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1)
2023(11061)
2022(9987)
2021(9459)
2020(7987)
2019(18620)
2018(18606)
2017(35984)
2016(18950)
2015(21208)
2014(20867)
2013(20765)
2012(18957)
2011(17045)
2010(16912)
2009(15315)
2008(14727)
2007(12841)
2006(11350)
2005(9666)
作者
(54359)
(45015)
(44637)
(42630)
(28670)
(21552)
(20329)
(17732)
(17212)
(16037)
(15353)
(15058)
(14212)
(14102)
(13895)
(13615)
(13336)
(13254)
(12810)
(12807)
(11078)
(10932)
(10792)
(10328)
(9991)
(9944)
(9941)
(9788)
(9052)
(8795)
学科
(75564)
经济(75384)
管理(54959)
(50432)
(43214)
企业(43214)
方法(36098)
数学(29824)
数学方法(29449)
(20119)
中国(19528)
(19438)
(17514)
业经(17448)
地方(15221)
理论(15211)
(13896)
农业(13151)
(12491)
(12175)
贸易(12166)
环境(12164)
(11764)
(11472)
技术(11441)
财务(11403)
财务管理(11384)
教育(11018)
(10971)
企业财务(10837)
机构
大学(269028)
学院(264418)
管理(109146)
(102540)
经济(100286)
理学(95390)
理学院(94365)
管理学(92588)
管理学院(92112)
研究(86990)
中国(62765)
(57391)
科学(54892)
(46369)
(42958)
(41504)
业大(40336)
研究所(39256)
中心(39187)
财经(37664)
(37291)
北京(36252)
(35804)
师范(35397)
(34296)
农业(32235)
(31669)
(30399)
经济学(29865)
师范大学(28883)
基金
项目(187695)
科学(147689)
研究(137476)
基金(136947)
(118866)
国家(117872)
科学基金(101966)
社会(86812)
社会科(81359)
社会科学(81330)
基金项目(73588)
(72587)
自然(67046)
自然科(65524)
自然科学(65509)
自然科学基金(64322)
教育(63312)
(60977)
编号(55959)
资助(55879)
成果(45315)
重点(41333)
(41322)
(38721)
(38713)
课题(37955)
大学(36103)
科研(35994)
创新(35968)
教育部(35711)
期刊
(110162)
经济(110162)
研究(77936)
中国(49033)
学报(42853)
管理(41579)
科学(39585)
(37445)
(34185)
大学(32735)
教育(31722)
学学(30449)
农业(26056)
技术(24225)
(18867)
金融(18867)
财经(18180)
业经(17718)
经济研究(17160)
图书(15826)
(15403)
问题(14259)
理论(13507)
科技(13309)
(12999)
技术经济(12654)
实践(12545)
(12545)
(12301)
现代(11620)
共检索到379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叶烽  林晏清  潘意文  卢露  
本文使用实验室实验研究社会距离对侵占这一不当行为传染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比同一被试前后两次决策的差异来捕捉侵占行为的传染,同时基于不当行为的不道德性和风险性特征,针对性地提出观点距离和风险距离等不同维度的社会距离,设计了相应的度量方式,将其作为决策参考信息提供给被试,从社会身份的角度解读不当行为传染背后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单一类型的社会距离信息,被试获得多种类型的社会距离信息时,侵占的传染受到更加显著的抑制。其次,观点距离越大,即被试间观点分歧越大,侵占传染率越低;而风险距离越大,即被试越偏好风险,侵占传染率越高。最后,两种社会距离信息的引入均对侵占行为的增长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彪  张珣  
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周子元  杨永生  
本文选取了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4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ST公司和4家对照公司,并通过计算从2003年到2005年的静态违约距离和不变增长率假设下的违约距离,发现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好的判别能力;同时对影响违约距离大小的输入变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违约距离对股票收益波动率的变化最为敏感,因而精确计算波动率是关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君君  蔡明  李诚志  邵聪  
本文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探讨了决策框架与心理距离对个体间合作行为的影响。通过采取2(给予型框架、索取型框架)×2(心理距离近、远)的实验设计以及方差分析的实证方法,探讨了决策框架、心理距离对合作行为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心理距离对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框架与心理距离均会影响个体间合作行为:给予型框架比索取型框架更有利于合作的产生;且个体在心理距离越近时的合作意愿更高。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心理距离会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心理距离越远,框架效应越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君君  蔡明  李诚志  邵聪  
本文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探讨了决策框架与心理距离对个体间合作行为的影响。通过采取2(给予型框架、索取型框架)×2(心理距离近、远)的实验设计以及方差分析的实证方法,探讨了决策框架、心理距离对合作行为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心理距离对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框架与心理距离均会影响个体间合作行为:给予型框架比索取型框架更有利于合作的产生;且个体在心理距离越近时的合作意愿更高。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心理距离会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心理距离越远,框架效应越显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游群林  卢政营  
感知距离是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随着距离的衰减进行了研究,但对感知距离的认识还缺乏系统性。旅游资源吸引力受到多维感知距离衰减和调节变量的影响程度,在古典尊贵性、古典军事性、租界历史性、宗教文化性、民间风俗性五种代表性历史风貌建筑旅游资源吸引力的衰减模型中,表现不一,共同点是随着空间、时间及文化距离的增加,吸引力会降低,若是交通便利,并有人伴随的情况下,吸引力则会大大增加,但也有不同情况,民间风俗性资源的吸引力则是文化距离越大,吸引力越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晓薇  梁玥颖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展开了关于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研究,主要体现在从文化距离的概念及测度出发,以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为主要脉络,分析文化距离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研究在文化距离对货物贸易影响的研究视角、关于文化距离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的系统分析以及文化距离对分类型文化产品进出口影响等方面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翟爱梅  李腾  
双边贸易壁垒除了地理距离之外还应包括跨国间文化异质性程度带来的贸易成本。本文选择民族间距其最近的共同祖先所过去时间—遗传距离作为文化异质性的度量指标并阐述其有效性,并采用民族加权法计算了我国与110个国家的遗传距离,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对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地理距离等变量后,遗传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起着显著的阻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遗传距离对我国与24个发达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效应更显著。本文引入公元1500年主要民族间遗传距离作为工具变量,面板IV估计较好地克服了解释变量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军  丁丹丹  
[目的/意义]基于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和解释水平理论,分析了消费者对在线评论有用性评价的选择过程。[方法/过程]运用实验法设置8个不同场景,分别检验了时间距离与解释水平,以及社会距离和解释水平对在线评论有用性的交互作用,通过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较近时,描述了商品细节性信息和服务信息的评论对消费者更有用;而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较远时,描述了商品抽象性信息的评论对消费者更有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雷震  田森  凌晨  张安全  李任玉  
官本位文化中的官员身份是否为导致腐败泛滥的原因之一?本文设计了一个腐败实验,首次对比分析被试在被称为"参与人A-参与人B""官员-百姓"和"企业主-公众"的不同框架中行为的异同。结果发现,"官员-百姓"框架下腐败率显著提高,相对于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在被称为"官员"时比被称为"参与人A"时更腐败,但在被称为"百姓"时比被称为"参与人B"时对腐败却更容忍,与我国特有的官本位文化内涵一致,而"企业主-公众"框架下与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政策意蕴是,破除官本位文化是我国反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史斌  
社会距离是研究族群关系的重要视角。随着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的深入,社会距离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所重视和运用。但是由于社会距离理论的一些痼疾和缺陷,使得社会距离成为一个争议颇多的概念。通过对社会距离理论争辩和经验研究的梳理,为社会距离研究的深化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车诚  马万祺  曹松峰  
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消弭了空间距离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但心理距离中的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对消费者购买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仍需探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构建网购决策框架效应模型,本文分析、总结不同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情境对消费者网购决策的框架效应,以期对相关企业的营销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希尧  蔡虹  
本文分析整理了国外目前采用专利引用替代法分析距离因素对知识溢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与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分析对比,本文阐述了专利引用研究视角的产生背景和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回顾和分析了运用专利引用数据对地理距离、社会距离以及两者交互影响知识溢出的机制进行的大规模实证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最后总结了专利引用研究视角的基本分析模式及其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建红  陈怀超  
笔者依据三支柱制度理论,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采用权变的观点,在将制度距离分为远近两种情形后,分析了制度距离影响跨国公司进入战略选择的机制,并构建了相应的权变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远时,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应该首先遵从当地制度环境的要求,以获取外部合法性,优先考虑的进入战略是并购、合资以及在合资企业中采用少数股权;而在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近时,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应该首先遵从跨国公司内部制度环境的要求,以获取内部合法性,优先考虑的进入战略是绿地、独资,如选择合资的话,则在合资企业中采用多数股权。研究结果可以为跨国公司从内外合法性视角出发,在制度距离下选择合适的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光磊  
近年来,银行不当行为风险事件层出不穷,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各国监管当局加强了对于不当行为风险的监管和治理,但受制于监管资源和"外部人"等局限,效果不明显。2009~2017年间,美国和欧洲监管机构针对银行业各种不当行为的罚款已高达3420亿美元。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了银行文化资本与不当行为之间的逻辑和交互机制,并结合国际最新实践,提出了充实银行文化资本,降低不当行为风险的框架和改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