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0)
2023(3697)
2022(2937)
2021(2945)
2020(2558)
2019(5732)
2018(6027)
2017(12439)
2016(7067)
2015(8485)
2014(8550)
2013(8228)
2012(7856)
2011(7333)
2010(7482)
2009(7328)
2008(7164)
2007(6771)
2006(6447)
2005(5722)
作者
(18766)
(15634)
(15129)
(14924)
(9610)
(7349)
(7197)
(5876)
(5771)
(5749)
(5168)
(4991)
(4937)
(4874)
(4635)
(4595)
(4516)
(4508)
(4490)
(4482)
(4011)
(3687)
(3655)
(3641)
(3631)
(3550)
(3511)
(3502)
(3108)
(2995)
学科
(27002)
经济(26862)
管理(16747)
(15064)
中国(13137)
(12128)
企业(12128)
方法(12058)
数学(9093)
数学方法(9062)
(8496)
(7867)
业经(7650)
教育(7345)
(6808)
理论(6456)
(6307)
(6108)
银行(6104)
(5912)
(5775)
贸易(5771)
(5678)
农业(4664)
(4606)
(4437)
(4367)
金融(4366)
税收(4222)
(4196)
机构
大学(106464)
学院(100384)
(42238)
经济(41259)
管理(35902)
研究(34017)
理学(30123)
理学院(29748)
管理学(29268)
管理学院(29061)
中国(26027)
(23116)
(23016)
财经(17893)
科学(17539)
(16524)
(16023)
(15842)
师范(15786)
北京(15487)
(15380)
中心(14531)
研究所(14401)
经济学(13376)
财经大学(13151)
师范大学(12607)
(12351)
(12336)
教育(12220)
经济学院(12110)
基金
项目(55382)
研究(46560)
科学(43494)
基金(38459)
(31154)
社会(30934)
国家(30825)
社会科(27970)
社会科学(27954)
科学基金(25922)
教育(23432)
(21262)
编号(20852)
基金项目(19968)
成果(19612)
(18349)
资助(15601)
课题(14971)
(13761)
自然(13553)
大学(13286)
自然科(13173)
自然科学(13168)
自然科学基金(12928)
项目编号(12890)
(12680)
(12524)
教育部(12322)
重点(12254)
(12047)
期刊
(51127)
经济(51127)
研究(39749)
中国(23562)
教育(22535)
(16434)
管理(13779)
学报(12524)
(11965)
(11673)
金融(11673)
大学(11434)
科学(11344)
财经(9541)
学学(8964)
经济研究(8731)
业经(8727)
(8240)
农业(8163)
问题(7570)
技术(7438)
(6767)
图书(6723)
理论(5903)
商业(5544)
实践(5272)
(5272)
国际(5104)
高等(5077)
书馆(4963)
共检索到165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柯文进  
社会“三元结构理论”以“市民社会—经济—国家”为分析框架认识社会结构,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社会“三元结构”的角度看,大学是以志愿求公益的社会非营利组织,是以知识传授和创新为基础的学者的组织。大学作为特殊的知识生产机构,探索高深学问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有着显著的区别,必然要承担起作为社会思想库的使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瑛  张应强  
中国大学资源竞争的最大问题是竞争失范。一方面,大学对政府有限投放的国有性资源以及相关隐性资源的竞争强度过大;另一方面,大学对有无限资源存量的市场竞争动力不足。与物质基础相比,竞争政策对大学间竞争的影响力更大。通过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情况的考察,发现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斌贤  
中国教育当前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由于社会各项体制空前未有的剧烈变革,教育赖以生存的原有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已经发生动摇,而新的基础又尚未建立,且一时难以完全建立,因而处于一种无所依托、游移不定的状况。这又进一步导致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矛盾突然表面化,使得教育的形势日趋严峻。 要使中国教育从根本上摆脱目前所处的困境,一条基本的途径是,以新的认识,为教育重新定位,使教育在广泛的社会联系中居于与其原有职能、特性相适应的地位,并为此建立一套相应的规范、体制,从而使中国教育真正走向成熟、走向现代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劳凯声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发育成熟 ,教育需要新的社会定位。教育的基本定位应是 :教育是介于市场领域和政治领域之间的部分 (第三部门 ) ,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教育产品是非垄断性的公共物品 ,可以通过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向社会提供。为此 ,市场应当有限介入 ,政府应当保持它的调节功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俊芳  
社会转型既给大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给大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学只有积极回应,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成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能代表先进文化的机构。大学应做好以下几点:1.学术独立,把握好“即”与“离”的关系;2.彼此协调,防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互相兼占;3.改革体制,建立良性发展运行机制;4.知行合一,保证大学的多层功能。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荣兆梓  
市场经济中劳资关系的演化存在渐趋紧张与有所缓和的前后两个阶段,二者之间存在一个由紧趋缓的转型期。这个社会转型期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大体重合。转型前期劳资矛盾突显,源于城市化加速期的巨大成本压力,城乡二元经济下劳动力市场的价格落差。我国当前正处于这一社会转型期,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发展难题,只有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转型,在劳资协调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中解决发展难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娟  
我国大学的过分行政化有着深层的社会根源,社会转型对大学行政权力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大学行政权力发生了二维演变。大学行政权力在专业、课程、人员和机构四个方面的作用范围逐步缩小,但其作用层级提高,由执行权转为决策权。当今大学行政权力还没有回归服务于学术的逻辑,社会运行的规范化是大学去行政化的根本前提所在,学术权力的制度化则是去行政化的核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昌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治改革等也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关键期。在此大背景下,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社会治理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实现社会治理模式转换,推进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化建设,加强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化社会治理中伦理道德的软约束,是当前进行有效社会治理亟待实施的政策举措。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崔桓  
在社会转型加速的今天,高校学生作为大学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通过对转型期下的高校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意义,以及我国高校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现状、存在问题的描述,并对国外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经验进行分析,来构想在社会转型期下我国高校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应走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崎琦  
地方高校作为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关键力量,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简政放权、经济调整、社会构建的新形势,地方高校应抓住管理权限下移、产业结构升级、社会活力迸发的新机遇,通过协同共治、适应社会、高校法治等途径,谋求自身灵活性、多样性和延展性的发展,以期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践行高校使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思聪  马晓冬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着再次转型。在系统梳理我国乡村社会转型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阶层结构、产业发展与转型模式、人口与劳动力流动、土地利用、乡村社区与聚落、制度转型与秩序建设、公共品供给与公共服务等7个方面对相关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围绕农村社会在社会结构、经济、空间、制度、公共服务等5个方面的转型阐述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丽  梅氏玉英  
越南大学的职能,历经法属殖民地、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共和国三个阶段,依次产生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本文选取大学的社会定位、大学使命、教师社会角色三个角度分析大学职能的演变过程,认为越南大学的职能变迁体现出因应需求、动态发展、法苏影响、反映利益诉求等特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伟  王伟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的深刻转型对社会治理形成正反两方面重要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持续的经济增长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行政改革为推进服务导向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体制环境。同时,社会阶层结构与治理主体结构持续优化,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助推社会治理智能化。从消极方面看,我国社会治理面临多方面挑战:经济风险可能向社会领域传导;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与服务半径加大;中产阶层增长缓慢与群众诉求多元化并存;人口大规模流动及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冲击社会秩序;网络信息犯罪增多而相关管理规范相对滞后。未来应将社会治理目标与政策逐渐融入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在大发展、大服务、大预防、大调解中协同解决社会治理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朝宏  
2008年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证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快走到尽头。在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背景下,继续以往低成本战略来扩展产品的地理市场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坚持以培育和扩大国内消费为中心环节,实现以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回归发展的本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实现我国人与自然、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导向性来看,就是要实现我国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