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5)
2023(7957)
2022(5982)
2021(5330)
2020(4102)
2019(8891)
2018(8892)
2017(16971)
2016(9498)
2015(10379)
2014(10544)
2013(10170)
2012(9041)
2011(8110)
2010(8249)
2009(7725)
2008(7611)
2007(7242)
2006(6668)
2005(6026)
作者
(26110)
(22364)
(21812)
(20894)
(13623)
(10669)
(9839)
(8608)
(8504)
(7717)
(7655)
(7194)
(6932)
(6923)
(6670)
(6606)
(6524)
(6409)
(6288)
(6286)
(5645)
(5549)
(5417)
(5290)
(5087)
(5075)
(5056)
(4723)
(4471)
(4466)
学科
(44483)
(43094)
经济(42949)
(33678)
农业(29601)
管理(20432)
业经(17828)
(14726)
企业(14726)
中国(14682)
方法(12149)
(10694)
地方(10294)
农业经济(10037)
发展(9415)
(9406)
(9254)
(9000)
农村(8992)
数学(8711)
数学方法(8657)
(8122)
(7417)
(7416)
土地(7368)
人口(7266)
(6904)
劳动(6903)
收入(6886)
理论(6831)
机构
学院(134802)
大学(129226)
(58906)
经济(57800)
管理(51309)
研究(46642)
理学(44548)
(44423)
理学院(44159)
管理学(43433)
管理学院(43219)
中国(36848)
农业(33453)
科学(27357)
业大(26826)
(26660)
(24166)
(23221)
中心(22678)
(21787)
研究所(20817)
农业大学(20458)
财经(18874)
(18343)
师范(18221)
经济管理(17631)
(17160)
经济学(16894)
(16683)
(16509)
基金
项目(89511)
科学(71212)
研究(70364)
基金(64152)
(55052)
国家(54426)
社会(47890)
科学基金(46925)
社会科(43896)
社会科学(43881)
(36818)
基金项目(34089)
编号(31048)
教育(30645)
(28860)
(27223)
自然(26964)
自然科(26317)
自然科学(26313)
自然科学基金(25849)
成果(24568)
资助(23753)
(21542)
课题(20255)
(20073)
重点(19733)
国家社会(19648)
(18561)
(18425)
(18248)
期刊
(74908)
经济(74908)
(51507)
研究(39149)
农业(34802)
中国(32836)
学报(21016)
科学(20021)
业经(19363)
大学(17421)
(17011)
学学(16541)
教育(16046)
(15875)
(15310)
金融(15310)
管理(14553)
农业经济(13546)
农村(13370)
(13370)
问题(11463)
技术(11097)
世界(9502)
经济研究(9234)
(9135)
财经(8964)
农村经济(8884)
经济问题(8688)
社会(8226)
(7689)
共检索到208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延辉  龚紫钰  
文章基于"社会质量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问卷数据,从社会质量视角审视我国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数据分析发现,厦门、深圳、苏州、东莞四城市农民工总体市民化进程指数为0.563,达到"半市民化"水平,而包含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增能四个维度的社会质量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具体影响方式上,社会经济保障水平越高,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就越高;社会越是团结,即农民工社会信任水平越高、越是具有利他主义倾向,其市民化水平就越高;社会包容程度越高,即农民工感知到的社会歧视越少,社团参与越积极,其市民化进程就越快;社会增能水平越高,即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和相信依靠后天努力能够改善生活的预期越积极,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就越高。文章据此提出了推动农民工有序实现市民化的路径构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智雷  朱明宝  
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地生根"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命题。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了社会保护理论分析框架,然后利用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项调查数据检验了农民工所拥有的社会保护对其在城市中市民化水平的影响。在克服了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和内生性等问题的基础上,研究结果显示,和其他因素相比,社会保护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因素;城市社会保护对农民工市民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社会保护对农民工市民化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保护对弱势群体的市民化作用更为明显;在农民工群体内部,文化程度或者职业地位越低,社会保护对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虹  赵一凡  艾小青  
运用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数据和2015年国家卫计委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空气AQI指数变化率呈负相关关系,空气质量即使较差,但在有改善的情况下,也会促进农民工市民化;(2)分地区来看,空气质量的变化对中部和东北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强于东部和西部地区;(3)从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来看,男性、高学历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空气质量变化影响更大。为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需要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改善环境以实现良性循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凡强   彭志勇   陈亮均  
提升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是县域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4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逐级等权平均法对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进行了全面测度,然后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并从群体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了县域与非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较低,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低于非县域农民工。(2)从差异分解看,县域与非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的差异主要是地区歧视造成的,这种地区歧视主要表现为教育回报率的差距,非县域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要远高于县域农民工。(3)农民工市民化质量的县域与非县域差异随着分位数的提升而增大,但系数差异造成的地区歧视越来越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栾贵勤  孟伟  周雯瑜  
进入"十二五",将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而农民工市民化将是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意在应用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解释农民工的产生、农民工就业与三次产业的相互关系,以及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为更好地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有效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丽霞  高君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进城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社会保障的缺失而严重受阻。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社会保障和市民化需求的迫切性、社会保障与市民化的关联性,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思路,推进其市民化进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叶玲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建构可分为获得职业、获得认可、拓展交际、传承制度和文化等层次,而其宏观制度型、中观组织型和微观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建构,个体和集体社会资本的建构,外联型、综合型和内转型社会资本的建构,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定位、企业重视规范、社区市民帮扶的共同保障,只有联合政府、企业和社区市民的共同力量,才能更加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顺利建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俭国  张鹏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考虑到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庞大的资金需求,应该优先将市民化意愿强烈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项计算,得出:沿海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21万元;内陆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16万元。加快户籍、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资金来源、城市融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运遂  周奕  
农民→农民工→市民的转变过程,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转移的一条重要路径,而农民工→市民的转变之关键因素又是社会保障,分步实施农民工社会保障则由国情民情所决定。然而,对农民工进行分类又是分步实施社会保障的一个前提。因此,选择按年龄或文化程度、就业层次、行业、雇主性质对农民工进行分类有助于分步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落实。同时,改革保险金的月发放办法既可规避风险又可调动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主要包括就业意愿、生活意愿、定居意愿、户籍意愿和身份意愿。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其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包括农民工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在职培训、技能水平在内的人力资本,通过就业效应、融合效应、保障效应和学习效应,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广度、网络深度、网络资源三方面内容的社会资本,通过信息效应、信贷效应、心理支持效应等多种机制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通过提高技能水平、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优化年龄结构等措施,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增加社会关系网络资源、深化网络深度、扩大网络广度等措施,提高农民工社会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传江  董延芳  
我国的乡城劳动力迁移呈现特殊的二阶段“中国路径”,导致发展经济学的命题和经典理论无法对此做出充分解释,特殊的乡城劳动力迁移现状使我们必须重视农民工的市民化。本文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度量方法,并利用2005年3月进行的武汉市进城农民工情况调查对此进行了实证,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  
农民工市民化是要保障农民基本权利和享受公共服务的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承担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本文在正确估算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基础上,提供农民工市民化所需资金的途径,对农民工市民化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年  
农民工市民化在实践中面临着突出的主体互动非均衡矛盾,不仅影响到了市场效率、社会公正,还制约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农业现代化。从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生活的交换性出发,分别从市场、社会及社会结构的维度探讨发现,农民工市民化非均衡格局是由市民化资源垄断供给、市民化主体权力不对等以及现代化转型发展的背景等原因形成的。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在公共管理上需要凸显城市群建设的路径、农民工发展的主题与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本研究可能的贡献,一方面,就非均衡现象提出了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换分析框架,并以之分析农民工市民化非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平  赵俊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农民工为加速城镇化进程、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理应获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阻碍,农民工得不到城市社会的认同,享受不到应有的合法权益。农民工与城市社会不能融合,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生活,处理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进  
本文研究了本土性社会资本和再生性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发现社会网络规模、本土性社会网络的交往频率、再生性社会网络的帮助,对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土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初入城市具有帮助作用,但长期来看不利于其市民化。农民工再生性网络交往规模太小,对市民化的促进不足。因此,应当扩大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规模,特别要加强再生性社会资本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