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0)
2023(9375)
2022(7780)
2021(6839)
2020(5615)
2019(12420)
2018(11643)
2017(22434)
2016(12136)
2015(13082)
2014(12595)
2013(12651)
2012(11589)
2011(10218)
2010(9974)
2009(9081)
2008(8867)
2007(7637)
2006(6642)
2005(5472)
作者
(35820)
(30099)
(30023)
(28192)
(19223)
(14623)
(13441)
(11652)
(11602)
(10371)
(10260)
(9949)
(9473)
(9302)
(9292)
(9147)
(9076)
(8928)
(8788)
(8507)
(7561)
(7227)
(7037)
(6890)
(6869)
(6606)
(6598)
(6369)
(5930)
(5906)
学科
(54009)
经济(53824)
管理(35339)
(35017)
(27083)
企业(27083)
方法(25210)
数学(21437)
数学方法(21332)
中国(17847)
(17737)
(15295)
业经(12019)
地方(11419)
农业(11103)
收入(10280)
(9948)
(9398)
财务(9394)
财务管理(9384)
企业财务(9075)
环境(9000)
(8882)
贸易(8878)
(8601)
(8354)
(7864)
理论(7713)
城市(7303)
(7230)
机构
大学(176562)
学院(174159)
(77291)
经济(75941)
管理(68184)
研究(60761)
理学(60686)
理学院(59910)
管理学(59028)
管理学院(58702)
中国(43024)
科学(37567)
(35885)
(34856)
(34001)
(29864)
业大(29271)
财经(28717)
研究所(27563)
中心(27075)
农业(27069)
(26485)
经济学(25599)
(23950)
经济学院(23450)
(21987)
财经大学(21803)
北京(21781)
(21691)
师范(21671)
基金
项目(128364)
科学(103201)
基金(98541)
(88455)
国家(87737)
研究(86126)
科学基金(75931)
社会(62819)
社会科(58692)
社会科学(58670)
基金项目(53177)
自然(49961)
自然科(48953)
自然科学(48938)
自然科学基金(48092)
(47887)
(41459)
资助(38534)
教育(38483)
编号(30680)
(28883)
重点(28703)
国家社会(27449)
(27014)
(26661)
科研(25262)
创新(25031)
教育部(24960)
计划(24123)
人文(24044)
期刊
(76246)
经济(76246)
研究(50094)
学报(32527)
中国(29125)
科学(29102)
(29026)
(26006)
大学(24384)
学学(23598)
管理(21837)
农业(19272)
财经(14575)
经济研究(14050)
(13078)
金融(13078)
(12550)
问题(12002)
业经(11568)
教育(10561)
(10330)
技术(10282)
(9245)
业大(8590)
统计(8459)
商业(8279)
科技(8193)
(8064)
技术经济(7895)
资源(7816)
共检索到240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倩  孙开斯  胡必亮  
本文基于CHIP(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2年)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对其收入水平和差异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居民收入会随着自身社会资本的改善而提高。社会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不同的机制:(1)即使个体的社会资本相同,由于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在不同的收入群体中会产生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2)给定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相同,个体社会资本量的异质性也会扩大收入差距。笔者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分布,从而验证了第一类机制。给定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相同,使用夏普利值分解的方法发现,个体社会资本量的异质性会加剧收入差距的扩大,但是这一贡献并没有区域、行业特征等因素显著。随后的实证分析检验了社会资本对收入确实有提高作用,同时也分析出社会资本可能会缩小收入差距。这加深了我们对于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微观机制的理解,并对制定消除收入差距的政策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倩  孙开斯  胡必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黎恺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提取其中28个省城市居民收入、教育以及社会资本方面的相关变量,深入研究社会资本、城市居民收入与受教育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力图从中发现新的线索来更好地解释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明杰  王学信  张一帆  
通过面板数据建模的方式,以1997—2008年的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南四个省市区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收入水平对城市居民金融人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的自主性、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呈反向变动关系;与金融意识呈正向变动关系。在收入水平总体偏低的条件下,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据此,应尽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传媒产业,促进居民金融人格不断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海艳  葛新权  李晓非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文章选取1980—2013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对长期关系的短期扰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长期关系为倒U型,符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短期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到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短期波动和垃圾产生量偏离长期均衡两方面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积超  闫威  
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来,获得感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对收入与获得感之间关系的考察是这些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笔者利用CGSS 2015的数据,应用社会比较理论和期望值理论为研究视角,在控制了绝对收入的前提下,研究城市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与获得感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因素和自我期望因素能显著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当个体收入水平低于同龄群体或自己的过去时,他们的获得感就会下降。当个体在综合考虑自身能力后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他们的获得感也将随之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海艳  葛新权  李晓非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文章选取1980—2013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对长期关系的短期扰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长期关系为倒U型,符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短期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到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短期波动和垃圾产生量偏离长期均衡两方面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珩  罗剑朝  罗添元  王磊玲  
本文运用苹果主产区784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从农户融资渠道视角,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收入水平对农户借贷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民间借贷,社会资本对农户正规贷款响应更为强烈;收入水平对农户借贷响应的影响具有隐性作用;在社会资本与收入水平各子变量中,拥有良好银行关系资本的农户对正规贷款响应较为积极,而拥有良好亲邻关系资本的农户对民间借贷响应较为积极;农业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正规贷款,而非农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民间借贷。进一步来看,社会资本与收入水平对农户借贷响应的交互影响具有不显著作用,但各社会资本与各收入水平对农户借贷响应的交互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培冠  朱婕  
针对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方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消费能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性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收入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约0.1个百分点。2)总人口抚养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5个百分点,西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1个百分点。3)城乡收入差距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产业占比以及人口抚养比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为  陆云航  
社会资本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另一种影响经济行为及绩效的资本形式。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关系网络、信任与和谐等视角,检验社会资本是否影响中国农民收入。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信任与和谐等对农民收入均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作用,并且更高行政级别的地区平均信任水平的影响程度更大。研究还发现,某些社会资本(关系网络)与市场制度存在替代关系,而另一些社会资本(一般信任)则与市场制度相互补充,修正了Stiglitz的假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文  樊文静  
基于需求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素,包括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然后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剖析了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但小于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负相关,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数目庞大而规模较小有关;加工贸易确实阻碍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影响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源自制造业的需求结构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鹏岩  王开泳  张伟  韩斌  陈龙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以2009年开封市3个不同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生活小区为例,采用居民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费调查问卷数据,定量分析了2009年开封市不同收入水平小区居民的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根据板桥小区、康平小区、龙成花园3个小区的调查资料,分别计算了3个小区的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①从3个小区人均生态足迹来看,总体上能源消耗的生态足迹较大;②从3个小区居民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来看,猪肉的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奶制品次之,肉类食品和奶制品的生产需要较多的土地面积;③通过分析3个小区不同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板桥小区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耕地和草地;收入消费水平越高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大,收入消费水平越低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小。证实了高收入水平居民对生态以及资源的占用程度要远远大于低收入水平居民,造成居民生态占用以及碳排放的不公。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艾莲  杜梦娟  刘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需以需求为导向,不同区域的导向特征不同。基于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特点,建立PVAR模型对比研究消费信贷和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对东、中、西三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对于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起到了正面作用,且在短期中呈现出比收入水平更为有效的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消费的发展,因地制宜的实施符合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信贷政策,设定适宜的消费信贷类型和价格水平。供给侧改革应与消费信贷相结合,沿循消费信贷的资金流向和导向,从而实现党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培育中高端消费,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共同提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熊唯伊  熊海斌  
本文从宏观经济角度提出了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相对收入水平"的概念,认为提高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是刺激消费、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居民相对收入水平的关键在提高国有经济的居民分享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平  
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的。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整个农村经济获得了全面高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和宽裕型过渡。然而也应该看到,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以及社会变革带来的分配主体多元化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在农村居民收入获得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 这些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变动轨迹如何?收入差距拉开的原因是什么?差异程度是否合理?差异拉大的利弊及限度怎样?这些,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