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0)
- 2023(12463)
- 2022(10355)
- 2021(9466)
- 2020(8035)
- 2019(18236)
- 2018(17793)
- 2017(34450)
- 2016(19214)
- 2015(21275)
- 2014(21107)
- 2013(20997)
- 2012(19477)
- 2011(17735)
- 2010(17747)
- 2009(16618)
- 2008(16599)
- 2007(15390)
- 2006(13545)
- 2005(11704)
- 学科
- 济(82675)
- 经济(82500)
- 业(57676)
- 管理(48148)
- 农(47198)
- 企(37331)
- 企业(37331)
- 方法(36024)
- 农业(30940)
- 数学(30934)
- 数学方法(30694)
- 业经(23248)
- 中国(20761)
- 财(19445)
- 学(17158)
- 地方(16103)
- 贸(16039)
- 贸易(16038)
- 制(15919)
- 易(15637)
- 和(11948)
- 发(11910)
- 银(11847)
- 银行(11781)
- 技术(11663)
- 环境(11562)
- 理论(11452)
- 务(11203)
- 行(11189)
- 财务(11185)
- 机构
- 学院(279689)
- 大学(276170)
- 济(115789)
- 经济(113591)
- 管理(104377)
- 研究(96590)
- 理学(91201)
- 理学院(90163)
- 管理学(88596)
- 管理学院(88093)
- 农(76052)
- 中国(72491)
- 科学(63198)
- 农业(59560)
- 京(56801)
- 业大(53767)
- 所(51327)
- 财(49406)
- 研究所(47054)
- 中心(45361)
- 江(42459)
- 财经(39802)
- 农业大学(37584)
- 经(36220)
- 范(35492)
- 经济学(35174)
- 师范(35022)
- 北京(34573)
- 州(32988)
- 院(32869)
- 基金
- 项目(191226)
- 科学(148694)
- 基金(138099)
- 研究(134009)
- 家(123279)
- 国家(122145)
- 科学基金(102561)
- 社会(87051)
- 社会科(81267)
- 社会科学(81233)
- 省(77072)
- 基金项目(74136)
- 自然(67018)
- 自然科(65472)
- 自然科学(65446)
- 自然科学基金(64333)
- 划(64155)
- 教育(60164)
- 资助(54538)
- 编号(54144)
- 重点(43224)
- 成果(42723)
- 发(42337)
- 部(42077)
- 农(40705)
- 创(40006)
- 科研(37445)
- 创新(37399)
- 业(37141)
- 计划(37036)
- 期刊
- 济(128954)
- 经济(128954)
- 农(77184)
- 研究(74657)
- 学报(54541)
- 中国(53596)
- 农业(51903)
- 科学(46833)
- 大学(40157)
- 学学(38579)
- 财(37379)
- 管理(31637)
- 业经(27419)
- 融(26296)
- 金融(26296)
- 业(25649)
- 教育(23723)
- 技术(20838)
- 财经(19404)
- 经济研究(19343)
- 问题(18687)
- 版(17455)
- 经(16604)
- 业大(15826)
- 农村(14496)
- 村(14496)
- 世界(14224)
- 农业经济(14077)
- 技术经济(14027)
- 农业大学(14004)
共检索到403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民自杀既与传统时期农民自杀有相同的逻辑,也有其独特性,它是现代性进村与农村社会文化结构及农民家庭和个体发生碰撞和作用的结果。不同区域农村的社会文化结构差异巨大,农民自杀也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同一村庄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农民群体在面对现代性冲击时会有不同的反应,从而使得农民自杀不仅有时间和空间差异,还有年龄、性别和阶层的差异。家庭是农民自杀的主要场域,家庭矛盾是农民自杀的主要诱发因素,降低农民自杀率首先要从理顺家庭关系着手,现阶段尤其是要将老年人从子代家庭关系中剥离出来,消除可能导致他们自杀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要构建干预农民自杀的国家责任,通过国家设置议程、采取措施确保农民不受到"自杀"的威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阴雨晴 田广原 严心键 孔令蔚 徐若瑄 于景洋
处于社会多方面转型的时代,大学生这一具有先进性、特殊性、重要性的群体体现了较为多样、矛盾、复杂的特征。通过问卷与访谈对大学生课堂内外行为进行调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究影响大学生在校生活状况的直接、间接因素,并求得各因素所占权重,对其进行重要性排列。从而总结出大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约束与自我实现能力的发展现状,并从影响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客观因素角度出发,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提升大学生素质、改善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关键词:
大学生现状 大学课堂 自我规划 社会转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包先康
人的意识的变化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为的积极建构的过程,转型期农民意识的变化正反映了这一特征。改革开放前,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的传统意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在小农经济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农民的现代公民意识难以形成或被建构。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民的意识才真正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农民意识呈现出"碎片化"。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加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民族意识 农民意识 公民意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楠 张志刚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类特殊群体,解决农民工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归属问题。目前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培训内容多以技术操作为主,虽然直接效果明显,但是农民工进入城市后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却日益突出。为此应立足社会转型期农民的身份特征,从绩效技术出发,深入分析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需求。特殊性需求表现为技术、职业和发展三个维度,技术需求立足农民工的生存权,容易满足,发展需求表现为市民化教育,实现起来较为困难,职业需求介于二者之间。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农民工 特殊性需求 社会转型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颜廷健
文章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年报》公布的 1 990、1 995和 2 0 0 0年 3个年度的统计数据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老年人自杀状况、趋势和原因。主要发现是 ,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的1 0年间老年人自杀率的确如“迪尔凯姆假说”所预言的 ,表现出了随着年龄组升高而不断上升、乡村高于城市以及男性高于女性等基本特征。根据“丧失理论假说”对老年人自杀原因进行了检验和扩展性分析 ,提出了若干预防或干预老年人自杀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老年人自杀 丧失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梅东海
本文立足于浙江、湖北、重庆三省(市)的三县九村实地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被调查地的背景情况,从土地利用、土地保卫和土地权利三个角度来具体分析三地农民土地意识的现状和成因,并分析这些意识对土地制度安排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农民在对待土地时既有较强的经济理性,同时也有生存理性的思考;农民的自我保护土地意识很强,但农民的经济理性使其并没有激励去保护耕地;农民对于土地所有权归属存在概念上的模糊,意识上没有土地私有化的倾向,但对土地权利的要求正在萌发和强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浩军
伴随农村经营体制的转型,蛰伏于传统社队经济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显露并加速释放。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对其进行合理有序的分流安置既是解决三农痼疾的良方,又能够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此理念,文章从更广的视域探析了农民分流安置的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社会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动来看,我国社会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明显的社会转型期。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后教育是社会转型期的重要文化符号,代表了社会转型发展的继续教育文化价值指向。在"站起来"的社会转型期,城市电视大学利用当时先进的教育技术媒体——"电视",开启了我国工业化时期成人远程继续教育的文化先河;在"富起来"的社会转型期,电大在由"精英"式人才培养向职业人、岗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化方面有意识地体现了终身教育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在"强起来"的社会转型期,转型升级了的开放大学(电大)体系,积极服务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挂靠设置和内设了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在国家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布局中,开放大学(电大)向社会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的转型体现出高层次的、普及的终身教育文化特质。
关键词:
转型期 开放大学 终身教育 文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胜祥
研究目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基本情况及趋势,考察转型期中国的人地关系及土地流转中的情感阻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法。研究结果:(1)经过30余年的经济社会转型,农民土地情结已经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但传统色彩依然浓厚;(2)土地情结中的"传统信仰"维度与农民分化各组变量显著负相关,"土地依赖"维度主要与农民的经济分化和社会阶层分化显著负相关,"离土创业"维度则只与农民的经济分化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如果农民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会逐渐淡化对土地价值的传统信仰,在生活和心理上弱化对土地的依赖,强化离土创业的动机,届时,土地才会去除附着于其上几千年的情感纠结,单纯地作为经济...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欣 张华 董玥
农业碳排放在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随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农业碳减排已迫在眉睫。在计算2009—2016年武汉城市圈年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Divisia指数分解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并定量分解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农业碳排放总量在2016年高达2.22×10~6t,相比于2009年翻番,同时武汉城市圈2009—2016年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整体和各地区表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碳排放因素分解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和一般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较明显地抑制武汉城市圈农业碳排放增长,而农业生产规模效应促进各地区的农业碳排放。笔者提出可以从差异化的农业碳减排措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等方面推进武汉城市圈低碳农业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雯
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在我国生产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劳动地位,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提升人民素质、人民幸福感的根本途径。农民工幸福感偏低现状的存在,对于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成人教育应当针对这一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来优化农民工的知识结构,切实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
关键词:
农民工 幸福感 成人教育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春苗
农民工民间维权NGO(即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体制外社会组织,本文以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工劳动权益状况为大背景,以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供求和制度变迁、交易成本和收益分析原理等为框架,分析了农民工民间维权NGO在社会转型期的激励机制、实现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从政府的角度对管理和规范此类组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昆鹏 贾驰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由于当前我国仍处于转型期,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尚未消除,财政体制仍在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化进程还须继续推进,这些制度性因素与非制度性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应该站在社会统筹发展的高度,以重构、维护和加强农民的平等受教育权为核心,按照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则进行教育制度的解构与建构。
关键词:
转型期 农村 义务教育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品良 张诗婷
随着当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这种传播环境下,我国各级政府为了更好地树立执政形象,正确处理舆论危机,加强与民沟通,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相继建立了政府网。然而,从做大做强的要求来看,政府网与民互动传播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需要,对创新社会管理还没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集中体现在政府网互动传播的内容不饱和上。而要对其进行优化,就必须从处理该机制中各主体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着手,调和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整合他们分散的行为和理念。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政府网 互动传播 传播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建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