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8)
2023(15820)
2022(13548)
2021(12562)
2020(10623)
2019(24247)
2018(23689)
2017(45576)
2016(24489)
2015(27524)
2014(27655)
2013(27073)
2012(25445)
2011(22920)
2010(23025)
2009(21338)
2008(21032)
2007(19175)
2006(16857)
2005(14979)
作者
(70403)
(59010)
(58985)
(56299)
(37727)
(28182)
(27019)
(22942)
(22345)
(21170)
(20099)
(19681)
(18811)
(18646)
(18408)
(18385)
(17646)
(17404)
(17102)
(17063)
(14855)
(14550)
(14385)
(13667)
(13476)
(13242)
(12934)
(12803)
(11960)
(11789)
学科
(118501)
经济(118318)
管理(74291)
(72837)
(58956)
企业(58956)
方法(50504)
数学(43695)
数学方法(43170)
(31243)
(28769)
中国(28704)
地方(24817)
业经(24108)
(23553)
农业(21483)
(19077)
贸易(19068)
(19001)
技术(18823)
(18505)
理论(17948)
(17876)
财务(17813)
财务管理(17777)
(17291)
企业财务(16948)
环境(15829)
(15663)
银行(15626)
机构
学院(357971)
大学(357068)
(157729)
经济(154618)
管理(140109)
理学(120297)
研究(120034)
理学院(119060)
管理学(117057)
管理学院(116371)
中国(90462)
(73309)
(71283)
科学(70864)
(59963)
财经(56608)
(56135)
中心(56021)
(54177)
研究所(54139)
(51203)
业大(50250)
经济学(49212)
(46261)
北京(45906)
师范(45823)
经济学院(44128)
农业(43872)
(42679)
(42425)
基金
项目(234511)
科学(185718)
研究(173170)
基金(170895)
(147465)
国家(146233)
科学基金(126520)
社会(112623)
社会科(106178)
社会科学(106147)
(91726)
基金项目(89474)
教育(80631)
自然(80208)
自然科(78363)
自然科学(78342)
自然科学基金(76951)
(76237)
资助(70539)
编号(70210)
成果(57315)
(52800)
重点(52691)
(51113)
(48720)
课题(48240)
国家社会(46599)
教育部(45811)
创新(45572)
科研(44740)
期刊
(176112)
经济(176112)
研究(106447)
中国(67799)
(56738)
学报(51907)
管理(51804)
(50695)
科学(48925)
大学(40082)
学学(37765)
教育(37078)
技术(35320)
农业(34438)
(32593)
金融(32593)
经济研究(29008)
财经(28980)
业经(26993)
(24965)
问题(22667)
技术经济(20463)
统计(19573)
(18088)
(17672)
(17552)
理论(16403)
图书(16302)
(16287)
世界(16102)
共检索到534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连发  叶初升  
本文使用基于主体建模的方法模拟社会网络的动态变化对于主体的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扶贫政策干预的效果。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贫困农户在技术采用上的资产门槛效应,发现不同的社会网络结构会带来不同的扶贫政策的质量。在动态可变的网络中对于最贫困人口的瞄准在提高总产出和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方面取得最好的结果,而在固定网络中则瞄准于处于技术采用资产门槛边际的主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初升  罗连发  
根据社会资本分层、数据嵌套的特征,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利用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家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层级的社会资本影响包括扶贫政策在内的中间变量、进而对家庭福利产生的不同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比较贫瘠的农村贫困地区,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穷人资本"的功能,其减轻贫困、改善家庭福利的作用不仅显著,而且还存在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晓桂  
以职业流动为例,基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社会资本在社会流动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以期形成对社会资本的正确认识及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扬长避短和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静  朱玉春  
科技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特派员企业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科技特派员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选取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208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企业作为观察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3个维度测度了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科特派企业精准扶贫的影响。研究表明,科特派企业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帮扶带动扶贫、产业增收扶贫和投资收益扶贫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在科特派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特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多维度集聚企业社会资本,建立科特派企业联盟,运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融合,构建由政府、高校、合作社和金融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协同科特派精准扶贫机制,带动区域精准脱贫。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林  
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经济增长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扶贫开发格局。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合力推进下,贫困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作为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组织在优化社会扶贫资源配置,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林  
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经济增长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扶贫开发格局。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合力推进下,贫困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作为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治理的重要主体,社会组织在优化社会扶贫资源配置,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红  党志琴  党志文  
金融是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带动农村各生产要素配置的作用。但是,贫困地区缺乏金融发展的基础环境,金融精准扶贫有效性受到制约。本文从经济学视角阐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发展演化,并分析了金融体系服务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供需求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发挥金融精准扶贫的作用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明远  乔骊竹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风水梁扶贫模式"的形成、特征、创新机制与驱动力,以及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后提出几点启示。"风水梁扶贫模式"是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扶贫对象配合脱贫致富的扶贫模式,它统筹企业发展、社会扶贫、生态建设、地区经济发展、农牧民脱贫致富等多重需求,以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的方式,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多条环保型、循环性、节约型产业链,使扶贫对象在产业链上脱贫致富,从而破解了农牧民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出现了生态环境改善、地区财政增收、农牧民致富、企业发展等多赢局面,因而是一个典型的低投入、高产出、综合效益较为突出的扶贫模式,值得在国家层面上借鉴和推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红  Clement Tisdell  李文静  
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建设作为边疆深度贫困地区的社会无形资产,对边疆地区精准扶贫实现"两个回流"及边民生计可持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6年7月新疆克州的田野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估计边疆深度贫困地区社会资本对于边民生计策略以及脱贫的影响效应,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研究表明,地区社会资本有助于边民减贫,这种正向效应主要通过两个路径实现:一是边民借助社会网络提高对正规金融的可得性进而实现养殖扩大再生产;二是边民通过集体公共活动付酬增加转移支付收入。但社会资本通过生计策略多样化机制提升边民生计能力的减贫路径尚未形成。在边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既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对边民收入增收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需配套其他措施破解社会资本引导边民建立多样化生计的主要障碍,强化社会资本的能力扶持路径,实现精准脱贫的可持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聪   郭婧  
2013年和2015年国家在东部沿海省份分两批实施了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累经验。由于各省的试点政策不尽相同,需要分别考察政策效果和总结经验。利用2011—2020年江苏省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的识别策略,考察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对于试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剖析政策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江苏省制定实施的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促进了改革地区的经济发展。从作用机制上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均有所提升,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更快;财政支出增加和信贷政策支持为地区发展提供了资金;鉴于试验区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和技术所驱动的,因而具有可持续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水平得以改善,而农民的消费水平仍有提升的潜力和空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垂胜  
本文总结了发展经济学基本思想演变的历史阶段及其演变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扶贫工作的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姚遂  汪小勤  陈卓淳  
本文以茅于轼先生在山西省的信贷扶贫案例为考察对象 ,以制度经济学为主要分析  方法 ,指出了茅式扶贫成功的制度背景以及茅式扶贫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本文认为 ,  农村金融结构自身的孱弱与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是茅式扶贫得以成功的  基本条件 ;茅于轼本人的权威主义与龙水头基金管理人的精英管理 ,是这一制度得以在当  地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 ;茅于轼在基金制度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是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坚实  基础。同时 ,茅式扶贫也面临着制度构架上的不足和外部制度环境的制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安琪  杨国涛  
贫困问题是全世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消除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贫困,一直是中国、巴西和印度面临的重大问题。三个国家在脱贫工作中,其策略、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差异也十分明显,减贫效果也有所不同。在多国比较中,中国所开展的以精准扶贫为指导的扶贫工作反映出了十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减贫成效尤为明显,因此对于其它国家扶贫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的扶贫经验强调了两点。首先,针对贫困原因对症下药,是国家扶贫发展的关键。其次,实施扶贫发展的总体战略,制定相应政策,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大举措。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立龙  朱方明  
瞄准机制与施策成本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命题。精准扶贫不仅是一种战略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学思想,可理解为通过制度供给、政策帮扶与物质支援,推动穷人主动"脱贫",跳出"异质性贫困陷阱"。精准扶贫作为一场扶贫模式革命,不是预算限制下的被动选择,而是为了摆脱僵化低效、政绩导向、救济性质的扶贫模式窠臼,追求发展脱贫、精准脱贫、高效扶贫的主动创新。只有瞄准不同贫困人口的"致贫机理及脱贫需求",进行长效施策与赋能,才能"拔除穷根"。精准扶贫效率,取决于"瞄准精度""政策效力"与"执行成本"。现实中的"瞄而不准"或施策低效,往往是因为"外在扶贫"与"内生脱贫"未能实现功能耦合。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应提升扶贫供给与脱贫需求契合度,做到精准;弱化救济、强化赋能,规避扶贫"福利陷阱";激发贫困人口的市场活力与自生能力,使之融入地区现代化、市场化进程,最终实现内生发展脱贫和生计可持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玉霞  汤闻博  
本文从现代经济学的视角来解读精准扶贫的理论问题。现代经济学不仅以效率为目标,也十分重视社会公平。精准扶贫中存在效率与公平的互补关系,因此,用现代经济学分析精准扶贫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解释力。本文在梳理精准扶贫的内涵及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精准扶贫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并产生了较高的行政成本、任务扶贫和数字扶贫倾向,是目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精准施策,笔者提出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当处理好六个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