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7)
2023(6361)
2022(5283)
2021(5023)
2020(4219)
2019(9256)
2018(9439)
2017(18165)
2016(10130)
2015(11378)
2014(11538)
2013(11331)
2012(10505)
2011(9603)
2010(9625)
2009(8995)
2008(8842)
2007(8373)
2006(7593)
2005(6681)
作者
(28572)
(24615)
(23958)
(22921)
(15008)
(11764)
(10888)
(9544)
(9282)
(8468)
(8380)
(7997)
(7649)
(7639)
(7596)
(7213)
(7101)
(6922)
(6918)
(6856)
(6262)
(6092)
(5991)
(5909)
(5568)
(5531)
(5421)
(5303)
(5159)
(4970)
学科
(44529)
(43176)
经济(43030)
(34127)
农业(29590)
管理(21559)
业经(15836)
(15370)
企业(15370)
方法(14075)
(13468)
中国(13124)
(11352)
收入(11237)
数学(10685)
数学方法(10616)
农业经济(9909)
(9651)
地方(9227)
(9055)
农村(9049)
(8628)
(8414)
理论(8232)
(7651)
(7560)
劳动(7556)
发展(7415)
(7403)
土地(7319)
机构
学院(144040)
大学(138376)
(61523)
经济(60266)
管理(53338)
研究(50715)
(48021)
理学(45899)
理学院(45478)
管理学(44714)
管理学院(44486)
中国(40303)
农业(36527)
科学(30451)
业大(29067)
(28790)
(27666)
(26239)
中心(24190)
研究所(23633)
(23314)
农业大学(22368)
财经(21041)
(19137)
(18978)
师范(18778)
(18453)
(17881)
经济管理(17815)
经济学(17795)
基金
项目(94041)
科学(73582)
研究(72869)
基金(66974)
(57972)
国家(57311)
科学基金(48366)
社会(47859)
社会科(43765)
社会科学(43751)
(38668)
基金项目(35495)
编号(32174)
教育(32097)
(30701)
(28568)
自然(28509)
自然科(27802)
自然科学(27794)
自然科学基金(27308)
成果(26395)
资助(26240)
(21392)
课题(21385)
(21324)
重点(20542)
(19456)
国家社会(19340)
(19190)
(19002)
期刊
(78413)
经济(78413)
(54263)
研究(41879)
农业(36451)
中国(35411)
学报(25027)
科学(22408)
(20610)
大学(19987)
业经(19332)
学学(19191)
(16822)
金融(16822)
教育(16515)
(16236)
管理(14960)
农业经济(13495)
农村(13469)
(13469)
技术(11631)
问题(11458)
财经(10583)
(10068)
经济研究(9940)
世界(9718)
(9063)
经济问题(8932)
农村经济(8915)
社会(8650)
共检索到224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何意銮  
文章以中国珠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数据为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整体的收入流动和群体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程度。研究发现:当前农民工群体呈现收入分化的趋势。从年度纵向上看,"整合型"社会资本无助于农民工整体收入的提高;"跨越型"社会资本能显著提高其收入。从农民工群体内部横向上看,"整合型"社会资本会显著减小农民工群体内的收入差距;"跨越型"社会资本则会显著拉大群体的收入差距,尤其对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长贡献大于中低收入组。此外,研究还发现了教育对农民工收入差异的影响。在排除自选择因素和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静怡  周晔馨  
本文基于2007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社会资本转换对其进城打工收入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农民工原始社会资本的大小对其增加城市收入没有显著影响,新获得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即新型社会资本对收入有正的影响。这些结论在解决了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了严格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农民工社会资本转变不仅关系自身收入提高和福利增加,而且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的农民工城市就业培训和社团活动等等公共政策,可能超出政策实施的直接目标,具有提升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的不期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岩  胡必亮  
文章在探讨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基础上,将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划分为情感性和工具性两种类型,并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和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新型社会资本中的工具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的收入和收入差距都有一定的影响,而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工具性社会资本的分布不均。在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小于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社会资本可能同市场化程度和正式制度有着相反的运动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国栋   林馨   杨胜慧   唐杰  
随着数字技术全面渗入日常生活,农民工市民化出现新的挑战。基于2019年中国农村居民综合调查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使用互联网对提升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具有促进效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互联网不同使用方式对新型社会资本的影响存在差异,消费型和信息型使用的影响效应较强,农民工在跨越数字接入鸿沟后还面临数字使用鸿沟的冲击;第三,数字不平等扩大了农民工群体内部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收入水平高、拥有居住证、居住于本地居民社区的农民工群体具有更强的借助互联网构建新型社会资本的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智勇  
在意识到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解释变量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制定各种正式制度,以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然而非正式制度往往发挥着出人意料的效果。本文以社会资本为例,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在农民工实现城乡转移和顺利就业中的作用机理,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呈有组织式的发生给出了初步解释,并指出了社会资本在农民工就业中的局限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智勇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社会学、人口学、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从各自的角度对目前农民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借助社会资本这一概念 ,在职业搜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期最优工资水平不变的假说 ,说明了社会资本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方面的作用及局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竹  
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最大的就业群体,他们在就业部门和职业层次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解决农民工就业意义重大。本文论述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在农民工就业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出并分析了三方的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心理资本的方法措施,以改善农民工就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主要包括就业意愿、生活意愿、定居意愿、户籍意愿和身份意愿。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其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包括农民工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在职培训、技能水平在内的人力资本,通过就业效应、融合效应、保障效应和学习效应,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广度、网络深度、网络资源三方面内容的社会资本,通过信息效应、信贷效应、心理支持效应等多种机制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通过提高技能水平、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优化年龄结构等措施,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增加社会关系网络资源、深化网络深度、扩大网络广度等措施,提高农民工社会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根强  谭银清  陈益芳  
本文通过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综合考察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是导致农民工工资差异的重要因素,但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只是在高分位点处具有微弱影响;在人力资本各变量中,培训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效应在低分位点处略低于受教育程度,但在中、高分位点处的影响效应则要显著大于受教育程度。因此,要在努力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同时,设法提升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从而改善农民工的收入状况。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晔馨  涂勤  梁斌  叶静怡  
在微观社会资本"源头"逐渐成为研究前沿的背景下,对中国转型期农民工社会资本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显重要。本文结合个人社会网络的主要特征,构建了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动态投资模型。理论模型的结果显示,个人人力资本水平对社会资本流量和存量均有正向影响;迁移概率和社区专用性则对社会资本流量和存量有负向影响。基于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和工具变量的经验分析基本支持模型结论,但不同因素对以"质"或"量"度量的社会资本,以及对新增社会资本存量或流量影响的显著性有所不同。本文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制订促进农民工社会资本形成的政策提供了较为稳健的理论框架和经验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新会  蔡会明  
本文论述了农民工乡村社会资本的特点及其进城社会资本缺失的补救。目前与农民工有关的城市社会资本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有关的正式制度安排,农民工很难利用,农民工进城社会资本严重缺失。补救办法: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引导;除政府组织外,倡议建立一些帮助农民工的社会组织;鼓励发展一些服务农民工的非政府组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春超  周先波  
本文基于中国珠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响应模型(Ordered Response Model),从4个维度考察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决定因素,包括:家庭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外部制度特征。尤其是,本文将社会资本分为"整合型"和"跨越型"展开分析。研究表明,"跨越型"和"整合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两者对农民工收入的提升效应相近。在企业内,农民工与当地员工建立友好关系比没有这种和谐协调关系将使农民工挣得中高收入的可能性增加14%以上;来自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农民工与来自广东及其邻省的农民工相比,其收入进入到中高收入组的可能性要高出11%以上。当前中国社会网络的生态由传统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蕾  李林桐  
农民工外出迁移会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有别于普通劳动者,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于回流农民工收入的作用机理与效果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采用调研数据,首先分析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家乡社会资本及其交互项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发现经营型与低技型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更加依赖于社会资本禀赋。接着,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收入层次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低技型与经营型人力资本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可获得中高水平的收入,而高技型人力资本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较少依赖于社会资本。研究结论揭示并验证了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直接贡献以及家乡社会资本对不同类别人力资本报酬率的交互影响差异。该结论对于农民工个人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安海燕  张树锋  
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代表了他在城市的生存状态,对此关注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社会资本作为个人嵌入的关系网络,是否对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这是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结合农民工特征,将其社会资本划分为在农村先天赋予的原始社会资本和在城市后天构建的新型社会资本两维度,利用1 102份全国农民工调查问卷,选用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社会资本中仅有婚姻一项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新型社会资本中当地人的社会网络、工友的社会网络和网络投资都显著影响生活满意度,其中工友社会网络影响最大。此外,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具有代际差异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受到新型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叶玲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建构可分为获得职业、获得认可、拓展交际、传承制度和文化等层次,而其宏观制度型、中观组织型和微观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建构,个体和集体社会资本的建构,外联型、综合型和内转型社会资本的建构,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定位、企业重视规范、社区市民帮扶的共同保障,只有联合政府、企业和社区市民的共同力量,才能更加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顺利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