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9)
- 2023(11375)
- 2022(10002)
- 2021(9306)
- 2020(7572)
- 2019(17590)
- 2018(17310)
- 2017(33217)
- 2016(18215)
- 2015(20345)
- 2014(20370)
- 2013(20209)
- 2012(18395)
- 2011(16431)
- 2010(16152)
- 2009(14643)
- 2008(14103)
- 2007(12146)
- 2006(10626)
- 2005(8806)
- 学科
- 济(72649)
- 经济(72467)
- 管理(52336)
- 业(47925)
- 企(40050)
- 企业(40050)
- 方法(34806)
- 数学(29007)
- 数学方法(28705)
- 中国(22021)
- 农(19226)
- 财(17654)
- 业经(16751)
- 地方(16301)
- 学(15984)
- 理论(13889)
- 和(13334)
- 农业(12994)
- 环境(11921)
- 贸(11205)
- 贸易(11196)
- 制(11144)
- 务(10931)
- 技术(10887)
- 财务(10868)
- 财务管理(10853)
- 易(10797)
- 教育(10514)
- 企业财务(10332)
- 划(10156)
- 机构
- 大学(256908)
- 学院(254018)
- 管理(105523)
- 济(97523)
- 经济(95172)
- 理学(92495)
- 理学院(91430)
- 管理学(89897)
- 管理学院(89434)
- 研究(82906)
- 中国(58676)
- 京(55016)
- 科学(52822)
- 财(43301)
- 所(40277)
- 业大(38173)
- 农(37723)
- 中心(37177)
- 研究所(36969)
- 财经(35698)
- 范(35188)
- 江(35079)
- 师范(34939)
- 北京(34662)
- 经(32496)
- 院(30622)
- 农业(29432)
- 州(29091)
- 师范大学(28603)
- 经济学(28562)
- 基金
- 项目(182615)
- 科学(144307)
- 研究(133758)
- 基金(132855)
- 家(114988)
- 国家(114017)
- 科学基金(99115)
- 社会(85548)
- 社会科(80224)
- 社会科学(80197)
- 基金项目(71831)
- 省(70612)
- 自然(64753)
- 自然科(63246)
- 自然科学(63236)
- 自然科学基金(62073)
- 教育(61017)
- 划(59629)
- 编号(54956)
- 资助(53657)
- 成果(43836)
- 重点(40052)
- 部(39875)
- 发(38122)
- 创(37350)
- 课题(37154)
- 创新(34727)
- 科研(34540)
- 教育部(34366)
- 国家社会(34329)
- 期刊
- 济(103690)
- 经济(103690)
- 研究(75015)
- 中国(44719)
- 学报(39508)
- 科学(37126)
- 管理(36577)
- 农(33677)
- 财(30874)
- 大学(29999)
- 教育(29942)
- 学学(28014)
- 农业(23891)
- 技术(21062)
- 业经(17033)
- 财经(16506)
- 融(16460)
- 金融(16460)
- 经济研究(16163)
- 问题(14975)
- 图书(14920)
- 经(13932)
- 理论(12922)
- 科技(12688)
- 实践(12071)
- 践(12071)
- 现代(11844)
- 技术经济(11823)
- 资源(11654)
- 业(11613)
共检索到356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延辉 李志滨
获得感是衡量社会发展能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指标。课题组对深圳市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基于该调查数据运用社会质量理论考察了社会发展对城市居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质量是影响城市居民获得感的重要因素。社会质量的四个维度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均对居民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其中社会经济保障的影响最大。因此,要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需要继续推进我国社会质量建设,尤其要加强社会经济保障制度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
关键词:
社会质量 获得感 城市居民 社会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积超 闫威
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来,获得感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对收入与获得感之间关系的考察是这些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笔者利用CGSS 2015的数据,应用社会比较理论和期望值理论为研究视角,在控制了绝对收入的前提下,研究城市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与获得感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因素和自我期望因素能显著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当个体收入水平低于同龄群体或自己的过去时,他们的获得感就会下降。当个体在综合考虑自身能力后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他们的获得感也将随之降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远太
本文利用全国6省市"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是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的共同产物;客观社会地位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下层居民的获得感是最低的。
关键词:
社会地位 获得感 影响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艳敏 张文娟 赵娟霞
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能有更多获得感,提升民众获得感业已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从获得感生成基础的实际获得与诱导路径的公平认知角度探究获得感的生成机制,采用定序Logistic模型对CGSS2010数据检验发现:收入仅是触发获得感产生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获得感对于收入的响应服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印证了现实困境中获得感的"钝化"效应;社会地位流动通过双重渠道作用于获得感;公平认知框架对于获得感的生成存在诱导效应。当个体对自我获得处境存在公平认知时,将显著地提升获得感。当个体对社会抱有公平信念时,对获得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瑶瑶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的获得感如何值得关注。运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探究社会资本、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获得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和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获得感的影响比较显著。社会支持网越大、人情礼支出越多的农民工获得感越高。工资收入增加对农民工获得感有促进作用,签订劳动合同会抑制农民工的获得感,购买社会保险的农民工获得感更高。社会资本通过就业质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民工获得感,表现为社会资本越丰富,就业质量越高,获得感越强。社会资本和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获得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显著高于新生代农民工。据此提出相关措施,拓宽农民工社会网络,改善其就业质量,提高农民工获得感。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就业质量 农民工 获得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正午 孙玉栋 丁鹏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获得感得到了较大提升。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调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获得感之间关系。研究发现:医疗资源与住房保障资源供给对居民获得感有正向的影响;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居民获得感满足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提出:为提高居民获得感,针对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应对症施策。在教育方面,要突出教育服务的公共性,加大对居民教育需求的识别力度;在医疗卫生服务上,最需要的是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便利性;住房保障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政府应提高其稳定性和连续性。
关键词:
居民获得感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财政支出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天芸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设计居民获得感的综合评价指标,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居民家庭收入、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而提升居民获得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而提升居民获得感。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获得感的作用在中低收入样本和老年群体样本中较为显著。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获得感 家庭 因子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晋
采用自编的高职生获得感调查问卷,对东中西多省多所高职院校高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所编制的调查问卷信度为0.98,验证性因子分析现实问卷结构合理,发现当前高职生的社会性获得感最强,内涵素养获得提高,学习期间获得多种能力,尤其体现在容纳性、自律性、敢为性、知识性、生活性等方面。
关键词:
高职生 获得感 社会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晖 于秀丽
思政课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关注高中思政课教师获得感是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创新、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迫切需要。高中思政课教师获得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社会、学校、教师共同作用的产物。为有效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获得感,需加强政策落实,构建教师发展平台,调整学校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贯通获得感提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中思政课 政治课教师 获得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胥 谢迟 毛中根
研究目标:测度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剖析两者现状与差异。研究方法:构造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指标,问卷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居民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但差异也较为明显。数值差异方面,民生获得感总体明显高于民生满意度,民生获得感大于、等于、小于满意度的样本数分别占总体样本的58.34%、2.3%、39.36%,且两者数值正负等级也差别明显;特征差异方面,民生获得感仅在不同的收入与年龄群体中有明显差异,而民生满意度在不同的年龄、居住环境、就业状态、收入、文化程度群体中都存在明显差异。第二,导致两者数值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民生预期在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有负向中介调节作用、预期值越高,民生获得感提高对满意度的促进作用越弱;导致不同的年龄与收入群体均在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中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年龄与收入能够同时影响到民生获得感、满意度与预期,其他个体因素则没有这样全面的影响。研究创新:测度与分析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差异,揭示造成差异的原因。研究价值:有助于协同把握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为增强民生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民生获得感 民生满意度 测度 差异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燕 孙根年
以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为例,构建连续性赛事举办地居民获得感测量模型,对居民获得感的多维含义进行解构,明晰其实现路径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群居民的赛事获得感知和支持意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赛事举办地居民依据赛事获得"量入为出",进而决定对赛事的支持度,更趋向于应用有限资源做有限理性判断。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居民获得感主要局限于社会文化和环境领域,居民对赛事的支持度与居民参与城市发展和个人成长密切相关,居民对城市发展涉入度越高,越有助于摆脱个人经济获益评价去衡量赛事效应。赛事举办要充分关注居民的赛事微观经济获益,全方位曝光赛事信息、设定赛事产业化机制、延伸赛事产业链和发掘赛事后效应将有助于举办地居民赛事获得感的提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聂伟
农民工获得感的评价主体是农民工,评价内容是"客观获得",而评价标准则是"主观感受"。文章基于主客观相结合的分析思路,利用8个城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以生活控制感为中介变量,分析农民工就业质量对获得感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获得感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具体而言,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越高,即工资水平、职业身份、技能培训和主观职业地位状况越好,获得感水平越高,工作权益维度各变量的影响不显著,较长的工作时间不利于获得感的生成。(2)就业质量能够通过生活控制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获得感。生活控制感是职业身份、工资水平、技能培训、主观职业地位、单位所有制、加入工会、职业类型与获得感的中介变量。据此,文章提出在就业领域推动包容性的政策设计,改善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而提升农民工获得感水平。
关键词:
就业质量 获得感 生活控制感 农民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新元 孙早宁
获得感是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境特征的原创性概念。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员工个体是社会治理中的基本单位。在全社会人民获得感得到重视和改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升员工获得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议题。然而,目前针对企业员工获得感内涵与来源的探索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大数据文本分析的方法 ,建构和检验了企业员工获得感的主客观维度与细分指标,丰富和拓展了获得感在社会微观层面的研究。本研究基于网页数据爬取的关键词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词汇分类提炼员工获得感的内涵,探索了员工获得感的主客观内涵维度与细分指标。文章探讨了2018和2021年研究发现的差异,反映了基于时代发展的各领域关注度变化。本研究成果预期可为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为世界管理理论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琦 倪志良
本文基于中国收入差距大而居民收入差距容忍度高的反差现象,从公共服务支出的视角切入,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和宏观层面的匹配数据,使用Binary Probit方法,分析公共服务支出在这种反差现象中对居民收入差距容忍度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支出显著提升了居民收入差距容忍度,而各项公共服务支出对收入差距容忍度的影响不尽相同,基础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显著提高了收入差距容忍度,而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差距容忍度无显著影响,并对此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该结论仍成立;公共服务支出对收入差距容忍度的效应因地区差异而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服务获得感在公共服务支出对收入差距容忍度的效应中发挥中介机制作用,公共服务支出对居民公共服务获得感具有正向影响,提升了收入差距容忍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侯斌 慈勤英
本文运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课题组调查的数据,探讨了社会救助的享有情况与受助者获得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来看,更高比例的受助者目前的经济保障获得感较低,但他们对生活预期获得感的实现有较高期待;人均月低保收入、低保领取时长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和就业救助的享有情况都会对受助者的经济保障获得感和生活预期获得感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受助者沉重的家庭负担会降低其获得感提升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