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9)
- 2023(13867)
- 2022(11745)
- 2021(11231)
- 2020(9549)
- 2019(21910)
- 2018(21655)
- 2017(41754)
- 2016(22515)
- 2015(25343)
- 2014(25419)
- 2013(25151)
- 2012(23232)
- 2011(20859)
- 2010(20563)
- 2009(19173)
- 2008(18905)
- 2007(17087)
- 2006(14875)
- 2005(12884)
- 学科
- 济(99607)
- 经济(99418)
- 业(68712)
- 管理(59104)
- 农(52945)
- 企(46346)
- 企业(46346)
- 方法(44947)
- 数学(39312)
- 数学方法(38832)
- 农业(35538)
- 业经(25997)
- 财(25908)
- 中国(24491)
- 地方(23003)
- 学(18429)
- 制(18015)
- 贸(16108)
- 贸易(16103)
- 易(15641)
- 务(15002)
- 财务(14956)
- 财务管理(14919)
- 和(14419)
- 环境(14275)
- 发(14201)
- 企业财务(14185)
- 理论(14012)
- 收入(13131)
- 银(13129)
- 机构
- 学院(321083)
- 大学(315369)
- 济(133581)
- 经济(130822)
- 管理(125233)
- 理学(108793)
- 理学院(107651)
- 管理学(105712)
- 管理学院(105132)
- 研究(104841)
- 中国(80529)
- 农(71071)
- 科学(65696)
- 京(64216)
- 财(59420)
- 农业(54628)
- 业大(53520)
- 所(52786)
- 中心(51452)
- 江(48883)
- 研究所(48060)
- 财经(47194)
- 经(42887)
- 范(42016)
- 师范(41622)
- 经济学(40631)
- 北京(39115)
- 州(38319)
- 经济学院(36859)
- 院(36661)
- 基金
- 项目(219969)
- 科学(173595)
- 研究(160555)
- 基金(159786)
- 家(138724)
- 国家(137453)
- 科学基金(118593)
- 社会(104001)
- 社会科(97477)
- 社会科学(97445)
- 省(89546)
- 基金项目(85565)
- 自然(76240)
- 自然科(74440)
- 自然科学(74421)
- 自然科学基金(73084)
- 教育(73052)
- 划(72641)
- 编号(65875)
- 资助(64358)
- 成果(51946)
- 重点(49342)
- 部(48825)
- 发(48430)
- 创(45444)
- 课题(44591)
- 科研(42702)
- 国家社会(42490)
- 创新(42478)
- 教育部(41513)
- 期刊
- 济(148909)
- 经济(148909)
- 研究(87088)
- 农(72971)
- 中国(61752)
- 学报(51770)
- 农业(49647)
- 科学(47806)
- 财(46456)
- 管理(40461)
- 大学(39965)
- 学学(38189)
- 业经(30587)
- 融(30081)
- 金融(30081)
- 教育(28761)
- 技术(27810)
- 业(23946)
- 财经(22845)
- 经济研究(21307)
- 问题(21235)
- 经(19540)
- 版(18407)
- 资源(16568)
- 统计(16430)
- 技术经济(15903)
- 农村(15577)
- 村(15577)
- 农业经济(15518)
- 世界(15383)
共检索到466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文慧 李恒
运用世界银行的社会资本指标体系,通过对山东、河南和陕西三省461个农村家庭的调查,分析了农村家庭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质及其与农村贫困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在不同收入家庭间的分配存在明显差异,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家庭;但由于缺乏可利用的资源,社会资本对提高贫困家庭收入的作用更具有比较优势。营建培育社会资本的良好社会环境,投资社会资本以提高农村家庭获得资源的能力和机会,对减轻农村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家庭 结构转型 农村减贫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恒
本文运用世界银行的社会资本指标体系对山东、河南和陕西三省461个农村家庭进行调查,分析了农村社会资本的结构和性质。结果发现,农村社会资本的来源虽然有了较大转变,但以传统文化维系的关系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农村家庭的社会资本具有差异性,开发越早的区域农村家庭社会资本水平越高;户主受教育水平和政治面貌影响社会资本水平;4口及以上人口家庭的社会资本水平明显低于小家庭,但大家庭有大于小家庭的幸福感,表明农村家庭对于多子多福的传统文化仍然有根深蒂固的认同。从经济绩效方面来看,社会资本显著影响家庭收入水平,传统的家族信任和社会信任对家庭收入的作用最为显著,而公共认同和能力认同等体现现代市场秩序的社会资本在农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越 崔红志
让老人生活幸福、安享晚年是各项老龄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基于山东省、河南省和陕西省111名农村老人的福利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较强,但同时存在着群体性差异。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高并不能掩饰其客观生活质量较差的事实,"多子"也不一定意味着"多福"。基于此,本文从居住空间、代际关系、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等几个方面为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杰
在金融抑制较为普遍的农村地区,建立在亲缘与业缘基础上的农户社会资本在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置过程中发挥了"特质性"资源的作用。分析表明,社会资本水平在农户间存在不均等性和非同构性;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农户正规信贷的实际发生率较高,且户均信贷规模明显较大;农户非正规信贷发生率有随其社会资本水平的提高渐次下降的趋势,而户均信贷规模则有增加趋势;不同社会资本的农户通过非正规途径的信贷发生率高于通过正规途径的信贷发生率,而前者的户均信贷规模明显低于后者;不同社会资本水平农户信贷目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信贷 正规金融 民间金融 农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鸣鸣
新型农村社区对于集约利用公共资源、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有益的,但采取行政力量推动式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民福利是否有促进作用则是有异议的。本文以福利理论和测量方法为基础,结合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阶段特点与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从主观福利和客观福利两大方面切入,通过河南省的典型调查,测量和评价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收入和消费、教育、卫生、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安全性和不确定性等维度的影响,研究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民福利的影响及变化方向,剖析了影响变化的制度性和非制度因素,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民福利实现了整体性增进,符合多数农民的发展取向,但要从根本上动摇农民福利制...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农民福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宏超 赵丹
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所包含的主要指标、调整方式和实际效果三个层次看,考察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还应包含上学距离、学校规模、调整方式、资源均衡和社会支持等五个维度。为保证布局调整最终达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入学权益。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学校布局调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冬 王秀华 郑风田
社会资本和经济福利的关系是多层面的,可以从国家、区域层面来研究,也可以从社区、村庄范围来切入,还可以从家庭层面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总之,关于社会资本和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时至今日仍无法达成共识。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区域层面,社区、家庭层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社区、家庭范围入手,依据网络规模、公共参与、人际关系三个指标考察社会资本、农户家庭福利、农村贫困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和经济福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社会资本更丰富的家庭,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经济福利;丰富的社会资本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农户规避风险,降低陷入贫困的概率。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户福利 贫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鲜开林 刘晓亮
伴随着我国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群体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问题日渐突出。其中,农村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以河南省Y市农村留守妇女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交谈的方式,总结概括出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受损的问题表现,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缺失的主要根源,并提出维护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妇女 合法权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薛新东 程明梅
本文基于湖北、河南两省1050位农村老人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实证研究农村老人社会资本与健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对农村老人健康和幸福感产生的影响不同。社会信任、社会参与是影响农村老人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党员身份虽然对农村老人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幸福感的影响却不显著。宗教信仰和社会支持网络对农村老人健康和幸福感均无显著影响。社会信任和社会参与主要是通过健康这一渠道来影响农村老人的幸福感。政府应高重视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在提升农村老人健康和幸福感中的作用,并为农村老人进行社会参与提供相应的条件和支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孔荣 Calum G.Turvey 霍学喜
本文将内疚、满意等道德因素纳入农户与贷款人的信贷博弈关系讨论,并以1557份甘肃、河南、陕西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实证研究信任和内疚对农户正规与非正规借贷选择的影响、激励和效果。结果显示,农户认为无抵押条件下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信任,这是导致农户很难从正规渠道取得信用贷款的主要因素;非制度信任驱使农户偏好非正规借贷方式;在非正规借贷中,内疚比农户自身利益更具有约束力;尽管非正规借贷违约产生的内疚强烈于正规借贷违约带来的内疚,但农户通常倾向于选择优先偿还正规机构贷款,表明农户守信程度较高。中国正规金融机构现行的信贷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机制设计背离了农户的经济基础和信任环境。
关键词:
信任 内疚 农户 农村借贷 博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辉
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本文通过对山东、河南、四川三省试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展示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指出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家电下乡"政策的运行机制,全面推广该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家电下乡 农村市场 惠农政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家鹏 张一珠 李鸟鸟
在城乡二元体制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地区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基于陕西省南部331份调研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度模型测度农村留守老人在收入、健康、医疗、抵御风险能力、居住条件、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七个维度上的多维贫困状况,并借助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及其各构成要素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维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四个指标分别是生活燃料、患病被照料、疾病、卫生间,被剥夺比例均在60%以上;2)农村留守老人二维及三维贫困状况较突出,四维及四维以上贫困发生率较低。健康、生活状况、居住条件、抵御风险能力是农村留守老人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四个维度,也是导致农村留守老人陷入多维贫困的主要因素;3)社会资本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在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脱贫减贫中的作用最显著,社会声望仅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减贫有一定正向作用,社会参与则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无显著影响。这说明,此后在解决和防范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上,应多关注非收入层面并重视社会资本的减贫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家鹏 张一珠 李鸟鸟
在城乡二元体制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地区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基于陕西省南部331份调研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度模型测度农村留守老人在收入、健康、医疗、抵御风险能力、居住条件、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七个维度上的多维贫困状况,并借助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及其各构成要素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维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四个指标分别是生活燃料、患病被照料、疾病、卫生间,被剥夺比例均在60%以上;2)农村留守老人二维及三维贫困状况较突出,四维及四维以上贫困发生率较低。健康、生活状况、居住条件、抵御风险能力是农村留守老人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四个维度,也是导致农村留守老人陷入多维贫困的主要因素;3)社会资本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在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脱贫减贫中的作用最显著,社会声望仅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减贫有一定正向作用,社会参与则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无显著影响。这说明,此后在解决和防范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上,应多关注非收入层面并重视社会资本的减贫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伯驰 曹景林
中国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社会资本对于信息分享和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干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的农村样本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从收入增长与收入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考察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贫困户减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6年间,中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主要源于收入增长,而不是收入差距缩小。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所体现的社会资本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有效发挥减贫作用。就缩小收入差距的视角看,社会网络对农村的减贫作用比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更为显著。注重农村贫困人口社会资本的构建,尤其是提高贫困农户的社会网络质量,对于农村减贫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小欢 霍学喜
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理论模型的创新性推演的基础上,本文运用Tobit模型对农民非农就业、农村社会保障与土地流转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出现将会延伸和深化产业链条,解放出被土地束缚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使得土地流转成为可能;在不完全劳动力市场下,农民工就业机会和农村社会保障决定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提供了农户最大化使用家庭劳动力的机会;农户的土地流出程度与其劳动力非农就业及地权稳定性成正比;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使得依赖于土地的农户更愿意转入土地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很大的制约和困难,最主要的就是农村土地的社保功能难以和土地的生产功能相剥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