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30)
2023(22245)
2022(19033)
2021(17745)
2020(14978)
2019(34113)
2018(33666)
2017(62682)
2016(35155)
2015(39723)
2014(39728)
2013(38427)
2012(35696)
2011(32468)
2010(32790)
2009(29862)
2008(29284)
2007(26378)
2006(23594)
2005(20922)
作者
(101325)
(84544)
(83855)
(79855)
(53842)
(40488)
(38246)
(33125)
(32375)
(30313)
(28745)
(28504)
(27035)
(26863)
(26099)
(25983)
(25330)
(25107)
(24261)
(24252)
(21159)
(21129)
(20428)
(19345)
(18947)
(18875)
(18752)
(18720)
(17147)
(16688)
学科
(145342)
经济(145125)
管理(101271)
(92703)
(77273)
企业(77273)
方法(61299)
数学(52243)
数学方法(51594)
中国(43338)
(37061)
(35915)
(32458)
地方(32432)
业经(32042)
理论(26771)
教育(26657)
(26396)
农业(24978)
(23875)
贸易(23860)
(23016)
(22765)
财务(22671)
财务管理(22617)
(22255)
(21924)
技术(21911)
银行(21851)
企业财务(21488)
机构
大学(496952)
学院(490130)
(193950)
经济(189488)
管理(185934)
研究(171353)
理学(159014)
理学院(157069)
管理学(154001)
管理学院(153080)
中国(125246)
(109222)
科学(106206)
(90266)
(87156)
(83013)
研究所(79198)
中心(77009)
(75129)
业大(74203)
(72379)
师范(71654)
财经(71097)
北京(70157)
农业(64862)
(64703)
(61652)
(60019)
经济学(58573)
师范大学(58145)
基金
项目(326888)
科学(256761)
研究(238893)
基金(233915)
(204919)
国家(203074)
科学基金(173218)
社会(149872)
社会科(141436)
社会科学(141394)
(128807)
基金项目(123002)
教育(116144)
自然(112858)
自然科(110232)
自然科学(110202)
(110151)
自然科学基金(108220)
编号(97705)
资助(96782)
成果(81067)
重点(74602)
(72737)
(71785)
课题(70625)
(67585)
创新(62822)
教育部(62717)
科研(62255)
大学(62169)
期刊
(220212)
经济(220212)
研究(153635)
中国(109088)
学报(81984)
教育(81128)
(74638)
科学(72674)
管理(71382)
(70397)
大学(63470)
学学(57975)
农业(51030)
技术(46763)
(43732)
金融(43732)
财经(35980)
经济研究(34960)
业经(34489)
(31015)
(27905)
问题(27710)
图书(25830)
技术经济(23805)
(23459)
科技(23062)
统计(21590)
理论(21305)
商业(21199)
现代(20939)
共检索到751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康小明  
本文以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为实证研究对象,考察了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及其家庭社会资本与其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的职业发展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与其进入劳动力市场第1年和第3年时的年薪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也与其进入劳动力市场第3年时的职位等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毕业生的父母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则与上述职业发展成就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玲  吴娇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均认为就业能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人单位认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往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高低决定其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初期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三个群体均认为本科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几方面的配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鑫  程航远  田志鹏  游蠡  
毕业生质量是检验大学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大学要针对不同的就业类型对能力的不同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大学对课程体系要有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毕业生质量是检验大学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那毕业生眼中的本科教育是怎样的?四年的学习他们收获了什么?又遗漏了什么呢?为此,我们针对北京大学刚毕业一年的毕业生开展了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根据他们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向东  
文章以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列联分析、卡方检验方法研究了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特征对其选择的职业发展类型的影响。分析显示:个体特征中,除了学生会干部经历、学校所属性质外,性别、学习成绩、所学专业均对职业发展类型有着显著性影响;家庭背景特征中,父母任何一方最高受教育水平、父母任何一方最高职业阶层、家庭年均总收入均对职业发展类型有着显著性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舒  卞冉  
本文依据北京13所不同层级高校1341名毕业生的实证调研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结构方程模型比较,从资源动员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结构由四因素构成;中国大学生动员所属高校就业资源,是其重要的求职行为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中超  岳昌君  
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2007年、2011年和2013年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学历层次和专业领域对高校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发现,学历层次和专业领域是影响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因素,硕士毕业生、理工类专业的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回报高于本专科毕业生、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没有足够证据表明与本科毕业生相比,家庭背景对硕士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要弱,但专业领域能调节家庭背景对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为维持阶层优势或实现向上流动,不利家庭出身的学生一般会通过追求研究生学历或选择求职时容易摆脱家庭背景束缚的理工类专业来实现,而优势家庭的教育策略则更加多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谭日辉  
人力资本对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诸要素对其职业地位获得机会与职业地位获得质量的影响不同。外貌条件、所学专业只对大学毕业生地位获得机会有显著影响;而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地位获得机会和获得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高校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培养综合性人才,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经济,高度重视劳动力市场建设,增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才能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胡桂英  
择业观念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呈正相关;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端正择业态度,转变择业观念,从而有利于其职业地位的获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汪希  
就业储备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技能、兼职情况、自我调适技能、学习成绩及人际交往能力五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是否获得就业机会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否获奖、担任学生干部的层次及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前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大学生自身必须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健康体魄的锤炼。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蔡文伯  马瑜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影响着职业地位的获得,也影响着社会流动的方向。通过调查整理采集到340名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之后发现,在影响社会分层流动的因素中,教育作为获致因素的代表对职业地位的获得有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数据显示高等教育不但能促进社会流动,特别是代际流动,而且也有维持原有社会阶层结构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笑  
<正>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和数字技术不断融合创新,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能,并且对就业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驱动背景下,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和就业战略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推进就业质量相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孟大虎  曾凤婵  杨娟  
基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抽样数据,本文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特征和社会资本特征对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的影响,我们用学习成绩和取得的等级资格证书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指标,结果发现:人力资本越高,选择校内招聘会和老师作为求职渠道的可能性越大;人力资本越低,选择家人或亲朋作为求职渠道的可能性越大;反映人力资本特征的不同变量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社会招聘会、网络和社会实践这四种求职渠道的选择的影响不尽相同。我们用亲戚数量、朋友数量和熟人数量三个指标来反映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状况,研究发现:亲戚越多,越可能选择家人或亲朋这一求职渠道;朋友越多,选择社会招聘会的概率越大;熟人数量对选择社会招聘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欧阳忠明  王燕子  
每一名大学毕业生都要进入工作场所,适应职业生涯早期生活。许多研究者从学校维度和组织维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然而,很少有学者从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关系构建出发探讨二者的关系。基于3年跨度的纵向研究,以江西高校毕业生为研究群体,根据LGC和Mplu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研究表明,社会积极型策略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社会回避型策略则与职业倦怠呈现正相关,从而有效地论证了大学毕业生社会性策略与早期职业生活的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晓云   刘贯春   杜丽群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下降了吗?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争论焦点。基于2014年和2016年的CFPS数据,本文利用数学计算能力和算术推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利用识字能力和记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信号筛选功能,系统比较了扩招前后大学毕业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基于队列—双重差分方法的估计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高校扩招之前,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算术推理能力显著提升,但其识字能力和记忆能力没有显著改变。其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不因城乡、性别、扩招幅度与本专科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机制分析表明,大学期间的学业竞争和培育质量对扩招后大学毕业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支持了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而非筛选功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卫静芬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重要问题,可雇佣性不足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论文阐释了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技能理论,依托上海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情况作了调查研究,从而从高校和学生层面对开发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提出建议,以实现大学生就业最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