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4)
- 2023(10334)
- 2022(8768)
- 2021(8444)
- 2020(6964)
- 2019(15978)
- 2018(15755)
- 2017(30335)
- 2016(15995)
- 2015(17972)
- 2014(17748)
- 2013(17210)
- 2012(15969)
- 2011(14173)
- 2010(13978)
- 2009(12893)
- 2008(12392)
- 2007(11144)
- 2006(9586)
- 2005(7825)
- 学科
- 济(68368)
- 经济(68192)
- 业(47384)
- 管理(45618)
- 企(37183)
- 企业(37183)
- 方法(33746)
- 农(29007)
- 数学(28737)
- 数学方法(28286)
- 农业(19348)
- 业经(18346)
- 财(18092)
- 中国(17885)
- 制(13365)
- 地方(13345)
- 学(12100)
- 理论(11902)
- 务(11506)
- 财务(11465)
- 财务管理(11436)
- 企业财务(10924)
- 和(10837)
- 贸(10270)
- 贸易(10262)
- 易(9992)
- 银(9813)
- 银行(9799)
- 融(9766)
- 金融(9764)
- 机构
- 学院(221899)
- 大学(221217)
- 济(90941)
- 管理(89430)
- 经济(89123)
- 理学(78004)
- 理学院(77225)
- 管理学(75736)
- 管理学院(75296)
- 研究(68089)
- 中国(52763)
- 京(44212)
- 财(42317)
- 科学(40127)
- 农(37569)
- 江(35577)
- 中心(34713)
- 财经(34192)
- 业大(32534)
- 所(31652)
- 经(31156)
- 范(29379)
- 师范(29106)
- 研究所(28656)
- 经济学(28572)
- 农业(27971)
- 北京(26703)
- 州(26243)
- 经济学院(25793)
- 财经大学(25455)
- 基金
- 项目(155049)
- 科学(123911)
- 研究(115290)
- 基金(114916)
- 家(98588)
- 国家(97667)
- 科学基金(85758)
- 社会(77074)
- 社会科(71958)
- 社会科学(71937)
- 基金项目(61111)
- 省(61092)
- 自然(54330)
- 教育(53613)
- 自然科(53150)
- 自然科学(53139)
- 自然科学基金(52187)
- 划(50182)
- 编号(46706)
- 资助(46249)
- 成果(37354)
- 部(35120)
- 重点(34152)
- 发(32669)
- 创(32394)
- 国家社会(31848)
- 课题(31242)
- 教育部(30958)
- 人文(30565)
- 创新(30133)
共检索到322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裴志军 杨峻
村民选举中的贿选是现阶段村民自治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与以往关注导致贿选行为产生的经济、政治以及环境等原因不同,本研究以浙江西部37个行政村的调查为基础,从农村居民对选举投票的态度出发,考察了倾向于接受贿选的村民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表明,村民的制度信任、人际信任、社会网络和村庄共同愿景对村民的选举投票态度有显著的影响,制度不信任、人际信任度低、社会网络少和村庄共同愿景不强烈的村民更可能是中间投票人,也更倾向于接受贿选。加强村民社会资本的构建可以减少贿选行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思红
在村民委员会竞争性选举中,贿选现象愈演愈烈,这已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一大障碍。贿选的产生和蔓延有其内在的社会基础,构成这一社会基础的主要因素有利益取向、村庄派系、人际信任和半熟人社会中的"面子"等,它们相互之间形成共振并反作用于现行相关法律制度。所以,必须运用多元的手段和方式来约束和调整贿选行为。
关键词:
贿选 社会基础 法律制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仝志辉
文章通过一个村庄的选举史叙述,解析了竞争性选举和土地派系、分利型村治形成的复杂关系,并在村庄治理背景下展现了贿选的成因和多重治理功能,从而形成对竞争性选举制度与村庄权力正当性的多维度理解。研究表明:土地派系存在和形成于村级治理过程之中,构成村庄分利秩序的基础性结构;分利型村治在竞争性选举中强化并逐步和选举互相依赖,但选举本身并未能提高村级权力的正当性;贿选强化分利型村治,增强了其公平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级权力正当性;竞争性选举与村级权力正当性之间的关系复杂。文章意在挑战民主选举提升村庄权力正当性的既有理解,并借以重新开启村级权力产生途径的探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小莉
以全国246个村庄所获得的3447份问卷为研究基础,对当前农村选举中的拉票及贿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当前农村选举的拉票及贿选行为主要有程度深、形式多、影响大三个特点。农村拉票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情化让现实中的农村贿选存在着辨识难、治理难的困境;第二,当前农村选举中的贿选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贿选并不是当前农村选举的普遍现象,隐性贿选形式所占比重较大;第三,当前农村拉票贿选存续的社会文化根源是乡土特有的人情关系网络。
关键词:
村委会选举 农村民主选举 拉票 贿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裴志军
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的家庭社会资本、相对收入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社会资本的四个维度——人际信任、制度信任、社会网络和共同愿景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人际信任、社会网络和共同愿景对情感体验有显著影响,而制度信任对情感体验的影响不明显;相对收入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情感体验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家庭社会资本的四个维度还通过相对收入影响生活满意度;在主观幸福感的两个维度中,情感体验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更要注意以信任、公共精神等价值规范为核心的社会资本培育,提高农村家庭的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志鹏
村委会选举中村民享有的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障的村民权利 ,是村民自治 权的内容之一 ,应纳入宪法学的研究领域。村民选举权具有基本性、法定性、政治性和自 治性特征 ,在适用法律、享有主体、权利内容、行使方式和救济方式上都与公民选举权不 同 ,是一种特殊的选举权 ,有其特定的权利范围 ,其内容包括确认权、提名权、被选举权、投 票权、救济权、罢免权和知情权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村民选举权的享有、限制与剥夺 做出了规定 ,但相关规定很不完善
关键词:
选举 村委会 村民选举权 公民选举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婷
中国的村委会选举实施30年来,竞选激烈程度普遍提高,特别是有大量集体经济资源的村庄,甚至出现了大规模贿选的现象。为探究贿选的发生机制,本文以Y村城中村改造征地纠纷下的村委会选举为案例,从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的角度,对Y村政治域、共用资源域和社会交换域中村民、竞选者和基层政府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不同主体利益博弈是选举纠纷的本质,村民、竞选者和基层政府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违法贿选,接受贿选,默认贿选)成为这三方利益博弈的均衡。即便放松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由于村民相信贿选者和基层政府在未来会合谋侵犯集体利益,他们还是会做出接受贿选的短视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裴志军
本文把村域社会资本界定为一种集体层面的社会资本,指特定村落的关系网络型态以及支配村落内包括信任和互惠等影响人们行动的整体准则。本文在已有的社会资本测量文献基础上,提出了村域社会资本测量的6个维度:普遍信任、规范信任、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共同愿景与社会支持。基于浙江省西部农村的37个村落的数据,研究构建了村域社会资本的测量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开发的量表与数据拟合效果良好,为农村村域资本的测量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包钢 郎友兴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表明 ,在村民选举中 ,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低于男性村民 ,但 差别不大。在村民委员会的权力构架中 ,妇女处于弱势地位 ,主要表现为 :①职位数量少 ; ②职位的配角性。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弱势地位并不仅仅由其性别所致 ,根本原因 在于中国农村、农民的劣势境况。因此要改变与保护中国妇女的权益 ,重要的是保护农民 整体的利益 ,改变其在中国的弱势地位。
关键词:
妇女 选举 妇女参政 弱势群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彩霞,朱玲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同龙 张林秀
本文首次使用了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农村村委会选举的微观数据集,发现村民参与的高投票率不是完全真实的,在83%的高名义投票率后面,实际"完整"投票率只有51%,在所有名义投票的人群中,有18.9%的人是在"虚假"投票。另外,不同人群的参与率也有所不同。一些特定人群的参与率和参与程度都较低,比如女性、年轻人、不工作的、工作地点离村庄比较远的以及教育程度较高和较低的人群。如果这其中一些因素叠加起来,那些人群更值得关注,选举中几乎没有他们的声音。根据本文的研究,我们建议在下一步的村委会选举工作中,要着重提高村民的"完整"投票率,特别是那些低参与率的人群。如果整个投票过程的质量有所改善,即使选举质...
关键词:
村委会选举 投票过程 投票率 完整投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同龙 张林秀
本文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就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投票行为和对本社区公共物品的出资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反映公共投资出资意愿的联立方程组,进而估计了村民的不同投票行为(名义投票、意愿投票和完整投票)对公共投资出资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三个层次的投票行为中,只有完整投票的影响最显著。以水利灌溉设施投资为例,一个村民如果亲自完成选举投票的所有环节,其愿意出资的概率将提高38%;对于道路、学校、水利灌溉设施、饮用水设施、诊所全部5项公共投资而言,一个村民如果亲自完成选举投票的所有环节,其愿意出资的公共投资项目将会增加1.38项。
关键词:
村委会选举 投票行为 公共投资 出资意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裴志军
本文以心理—态度—行为为分析框架,通过浙江等六省部分农村的数据,探讨了村民一般效能感、政治效能感和政治信任与其在村级选举参与态度的关系,探索了村民自治参与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村民人口特征变量的基础上,村民一般效能感与其选举的参与态度有关,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在其一般效能感与选举参与的关系可起了完全中介作用,村民一般效能感对其政治效能感的影响、村民政治效能感对其选举参与的影响程度受到村民政治信任调节。在理论上,研究对村民选举参与问题作了心理角度的解释,对全面理解村民选举参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上,研究得到的结论为村民选举管理实践提供了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周强
运用全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数据库的957个样本,实证研究乡村社会信任对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的影响,结果表明:72.2%的受访者对村中大部分人表示信任,对村中大部分人越是信任,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的热情越高;村民对自己家人、亲戚和好朋友的特殊信任比率明显高于对陌生人、生意伙伴、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普遍信任,而普遍信任对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产生显著积极影响,特殊信任不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民族、年龄、政治面貌以及家庭年收入对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元珍
贿选作为影响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的重要社会问题,急需治理。基于地方政府贿选治理实践的调研,厘析出贿选治理的基本构成要素,并据此构建出"制度调控=制度网络×执行机制×执行意愿"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分析了贿选治理的三重机制:制度网络的构建机制、多元主体联动的执行机制、执行意愿的动力机制。三种机制相互链接,共同构建了一种整合主义的制度调控实践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法治视野下农村环境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基于湘中地区9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
人居环境治理中社会资本对村民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乡村治理中的“公益”与“公共”事业——基于范和村民理事会的调查研究
村级治理及村庄公益事业发展研究——基于121个行政村的调查报告
社会资本对村民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基于2012年汶川震后调查数据的分析
耕地流转中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42个县市64个乡镇74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
农村公共阅读空间的弱化特征及优化策略——基于中部3省27个行政村的田野调查
公共服务、村庄民主与幸福感——基于民族地区757个行政村31615个农户的调查
我国农户粮食灾害保险中的政府作用研究——来自全国31个省市721个行政村的调查
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村干部行为与农村干群关系——基于对辽宁省8市1205个村民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