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2)
2023(8990)
2022(7337)
2021(6755)
2020(5082)
2019(11568)
2018(11252)
2017(21346)
2016(11406)
2015(12678)
2014(12473)
2013(12257)
2012(11722)
2011(10730)
2010(10890)
2009(9851)
2008(9713)
2007(8983)
2006(8313)
2005(7698)
作者
(32128)
(26911)
(26721)
(25319)
(17138)
(12823)
(12158)
(10324)
(10306)
(9552)
(9276)
(8921)
(8613)
(8601)
(8334)
(8263)
(7963)
(7823)
(7723)
(7623)
(6902)
(6589)
(6497)
(6274)
(6156)
(6078)
(6032)
(5977)
(5393)
(5378)
学科
(55412)
经济(55261)
(29625)
管理(29144)
(22788)
企业(22788)
中国(20766)
地方(19121)
(17826)
方法(16199)
业经(15756)
农业(12401)
数学(11866)
数学方法(11765)
(11421)
(10899)
地方经济(10666)
(10534)
金融(10533)
(10220)
银行(10209)
(10065)
(9974)
(9789)
理论(9572)
(9063)
(8991)
贸易(8978)
环境(8708)
(8612)
机构
学院(161612)
大学(158466)
(68942)
经济(67492)
研究(60828)
管理(57549)
理学(47844)
理学院(47231)
中国(46857)
管理学(46530)
管理学院(46207)
科学(35116)
(34787)
(32809)
(30630)
研究所(27336)
中心(27200)
(26253)
(25805)
财经(24725)
(24314)
师范(24110)
北京(22709)
(22337)
(22013)
(21398)
经济学(21308)
业大(20802)
农业(19430)
师范大学(19177)
基金
项目(101475)
科学(80276)
研究(79953)
基金(71001)
(60664)
国家(60035)
社会(53128)
科学基金(51096)
社会科(49163)
社会科学(49150)
(41311)
基金项目(36912)
教育(36139)
(33946)
编号(33552)
自然(28874)
(28751)
成果(28283)
自然科(28163)
自然科学(28160)
资助(27733)
自然科学基金(27642)
课题(24333)
发展(23710)
(23283)
重点(23219)
(21957)
(21529)
国家社会(21387)
(20240)
期刊
(89510)
经济(89510)
研究(54597)
中国(41042)
(26961)
(24583)
教育(24197)
管理(23356)
学报(22898)
科学(22190)
(19685)
金融(19685)
农业(18454)
大学(18433)
学学(16996)
业经(16356)
技术(14547)
经济研究(14308)
财经(12773)
问题(11618)
(11104)
(8905)
(8783)
图书(8351)
世界(8337)
商业(8001)
(7940)
论坛(7940)
国际(7860)
(7843)
共检索到268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甘丹丽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行动是在一定的组织中实现的。传统的等级制度缺乏对人与人之间的双向沟通,一味地表现为单向授予,而转型期的正式制度层面则更多地开始注重人的主体意识,社会结构开始水平化,封闭的家庭式活动方式开始向正式与非正式的民间组织转变,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人类历史的探索中,经济制度的选择习惯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组合,从而产生了集权主义与自由主义两个极端,而第三方组织的作用一直以来未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朱春花  邵卫旭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而且也是当今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途径是: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与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结合是人类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到:确立保障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思想并制度化为一种社会规定,把它作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使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生产条件,并在生产成本中体现;让每一个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人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费用,在分配中实现其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参加生产劳动并实现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用商品经济学观点来判定计划经济的效率或用非商品经济学的思想来看市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晶  郝双美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技术在学校传统教学中利用率越来越高,依赖网络学习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如何全面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设计一个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网络教育环境、建立适合网络教育的评价模式、加强青少年网络心理教育是网络教育环境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慰  
一、各级政府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每增长2个百分点,就业率则增长1个百分点。在这样的理论影响下,中央政府为了促进就业以保持社会稳定而追求经济增长率的硬性指标。但是如果短期的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效率及社会公平等为代价,仍然停留在依靠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层面上,则短期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后果,不仅会透支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在长期影响了就业和稳定。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央政府在"十二五"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叶静华  
把TPCK境脉概念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中,以拓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机会与空间;同时,用马克思人学理论指导,从理论上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丰富产学研合作教育境脉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边界;分析产学研合作教育境脉框架下教与学关联的若干问题,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境脉框架下的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创造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思路与路径。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磊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消灭分工",不是消灭世间的一切分工,而是消灭旧式分工、实现新式分工,消灭自发分工、实现自觉分工,消灭劳动者分工、发展劳动分工的社会演进过程。分工的消灭既依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表征为异化劳动的消除和私有制的消灭。"消灭分工"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消灭分工"的理论目的和归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宁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实质和价值目标,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中,必须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着手,并以此为根本路径,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检云  蒋凯利  
紧贴研究生特点,构建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科学体系。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积极为研究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条件。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研究生由于其较高的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青年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丽颖  张学军  
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的本质,文章从思想品德、责任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职业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因素,从确立办学理念、打造师资队伍、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营造育人环境、构建评价体系五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踔  
"世界交往"思想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认为,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而且只有世界性普遍交往才能创造形成这一条件。"世界交往"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虎  
作为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与个人劳动能力局限性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工造就了人的"类的全面性",又导致了"个人的片面性"。从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分工的"自然—自发—自觉"的不同历史阶段凸显了人的发展的不同形态。马克思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上对分工进行历史、辩证地考察,在人类社会历史结构的嬗变中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否定和革新旧的分工形态,分工自我扬弃的过程勘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解放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文霞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与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价值取向。文章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问题、主体认定、发展内涵、实现条件、路径选择等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类与梳理,展现了已有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期为今后更全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铮  陈颖  
人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经济增长,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同,又反过来影响与制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损害了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文霞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与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价值取向。文章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问题、主体认定、发展内涵、实现条件、路径选择等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类与梳理,展现了已有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期为今后更全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