分析,并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
视残儿童 社会适应能力 发展 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之帅 尚广海 王震
在对安徽省6所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的基础上,阐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总体状况,从性别、生源地、学科、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四个维度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差异化对比分析。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等方面论述就业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通过深化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就业指导、重视基地建设、加强联合培养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志刚 梁晨露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职毕业生从大学校园环境直接进入社会环境,能否顺利完成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过渡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涉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为充分了解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笔者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38份;其中男生296人,女生142人,回收率达87.6%。结果显示,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但是要想跟上产业升级步伐,须进一步提升自身办学水平。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社会交往能力在"工作(学习)之外经常参加的社会活动"调查结果显示:10.6...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柴江
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特殊家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文献分析框架建构的基础上,从一般适应能力、人际适应、心理能量储备三个方面,对特殊家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发现,已有文献对特殊家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负面描述居多。建议:后续研究应关注社会适应能力的理论研究;在研究对象的范围上应有所拓展;研究方法可多样化,利用叙事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过程性的特点;特殊家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应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韦小满 王培梅
本文阐述了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外几种主要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定义和结构理论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在对社会适应能力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
弱智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评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曲彦 陈士勇
大学生的公共精神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但大学生主观认识能力存在偏差、高校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公共精神教育的矛盾显现。对此,提出了加强理论创新研究,构建坚实的公共精神理论支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公共精神价值观;优化改善社会环境,开拓健康的公共精神成长发展路径。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社会转型 公共精神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阴雨晴 田广原 严心键 孔令蔚 徐若瑄 于景洋
处于社会多方面转型的时代,大学生这一具有先进性、特殊性、重要性的群体体现了较为多样、矛盾、复杂的特征。通过问卷与访谈对大学生课堂内外行为进行调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究影响大学生在校生活状况的直接、间接因素,并求得各因素所占权重,对其进行重要性排列。从而总结出大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约束与自我实现能力的发展现状,并从影响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客观因素角度出发,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提升大学生素质、改善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关键词:
大学生现状 大学课堂 自我规划 社会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颖 谷云香
文章基于对辽宁水利职业学院的个案研究,对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职业适应能力方面对职业规划有所认识,但职业规划能力欠缺;对职业适应有所了解,但适应能力不强。对此,提出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助推剂,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保障,将校企合作作为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平台。
关键词:
高职生 职业适应能力 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春蕾
传统性的消解和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带来各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冲突,这使我国传统的以弘扬集体主义为宗旨的高校德育工作遭遇了时代性的难题。很多调查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我,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变迁,应重新审视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等道德状况的评判标准;探究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大众传媒等方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集体主义 大学生集体责任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玲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变迁的加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主体个性化、价值目标现实化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道德实践的缺失。在社会转型期,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一是要提升教育理念,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思想导向;二是要创新教育模式,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实施途径;三是要改善教育环境,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 价值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