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7)
- 2023(15373)
- 2022(13009)
- 2021(12161)
- 2020(10167)
- 2019(22929)
- 2018(22377)
- 2017(43339)
- 2016(23151)
- 2015(25286)
- 2014(24439)
- 2013(23970)
- 2012(21814)
- 2011(19374)
- 2010(18959)
- 2009(17241)
- 2008(16583)
- 2007(14824)
- 2006(12960)
- 2005(11016)
- 学科
- 济(95620)
- 经济(95423)
- 业(69696)
- 管理(61023)
- 农(50218)
- 企(47355)
- 企业(47355)
- 方法(42600)
- 数学(37320)
- 数学方法(36857)
- 农业(33814)
- 业经(25648)
- 中国(25420)
- 财(24260)
- 地方(20042)
- 学(18052)
- 制(17930)
- 贸(16803)
- 贸易(16798)
- 易(16399)
- 务(14308)
- 财务(14264)
- 财务管理(14236)
- 技术(14117)
- 企业财务(13618)
- 银(13583)
- 银行(13537)
- 理论(13258)
- 环境(13213)
- 和(13064)
- 机构
- 学院(317684)
- 大学(315118)
- 济(132114)
- 经济(129779)
- 管理(124244)
- 理学(109269)
- 理学院(108085)
- 管理学(106045)
- 研究(105995)
- 管理学院(105482)
- 中国(81423)
- 农(75195)
- 科学(67544)
- 京(64275)
- 农业(58453)
- 财(56778)
- 业大(56729)
- 所(53237)
- 中心(51156)
- 研究所(48844)
- 江(46144)
- 财经(46129)
- 经(42431)
- 经济学(40576)
- 范(39927)
- 师范(39375)
- 北京(38928)
- 院(37642)
- 农业大学(37223)
- 经济学院(36820)
- 基金
- 项目(228949)
- 科学(180841)
- 基金(169299)
- 研究(162172)
- 家(150435)
- 国家(149124)
- 科学基金(127610)
- 社会(106983)
- 社会科(100419)
- 社会科学(100389)
- 基金项目(90079)
- 省(89208)
- 自然(83634)
- 自然科(81769)
- 自然科学(81745)
- 自然科学基金(80294)
- 划(75127)
- 教育(72789)
- 资助(67398)
- 编号(64334)
- 重点(51283)
- 部(50462)
- 成果(50165)
- 发(49497)
- 创(48021)
- 国家社会(45234)
- 创新(44915)
- 科研(44830)
- 教育部(42839)
- 计划(42615)
共检索到455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思思
基于礼泉县507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平原地区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户多维贫困具有缓解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随机抽选礼泉县的348份数据,与泾阳县的338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劳动力人口流出数量、农户关注新闻时事频率和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数量对农户贫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口流出数量对平原地区农户贫困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关注新闻时事频率、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数对平原地区农户贫困影响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地区农户最佳关注新闻时事频率和走亲访友数存在差异。根据本研究结论,建议政府应大力提供政策和资金助力农户培育社会资本,有效促进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来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从而实现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佳丽 王志章 王汉杰
本文以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F指数及BP神经网络法测度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流动家庭的多维贫困状况要明显优于非劳动力流动家庭;(2)农村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减缓农户多维贫困,但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除了教育维度之外,对于其它非物质层面的贫困维度,作用尚不显著;(3)农村劳动力流动强度与农户多维贫困之间呈现"U形"关系;(4)农村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缓解一般多维贫困户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宝军 罗剑朝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家庭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和教育维度的减贫效应最为突出,健康维度的减贫效应比较微弱,并且劳动力流动的多维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省份差异。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提高农村人口收入及自我发展能力、摆脱自然生存环境束缚,实现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渡的可选路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多维贫困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家鹏 张一珠 李鸟鸟
在城乡二元体制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地区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基于陕西省南部331份调研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度模型测度农村留守老人在收入、健康、医疗、抵御风险能力、居住条件、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七个维度上的多维贫困状况,并借助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及其各构成要素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维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四个指标分别是生活燃料、患病被照料、疾病、卫生间,被剥夺比例均在60%以上;2)农村留守老人二维及三维贫困状况较突出,四维及四维以上贫困发生率较低。健康、生活状况、居住条件、抵御风险能力是农村留守老人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四个维度,也是导致农村留守老人陷入多维贫困的主要因素;3)社会资本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在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脱贫减贫中的作用最显著,社会声望仅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减贫有一定正向作用,社会参与则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无显著影响。这说明,此后在解决和防范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上,应多关注非收入层面并重视社会资本的减贫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家鹏 张一珠 李鸟鸟
在城乡二元体制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地区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基于陕西省南部331份调研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度模型测度农村留守老人在收入、健康、医疗、抵御风险能力、居住条件、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七个维度上的多维贫困状况,并借助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及其各构成要素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维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四个指标分别是生活燃料、患病被照料、疾病、卫生间,被剥夺比例均在60%以上;2)农村留守老人二维及三维贫困状况较突出,四维及四维以上贫困发生率较低。健康、生活状况、居住条件、抵御风险能力是农村留守老人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四个维度,也是导致农村留守老人陷入多维贫困的主要因素;3)社会资本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在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脱贫减贫中的作用最显著,社会声望仅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减贫有一定正向作用,社会参与则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无显著影响。这说明,此后在解决和防范农村留守老人多维贫困上,应多关注非收入层面并重视社会资本的减贫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静 肖攀 阎晓萌
结合CFPS微观面板数据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的影响效应与交互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两类贫困。非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健康贫困和多维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而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交互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社会资本的增强不仅强化了非正规金融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正向效应与抑制家庭陷入健康贫困的负向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正规金融促进家庭收入贫困缓解的正向效应。在社会资本作用下,非正规金融促进农户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强,而正规金融抑制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加明显。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金融 多维贫困转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温雪 聂勇
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是劳动力流动既可以提高农户获得互联网金融借贷的概率,又有助于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金额,从而缓解农户家庭流动性约束。二是劳动力流动可以扩大家庭交际范围和社会网络关系,从而对农户社会资本产生正向的影响。三是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劳动力流动既可以直接促进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可获得性和金额,又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社会资本—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这一中介机制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可获得性和金额产生间接的影响。四是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直接影响和通过社会资本渠道对农户互联网金融借贷的间接影响仅在中西部地区和低资产农户家庭中成立。本文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参与度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互联网金融 社会资本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佳丽
决胜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分化问题凸显,扶贫政策的边际效率不断递减、边际成本不断上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经济决策行为,是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的主要政策倾向。然而,新时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对其减贫效应的发挥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考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减贫的现状,深入剖析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从立体化结构视角,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宏观战略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促进劳动力的本地非农就业等五项政策优化路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苏静 肖攀 胡宗义
本文利用CFPS微观面板数据,在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状态转化进行界定与识别区分的基础上,采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教育、社会资本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状态转化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教育与社会资本都显著地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将显著增加农户家庭脱离收入、生活条件、机会贫困的概率以及家庭多维贫困缓解的概率,显著降低家庭陷入诸类贫困的概率。社会资本积累增加将显著增加家庭脱离相对收入贫困、生活条件贫困和机会贫困的概率,也将增加家庭二维贫困缓解的概率,同时显著降低家庭陷入相对收入贫困和生活条件贫困的概率。教育与社会资本的交互项仅对家庭二维、三维贫困缓解(收入为相对标准)正向统计显著,表现出相互强化的互补关系。未能找到社会资本缓解绝对收入贫困及其多维贫困组合的稳定的正向支持证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恒 王征兵 朱玉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精准识别连片特困地区绝对贫困农户和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状况,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为例,基于陕西、甘肃和四川3省1316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动比例每提升1单位,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23.2%,陷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显著增加8.4%,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缓解农户收入贫困,但也会加剧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2)在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人口规模和户主婚姻对农户收入贫困有显著影响;户主婚姻、人口规模、抚养负担和医疗条件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建议重点改善秦巴山区农户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减缓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恒通 赵伊凡 吴海霞
研究生态脆弱区多维贫困的产生原因及影响机理,对农村地区减贫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为例,对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和识别,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和Probit、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贫困地区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农户贫困发生率较高,37. 82%的农户陷入多维贫困,25. 93%的农户收入维度贫困;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均对多维贫困指数和多维贫困识别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声望对多维贫困识别影响显著,但对多维贫困指数影响不显著;总社会资本量能显著抑制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概率和减轻贫困程度。此外,家庭成员是否居住在一起对农户多维贫困产生负向影响,相对于男性为户主的家庭,女性户主家庭更易产生贫困缺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管睿 余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乡村治理体系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却也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6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1045户农户数据,采用多元处理效应模型探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及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排斥对中国贫困地区农户乡村治理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均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造成了严峻影响,且其影响程度呈现出“差序格局”。其次,相较于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社会信任稳态的冲击,劳动力市场排斥对农户的冲击影响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大。最后,当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对农户造成双重排斥时,农户社会信任将出现系统性失衡。因此,一方面要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精度,调整扶贫资源分配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地方性市场培育;另一方面要鼓励并保障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及充分就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农业人口收入并扩大农业部门就业,进而缓解制度及经济双重排斥对中国贫困地区乡村治理体系的冲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毛学峰 刘晓昀
中国正在加速推进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贫困人口福利状况备受关注。本文从要素市场的角度研究贸易自由化影响就业的内在机制,结合现有实证文献,考察贸易自由化可能给贫困人口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贫困人口在劳动力市场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很难获益于贸易自由化。考虑到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贫困农户严重依赖农业收入(尤其是种植业收入)的事实,这就要求政府在未来扶贫工作中需要采取更加直接的措施去帮助极有可能更加恶化的贫困农户。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非农就业 贫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赖俊明 徐保红
基于浙江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对劳动力迁移的定量数据进行计量验证,探索了参与不同的务工方式对农户选择参与各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参与外地务工虽然有利于家庭的资金积累,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流出地非农生产活动的参与和劳动力供给;本地务工在促进资本积累的同时,对参与林(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自营等生产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劳动力迁移仍然会减少本地其他活动的收入水平。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农户 劳动力迁移 农业经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柳玉芝
在农村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只是作为被开发的对象和客体,而人力资源不仅是开发的对象和客体,而且是开发的动力和主体.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一方面体现在劳动量的投入上,另一方面与潜在于人身上的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即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农村实行家庭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力,劳动者的素质潜能逐步转化成实际生产效率,经营能力的高低和劳动质量的优劣也明显反映到家庭收入水平上.随着农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显著增大.就贫困地区来说,在1986年到1989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大约有6%的农户从年人均收入低于200元猛增到千元以上,35%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