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2)
- 2023(16004)
- 2022(12963)
- 2021(11681)
- 2020(9341)
- 2019(20682)
- 2018(20059)
- 2017(39202)
- 2016(20329)
- 2015(22546)
- 2014(22053)
- 2013(21598)
- 2012(19577)
- 2011(17647)
- 2010(18078)
- 2009(17366)
- 2008(16163)
- 2007(14838)
- 2006(13650)
- 2005(12580)
- 学科
- 济(108500)
- 经济(108326)
- 业(65471)
- 管理(56559)
- 农(50388)
- 企(45365)
- 企业(45365)
- 方法(34855)
- 农业(33655)
- 中国(32601)
- 数学(29340)
- 业经(29234)
- 数学方法(29187)
- 融(28636)
- 金融(28634)
- 地方(27165)
- 银(26672)
- 银行(26665)
- 行(25782)
- 财(23375)
- 制(22142)
- 学(15918)
- 体(15876)
- 发(15679)
- 贸(15096)
- 贸易(15079)
- 易(14613)
- 理论(14575)
- 务(14398)
- 财务(14362)
- 机构
- 学院(291521)
- 大学(284074)
- 济(137988)
- 经济(135513)
- 管理(112018)
- 研究(97796)
- 理学(96132)
- 理学院(95268)
- 管理学(93939)
- 管理学院(93420)
- 中国(83825)
- 财(62256)
- 农(56878)
- 京(56695)
- 科学(52236)
- 财经(49108)
- 中心(47901)
- 所(47113)
- 经(44636)
- 经济学(43952)
- 江(43718)
- 农业(42790)
- 研究所(41904)
- 业大(41070)
- 经济学院(39387)
- 财经大学(36125)
- 范(35832)
- 师范(35567)
- 州(35176)
- 北京(35062)
- 基金
- 项目(185498)
- 科学(148776)
- 研究(143405)
- 基金(136715)
- 家(115732)
- 国家(114650)
- 科学基金(100519)
- 社会(98347)
- 社会科(92354)
- 社会科学(92327)
- 省(73211)
- 基金项目(71941)
- 教育(63579)
- 自然(58933)
- 编号(58834)
- 划(58440)
- 自然科(57598)
- 自然科学(57590)
- 自然科学基金(56598)
- 资助(53730)
- 成果(46965)
- 发(42692)
- 部(41556)
- 国家社会(41297)
- 重点(40906)
- 课题(39625)
- 创(39443)
- 性(37415)
- 制(37340)
- 人文(37143)
- 期刊
- 济(165958)
- 经济(165958)
- 研究(91188)
- 农(61006)
- 中国(60427)
- 财(47866)
- 融(47298)
- 金融(47298)
- 农业(40429)
- 管理(40325)
- 科学(37617)
- 学报(37199)
- 大学(30792)
- 业经(30517)
- 学学(29599)
- 经济研究(26318)
- 财经(25724)
- 教育(24471)
- 技术(23914)
- 经(22233)
- 问题(21844)
- 业(19005)
- 世界(17282)
- 农村(16225)
- 村(16225)
- 技术经济(15729)
- 农业经济(15284)
- 经济问题(14871)
- 贸(14302)
- 商业(14100)
共检索到455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月丽 张忠根 战明华
本文从借款人类型社会资本结构效应出发,考察了利率市场化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绩效之间的关联机制。与已有理论不同的是,这一机制的逻辑是,利率市场化通过社会资本对借款人类型的鉴别作用,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信息获取能力内生化,从而影响了其经济绩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给出了关于利率市场化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关系的两个命题,进而据此提出了一个可以验证的推论。然后,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利率改革的阶段划分,本文利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对推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了利率市场化对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研究结果的意义在于:即使对于具有严重不完全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仍应重视市场化的利率价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海英 窦俊贤
基于1998—2013年长三角地区16个核心城市的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和系统GMM估计方法的应用,分两阶段(以2006年为界限)检验了政府行为、农村经济、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以前,中央政府政策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模增长的正向影响显著,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结构的作用不明显,但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方政府干预对农村正规金融结构优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模、效率的作用不显著。2006年以来,中央政府政策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许月丽 李帅 刘志媛 周杭 Zhan Shurui
本文基于"技术内生效应"的视角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替代性的影响。本文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正规金融利率调整的效应有三种,分别是直接名义收益效应、农户类型异质的借款人结构类型效应和正规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与监督问题的技术内生效应,这三种效应导致农村正规金融对非正规金融的替代呈倒"U"形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替代性主要不是源于利率价格变动的名义收益效应,而是与信息不对称问题密切相关的借款人结构类型效应与技术内生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要考虑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同时要考虑农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做好激励机制设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平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正规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组织 市场进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官兵
本文构造了一个“企业家——组织”框架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的替代与互补问题。本文认为: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面临着不同的制度结构。在不同的制度结构里,金融企业家以组织方式来实现其理性行为,因此就表现为不同市场里的不同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
关键词:
企业家 组织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纪淼 李宏瑾
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年1季度—2007年1季度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等代表农村正规金融的指标与第一产业增加值进行的协整检验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远远没有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但由于没有考虑非正规金融因素,上述结论并不一定表明金融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不适用性,相反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而这是今后农村金融改革应该注意的方向。
关键词:
农村正规金融 农村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昆 潘朝顺 黄亚雄
本文从社会资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及其在农村非正规金融运行中的作用,农村社会资本的变化及其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运行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非正规金融 强关系 弱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璐 邓晓霞
农户与农村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着不同的特征,并且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服务农村金融需求为目标进行评价,我国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绩效存在严重违背支农目标、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等问题。为了达到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应该尽快实现政策倾斜的具体化,强化资金回流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银行转型,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创设。
关键词:
需求特征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 服务绩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春
农业税废除之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但农民进行再生产的资金仍然十分有限,农村信贷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吉林省广大农村信用社施行的信贷政策为基础,研究正式金融组织如何借用本土性、地方性民间力量进行有效运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香梅 朱彩慧
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垂直合作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可以提高农村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农户的期望收益,约束垂直合作的核心变量是正规金融给非正规金融的贷款利率和贷款违约损失的分摊比例,二者此消彼长关系,协调好两者的比例可以实现垂直合作的激励相容。垂直合作模式在具体设计中,非正规金融的选择、激励相容的贷款合约、奖罚机制、利润分配机制及风险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柯畅
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同时存在农村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两者存在着相互博弈的关系。在新时代下,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农村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有必要加强合作,在博弈的过程中寻求稳定的合作模式,从而满足双方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当前农村金融环境下农村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发展状况入手,指出在博弈过程中的两者稳定合作的基础条件,阐明了合作机理与合作模式,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农村正规金融 民间金融 博弈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磊玲 罗剑朝
基于陕西省1978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析方法对陕西农村正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短时期内,农村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按其贡献率的大小分别是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资本边际生产率、农村金融体系效率以及农村储蓄率,但各变量的长期关系反映出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会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月丽 张忠根
不同于以往研究主要以信息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经济二元转型,对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经济绩效重新进行了审视。以费—拉的二元转型增长模型为基础,文章首先构建了以工农两部门金融市场为纽带的城乡经济互动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在这一理论架构下对农村金融与经济二元转型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个假说。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既考虑理论又考虑变量长期互动关系的SVAR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以市场自然演进机制为基础的工农部门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二元转型增长。
关键词:
二元转型 农村金融发展 区间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龙海明 柳沙玲
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产生多重的、稳定状态的均衡。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多重均衡,运用邹至庄断点检验(Chow Test)和预测失败检验(Predictive Failure Test)对中国省际农村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必须达到一定临界水平才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王翌秋 沈晖
正确认识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和决策当局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起点。基于江苏省1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下影响农户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两者的放贷选择线,由此阐述了不同政策反应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区域变动。本文认为,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产权抵押与担保制度,统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借贷匹配 互补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