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2)
- 2023(7935)
- 2022(6853)
- 2021(6277)
- 2020(5274)
- 2019(11494)
- 2018(11089)
- 2017(21554)
- 2016(11562)
- 2015(12260)
- 2014(11732)
- 2013(11528)
- 2012(10318)
- 2011(9372)
- 2010(9072)
- 2009(8462)
- 2008(8389)
- 2007(7415)
- 2006(6700)
- 2005(5565)
- 学科
- 济(45806)
- 经济(45636)
- 管理(37451)
- 业(34718)
- 企(29617)
- 企业(29617)
- 方法(23274)
- 数学(17899)
- 数学方法(17796)
- 财(13782)
- 农(13509)
- 业经(12130)
- 环境(11888)
- 中国(11150)
- 学(10012)
- 务(9652)
- 财务(9646)
- 财务管理(9637)
- 农业(9342)
- 企业财务(9340)
- 理论(9160)
- 划(9082)
- 贸(8595)
- 贸易(8594)
- 和(8403)
- 易(8379)
- 制(7549)
- 地方(7379)
- 技术(6779)
- 融(6200)
- 机构
- 学院(167072)
- 大学(166737)
- 管理(67715)
- 济(66824)
- 经济(65705)
- 理学(60152)
- 理学院(59505)
- 管理学(58574)
- 管理学院(58297)
- 研究(52646)
- 中国(39018)
- 科学(34315)
- 京(33226)
- 农(31688)
- 财(30363)
- 业大(27566)
- 所(26051)
- 财经(25510)
- 农业(25143)
- 研究所(24160)
- 中心(24099)
- 经(23285)
- 江(22867)
- 范(22097)
- 师范(21756)
- 经济学(20369)
- 北京(20247)
- 商学(19290)
- 商学院(19129)
- 财经大学(19085)
- 基金
- 项目(119866)
- 科学(95817)
- 基金(91290)
- 家(81627)
- 国家(80932)
- 研究(80725)
- 科学基金(70041)
- 社会(57451)
- 社会科(53464)
- 社会科学(53444)
- 基金项目(50227)
- 自然(47058)
- 省(46094)
- 自然科(45998)
- 自然科学(45983)
- 自然科学基金(45249)
- 划(38828)
- 教育(36159)
- 资助(36115)
- 编号(29920)
- 重点(26292)
- 部(26284)
- 发(24879)
- 创(24839)
- 国家社会(24126)
- 科研(23884)
- 创新(23112)
- 人文(22685)
- 教育部(22629)
- 计划(22470)
共检索到224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秋成 周玲强
基于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的"利他主义"和"集体行动"属性,文章探讨了关系社会资本、集体社会资本、广义社会资本与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意愿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依据371位游客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三个层面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情感连带、群体规范、人际信任)对旅游者两层次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情感连带、群体规范对旅游者环境维护行为意愿、环境促进行为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人际信任对环境维护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环境促进行为意愿的影响则不显著;(3)不同层面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香花 黄静波 程励 黄卉洁
文章在对已有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包含旅游涉入、旅游满意及环境友好行为的概念模型,并纳入感知消费效力作为调节变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00个游客进行调查,获得357份有效问卷。借助于SPSS 22.0、AMOS 21.0统计软件对概念模型进行检验,并尝试验证感知消费效力的调节效应。结构模型分析结果揭示,旅游涉入既可以直接对环境友好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也可以以旅游满意为中介对环境友好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消费效力正向调节旅游涉入与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关系,即相对于低感知消费效力游客群体来讲,高感知消费效力游客群体的旅游涉入对环境友好行为影响效应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菲菲 罗艳菊 毕华 赵志忠
根据生态旅游的核心标准,提出了生态旅游者的三个甄别因子,即自然体验动机、学习性动机与环境态度。基于此,将前往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的游客划分为生态旅游者、偶然型生态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结果发现:①仅17.4%的访问者为生态旅游者,另有43.7%的访问者为偶然型生态旅游者,大众旅游者占38.9%。这说明并非所有前往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都是真正的生态旅游者,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只是少部分人。②生态旅游者主要是年轻人,学历较高,收入中等,女性略多于男性。③与大众旅游者相比,生态旅游者对保护景区及维护景区自然生态系统措施的支持度更高;对环境友好行为的实施意向更高;向景区支付额外费用以保护环境的意愿更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苏
从消费者购买意愿和市场需求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民宿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增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友好特征。环境友好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有直接关系,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民宿的健康持续发展,应发挥其环境友好特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具体做法上应坚持持续发展原则规划民宿产业,同时还应构建良好的主客体关系,提升民宿的服务质量和人文意蕴。
关键词:
消费者 购买意愿 民宿 环境友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慧悦 阎敏君
旅游目的地宣传和营销是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区的传统核心功能,新媒体高速化发展背景下,以焦点化、碎片化和拼图式为特点的移动短视频,擅于鲜活地表达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影响旅游者的行为意愿。文章以使用移动短视频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加入交互性和感知娱乐性重构结构模型,探究移动短视频使用对旅游者行为意愿的影响。通过对712份有效样本的检验发现:感知娱乐性、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具有负向影响;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对旅游者行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外部因素如交互性和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文章对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区借助移动短视频进行旅游目的地营销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涛 刘晶岚
国家公园是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游客行为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根源性的影响。本文依据前人研究,构建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试点的566名游客为样本,探索地方依恋、满意度和情境因素对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方依恋可作为游客满意度与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中介变量;情境因素直接作用于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因此,在传统的游客规范之外,应该注重提升游客满意度,培养游客对国家公园的情感,同时管理者与游客需要共同创造优美的景区环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法建 徐金燕 吴楠
重游意愿作为旅游行为研究考察的结果变量,对了解旅游者行为、评价旅游市场等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国内外研究者对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但由于受到案例地、样本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缺少整合性、系统性的研究,也没有适用于各类型案例地的重游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因此本文尝试运用元分析方法,综合国内外涉及定量研究结果的89篇文献,对各影响因素与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关系强度做了系统的分析。元分析结果表明:满意度与旅游者重游意愿的正相关关系强度最大,而旅游动机最小;样本来源对感知吸引力、旅游动机及目的地总体形象与旅游者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而文献类型的调节作用则不明显。本文总结出的理论模型不仅能对旅游者重游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较好的概括,而且得出的相关结论也利于目的地经营者针对重游市场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
关键词:
旅游者 重游意愿 影响因素 元分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窦璐
本文以养老旅游者安全感知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情感凝聚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赴海南的养老旅游者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情感凝聚的3个维度均显著地正向影响养老旅游者安全感知,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情感亲密性、养老旅游者感知的受欢迎程度、养老旅游者对目的地居民的认同感;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情感凝聚通过养老旅游者安全感知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重游意愿。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段黎 胡伶俐 韩小云 李玲 范怡雯
在全球气候变暖催生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碳补偿(碳中和)已经成为新的热点研究话题。旅游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推动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培育旅游者低碳旅行意识,促进绿色旅游,是提升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新的增长点。因此,如何有效激发旅游者的碳补偿意愿,并使其付诸行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借鉴量化自我概念,基于说服理论和情感-行为的双因素理论,探究旅游过程中碳排放信息对旅游者碳补偿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3个实验,本研究发现:相较于非量化碳排放信息,当量化个体的碳排放信息使用后,旅游者的碳补偿意愿明显更高(实验1);旅游者环境情感中的行为愧疚感和预期自豪感在量化碳排放信息和碳补偿意愿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实验2);旅游者环境情感的产生受到了来自信息框架(消耗vs.保存)和碳排放信息(量化vs.非量化)交互作用的影响(实验3)。
关键词:
自我 碳补偿 环境情感 信息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兵 傅云新 熊元斌
为揭示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的驱动因素和形成机制,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检验低碳旅游情境下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自我效能感对低碳旅游意愿的影响效应。通过对512份样本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行为态度和自我效能感对低碳旅游意愿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尤其是行为态度的影响力更强烈;(2)尽管主观规范未能直接作用于低碳旅游意愿,而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和自我效能感与低碳旅游意愿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的干预路径与管理启示。
关键词:
低碳旅游 行为态度 主观规范 自我效能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学欢 成锦 胡东滨 粟路军
基于S-O-R框架、信号理论,构建感知服务质量(高VS低)为自变量,旅游者满意为中介变量,旅游地声誉(好VS一般)为调节变量,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为结果变量的整合模型,通过2次实验研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验1表明相对于低感知服务质量,高感知服务质量对旅游者满意和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更强。实验2表明旅游地声誉在感知服务质量对旅游者满意和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即当旅游地声誉好时,高感知服务质量(相对于低感知服务质量)下,旅游者满意度更高,环境责任行为更强;而当旅游地声誉一般时,两种感知服务质量下的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最后讨论研究结论,并指出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兆峰 廖红璐
社交圈是与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圈,对人们的潜在行为决策影响较大,探寻社交圈对潜在旅游者旅游意愿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参照群体的视角将社交圈划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将情感作为中介变量,运用"认知-情感-行为"传导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潜在旅游者关于社交圈旅游信息的认知、情感对其旅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潜在旅游者的内、外群体信息质量感知对情感的影响有差异。潜在旅游者的内群体信息质量感知对情感有负向作用,而外群体信息质量感知对情感没有显著影响;(2)潜在旅游者的内、外群体目的地形象感知均对情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情感的中介效应较为显著,但内、外群体情感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
关键词:
潜在旅游者 旅游意愿 社交圈 参照群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必强 黎耀奇 翁敏珠
对产品/服务相同的促销信息进行不同的表述,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决策结果差异,这种现象称为“促销框架效应”。促销框架效应是影响旅游企业营销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较少有学者聚焦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促销框架效应的偏好和响应。为弥补该研究空缺,文章基于框架效应理论,通过3个实验深入探讨了减损型促销框架(如满减促销:满400元减80元)和获利型促销框架(如满返促销:满400元返80元)对旅游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由于旅游情境之下个体的损失厌恶偏差更加凸显,因此,相对于获利型促销框架,减损型促销框架更能提升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意愿,并且感知价值在其中发挥了完全中介的作用;进一步,旅游者的调节导向显著调节了促销框架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即对于促进导向的旅游者而言,获利型促销框架对其购买意愿的提升作用反而更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佳钰 徐菲菲 严星雨 殷进
野生动物旅游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实践,而旅游者行为是改善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价值-态度-行为”层级理论,构建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通过对3类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实地收集的1065份问卷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正向影响共情态度;(2)共情态度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生成;(3)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没有直接促进作用,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则能够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产生;(4)共情态度在价值观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中也存在不同的中介效应。该研究丰富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证分析了价值、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人与动物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文章提出的价值观教育与共情培养的实践手段对规范野生动物旅游者行为与促进野生动物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苏金豹 沈梦程 张德彪
散客旅游日益增多,对于自由行游客目的地规划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让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群体规划最优旅游路径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研究自由行中旅游者群体行为对旅游最优路线选择的影响,以旅游者个人偏好为自变量,旅游随行群体行为为调节变量,目的地景区兴趣度为中介变量,以实现因变量最佳路径的选择。研究得出:一是个人偏好会影响群体对目的地的兴趣度并最终影响最优路径的选择;二是群体行为偏好对个人偏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最终影响最优路径的选择;三是群体中的正式或非正式领导对群体偏好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求新动机、满意度对重游间隔意愿的影响——以凤凰古城旅游者为例
草根博客对旅游者出游意愿的影响——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旅游者风险感知对于目的地形象及出游意愿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旅游者-环境契合度会影响环境责任行为吗?——以难忘的旅游体验、地方依恋为中介
旅游体验对旅游者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
敬畏情绪对旅游者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以地方依恋为中介
旅游服务贸易背景下的国际旅游者旅游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为例
社交媒体旅游分享对潜在旅游者冲动性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临场感视角
旅游者地方感对支付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九寨沟为例
旅游者社会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常居地-旅游地二元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