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7)
2023(5974)
2022(4942)
2021(4803)
2020(3824)
2019(8609)
2018(8445)
2017(15610)
2016(8766)
2015(10169)
2014(9773)
2013(9010)
2012(8353)
2011(7517)
2010(7413)
2009(6598)
2008(6253)
2007(5677)
2006(5092)
2005(4250)
作者
(22050)
(18476)
(18173)
(17216)
(11441)
(8945)
(8434)
(7023)
(6993)
(6433)
(6278)
(6187)
(5818)
(5502)
(5498)
(5461)
(5428)
(5244)
(5217)
(5185)
(4449)
(4416)
(4322)
(4245)
(4172)
(4134)
(4020)
(3967)
(3655)
(3647)
学科
(30155)
经济(30002)
管理(18317)
(17427)
(14341)
企业(14341)
(11288)
中国(11007)
地方(9792)
方法(9653)
业经(9460)
理论(7837)
教育(7609)
农业(7396)
(7073)
(6451)
(6281)
数学(6279)
数学方法(6214)
(5356)
环境(4902)
社会(4484)
地方经济(4397)
工作(4365)
教学(4249)
(4168)
贸易(4164)
(4103)
(4021)
(3976)
机构
大学(112217)
学院(108078)
研究(40077)
(39047)
管理(38077)
经济(37998)
理学(32522)
理学院(31962)
管理学(31280)
管理学院(31055)
中国(27972)
(24843)
科学(24614)
(20344)
师范(20252)
(19045)
(18590)
中心(18386)
研究所(17363)
(16964)
(16646)
师范大学(16493)
北京(15720)
业大(15020)
(14907)
财经(14342)
(13999)
教育(13830)
(12853)
农业(12641)
基金
项目(75125)
科学(59946)
研究(59670)
基金(52731)
(45708)
国家(44812)
社会(38867)
科学基金(38277)
社会科(35357)
社会科学(35341)
(30551)
基金项目(28524)
教育(28150)
(25763)
编号(25458)
自然(23053)
自然科(22454)
自然科学(22449)
成果(22149)
自然科学基金(22023)
资助(19445)
课题(18498)
重点(16942)
(16884)
(16456)
大学(16292)
(15881)
(15614)
(14998)
规划(14945)
期刊
(48348)
经济(48348)
研究(38213)
中国(28828)
教育(25028)
学报(16759)
(16322)
科学(15742)
(14825)
大学(14190)
管理(13088)
学学(11541)
农业(11326)
图书(8223)
技术(7936)
业经(7870)
(7623)
金融(7623)
资源(7285)
经济研究(6939)
财经(6883)
(6837)
(6334)
问题(6279)
书馆(6167)
图书馆(6167)
(6067)
(6064)
科技(5423)
社会(5404)
共检索到172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丽  梅氏玉英  
越南大学的职能,历经法属殖民地、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共和国三个阶段,依次产生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本文选取大学的社会定位、大学使命、教师社会角色三个角度分析大学职能的演变过程,认为越南大学的职能变迁体现出因应需求、动态发展、法苏影响、反映利益诉求等特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俊芳  
社会转型既给大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给大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学只有积极回应,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成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能代表先进文化的机构。大学应做好以下几点:1.学术独立,把握好“即”与“离”的关系;2.彼此协调,防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互相兼占;3.改革体制,建立良性发展运行机制;4.知行合一,保证大学的多层功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康健  
从历史的演变看大学的第三职能康健“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哈佛大学前校长洛厄尔如是说。然而,大学是否具有“永恒”的经受住考验的“本能”呢?历史告诉我们:大学的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一旦形成,便具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柯文进  
社会“三元结构理论”以“市民社会—经济—国家”为分析框架认识社会结构,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社会“三元结构”的角度看,大学是以志愿求公益的社会非营利组织,是以知识传授和创新为基础的学者的组织。大学作为特殊的知识生产机构,探索高深学问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有着显著的区别,必然要承担起作为社会思想库的使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春光  胡丽萍  黄文彬  
大学学科知识发展的图像其实都反映了该时代的历史社会情境与知识观。古代大学与中世纪大学的学科知识是形而上学知识型与神学知识型,此种知识模式是与社会隔绝孤立的,是与社会现实相脱离的。进入现代性时期,大学的学科知识是现代科学知识型,大学建立了现代学科制度,随着技术性课程与实用性知识的兴起,学科更行分化与制度化,学科规训制度在此时期建立完备。到了后现代性时期,以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全球化为表征的新经济时代,大学学科与课程更加强调实用性、绩效性、职业化、产业化、科技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娟  
我国大学的过分行政化有着深层的社会根源,社会转型对大学行政权力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大学行政权力发生了二维演变。大学行政权力在专业、课程、人员和机构四个方面的作用范围逐步缩小,但其作用层级提高,由执行权转为决策权。当今大学行政权力还没有回归服务于学术的逻辑,社会运行的规范化是大学去行政化的根本前提所在,学术权力的制度化则是去行政化的核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向东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与外界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属于开放系统,反之则是封闭系统。大学无疑是一种开放系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在发展演化的历史中其开放的属性始终都保持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卢海弘  张万民  
目前,伴随着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转型期的来临,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教学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使传统的大学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从三个角度比较深入地论述了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教学:大学教学的变革现状如何;大学教学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大学教学的未来趋势怎样。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罗伯特·罗兹  刘子瑜  
基于全球范围内四所大学的案例研究,本文探讨并深入阐述了"学术公民身份"的概念,着重讨论了作为学术公民的学生和教职员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和中欧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学术公民的职业与生活时,作者指出全球化的一些重要特征,并且在所有被研究的区域中全球资本主义都在改变学术生活的本质。作为学术公民的学生与教职员采取创造性的方式来面对强大的全球力量,这也可能正是当今大学为实现其社会转型所寻求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曲彦  陈士勇  
大学生的公共精神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但大学生主观认识能力存在偏差、高校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公共精神教育的矛盾显现。对此,提出了加强理论创新研究,构建坚实的公共精神理论支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公共精神价值观;优化改善社会环境,开拓健康的公共精神成长发展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青耀  廉永杰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王青耀廉永杰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是一个既老又新的题目。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特征。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认真分析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金洲  王义全  
大学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学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积极推进大学教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大学教师文化为什么需要传承与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阴雨晴  田广原  严心键  孔令蔚  徐若瑄  于景洋  
处于社会多方面转型的时代,大学生这一具有先进性、特殊性、重要性的群体体现了较为多样、矛盾、复杂的特征。通过问卷与访谈对大学生课堂内外行为进行调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究影响大学生在校生活状况的直接、间接因素,并求得各因素所占权重,对其进行重要性排列。从而总结出大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约束与自我实现能力的发展现状,并从影响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客观因素角度出发,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提升大学生素质、改善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