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1)
2023(6737)
2022(5418)
2021(4880)
2020(3999)
2019(8843)
2018(8799)
2017(17176)
2016(9278)
2015(10763)
2014(10932)
2013(10822)
2012(10718)
2011(9777)
2010(10307)
2009(9989)
2008(9917)
2007(9460)
2006(9060)
2005(8360)
作者
(28087)
(23720)
(23383)
(22688)
(15121)
(11276)
(10723)
(9073)
(8911)
(8634)
(8320)
(7896)
(7648)
(7535)
(7424)
(7104)
(7005)
(6837)
(6745)
(6562)
(6118)
(5736)
(5601)
(5505)
(5418)
(5286)
(5133)
(5114)
(4875)
(4599)
学科
(64490)
经济(64340)
管理(27421)
(22525)
(19634)
企业(19634)
方法(18597)
地方(17004)
中国(14877)
业经(14069)
数学(14025)
数学方法(13771)
(12477)
地方经济(12435)
(11818)
(10855)
(10357)
(9482)
理论(9318)
农业(8011)
(7697)
(7604)
银行(7598)
(7545)
金融(7544)
环境(7485)
经济学(7430)
(7277)
(6962)
(6935)
机构
大学(146833)
学院(146398)
(70085)
经济(68620)
研究(54842)
管理(51016)
中国(42867)
理学(42073)
理学院(41545)
管理学(40737)
管理学院(40452)
(32731)
(31424)
科学(30514)
(28393)
财经(24917)
研究所(24803)
中心(24508)
(24005)
经济学(22860)
(22240)
北京(20745)
(20563)
师范(20441)
(20365)
经济学院(20047)
(19041)
(18806)
财经大学(17867)
(16852)
基金
项目(82372)
科学(64765)
研究(62902)
基金(59290)
(50139)
国家(49665)
社会(43709)
科学基金(42294)
社会科(40171)
社会科学(40153)
(31472)
基金项目(29953)
教育(28305)
(25694)
编号(25108)
资助(25103)
自然(23949)
自然科(23387)
自然科学(23383)
自然科学基金(22955)
成果(22638)
(18949)
重点(18506)
(18325)
课题(18180)
国家社会(17798)
(16437)
教育部(16221)
发展(16177)
(15958)
期刊
(94658)
经济(94658)
研究(52983)
中国(32463)
(26372)
管理(22103)
(20643)
学报(20451)
科学(19332)
教育(16516)
(16431)
金融(16431)
大学(16318)
经济研究(15352)
学学(15227)
财经(14413)
农业(13361)
技术(13131)
业经(12816)
(12712)
问题(12006)
(9184)
技术经济(9083)
统计(8569)
世界(8460)
国际(7935)
经济问题(7618)
经济管理(7398)
(7079)
改革(6979)
共检索到249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唐建华  
改革开放在使女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和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她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从资源分配和收益的角度,分析了转型经济中的女性就业机会、资源占用以及工资和福利的分配等方面的不平等及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减轻或消除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女性经济平等地位影响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少安  文丰安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的产业化四个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土地用途、土地运用方式和农民身份均发生了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总体稳定,经历了从长期不变到长久不变的转向。将"开放性契约理论"运用到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分析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工业经济时代的土地集中具有与农业经济时代完全不同的经济社会效应。即使土地流转和集中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总体发展趋势合理、社会进步巨大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不应该成为否认土地流转和适度集中的理由。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德文  
加快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优先发展教育对促进和完成这个历史性巨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育作为生产人力资本的重要部门,对经济增长、就业、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有着显著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和培训是低素质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传统农业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实现角色和职业转换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发展为缩小城乡教育不平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城乡之间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加速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对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这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贫困人口的投资,扭转和改变中国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局面。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恒  
劳动力流动在传统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对文献的梳理表明,劳动力流动在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农村社会分层、农业发展、非正式制度建设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多个方面产生作用,但人们对于这些作用的机理和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从对现状描述到专题研究的深入、多学科交叉以及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则是这一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常兴  陈鹏联  
城中村是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人口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实行的典型反映,虽然长期以来因环境脏乱、治安严峻、文化贫乏等备受社会诟病,但不可否认城中村在支撑我国快速而粗放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缓解由此带来的诸多物质性匮乏和社会结构性矛盾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伟  王伟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的深刻转型对社会治理形成正反两方面重要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持续的经济增长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行政改革为推进服务导向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体制环境。同时,社会阶层结构与治理主体结构持续优化,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助推社会治理智能化。从消极方面看,我国社会治理面临多方面挑战:经济风险可能向社会领域传导;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与服务半径加大;中产阶层增长缓慢与群众诉求多元化并存;人口大规模流动及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冲击社会秩序;网络信息犯罪增多而相关管理规范相对滞后。未来应将社会治理目标与政策逐渐融入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在大发展、大服务、大预防、大调解中协同解决社会治理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卡尔·达尔曼等著)的介绍与评论。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具体情势和面临的挑战,指出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迅速知识化以及在中国建立知识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建立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莉  
近年来,道德问题正搅动着亿万中国人的感情。贤哲们就目前道德现象的"爬坡"抑或"滑坡"争执不休。笔者认为,如果仅仅就道德本身而论道德,必然导致道德评判上的主观片面性。因为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战乱时期,但乱中有变,小农经济与市场并非漆黑一团。北魏太和九年(485)实行了均田制,农民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数额的土地,再以租庸调形式为封建国家尽义务。西魏、北齐、北周、隋以至唐前期,均继承北魏均田制。在这种土地制下,个体小农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均与此有关。隋唐时期是均田制下小农经济潜力发挥得最为出色的时期,开元天宝时出现了“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寒冰  
当下,我国乡村经济进一步萎缩,广大农村因缺乏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开始出现部分田地荒芜现象。一直以来,"三农"问题也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也是强农富民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振兴乡村经济实践,坚持以盘活土地资源和集体资产为重点,着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条乡村振兴之路,解决"三农"问题以全面实现农村脱贫致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朝运  
基于人文社会学角度对中国改革至今所带来的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以及金融制度变迁进行审视,笔者认为,伴随我国社会结构从同质体向异质体转变,社会人际关系也将从人格化交换向非人格化交换演进;配合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这一时期的金融制度结构和金融制度安排也呈现双轨特点。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标准来评析过渡金融的制度绩效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枫  
长时段的中国财政呈现出明显的物质主义倾向:农业税从"以丁为本"向"以地为据"转变;财政制度改革以简化征收程序、保障财政收入为基本着眼点;商业税收与"重商""抑商"并无太多关系;"贡"的实用性、官营事业的追求,主要出自财政考量。由此直接导致国民对于政府财政政策、措施的反向选择,呈现出中国传统经济的若干近似于"经济转型"的变动轨迹,但这些似有变化的经济形态,实际上意味着中国传统经济自身发展不足以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经济转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惠民  
有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以及管理体制改革、制度保障体系和组织领导等,有关文件都进行了深入阐释,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也做出了全面部署。新型教育智库怎么搞?我认为,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并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可能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建设中国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霞  安增科  丁岩  
要实现女性的自由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平等、消除性别差异、让女性在市场活动中与男性拥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但女性的自由发展不能忽视男女性别差异,否则会加剧女性的不平等。因为,在家庭领域,女性的义务大于男性,中国尤其如此。要实现中国女性的自由发展应该承认既有的约束条件——性别不平等,承认不同性别在不同领域的相对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实现市场劳动与家庭劳动的捆绑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