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8)
- 2023(8766)
- 2022(7410)
- 2021(6781)
- 2020(5911)
- 2019(13409)
- 2018(12838)
- 2017(25255)
- 2016(13236)
- 2015(14675)
- 2014(14188)
- 2013(14203)
- 2012(13289)
- 2011(11973)
- 2010(12472)
- 2009(12067)
- 2008(10819)
- 2007(9801)
- 2006(9157)
- 2005(8503)
- 学科
- 济(52812)
- 经济(52656)
- 业(36439)
- 管理(35270)
- 企(30442)
- 企业(30442)
- 融(27381)
- 金融(27378)
- 银(25151)
- 银行(25148)
- 行(24418)
- 中国(23089)
- 方法(19894)
- 财(16662)
- 农(16511)
- 数学(15708)
- 数学方法(15499)
- 制(14944)
- 地方(14857)
- 业经(14214)
- 理论(11712)
- 农业(11427)
- 中国金融(11244)
- 务(11213)
- 财务(11179)
- 财务管理(11167)
- 企业财务(10690)
- 体(9066)
- 学(8972)
- 贸(8682)
- 机构
- 大学(176469)
- 学院(174178)
- 济(74642)
- 经济(72917)
- 管理(64361)
- 研究(60422)
- 中国(55641)
- 理学(53730)
- 理学院(53119)
- 管理学(52230)
- 管理学院(51886)
- 财(38891)
- 京(38178)
- 科学(32208)
- 中心(31185)
- 财经(29662)
- 所(28953)
- 江(28701)
- 经(26697)
- 农(26478)
- 研究所(25612)
- 范(24879)
- 师范(24733)
- 北京(24534)
- 经济学(23964)
- 州(23568)
- 银(23458)
- 银行(22605)
- 财经大学(22011)
- 业大(21909)
- 基金
- 项目(108858)
- 科学(86124)
- 研究(84978)
- 基金(79180)
- 家(66705)
- 国家(66036)
- 科学基金(57307)
- 社会(56657)
- 社会科(52662)
- 社会科学(52645)
- 省(42064)
- 基金项目(41200)
- 教育(39111)
- 编号(35272)
- 划(34893)
- 自然(33985)
- 自然科(33214)
- 自然科学(33208)
- 自然科学基金(32626)
- 资助(32285)
- 成果(30513)
- 课题(24505)
- 部(24476)
- 重点(24171)
- 发(23979)
- 国家社会(23113)
- 创(22824)
- 性(22547)
- 教育部(21805)
- 项目编号(21637)
共检索到293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晓禾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私人财产控制的私人生产"问题。信用制度作为资本集中的强大手段,将日益庞大的社会资产集中到由少数人掌管的金融机构中。对次贷危机的分析表明,把社会资本作为私人生产来进行,是造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按马克思的观点,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扬弃了资本的私人性质,在社会生产组织和执行职能方面,提供了向新生产形态过渡的基础,但它"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因此,处在这种"过渡点"上,如何使社会利益得到伸张,也就是如何使社会资本为社会生产,是我们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柳泽民 杨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社会生产的自然规律,即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这一自然规律的根本背离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政府不干预政策使得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生产危机成为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危机的典型表现。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罗斯福新政"旨在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及其产生的"乘数效应"来为陷入停滞的经济注入市场动力,虽使资本主义迅速摆脱危机的困扰,却最终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私有化、证券化、自由化政策旨在通过证券市场、以利益预期为诱饵、以资产证券化为手段来对陷入"滞胀"困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提供市场动力,虽取得了较明显...
关键词:
社会生产 自然规律 经济危机 形态变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利娜
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发端于次贷,但本质是美国实体经济扭曲的增长方式"低储蓄、过度负债"所致。金融危机暴露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的缺陷。应对全球的经济动荡,中国要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需要运用税收、信贷政策维系市场的稳定,银行需要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也要坚守审慎的原则,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增长方式 住房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萍
道德缺失和社会责任缺位是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强化伦理道德迫在眉睫。弘扬中华伦理道德文化并使之成为构建社会责任的核心,通过促进经济、伦理、法律、生态等社会责任建设以应对金融危机。
关键词:
伦理 社会责任 金融危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萍
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责任,弘扬优秀中华伦理道德文化,按照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论来规范社会责任,进而发挥管理沟通职能,促进社会责任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社会责任 伦理道德 科学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唐爱军
《资本论》虽内容浩繁,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读完,但每每见缝插针地翻阅,即有如饮甘露、如闻妙曲之感。笔者在此从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角度谈谈阅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福成
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根源的探究和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审视,都显示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和巨大生命力。以《资本论》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重温《资本论》,结合中国国情,为有效抵御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应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扩大内需并稳定外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斯蒂芬·格伦菲勒 洪维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浩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当下的中国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重温马克思《资本论》,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意义重大。马克思1867年发表了《资本论》,全面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发展规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危机的原因是资本与生俱来的贪婪。资本的贪婪,使其鼓吹自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源培
反思金融危机需要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本,信心要以信用为基础,信用被亵渎会带来可怕的经济和社会后果,正确的财富观是信用体系的核心。要历史地看待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设定。我国信用体系滞后已经成为"瓶颈"问题,要加快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积极推进"企业公民"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少明
一、快速有效打赢大危机硬仗的抓手"信心托起市场"。"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谁能在危机面前措施得力、在低谷之中抓住机遇,谁就能平稳度过困难期,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承叔
金融资本是在产业资本基础上形成的,它有二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的虚拟性,即"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二是它的投机性,因而一旦"支付锁链""整个被打乱的时候",危机就必然发生,其本质是对金融泡沫的一次强制清除,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取得某种平衡。金融泡沫形成的根源,一是资本的本性,只要资本依然横行世界,强制性的金融危机就必然要发生;二是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无限制地制造金融泡沫。面对强大的美元霸权,中国必须实行有限的金融开放政策,而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之一。
关键词:
金融资本 虚拟性 投机性 美元霸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邹海燕
2008年夏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界开始感受到源于本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强烈震撼。美国高校普遍面临拨款削减、捐赠减少、基金缩水、学生申请资助增加等诸多困难形势。为此,高校管理层紧急动员起来,从自减工资到紧缩开支,从提高学费到增加学生资助等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分析这些经验对提高高校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美国高校 现状 对策 思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湖北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联合课题组 邹贤启 张静 马天禄 刘美频
本文回顾了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升级和扩散的过程,探讨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效应,以及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成因 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赖秀福 田娟
此次危机为金融监管提供了生动的借鉴素材,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市场的背后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11年,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再度成为描述全球经济最频繁的关键词。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快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体系、国际金融体系乃至政治格局。对于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必须探究其成因,反思其教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