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8)
2023(7821)
2022(6192)
2021(6171)
2020(4889)
2019(11515)
2018(11637)
2017(20565)
2016(12035)
2015(13789)
2014(13760)
2013(12760)
2012(11865)
2011(10924)
2010(10841)
2009(9747)
2008(9622)
2007(8526)
2006(7898)
2005(7200)
作者
(28198)
(23482)
(23337)
(22731)
(14990)
(11209)
(10976)
(9240)
(9029)
(8367)
(8208)
(7916)
(7611)
(7468)
(7463)
(7297)
(7004)
(6846)
(6724)
(6616)
(6289)
(5592)
(5484)
(5467)
(5355)
(5308)
(5196)
(5111)
(4722)
(4676)
学科
(43485)
经济(43333)
中国(22735)
管理(22369)
教育(20746)
(18816)
方法(18236)
(16715)
企业(16715)
数学(13842)
数学方法(13730)
理论(12078)
业经(11760)
(11594)
(11384)
(9753)
(9685)
贸易(9680)
(9559)
(8734)
(8683)
(8370)
(7881)
教学(7468)
(7455)
银行(7455)
(7325)
体制(7018)
(6779)
金融(6777)
机构
大学(159516)
学院(152715)
(66996)
经济(65778)
研究(64036)
管理(49673)
中国(44159)
理学(41896)
理学院(41266)
管理学(40642)
管理学院(40283)
(36465)
科学(32829)
(31791)
(31609)
师范(31509)
(30938)
教育(30680)
研究所(27900)
师范大学(26334)
中心(26197)
北京(25000)
财经(24335)
(22865)
(22630)
经济学(22537)
(22465)
经济学院(20118)
财经大学(18165)
(18014)
基金
项目(94624)
研究(80950)
科学(77502)
基金(67924)
(57663)
国家(57013)
社会(53885)
社会科(49816)
社会科学(49802)
科学基金(47971)
教育(44914)
编号(34126)
基金项目(33904)
(33625)
成果(32055)
(31592)
资助(27347)
课题(27153)
自然(25268)
(25196)
自然科(24702)
自然科学(24697)
自然科学基金(24326)
教育部(23037)
重点(22979)
(22782)
国家社会(22291)
(22243)
中国(22186)
(22047)
期刊
(75914)
经济(75914)
研究(64857)
教育(53047)
中国(45117)
(23614)
管理(19444)
科学(19156)
学报(18508)
(16835)
大学(16365)
技术(15115)
(14089)
金融(14089)
财经(13599)
经济研究(13539)
学学(13465)
职业(12896)
(12013)
农业(11496)
(10488)
世界(10123)
问题(10028)
业经(9334)
国际(9167)
(9138)
论坛(9138)
技术教育(8339)
职业技术(8339)
职业技术教育(8339)
共检索到256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勇  
近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加入教育改革思考的行列,连《读书》杂志也破天荒地将新年首篇文章留给教育,邀请朱小蔓、朱永新两位教授分析中国教育的"情感缺失"。而在美国,许多人则在思考"遗失"了什么。如麦克拉伦便猛烈批判美国教育改革遗失了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精神。但更引人注目的思考者还是来自体制内的黛安.拉维奇(Diane Ravitch)。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剧变,中国文化产生转型,中国的数学和数学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嬗变。中国传统数学曾经长期在世界上领先,在这段时期却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约二百年。而又正是从这时起,我国的数学、数学教育从体制、内容到方法都开始向近代化转变,或者说逐步地完成了"西化"的历程。在今天多元文化时代,各种文化交相辉映,交互作用,共同推进,中西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我国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向前发展,历史能为我们提供哪些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金岭  
在现代社会,教育往往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的重要领域。而转型期社会中的教育变革又往往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矛盾,这些矛盾既是社会转型过程中诸种社会矛盾在教育领域中的折射,也是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淀和衍生的问题的集中反应。转型期的教育变革既是化解旧矛盾的过程,也是生成新矛盾的过程。面对矛盾,教育变革的积极策略应是在矛盾中寻求统一。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教育变革是社会转型期教育变革的一个典型案例,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研究和反思。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嵩龄  
本文的重点是讨论中国遗产管理的体制改革问题 ,既对中国“产权转移派”与“国家公园派”之争进行评论 ,又提出可行的改制思路。它们包括:遗产管理体制 ,“遗产经营” ,经营权与特许经营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付松涛  王万俊  
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年会综述董泽芳付松涛王万俊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年会,于1995年10月26日至31日在华中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育科研机构的3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达敏  
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有数的几大文明之一。有关统计的方法,统计思想及统计工作,与中国的古文化渊源紧密相连,都可以往上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统计工作就有了。《尚书·禹贡》这篇文章就把当时的中国分为九州,分别叙述了各地的物产、交通、植物特征等情况。又依土质不同,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雷信来  李大卫  
现代化转型冲突导致传统价值观的崩溃与道德真空的出现,在解决现代化转型冲突的方式上,折中主义比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对策更为可取。只有继承启蒙事业,积极吸收发达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扬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万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心的需要,是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世界化的可能性在于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和西方社会现实的需要,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给中国文化世界化提供了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毓圭  
诚信是一个文化范畴,又是一个经济社会范畴。研究诚信文化建设,必须把它放到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活演变的互动关系中来认识。当前中国诚信领域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与中国诚信文化传统不相适应的矛盾。理解、辨识、扬弃中国诚信文化传统内核,重塑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诚信文化理念和诚信文化行为,是当前中国诚信文化建设的重大选择。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贵安  
本文从人们较少注意的旅游这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观念意识上去探讨文化转型的具体进展。认为唐甄提出的“好游者人之恒情也”的旅游观具有自然人性论的哲学基础,是对农本社会和儒家传统伦理束缚旅游的否定,是在明清之际中国手工商业(原初工业化)发展的经济土壤上,在市民阶级兴起和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中,形成的一种带有近代倾向的旅游观念,具有文化转型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海燕  
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已严重阻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原因在于近代以来形成该问题的文化变迁根源无法从教学措施本身入手消除。在中国高校英语教育百余年的发展中,强势英美文化的教化效应形成了"殖民色彩"和目的语文化霸权。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当代高校英语教育只有回归"自文化本位",明确"中国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价值,才能根除"中国文化失语",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惠民  
有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以及管理体制改革、制度保障体系和组织领导等,有关文件都进行了深入阐释,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也做出了全面部署。新型教育智库怎么搞?我认为,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并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可能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建设中国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葛金国  
新世纪,中国教育进入历史新时期。随着背景演进和利益分化,教育领域中各种问题凸显。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对此人们常常想到"体制改革",而在一些人那里出现了极端主义对待改革的倾向。其实,"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更为需要的是"文化视野",而这也是既往教育改革所缺乏的。"文化视野"把握多元价值,强调兼容兼顾。以文化视野审视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极教育研究之"高明",而道实践运作之"中庸",从思想行动两方面双管齐下,多元整合,文而化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怡  
在中国现代的话语系统中很少谈及人性,我们的教育也很少讨论人性、研究人性。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政治的原因是。在战争年代、斗争年代,谈人性是要受到批判的,认为那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东西。学理的原因是,认为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异常的状况。因为人性和很多问题密切相关,我们知之不多,却不去研究,岂非怪事?而且上述原因真能成立吗?难道只有资产阶级能谈人性、无产阶级就不能谈人性?当时不是也提倡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