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9)
- 2023(11037)
- 2022(8643)
- 2021(8002)
- 2020(6484)
- 2019(14624)
- 2018(14399)
- 2017(28600)
- 2016(15197)
- 2015(17082)
- 2014(17072)
- 2013(16921)
- 2012(15754)
- 2011(14119)
- 2010(14161)
- 2009(13388)
- 2008(13268)
- 2007(12388)
- 2006(11187)
- 2005(10159)
- 学科
- 济(78108)
- 经济(77934)
- 业(53475)
- 农(51527)
- 管理(39301)
- 农业(34766)
- 方法(32467)
- 企(31365)
- 企业(31365)
- 数学(28071)
- 数学方法(27957)
- 业经(23339)
- 中国(21462)
- 财(17361)
- 地方(15194)
- 制(14789)
- 发(13294)
- 农业经济(12518)
- 融(12061)
- 金融(12059)
- 学(11873)
- 银(11643)
- 银行(11634)
- 贸(11533)
- 贸易(11526)
- 发展(11462)
- 展(11451)
- 行(11184)
- 易(11182)
- 收入(10941)
- 机构
- 学院(224719)
- 大学(221199)
- 济(102575)
- 经济(100794)
- 管理(87021)
- 理学(75324)
- 研究(74829)
- 理学院(74652)
- 管理学(73606)
- 管理学院(73204)
- 中国(61405)
- 农(54302)
- 财(46463)
- 京(44725)
- 科学(41178)
- 农业(40913)
- 财经(37053)
- 中心(36722)
- 所(36423)
- 业大(36356)
- 江(34228)
- 经(33980)
- 经济学(32747)
- 研究所(32433)
- 经济学院(29708)
- 范(28656)
- 师范(28419)
- 北京(27680)
- 财经大学(27328)
- 州(26842)
- 基金
- 项目(147314)
- 科学(118107)
- 研究(112474)
- 基金(109838)
- 家(93652)
- 国家(92710)
- 科学基金(80775)
- 社会(77405)
- 社会科(72144)
- 社会科学(72124)
- 基金项目(58001)
- 省(57146)
- 教育(50442)
- 自然(48109)
- 自然科(47020)
- 自然科学(47010)
- 划(46325)
- 自然科学基金(46245)
- 编号(46112)
- 资助(43760)
- 成果(37552)
- 部(34325)
- 发(32907)
- 国家社会(32675)
- 重点(32157)
- 农(31864)
- 课题(30795)
- 创(30199)
- 教育部(29894)
- 人文(29728)
- 期刊
- 济(120065)
- 经济(120065)
- 研究(68187)
- 农(60055)
- 中国(47043)
- 农业(40350)
- 财(34472)
- 学报(33631)
- 科学(32253)
- 融(30312)
- 金融(30312)
- 管理(28023)
- 大学(27862)
- 学学(26618)
- 业经(25525)
- 教育(20717)
- 财经(19690)
- 业(18216)
- 经济研究(17678)
- 问题(17506)
- 技术(16835)
- 经(16825)
- 农村(15336)
- 村(15336)
- 农业经济(15108)
- 世界(13902)
- 版(13155)
- 经济问题(12151)
- 社会(11368)
- 技术经济(11122)
共检索到342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慧 王动
利用自有的农户家庭微观数据,将市场化因素纳入社会资本与贫困治理问题的研究中,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考查市场化影响下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减贫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市场化一定程度上均能减少贫困,然而市场化影响下不同维度和层次的社会资本对于农村减贫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排除市场化因素,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能显著减少贫困。而伴随市场化,社会资本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整体减弱,但家庭社会网络和村庄社会信任仍能显著减少贫困;基于农户家庭"强关系"的人情资源其减贫效应随市场化程度提高而减弱,而基于农户家庭"弱关系"的信息优势其减贫效应随市场化程度提高而增强。在中国农村地区,这种"弱关系"较"强关系"发挥了更大的减贫效果。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减贫 市场化 弱关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爽 陆铭 章元
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它的作用会随着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本文以农村贫困为例,研究了市场化如何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本文发现:(1)社会网络和公共信任能显著地减少贫困,而且在社区层面的作用尤其明显;(2)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资本减少贫困的作用总体上来说会减少,其中,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的作用减少得尤其显著,而社会层面的社会资本的作用却不会显著下降。
关键词:
贫困 社会资本 市场化 交互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建新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金融资产、住房和非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实证表明:收入是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金融资产、住房资产和非住房资产,但非住房资产对消费有负的显著影响;无风险金融资产、风险金融资产和社保金融资产对农村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资产对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非耐用品;户主年龄特征、家庭所处地区以及家庭收入高低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差异性有一定解释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江克忠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地貌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劳动力流动既改善了农村家庭绝对收入状况,又降低了陷入贫困的相对概率;但从分地区实证结果看,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对降低家庭贫困发生概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在提升家庭绝对收入上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而欠发达地区的边际贡献更高。从家庭所在地村庄特征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及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贫困发生概率更高,而周围有高污染企业、矿产资源及属于平原区或渔村的农村家庭则相对富裕,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此外,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均有较大影响。家庭所在地、整个家庭及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地区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贫困 减贫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苏静 肖攀 胡宗义
本文利用CFPS微观面板数据,在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状态转化进行界定与识别区分的基础上,采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教育、社会资本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状态转化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教育与社会资本都显著地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将显著增加农户家庭脱离收入、生活条件、机会贫困的概率以及家庭多维贫困缓解的概率,显著降低家庭陷入诸类贫困的概率。社会资本积累增加将显著增加家庭脱离相对收入贫困、生活条件贫困和机会贫困的概率,也将增加家庭二维贫困缓解的概率,同时显著降低家庭陷入相对收入贫困和生活条件贫困的概率。教育与社会资本的交互项仅对家庭二维、三维贫困缓解(收入为相对标准)正向统计显著,表现出相互强化的互补关系。未能找到社会资本缓解绝对收入贫困及其多维贫困组合的稳定的正向支持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渤 王玉庭 李哲敏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农村住房总体上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农村住房面积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阶层认同,考虑房屋类型、室内环境等条件后的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收入不平等成为调节农村住房能否影响农村居民社会阶层认同的关键变量,截止到2018年,面积更大且更新颖的农村住房更有利于提升高收入群体的社会阶层认同。政府须借此机会完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制度,探索将常住人口作为农村住房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宣传节约集约的农村住房消费观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颖 林万龙
基于CHIPS 2002年的农户调查数据,本文通过联立方程模型,考察并比较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正规融资和非正规融资的影响,以及它们的作用如何随着市场化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更容易获得正规融资,而非正式社会网络更有助于农户获得非正规融资;户主的干部身份和党员身份对其获得非正规融资影响较大;社会资本对农民融资的影响会随着市场化进程而有不同程度的减弱。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户需要更多地依靠正规金融来满足其资金需求,为此,需要尽快建立公平完善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晓嘉 蒋承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在25个省的6 393个农村家庭的最新微观调查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农户贫困状况的影响以及联合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是影响农户贫困状况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作为家庭是否贫困的决定因素,可以增加家庭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而社会资本所形成的非正式的制度可以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效率,从而改善家户福利,二者在农户脱贫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贫困户收入提高的作用更加显著,并且有利于缩小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资本对非贫困户收入提高的作用更加显著,同时不利于缩小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据此,政府应该针对目前农村贫困发生机制,寻求更加有效的减贫策略,在重视开发人力资本的同时也要注重贫困人口社会资本的构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昊 李强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同龙 张俪娜 张林秀
本文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农村劳动力跟踪调查数据集,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整的实现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和不同行业间的就业调整过程,本文研究表明,这一调整主要是通过新劳动力进入非农就业、原有劳动力退出非农就业,而不是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行业间平滑的就业转换来实现的。进一步,本文实证分析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年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变量是影响就业转换的主要因素,其中,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分别呈稳健的U型和倒U型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市场 就业调整 就业转换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晶 丁士军
农户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和收入差异的合理控制是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和解决农村贫富差距问题的前提。本文基于湖北宜昌、随州732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对农村产业融合下农户收入状况及其结构性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融合组的户均收入水平及不平等状况明显高于非融合组,而融合组和非融合组家庭增收渠道差异导致农户收入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异质性。进一步依据收入结构进行基尼系数分解后发现,融合组非农经营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高达70.63%,其边际贡献率为正且表现为收入差距扩大,是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户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诱因。而融合组农户农业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边际贡献率为负,减轻了农户收入总体差异。此外,按产业融合和地区子群对泰尔指数分解后则证实了是否参与产业融合和不同主导产业子群的组内差距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明显大于组间差距。为此,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同时,应当完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并有效防控产业融合下农户内部收入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从明 吴羽佳 秦姝媛 梁甄桥
基于2009年试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本文借助CFPS 2016年数据,研究了社会信任水平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任水平对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信任水平高的居民参与新农保的概率比社会信任水平低的居民高13.9个百分点。为避免遗漏变量导致的估计偏误,本文构建了夫妻双方"对照—处理"拟自然实验场景,研究社会信任水平对夫妻双方新农保参与行为的影响,结论再次支持是社会信任水平的差异、而不是其他可能的遗漏变量导致了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与行为的差异。最后,本文将受访者的利他性评价作为社会信任水平的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社会信任水平是农村公共政策实施的重要软环境,良好的社会信任水平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公共事务,从而提高公共政策的实施效率。
关键词:
社会信任 新农保 公共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龙耀 王梦珺 刘俊杰
新一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政策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以及赋予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本文构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非试最地区707户样本农户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抵押的信贷供给效应初步显现,并且,金融机构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具有规模偏好特征。农地确权和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名义信贷需求,但由于受到现阶段农地抵押法律的限制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43.24%具有名义信贷需求的农户依然无法有效表达其信贷需求,仅能将名义信贷需求转化为潜在信贷需求。修订限制农地抵押权的法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红波
本文基于CFPS 2016数据,运用描述分析和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分布特征,并从信任、帮助感知状况和互惠三个维度,探讨了认知社会资本对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的总体影响及分性别、年龄段差异。结果显示: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总体较差且存在自评健康不平等现象;认知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均与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较低信任、较差帮助感知状况以及较差互惠的中老年人更可能报告不良自评健康等级;认知社会资本的影响存在性别和年龄段差异,女性主要受信任、帮助感知显著影响,而男性则受互惠影响,认知社会资本的影响集中于中年人和低龄老年人,对中高龄老年人影响不显著。由此,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促进农村居民认知社会资本的培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明哲 黄乃静 梁珅华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互联网保险业务蓬勃发展,打破地理限制、深入农村,为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发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且年龄在30~60岁区间、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处于中低档的人群受到的正向影响较大。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商业保险可获得性和高水平医院诊疗意愿渠道,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互联网保险 健康 农村居民 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微观证据及作用机制
社会资本对家庭“因病致贫”有显著减缓作用吗?——基于大病冲击下的微观经验证据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能改善企业融资约束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农户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借贷偏好——基于CFPS的微观经验证据
地理资本要素对消除地区贫困的影响研究——来自CFPS行政村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市场化与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来自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微观证据
教育改善贫困的证据:基于微观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
村级社会资本与项目“抓包”——来自贫困地区的新证据
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微观机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社会资本转换与农民工收入——来自北京农民工调查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