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9)
2023(5963)
2022(4996)
2021(4864)
2020(4123)
2019(9247)
2018(9114)
2017(18204)
2016(9837)
2015(11019)
2014(10981)
2013(10740)
2012(10014)
2011(9221)
2010(9277)
2009(8840)
2008(8786)
2007(8270)
2006(7647)
2005(6867)
作者
(27079)
(23418)
(22799)
(21736)
(14332)
(11125)
(10253)
(8821)
(8753)
(8057)
(7927)
(7566)
(7163)
(7092)
(7054)
(6771)
(6717)
(6669)
(6474)
(6426)
(5864)
(5687)
(5640)
(5603)
(5217)
(5192)
(5178)
(4862)
(4713)
(4685)
学科
(44713)
(43544)
经济(43382)
(38165)
农业(29678)
管理(24166)
(19113)
企业(19113)
业经(16117)
方法(15095)
(12325)
中国(12231)
数学(11791)
数学方法(11689)
(11040)
农业经济(9911)
(9074)
农村(9069)
(8909)
地方(8640)
(8370)
土地(7782)
(7578)
劳动(7576)
(7500)
收入(7415)
(7213)
银行(7210)
发展(7159)
(7153)
机构
学院(141911)
大学(138816)
(63173)
经济(62032)
管理(56506)
理学(49034)
理学院(48584)
管理学(47935)
研究(47806)
管理学院(47674)
(44666)
中国(39519)
农业(33611)
(28638)
(28175)
科学(27068)
业大(26997)
中心(24148)
(23779)
财经(22222)
(22061)
研究所(21124)
农业大学(20515)
(20294)
(18663)
经济学(18601)
师范(18556)
经济管理(18529)
北京(17354)
(16935)
基金
项目(93222)
科学(74425)
研究(73060)
基金(68765)
(58838)
国家(58154)
科学基金(50168)
社会(49940)
社会科(45730)
社会科学(45717)
基金项目(36687)
(35916)
编号(31805)
教育(31682)
(29486)
自然(29466)
自然科(28730)
自然科学(28726)
自然科学基金(28264)
(27387)
资助(26502)
成果(26458)
(22130)
(20662)
国家社会(20594)
(20530)
重点(20032)
课题(19885)
(19519)
(19050)
期刊
(78809)
经济(78809)
(51054)
研究(42204)
农业(34188)
中国(33049)
学报(21478)
科学(20964)
(20923)
业经(19144)
(18792)
金融(18792)
大学(18022)
学学(17153)
(15351)
管理(15136)
农村(13776)
(13776)
教育(13611)
农业经济(13508)
问题(11728)
财经(11560)
世界(10239)
技术(9850)
(9845)
经济研究(9327)
(9170)
农村经济(9150)
经济问题(9028)
社会(8668)
共检索到219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海英  李文龙  侯淑霞  
提高农牧户生活幸福指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本文以个体与集体社会资本为视角,从社会参与、社会网络、社会声望、心理感知、共同愿景5个维度对农牧户社会资本进行测算与分析,并探究不同生计类型农牧户社会资本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论:(1)四种类型农牧户社会资本存量具有明显差异,社会资本由高到低分别为农牧兼型>纯农型>纯牧型>非农牧型;(2)当地农牧户生活满意度水平整体偏低,以生活满意度"非常满意"为对比标准,生活满意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纯牧型>纯农型>非农牧型>农牧兼型;(3)影响农牧户生活满意度因子排序为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心理感知>自然资本>人力资本;(4)社会资本对农牧户生活满意度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不同类型农牧户生活满意度促进程度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促进作用最明显的组合为社会网络(纯农型)、社会声望(纯牧型)、社会信任(农牧兼型与非农牧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龙  林海英  金桩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居民福利具有重要影响,但居民对社会资本的利用程度如何这一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首次提出了社会资本可利用度概念,并基于农牧户视角构建了社会资本可利用度的测度体系,实际测算了农牧户社会资本可利用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不同生产方式的农牧户社会资本可利用度确实存在显著差异,民俗文化、中心城镇可达性和居住集聚性对农牧户社会资本可利用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发现还意味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高度关注提升居民个体的社会资本可利用度,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阿如娜   高红贵   金良  
[目的] 绿色生产是有效遏制农牧业面源污染,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实现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关键。[方法] 基于内蒙古半农半牧区444户农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从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代际差异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农牧户生计资本总水平和各维度生计资本水平并划分农牧户生计资本结构,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生计资本对农牧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揭示了不同代际农牧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差异,并对结果的稳健性展开探讨。[结果](1)生计资本水平分析中,农牧户生计资本总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自然资本水平、金融资本水平均显著正向影响农牧户绿色生产行为。(2)生计资本结构分析中,人力资本占优型、自然资本占优、金融资本占优和社会资本占优均显著正向影响农牧户绿色生产行为。(3)代际差异分析中,生计资本水平与结构对农牧户绿色生产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结论] 据此,提出了提高生计资本水平、优化生计资本结构以及重视代际差异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莹  肖海峰  
论文基于内蒙古、青海、甘肃、河北四省区农牧户调查问卷,分析了农牧户借贷行为特征及对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评价。研究表明,农牧户借贷资金行为较为普遍且借贷规模较大;借贷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内蒙古、甘肃、青海农牧户借款渠道以正规渠道为主,河北农牧户以非正规渠道为主;非正规借贷以亲戚朋友的无息借款为主;多数受访农牧户认为正规渠道贷款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担保要求高、手续复杂且金额有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致陆  肖海峰  
本文根据内蒙古、新疆等5省份毛用羊养殖农牧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牧户羊毛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牧户羊毛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094,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农牧户的养殖年限、养殖规模、养羊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精饲料饲喂量与粗饲料饲喂量之比、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是否获得过银行或信用社的贷款和是否获得过政府补贴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半舍饲农牧户的技术效率显著高于完全放养农牧户;内蒙古农牧户的技术效率显著高于四川和贵州农牧户,并且在总体上也高于吉林和新疆农牧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  徐艳  
基于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利用科左后旗农牧户的调研数据,研究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农业依旧是当地最主要的生计来源,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状况与区域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水土条件差、蒙族聚集的区域,农户生计以种养结合为主,土地利用的投入集约度偏低;而土壤条件好,降雨充沛的区域,农户生计以种植为主,土地利用投入集约度明显较高。2)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农户家庭生计策略选择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趋同,表现为农户的土地投入集约度随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升高有明显变大的趋势。3)农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开垦行为,这种行为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表现的更加显著。基于以上分析,以减少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句芳  孟凡杰  孙宝全  
本文首先以新家庭经济学模型和巴纳姆—斯奎尔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牧户兼业时间作用机理的概念模型,而后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1332户农牧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TobiT计量模型,从农牧户劳动力人力资本、家庭特征、资源禀赋、社会资本、社会环境特征五个角度对农牧户兼业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劳动力人力资本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禀赋和社会环境变量对农牧户兼业时间具有较显著影响,而社会资本变量对于农牧户兼业时间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隋艳颖  马晓河  
本文在对农牧户受金融排斥的类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两地农牧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牧户受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农牧户目前受到了金融排斥;在影响其是否受金融排斥的诸多因素中,户主的年龄、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和草地面积、户主是否是村干部或是否有亲戚朋友在政府或金融机构工作、对金融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这五个变量影响显著,且系数符号为负,而户主的性别、农牧户年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所占比重、是否有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这四个变量虽然作用方向与预期一致,但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是否是种养大户或个体工商户、所拥有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文龙  林海英  匡文慧  
通过系统研究农牧户适应气候暖干化、城镇化以及生态工程、旅游发展等影响的适应行为分异过程、适应结果状态、适应能力差异及影响因素,并定量辨析农牧户适应能力、适应行为、适应结果的逻辑关系,总结了农牧户适应演化机制,得出基本结论:①气候暖干化、城镇化以及生态工程、旅游发展导致达茂旗农牧业生产功能衰退,是农牧户发生适应的起因与动力。②农牧户在理性选择的内在动因下,适应行为由传统农牧业生产向非传统农牧业生产转变,现阶段形成了纯农户、纯牧户、农牧兼型、务工主导型、旅游参与型五种适应行为主体。③适应能力差异是农牧户适应行为发生分异的根本原因,对农牧户适应结果影响显著,其中,适应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旅游参与型、纯牧户、农牧兼型、务工主导型、纯农户。④农牧户适应能力提升的前六位障碍因素是:成人劳动力比重低、家庭人均年收入少、耕地或草地面积不足、社会网络不发达、牲畜数量少;不同类型农牧户适应能力提升的首要障碍因素不同,纯农户是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和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纯牧户是社会网络不发达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农牧兼型是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和成人劳动力比重低,务工主导型是受教育程度低和人均耕地面积短缺影响;旅游参与型是社会网络不发达和受教育程度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继蕾  句芳  
本文首先回顾日本农户兼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其次探究中国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而后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1332户农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现状;基于此总结日本农户兼业的发展规律,提出相应启示。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学工  刘燕霞  魏振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傲  赵元凤  
为了有效识别保险产品对农牧区贫困户的扶贫减贫效果,基于内蒙古自治区680份农牧户问卷调查数据,在梳理保险扶贫作用机理基础上,分析了贫困农牧户的主要特征,论证了农业保险、新农保、新农合等主要保险产品减轻农牧户贫困状况的效果;同时,调研数据也揭示出:目前的保险制度安排及产品特征制约了保险的扶贫减贫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保险助力农村扶贫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农村地区保险产品在扶贫上效果的多方面评价和建议,为各级政府和保险经营主体采用针对性政策参与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提供参考,对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各地区完成扶贫减贫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睿子  甄霖  杜秉贞  胡云峰  闫慧敏  曹晓昌  龙鑫  
农牧民是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其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从内蒙古生态工程项目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来农牧民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以及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农牧户家庭拥有耕地均大量减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投入增加,总体呈现"减产、提效、增收"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地区以牧业为主,锡林郭勒地区农牧并重,而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减少,打工人口比重增加;食物消费整体上向结构多元化、营养均衡化发展,肉类消费倾向有所不同,与各地区民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家畜干粪的用量正在减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海广  李秀彬  谈明洪  赵宇鸾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经营不再受食物需求的限制,在种植结构选择方面自由度更大。论文通过农户调查获得数据,运用统计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农户作物选择机制:作物本身的投入产出效益、农地地块的差别、农户资源禀赋与家庭特征。研究发现,在劳动力普遍非农务工的背景下,劳动力约束成为农户作物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作物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农户倾向于在质量较好的土地上种植这些作物。在农牧交错区,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养殖业的强烈影响,兼有饲料用途的莜麦得到普遍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致陆  王贝贝  肖海峰  
为进一步研究农牧户及其家庭特征、农牧户饲养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地区差异对农牧户羊绒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根据内蒙古、辽宁和山西农牧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农牧户羊绒生产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农牧户羊绒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770,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户主年龄、饲养年限、饲养规模、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和是否获得过政府扶持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半舍饲农牧户的技术效率显著高于放养农牧户,内蒙古农牧户和辽宁农牧户技术效率的差异不显著,山西农牧户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辽宁农牧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技术培训、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加强信贷支持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