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2)
2023(8933)
2022(7531)
2021(6728)
2020(5683)
2019(12414)
2018(11897)
2017(23057)
2016(12465)
2015(13573)
2014(13146)
2013(13134)
2012(11991)
2011(10644)
2010(10597)
2009(9861)
2008(9879)
2007(8931)
2006(8058)
2005(7061)
作者
(36858)
(30801)
(30705)
(29297)
(19625)
(15118)
(13789)
(11962)
(11741)
(10777)
(10662)
(10141)
(9746)
(9740)
(9587)
(9436)
(9279)
(9148)
(9091)
(8831)
(7760)
(7524)
(7475)
(7092)
(7073)
(6901)
(6891)
(6684)
(6221)
(6062)
学科
(52434)
经济(52265)
(38523)
管理(37965)
(31021)
企业(31021)
方法(25113)
数学(21036)
数学方法(20880)
(18883)
(16487)
中国(15337)
业经(12800)
农业(11348)
(10977)
(10362)
(10184)
贸易(10179)
(9969)
财务(9954)
财务管理(9943)
(9933)
收入(9799)
企业财务(9569)
(9080)
银行(9048)
地方(8900)
(8595)
理论(8585)
(8427)
机构
大学(182657)
学院(180126)
(79783)
经济(78468)
管理(70044)
理学(61529)
理学院(60900)
管理学(59970)
研究(59947)
管理学院(59648)
中国(45140)
(38451)
(36314)
科学(36083)
(34831)
财经(31025)
(29916)
业大(29117)
(28354)
中心(28019)
农业(27413)
研究所(27318)
(26949)
经济学(26321)
经济学院(24089)
财经大学(23329)
北京(22247)
(22121)
师范(21779)
(20832)
基金
项目(125401)
科学(99850)
基金(95201)
研究(86482)
(84777)
国家(84035)
科学基金(72261)
社会(61552)
社会科(57506)
社会科学(57486)
基金项目(50462)
(47398)
自然(46784)
自然科(45838)
自然科学(45822)
自然科学基金(45088)
(40367)
教育(39792)
资助(38181)
编号(31710)
(28551)
重点(28043)
国家社会(26488)
(26314)
(25572)
成果(25346)
教育部(24959)
科研(24674)
创新(24595)
人文(24208)
期刊
(81872)
经济(81872)
研究(53126)
学报(33617)
中国(32484)
(30924)
(29927)
科学(29137)
大学(25417)
管理(24399)
学学(24220)
农业(19863)
(18039)
金融(18039)
财经(16308)
教育(14951)
经济研究(14610)
(14031)
业经(12988)
技术(11988)
问题(11560)
(9995)
(9800)
(9206)
业大(8562)
技术经济(8557)
商业(8523)
统计(8482)
科技(7955)
(7901)
共检索到260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丁志超  徐杰  
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是分析社会资本作为歧视性因素对劳动者工资差异的影响;二是分析规避内生性问题后社会资本对工资的影响。本文使用CLDS2012数据,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区分了高低社会资本两个劳动者群体,后实证分析两个群体工资的均值差异情况。使用OaxaCa分解方法发现社会资本高低能够产生机会不平等原因造成的歧视工资差异。在考虑了模型变量间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社会资本高低对于劳动者工资仍然有显著影响。故本文认为,各界需重视社会资本造成的歧视工资,劳动者也应投入精力进行社会参与与人际交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莉  李实  William A.Darity Jr.  Rhonda Vonshay Sharpe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数量剧增,然而农民工却长期遭受着方方面面的歧视。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之间明显的收入差距。但是,收入差距在多大程度上来源于歧视,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以2007年CHIPs(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4种方法分解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异,考察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程度,重点突出指数基准问题对分解结果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对农民工明显的工资待遇歧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工资差异中的36%无法用禀赋差异解释。本文还强调工资收入歧视并不是检验户籍歧视的唯一指标,准确判断户籍歧视需要更广阔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经有国  杨璐  秦开大  
为提高销售和利润,零售商经常采取类似"买n送m"的数量价格歧视策略,采取该策略时往往需要对数量价格歧视程度(即m除以n与m之和)进行决策。文章在假设市场需求依赖于数量价格歧视程度的基础上,研究了供应商与零售商的相应决策行为与协调机制问题。研究表明:分散决策时的数量价格歧视程度要低于集中决策;成本共担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协调,但条件是零售商独享供应链最优利润;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并可任意分配系统最优利润,从而确保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皓星  
基于2011年CHFS数据库,本文研究了本地户口是否对工资产生影响问题,即外地户口工作者是否在工资上受到本地人1歧视的问题。结果表明,在控制工作经验、受教育年限、性别、省份等变量后,本地人比外地人工资高出46.8%。该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目前仍然存在着地域歧视现象,要实现就业平等,消除地域歧视是相当重要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白暴力  
农民工工资收入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然而,农民工对我国GDP及其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民工对GDP增长的高贡献与其较低的工资收入水平导致了我国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核心机制是古典产权制度下的工资市场定位。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本文将东北城市劳动力按受教育程度划分为三个群体,应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反事实分析方法在个体水平上度量了每个群体中的工资性别歧视程度,并通过比较群体间和群体内部的工资歧视程度分析了教育对工资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均存在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不断缩小;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政府在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制度的同时,通过发展教育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性别歧视和缩小工资性别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海鸿  龚明越  
工资歧视与歧视工资是两个不同概念,但理论上至今未对二者进行清晰界定和区分,应还原工资歧视的经济学本意。目前学术界将不同群体的系统性工资差异普遍解释为歧视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其中应包含无歧视倾向的工资歧视。对二者区分有助于寻求经济机制以减轻工资歧视、缩小收入差距和避免劳动者过度维权。本文用经济租金剖析了二者的经济原因,用Rubinstein模型分析了劳资双方经济租金分配中二者形成的经济机制。主要结论:二者的经济动因都是经济租金;工资歧视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时自发经济行为和工资策略;歧视工资由歧视行为和经济租金双重引发;不同群体工资差异由工资歧视与歧视工资组成;应将工资出价而不是工资结果作为歧视的判别标准;应将经济租金纳入税基并实行累进税率以缩小工资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海鸿  龚明越  
工资歧视与歧视工资是两个不同概念,但理论上至今未对二者进行清晰界定和区分,应还原工资歧视的经济学本意。目前学术界将不同群体的系统性工资差异普遍解释为歧视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其中应包含无歧视倾向的工资歧视。对二者区分有助于寻求经济机制以减轻工资歧视、缩小收入差距和避免劳动者过度维权。本文用经济租金剖析了二者的经济原因,用Rubinstein模型分析了劳资双方经济租金分配中二者形成的经济机制。主要结论:二者的经济动因都是经济租金;工资歧视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时自发经济行为和工资策略;歧视工资由歧视行为和经济租金双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震  
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收入调查数据,采用不同的工资分解方法,从地区分割、职业分割和收入阶层的角度测算并分析了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歧视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都存在;户籍歧视的加剧体现在工资歧视和就业歧视两方面;对于极低工资、低工资和较高工资的劳动者而言,户籍歧视带来的收入不平等问题相当严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乔晶  
本文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出发,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城镇不同性别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同时,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得出社会关系网络等因素对于男性和女性工资差距影响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关系网络会影响到不同性别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更善于运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取更高的收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永亮  刘德学  
跨区域商品价格差被认为是研究国内区际贸易的有力替代指标,本文以我国12个样本城市六大类商品价格为考察对象,回归结果显示,除了距离等控制因素外,"樊纲指数"和"政府支出占GDP的比率"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六大类商品价格偏差的边界效应,说明市场化进程落后的地区更可能筑起商品贸易的政策壁垒,而具有"父爱"意识的政府在高财政支出比率情形下更有能力实施保护战略,验证了本文的边界效应假说。实证还获取了两个层次的边界效应(包括品类边界效应和省份边界效应),并作为市场一体化指标被纳入本文的经济增长方程进行回归;"改革"和"开放"两变量控制后,结果显示地方保护壁垒造成的省际市场分割,影响到保护战略实施省份的自身经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永亮  刘德学  
跨区域商品价格差被认为是研究国内区际贸易的有效替代指标,文章首先以我国12个样本城市六大类商品价格为考察对象,经回归分析认为:除了距离等控制因素外,"樊纲指数"和"政府支出占GDP的比率"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六大类商品价格偏差的边界效应,说明市场化进程落后的地区更可能筑起商品贸易的政策壁垒,而具有"父爱"意识的政府在高财政支出比率情形下更有能力实施保护战略,从而验证了文章的边界效应假说。实证分析还获取了两个层次的边界效应(包括品类边界效应和省份边界效应),并作为市场一体化指标被纳入文章的经济增长方程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地方保护壁垒造成的省份市场分割,影响到保护战略实施省份的自身经济绩效。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文良  应琦  谌新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敏  郭继强  
国内关于免征额对收入不平等的研究并未充分考虑个体对政策的反馈作用,这很可能导致政策评估结果的偏差和失真。有鉴于此,本文先使用Heckman三阶段估计法和DID方法分析了免征额提高对个体劳动行为的影响,发现其会促进个体劳动供给时间较明显的增加且女性比男性有更大的增幅,这会改变税前的工资分布。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构建了带有行为效应的shapley分解,在统一框架下分析了免征额提高对工资不平等的直接分配效应和间接行为效应。结果表明行为效应不容忽视,其解释了工资收入不平等变化的13%~50%并加剧了不平等,如果不考虑行为效应将低估免征额对不平等的真实影响。另外,免征额的设置要与整体收入分布相协调,如果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葛玉好  曾湘泉  
本文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反事实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城镇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问题,发现了以下三个结论:第一,性别工资差距在工资分布不同位置上存在不对称现象。从横截面数据来看,在工资分布顶端性别工资差距较小,在工资分布末端性别工资差距较大。从时序数据来看,在工资分布顶端性别工资差距越来越小,在工资分布末端性别工资差距越来越大。第二,性别工资差距在横截面数据上表现出不对称现象的原因是,女性在工资分布顶端受到的歧视程度低,在末端受到的歧视程度高。第三,性别工资差距在工资分布末端越来越大的原因是,女性受到的歧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工资分布顶端越来越小的原因是,男性和女性个人特征方面(如受教育水平)的差别越来越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