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70)
2023(3096)
2022(2391)
2021(2312)
2020(1827)
2019(3937)
2018(3880)
2017(7599)
2016(4263)
2015(4899)
2014(4755)
2013(4429)
2012(4148)
2011(3851)
2010(3876)
2009(3354)
2008(3172)
2007(3128)
2006(2960)
2005(2361)
作者
(10291)
(8535)
(8366)
(8106)
(5298)
(3995)
(3989)
(3319)
(3224)
(3108)
(2838)
(2805)
(2638)
(2579)
(2567)
(2545)
(2503)
(2464)
(2455)
(2405)
(2095)
(2038)
(1996)
(1950)
(1941)
(1929)
(1920)
(1867)
(1698)
(1695)
学科
(14576)
经济(14445)
管理(10720)
(8804)
企业(8804)
(8752)
业经(6196)
中国(6193)
理论(5621)
方法(5541)
(4974)
(4632)
教育(4412)
(3855)
社会(3756)
(3379)
(3222)
企业经济(3182)
经济理论(3153)
地方(3062)
农业(2613)
数学(2522)
数学方法(2483)
产业(2323)
(2317)
工作(2303)
(2221)
银行(2221)
教学(2181)
(2148)
机构
学院(53489)
大学(53195)
(19122)
管理(19041)
研究(18705)
经济(18642)
理学(16120)
理学院(15877)
管理学(15608)
管理学院(15462)
中国(12811)
(11281)
科学(10628)
(10249)
(10192)
师范(10156)
(8877)
(8743)
中心(8464)
教育(8193)
师范大学(8153)
研究所(7910)
财经(7715)
北京(7172)
(7006)
(6844)
(6735)
(6671)
技术(6495)
社会(6261)
基金
项目(34790)
研究(29615)
科学(27941)
基金(23842)
社会(20334)
(19663)
国家(19406)
社会科(17883)
社会科学(17869)
科学基金(16867)
教育(15074)
(14314)
编号(13491)
成果(12519)
基金项目(12296)
(12111)
课题(9858)
资助(8702)
自然(8691)
项目编号(8500)
自然科(8480)
自然科学(8479)
(8392)
自然科学基金(8340)
(8014)
重点(8011)
规划(7820)
(7715)
国家社会(7606)
(7544)
期刊
(23906)
经济(23906)
研究(18802)
教育(14953)
中国(14843)
(8846)
学报(7432)
管理(7035)
(6845)
科学(6790)
大学(6061)
技术(5284)
学学(5280)
农业(4415)
职业(4269)
(4222)
金融(4222)
业经(4125)
财经(4065)
经济研究(3879)
图书(3744)
(3548)
(3039)
论坛(3039)
(3002)
社会(2869)
技术教育(2857)
职业技术(2857)
职业技术教育(2857)
(2822)
共检索到85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詹万生  许建争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反思了社会转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双重效应 ,提出处理好德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 ,以及德育导向的一元化与道德实践的多元性的关系 ,整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体系 ,使其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适应贯彻“以德治国”方略要求、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文彦  
20多年来,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法律,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意识、教育,当然也包括学校德育。这一崭新的历史转型期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它怎样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德育?学校德育如何积极改革并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这是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檀传宝  
讨论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的前提是研究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 (一)当代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变迁 研讨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应从环境因素(子系统)及其物质和精神结构两个角度子以展开。所谓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包括客观系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中观系统的社区,微观系统的家庭和作为中间系统的大众传媒。 当代社会就其宏观角度来看,全球正处在后现代化和现代化的巨变过程之中。一部分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在经济、文化诸领域均已达到了目前人类社会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但是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明又带来了技术专制、金权社会、紧张的人际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斌贤  
中国教育当前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由于社会各项体制空前未有的剧烈变革,教育赖以生存的原有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已经发生动摇,而新的基础又尚未建立,且一时难以完全建立,因而处于一种无所依托、游移不定的状况。这又进一步导致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矛盾突然表面化,使得教育的形势日趋严峻。 要使中国教育从根本上摆脱目前所处的困境,一条基本的途径是,以新的认识,为教育重新定位,使教育在广泛的社会联系中居于与其原有职能、特性相适应的地位,并为此建立一套相应的规范、体制,从而使中国教育真正走向成熟、走向现代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德才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人才工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依这两大视角反观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会得出一个公认的结论:在培养人才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家发展与进步方面,学校德育功不可没;与此同时,它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国家的期望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就其质量和效果考量,学校德育在许多方面需要反思。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要有新起色,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幸福  
本文结合职业学校德育现状,根据内尔.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关怀理念、关怀品质、关怀效果和关怀时空四个层面对职业学校德育中关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审视,并对学校实施关怀教育的意义价值进行了解析,最后从建构关怀型德育、关怀型师生关系和关怀型教师群体三个方面为学校重构关怀教育提出了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玉明  
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始终处于首要位置。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态势由"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规模扩张"转向"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中职德育实效性问题日显重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考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现状,分析今后研究的重点,无疑对促进中职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臻  
有研究证明,以"反思课"为主体的德育管理机制,能较好地解决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焕发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建立以"反思课"为主体的德育管理机制能真正地把中职学校德育落到实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贤君  李明汉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结构、社会文化、教育和道德等方面的急剧变化,给学校德育带来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困惑。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目前学生思想道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则是有效地实施德育的基础。 本文根据1993年4月间,广州教科所德育研究室对广州市所属的市区、经济较发达的番禺、经济较落后的从化三个地区,15所不同层次的普通中学,2400多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秀军  
完整的德育视野,既要在德育过程之中,也需在德育过程之外,必须关注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德育生态环境的整体构成具有系统性,影响机制具有复杂性,形成发展具有建构性,存在属性具有价值性,存在样态具有动态平衡性。德育生态环境通过支撑与制约、熏染与陶冶、引发与导向、检验与反馈等作用机制发挥其德育影响。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中蕴含着学校德育的深刻变革,其生态建构需遵循生态学的理念与原则,构建国家、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生态联盟",实现学校内、外德育环境的"无缝对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向东  
香港学校德育评介许向东只有弹丸之地的香港,近几十年创造了世界第三金融中心、第三黄金市场、第一集装箱港等经济奇迹。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成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香港政府确立“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开发智力资源以弥补自然资源不足”的战略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檀传宝  
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中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 ,应有一个与 1978年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相联系的重点转移。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质是世界德育、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德育 ,道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和教育的根本。奠基在道德教育基础之上的学校德育、学校教育是中国大陆改进基础教育品质 ,迎接 2 1世纪必将出现的新的开放、新的挑战的必然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向阳  
在价值多元社会中 ,学校德育面临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本文对激进的道德主义进行批判和分析 ,并基于一种温和的相对主义观点提出学校德育改革若干建议 :从求同转向求同存异 ,从规范转向规范和描述相兼顾 ,从对抗转向对话 ,从德目教学转向道德判断力、敏感性、行动能力的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邱昆树  王小飞  王真  
随着学校德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在"回归生活"的理念指引下,学校德育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学校德育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如道德主体上"自我"的个体化、德育内容上"德性"的边缘化、德育方法上"对话"的形式化等。破解这些困境,学校德育应该居于中道,在"个体"与"关系"之间确立道德主体、在"规则"与"德性"之间确立德育内容、在"灌输"与"对话"之间确立德育方法,并由此融合汇通而逐步积淀形成我国现代德育的文化根基,使学校德育真正地实现其培育整体的"人"的目标和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