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4)
2023(9193)
2022(7745)
2021(7716)
2020(6424)
2019(14706)
2018(14568)
2017(27601)
2016(14723)
2015(17095)
2014(16480)
2013(16448)
2012(15639)
2011(14267)
2010(13998)
2009(12836)
2008(12853)
2007(11621)
2006(10511)
2005(9367)
作者
(40649)
(34355)
(34279)
(32394)
(21991)
(16540)
(15604)
(13390)
(13214)
(12169)
(11654)
(11647)
(10877)
(10875)
(10526)
(10485)
(10243)
(10000)
(9889)
(9852)
(8704)
(8264)
(8151)
(7933)
(7718)
(7455)
(7439)
(7391)
(6928)
(6889)
学科
(64242)
经济(64076)
管理(42171)
(40548)
(33631)
企业(33631)
方法(27971)
数学(22759)
数学方法(22515)
中国(20255)
(18155)
(16024)
(14838)
贸易(14830)
(14524)
业经(14371)
(14156)
(12609)
农业(12047)
地方(12038)
(11732)
理论(11239)
(10611)
技术(9408)
(9408)
银行(9393)
(9305)
金融(9300)
(9054)
环境(8727)
机构
大学(216695)
学院(210770)
(92791)
经济(91123)
管理(80993)
研究(75671)
理学(69683)
理学院(68831)
管理学(67762)
管理学院(67367)
中国(59402)
(48235)
科学(43538)
(42241)
(37247)
中心(34262)
研究所(33684)
财经(33594)
(31052)
(31040)
(30751)
北京(30040)
(29804)
师范(29587)
经济学(29498)
业大(27641)
(26750)
经济学院(26454)
财经大学(25072)
师范大学(24445)
基金
项目(138674)
科学(111458)
基金(104751)
研究(103377)
(90731)
国家(89992)
科学基金(77764)
社会(70321)
社会科(65686)
社会科学(65672)
基金项目(55339)
(49800)
自然(48312)
自然科(47266)
自然科学(47256)
教育(47161)
自然科学基金(46461)
(42892)
资助(42560)
编号(41186)
成果(34786)
(32736)
重点(30419)
国家社会(30015)
(29043)
教育部(28816)
(28553)
中国(27713)
人文(27356)
课题(27222)
期刊
(104739)
经济(104739)
研究(67443)
中国(45053)
(32792)
学报(31268)
科学(31259)
管理(30838)
(28938)
大学(24694)
教育(23322)
学学(22629)
农业(19899)
(19056)
金融(19056)
财经(17702)
经济研究(17612)
技术(16861)
(15453)
(14415)
业经(14326)
问题(14285)
世界(13081)
国际(13050)
图书(12896)
(11667)
技术经济(10354)
资源(10009)
(9810)
现代(9647)
共检索到326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金源  李东红  金占明  
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社会资本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并实施逆向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赢得高管与员工信任、制定共同发展目标、尊重和认同被并购企业的组织文化、强化双方的联系等途径来有效培育社会资本,进而以社会资本克服后发来源国劣势。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知识转移的研究,并为中国企业到发达国家跨国并购整合中的逆向知识转移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金源  李东红  金占明  
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社会资本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并实施逆向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赢得高管与员工信任、制定共同发展目标、尊重和认同被并购企业的组织文化、强化双方的联系等途径来有效培育社会资本,进而以社会资本克服后发来源国劣势。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知识转移的研究,并为中国企业到发达国家跨国并购整合中的逆向知识转移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金源  李蕾  
基于案例研究,本文探讨管控机制在中国跨国企业从发达国家子公司逆向知识转移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当子公司知识水平高于母公司,且战略意义重大时,中国母公司应在逆向知识转移中采取弱正式管控机制及强社会化管控机制。其中弱正式管控机制包括保留原有的高管团队和员工、与子公司共同制定发展目标;强社会化管控机制包括外派管理人员到子公司学习、促进双方互派员工进行短期访问、强化双方员工的联系,以及尊重子公司组织文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蕾  李东红  
国际并购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战略选择,文化融合是影响国际并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化工并购安迪苏的案例提供了国际并购文化融合的一条有效方式——多层次交互型文化融合范式,这一范式要求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把文化融合纳入到并购全过程,并充分考虑从多个层次出发、全方位推进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文化融合,以此提高国际并购的成功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寻求型并购呈现风起云涌之势,然而,现有的文献并未对这些后发企业如何获取这些战略资产进行细致的研究,尤其缺乏对逆向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本文聚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逆向知识转移问题,结合中国企业的后发特征,提出了由吸收能力、人员互动、文化整合和子公司角色四个要素为自变量,被转移知识的特征为调节变量,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并购后经过的时间和国家文化距离为控制变量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逆向知识转移作用机制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吸收能力、人员互动、子公司角色三个变量对逆向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文化整合变量在整体上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被转移知识的特征对吸收能力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陆军  李静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的已从资源寻求型逐渐向知识寻求型转变,如何通过并购实现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向我国企业的逆向知识转移,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逆向知识转移所面临障碍的基础上,提出可以通过整合企业文化、优化治理机制、建立社会化交流机制和明确角色定位等方面的措施,加快实现逆向知识转移,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为案例对其逆向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剑波  吕铁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跨国技术并购实现创新发展,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呈现"逆向"特征,吸收能力能够保证先进技术知识从"弱"到"强"的有效转移。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外部知识价值,吸收、同化和运用外部知识来提升创新绩效的能力,吸收能力提升了跨国并购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效率。知识基础、知识一致性、市场轨道稳定性是实现从"逆向并购"到"逆向吸收"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前提条件。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在一些领域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但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实施依旧处于"追赶"情境下,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中国机会"概念,那些拥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文纲  汪林生  孙永波  
跨国并购是实现无形资源优势在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的双向转移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这种转移与扩散深受无形资源特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隐默性和适配性对无形资源优势转移与扩散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模型,并以TCL集团和万向集团近年来的跨国并购实践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自杰  梁屿汀  李卓璠  
在现有的以知识转移为目的跨国并购的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多为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以及大企业并购小企业的案例,而针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沈阳机床如何并购德国希斯,通过知识转移,成功获取了先进的中大型机床制造技术,成为一个产品覆盖小中大型机床的在规模和技术都领先世界的机床制造企业。基于对案例的分析提出中国企业在进行以学习和知识转移为目的的海外并购时的三阶段的3S模型。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沈涛  王丹  支凤稳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现机制及过程模型。【方法/过程】分别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视角分析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组织忘记和组织学习协同作用下的知识转移实现机制,并创造性地构建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结果/结论】揭示了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谦  王迎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马娜  李东红  吴维库  
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工具之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企业的国际化活动中。本文基于宏观层面、跨国并购交易双方层面、交易企业层面以及知识自身层面,分析了影响跨国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多种要素,旨在丰富知识转移领域的研究,并为企业跨国并购整合中的知识转移提供一定的借鉴,对于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跨国并购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孔德议  
以中国在2011-2016年期间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降维分析、Harman检验、System-GMM估计以及FMOLS估计等方法,研究了知识转移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知识转移、文化距离及员工留任对跨国并购绩效存在正向影响;文化距离、员工留任可正向调节"知识转移-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相对规模与跨国并购绩效的关系缺乏显著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孔德议  
以中国在2011-2016年期间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降维分析、Harman检验、System-GMM估计以及FMOLS估计等方法,研究了知识转移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知识转移、文化距离及员工留任对跨国并购绩效存在正向影响;文化距离、员工留任可正向调节"知识转移-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相对规模与跨国并购绩效的关系缺乏显著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勃  许晖  
"逆向跨国并购"(即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获取海外战略性资产、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跳板"。然而,与传统跨国并购相比,逆向跨国并购呈现"以弱并强"甚至"蛇吞象"的独特特征,导致并购双方存在显著的身份落差。身份落差使得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不恰当的身份管理模式会对并购整合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综合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与大样本统计方法,探究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模式。研究发现,组织身份落差的方向和强度是决定并购后组织身份管理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高强度身份逆差与"单一隔离型"模式匹配,低强度身份逆差与"双元联邦型"模式匹配,身份顺差与"统一吸收型"模式匹配;不同身份管理模式在话语建构、业务运营、权力关系、象征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大样本统计研究表明,身份落差与身份管理模式的匹配关系具有较高普适性,但也受核心业务相关性、业务分割等因素影响。本文不仅揭示身份落差与身份管理模式之间的匹配关系,构建逆向跨国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理论,也对中国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后有效管理双方组织身份、提升并购整合绩效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