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7)
2023(8739)
2022(7435)
2021(7077)
2020(5676)
2019(12711)
2018(12483)
2017(24770)
2016(12966)
2015(14341)
2014(13455)
2013(12994)
2012(11578)
2011(10002)
2010(9806)
2009(9272)
2008(8777)
2007(7816)
2006(6801)
2005(5745)
作者
(31056)
(26153)
(25908)
(24423)
(16502)
(12555)
(11936)
(9755)
(9704)
(9124)
(8732)
(8532)
(8020)
(7794)
(7775)
(7760)
(7615)
(7603)
(7578)
(7516)
(6109)
(6092)
(6078)
(6041)
(5726)
(5716)
(5714)
(5669)
(5128)
(5039)
学科
(46608)
经济(46440)
(44554)
管理(43084)
(40539)
企业(40539)
(20460)
方法(20118)
数学(15797)
数学方法(15671)
(15398)
财务(15378)
财务管理(15356)
企业财务(14709)
(14634)
业经(13359)
中国(13022)
(12592)
地方(9911)
(9759)
农业(9754)
理论(9751)
(9007)
体制(8364)
(7928)
贸易(7921)
(7648)
技术(7264)
(6924)
(6882)
机构
学院(167720)
大学(164618)
管理(67923)
(66250)
经济(64914)
理学(59163)
理学院(58573)
管理学(57791)
管理学院(57470)
研究(47605)
中国(38703)
(35451)
(32939)
财经(28024)
科学(26580)
(25441)
(24088)
中心(23285)
(22087)
师范(21951)
(21252)
财经大学(21004)
北京(20083)
业大(20081)
经济学(20035)
(19630)
(19608)
商学(19582)
商学院(19399)
研究所(18711)
基金
项目(112088)
科学(90363)
研究(87412)
基金(82426)
(69071)
国家(68416)
科学基金(61272)
社会(58436)
社会科(54297)
社会科学(54282)
基金项目(44512)
(43861)
教育(40636)
自然(38177)
自然科(37291)
自然科学(37285)
编号(37248)
自然科学基金(36626)
(36247)
资助(31815)
成果(29736)
(25087)
重点(24433)
(24340)
课题(24078)
(23422)
项目编号(23370)
国家社会(23220)
人文(23094)
(22879)
期刊
(76038)
经济(76038)
研究(49348)
(31863)
中国(30580)
管理(25053)
科学(19793)
学报(19503)
教育(18662)
(18414)
(16091)
金融(16091)
大学(16023)
学学(14849)
业经(14177)
财经(14159)
技术(12751)
经济研究(12526)
农业(12437)
(12104)
财会(10682)
问题(9524)
会计(9123)
现代(8114)
商业(7816)
图书(7650)
(7455)
(7406)
(7262)
通讯(7103)
共检索到243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洁  
国内近年来众多异地并购案例经验证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似乎并不适用于民营系族企业家的异地开疆扩土。全新环境下社会资本的重构难免衍生组织成员难以承受的额外交易成本,进退维谷之下选择再行出售转让标的企业股份,成为不少民营企业家以退为进的无奈之举。本文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视角,以郑永刚异地并购中科英华及后续退出为例,深度解析上市公司异地并购后退出的深层原因及经济后果,通过透视理性经济人的逐利本性剥茧抽丝,揭开附着在纷繁并购交易事项表面的伪装假象,还事实以本来面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瑜胜  宋光辉  
流动性有多层次含义,分别是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实体资产等主体特性的重要表征,也是公司并购择时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采用2004-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样本,运用多层次流动性变量,以单变量分组差异检验与多变量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多层次流动性对并购决策与并购绩效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层次流动性对并购特征与并购绩效产生了差异化影响:流动性差异化影响公司的并购模式决策,从而影响并购绩效;同时流动性也直接影响并购绩效,货币市场流动性以及股票市场流动性对并购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个股流动性程度对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傅传锐  
以2006年A股市场发生并购的184家主并公司为样本,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主并公司智力资本对并购长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括智力资本等资本要素在内的主并公司并购前特征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存在期限性。在发挥作用的期限内,人力资本对并购绩效存在总体显著为正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绩效的提高而增强。物质资本对并购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但其却随着绩效的提高而减弱。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胥朝阳  
一家上市公司并购另一家上市公司或其他企业时,在获得并购收益的同时,也要承担并购风险。并购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并购风险也包括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上市公司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并购风险,实现并购收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韩东京  
文章结合公司治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分别从内部治理(诸如,股权结构、资本结构、激励机制以及监督约束机制)和外部治理(竞争性外部市场、政府及国家法律法规等)两个角度探讨公司治理下上市公司并购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股权结构、资本结构、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以及竞争性外部市场、政府及国家法律法规等对其自身并购模式选择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明明  余鹏翼  
近几年上市公司并购浪潮汹涌,业绩承诺成为市场常态,同时也伴随着业绩失诺的大量增加。本文以斯太尔业绩失诺后随意变更补偿方案为例,从收购方、被收购方、并购项目中的资产评估机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斯太尔随意变更补偿方案的后果以及造成它业绩失诺的原因。分析表明,并购中的业绩失诺受多方影响,收购方对并购的过于乐观、被收购方为促进并购而过高许诺业绩、中介评估机构对市场的过于乐观都能会影响业绩承诺的指标。为避免业绩失诺的发生,参与并购的三方都应该谨慎行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玮  
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剩余效应,并探讨海外并购特征对并购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外企业凭借其议价能力可获得53.2%的剩余,而我国上市公司可获剩余略小,为47.9%,因而我国上市公司将被迫接受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约5.3%的并购交易价格;非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净剩余较国有上市公司略多;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交易特征,如支付方式、是否重大购、是否资产收购、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因素上的异质性,对该交易价格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施仲波  江少波  
一、引言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是资本市场的热点研究内容,并购行为的发生会对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并购行为的动机对影响资本市场稳定与投资者利益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市场的监管层以及利益攸关的投资人都非常重视并购行为发生的动机。提高公司业绩、改善财务现状等积极的并购动机对于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清  刘慧芳  
业绩补偿承诺的初衷是作为估值调整机制维护并购交易的公平,提高并购效率,但许多被并购企业为了获得高额交易对价而做出虚高业绩承诺,引发了高溢价并购风险。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HH公司并购MJ公司的案例发现虚高的业绩承诺引起了高溢价并购,业绩承诺难达标、子公司失控、巨额商誉减值和业绩补偿难履行等高溢价并购风险并没有因为业绩补偿承诺的存在而得到规避。最后提出以下建议:并购各方应谨慎对待业绩承诺,合理确定交易对价;并购后并购企业要积极进行整合,加强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应完善业绩补偿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晗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对2012年8月康恩贝制药并购伊泰药业的案例中并购方公司的绩效进行了研究,评价并购交易的短期绩效。同时分析并购方公司并购后的长期绩效。结论显示:短期并购交易能为并购方公司带来超额收益,对公司业绩提升有利,但长期绩效有待观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岳双喜  
本文以典型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选定新三板挂牌公司(目标企业)的关键因素,从行业发展状况、自身财务状况以及价值评估三方面综合考量目标公司,从而选择各方面优势更为明显的目标公司予以并购,力图为其他主板上市公司对特定并购目标的选择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贵荣  
高溢价率的企业并购,意味着并购方为顺利获得标的资产将为之承担远高于标的净资产的交易价格,而溢价并购完成后的企业财务绩效则成为了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风向标与试金石。本文以上海莱士并购邦和药业为例,在逐项展开生物制药产业内企业并购案及其绩效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对溢价并购与并购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向政府相关部门和同类并购企业提出了保障溢价并购平稳实施、提升并购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翟进步  王玉涛  李丹  
在控制支付方式的情况下,本文考察了并购过程中不同融资方式选择(划分为自有资金、债务和权益三种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权益融资方式显著提升了收购公司的市场绩效和股东财富,而债务融资方式则降低了收购公司的市场绩效并有损于股东财富,这与西方实证结果和金融理论并不一致,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弱式有效和"功能锁定"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选择权益融资方式的收购公司其未来财务绩效上升,而选择负债融资方式的公司其财务绩效下降,这与市场绩效的结果是一致的。本文对于中国监管层、资本市场参与者更深层次认识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兢  郑楠楠  
当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希望借助产业资本完善产业链,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在此背景下,结合医药上市公司博雅生物案例,探讨"PE+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的价值创造全过程。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设立"PE+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价值、提高企业价值和财务绩效。但是,上市公司应明确基金设立的投资方向、降低基金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注重基金的运作过程并激发并购基金的创新力,以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邱伟年  欧阳静波  林家荣  
外资并购在我国普遍受到优待,然而随着我国跨国并购市场的日益开放,正确审视外资并购与民营并购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迫在眉睫的热点问题。笔者以外资和民营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两种并购方式下目标公司长期和短期市场绩效进行了比较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外资并购短期绩效显著高于民营并购,外资并购长期绩效显著低于民营并购。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价外资并购和民营并购的绩效,也有助于揭示我国未来的相关并购政策的走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