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1)
- 2023(16395)
- 2022(13800)
- 2021(12773)
- 2020(10958)
- 2019(25047)
- 2018(24742)
- 2017(47462)
- 2016(25744)
- 2015(29136)
- 2014(29050)
- 2013(28620)
- 2012(26299)
- 2011(23380)
- 2010(23370)
- 2009(21894)
- 2008(21880)
- 2007(19890)
- 2006(17365)
- 2005(15517)
- 学科
- 济(108575)
- 经济(108377)
- 业(80051)
- 管理(76670)
- 企(59557)
- 企业(59557)
- 农(49005)
- 方法(48935)
- 数学(42523)
- 数学方法(42008)
- 财(33443)
- 农业(32250)
- 业经(28262)
- 中国(28100)
- 制(24815)
- 学(20715)
- 地方(19637)
- 务(19584)
- 财务(19526)
- 财务管理(19480)
- 企业财务(18569)
- 贸(18306)
- 贸易(18296)
- 易(17859)
- 银(17443)
- 银行(17409)
- 体(17152)
- 理论(16568)
- 行(16524)
- 融(16475)
- 机构
- 学院(367607)
- 大学(365689)
- 济(154321)
- 经济(151218)
- 管理(143233)
- 理学(123913)
- 理学院(122659)
- 管理学(120469)
- 管理学院(119801)
- 研究(119460)
- 中国(93214)
- 京(75238)
- 农(73804)
- 财(73365)
- 科学(72220)
- 所(59555)
- 业大(57967)
- 中心(57813)
- 财经(57683)
- 农业(56932)
- 江(55827)
- 研究所(53640)
- 经(52410)
- 经济学(47608)
- 北京(46494)
- 范(46143)
- 师范(45664)
- 州(43366)
- 经济学院(43024)
- 财经大学(42505)
- 基金
- 项目(246815)
- 科学(195334)
- 研究(181378)
- 基金(180661)
- 家(156649)
- 国家(155295)
- 科学基金(134126)
- 社会(117778)
- 社会科(110821)
- 社会科学(110788)
- 省(96978)
- 基金项目(95615)
- 自然(85654)
- 自然科(83675)
- 自然科学(83650)
- 教育(83287)
- 自然科学基金(82161)
- 划(80620)
- 编号(74362)
- 资助(73171)
- 成果(60227)
- 部(55530)
- 重点(55235)
- 发(52766)
- 创(51288)
- 课题(50146)
- 国家社会(48968)
- 制(48892)
- 创新(47981)
- 教育部(47736)
- 期刊
- 济(171065)
- 经济(171065)
- 研究(105151)
- 农(73247)
- 中国(72557)
- 财(59238)
- 学报(57130)
- 科学(52553)
- 管理(49485)
- 农业(49300)
- 大学(44722)
- 学学(42427)
- 融(36513)
- 金融(36513)
- 教育(35508)
- 技术(32074)
- 业经(31952)
- 财经(28911)
- 经济研究(26076)
- 经(24733)
- 业(24522)
- 问题(23641)
- 版(19573)
- 统计(18503)
- 技术经济(18126)
- 理论(17426)
- 世界(17332)
- 策(16590)
- 财会(16047)
- 经济问题(15933)
共检索到543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怡 王钊
社会资本是基于社会规范、信任以及关系网络的社会结构,成员利用其所具有的知识共享、互信互惠和风险分担等功能,提高社区制度质量水平,增强微观经济活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本文研究显示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数据分解显示:社会资本主要提高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水平,对工资性收入水平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的中介模型估计结果发现:社会资本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社区制度质量,即社会资本积累促进制度质量改善,进而促进收入水平提高。本文的研究启示,探索、完善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土壤寻找匹配本国"民情"的社会经济元素。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民收入 制度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卫龙宝 李静
本文利用安徽省茶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半对数回归模型,研究茶叶产业集群内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茶农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茶农纯收入与茶叶产业集群的发展密切相关,即集群内各种社会网络的存在促进了农户之间、农户与企业和合作社之间的信息、知识、技术的交流、传递与共享,促进了农民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高,进而实现农户增收。建议进一步推动茶叶合作社和茶叶企业的发展,促进茶叶企业、茶叶合作社与茶农之间的联系,提高茶农生产技术水平;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各主体的信任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通过财政补贴、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秉镰 赵晶晶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2004年和2008年省域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采用OLS回归高估了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显示2004年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并且产业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这对农民收入产生了阻碍。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对农民收入的阻碍作用已经不显著。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关键词:
农民收入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为 陆云航
社会资本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另一种影响经济行为及绩效的资本形式。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关系网络、信任与和谐等视角,检验社会资本是否影响中国农民收入。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信任与和谐等对农民收入均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作用,并且更高行政级别的地区平均信任水平的影响程度更大。研究还发现,某些社会资本(关系网络)与市场制度存在替代关系,而另一些社会资本(一般信任)则与市场制度相互补充,修正了Stiglitz的假说。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民收入 关系网络 信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文 樊文静
基于需求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素,包括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然后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剖析了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但小于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负相关,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数目庞大而规模较小有关;加工贸易确实阻碍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影响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源自制造业的需求结构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清 吴成颂
采用CHFS微观数据,对中国农村地区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Ordered-Probit回归结果表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都显著提高了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且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高于正规金融。进一步研究发现,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促增效应伴随居民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而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促增效应伴随居民社会资本的增加而递减。这表明正规金融发展会进一步扩大高收入和低收入居民之间的幸福差距,而非正规金融有助于缩小高社会资本和低社会资本居民之间的幸福差距,促进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清 吴成颂
采用CHFS微观数据,对中国农村地区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Ordered-Probit回归结果表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都显著提高了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且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高于正规金融。进一步研究发现,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促增效应伴随居民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而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幸福感的促增效应伴随居民社会资本的增加而递减。这表明正规金融发展会进一步扩大高收入和低收入居民之间的幸福差距,而非正规金融有助于缩小高社会资本和低社会资本居民之间的幸福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建龙 马凤才 焦景虎
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嵌入为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积累与膳食质量改善提供了新的技术赋能。基于信息效应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316户农村家庭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微观作用,探讨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处于低度膳食失衡状态,膳食质量距均值为34.133。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部分中介效应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膳食质量的改善作用在高学历和种植规模较大的群体中更为显著。据此,提出了扎实推进合理膳食行动,促进农村居民膳食营养均衡;向纵向深发展“互联网+营养与膳食”模式;拓展农村居民互联网社交新渠道,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等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可得性通过影响非农就业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金融可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在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之后,金融可得性每提高1%,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将提升1.74%;同时,一个地区的金融可得性对当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金融可得性提高带来的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即金融可得性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考察金融可得性对不同财富水平农村家庭影响的异质性发现,金融可得性通过非农就业渠道的增收效应在财富较少的农村家庭中更加明显。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非农就业 农村家庭 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可得性通过影响非农就业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金融可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在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之后,金融可得性每提高1%,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将提升1.74%;同时,一个地区的金融可得性对当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金融可得性提高带来的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即金融可得性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考察金融可得性对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非农就业 农村家庭 农民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辉,王敏
本文将农民收入问题置于经济结构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中,通过运用国内外相关统计数据,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农业劳动力对GDP的相对贡献;农业与非农劳动力的效率差异。依据这些指标,同时结合城乡居民收入差和转移性收入以及基尼系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劳动力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配置的不合理是中国农民收入问题难解的基本原因,而导致这一不合理结构的重要根源是制度性障碍。不清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偏向城市居民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城市对农民有形与无形的壁垒等等,是这种制度性障碍的主要表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视多种要素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消除城乡壁垒;纠正城市化战略思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全社会劳动力要素配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樊丽淑 杨义群 贾东生
一、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因素分析 1、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我国自1978年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以来,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业产值绝对总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相对份额却呈不断下降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翟秀海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其中制度因素是最根本的制约因素之一,政策和制度因素强烈地影响着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通过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分析,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制度因素 增收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才成 沈再新
文章通过湖北土家族与汉族两个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指出正式制度虽然对收入分配起着决定作用,但非正式制度对收入分配特别是收入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强调少数民族群众收入差异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其根源不应只在经济方面去探索,还要看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场景。
关键词:
散杂居少数民族 农民收入 非正式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