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5)
- 2023(6463)
- 2022(5491)
- 2021(5045)
- 2020(4170)
- 2019(9250)
- 2018(9206)
- 2017(16821)
- 2016(8790)
- 2015(9724)
- 2014(9360)
- 2013(8906)
- 2012(7882)
- 2011(7066)
- 2010(7126)
- 2009(6444)
- 2008(6374)
- 2007(5871)
- 2006(5214)
- 2005(4199)
- 学科
- 济(32034)
- 经济(31894)
- 业(31309)
- 管理(30288)
- 企(28807)
- 企业(28807)
- 技术(15244)
- 方法(14530)
- 技术管理(11551)
- 业经(10922)
- 中国(10764)
- 农(10403)
- 理论(10189)
- 数学(10112)
- 数学方法(10041)
- 和(7371)
- 财(7167)
- 农业(6790)
- 制(6453)
- 地方(6037)
- 划(6021)
- 学(5973)
- 教育(5741)
- 教学(5270)
- 策(5205)
- 环境(4819)
- 企业经济(4803)
- 产业(4793)
- 经济理论(4634)
- 银(4547)
- 机构
- 学院(121317)
- 大学(119719)
- 管理(50585)
- 济(47865)
- 经济(46858)
- 理学(44453)
- 理学院(43945)
- 管理学(43287)
- 管理学院(43029)
- 研究(37477)
- 中国(26676)
- 京(23958)
- 科学(22785)
- 财(20943)
- 农(19082)
- 江(18959)
- 业大(18126)
- 中心(17502)
- 所(17422)
- 财经(16835)
- 范(16436)
- 师范(16282)
- 研究所(15881)
- 经(15260)
- 农业(14706)
- 北京(14528)
- 州(14493)
- 技术(14144)
- 经济学(13837)
- 商学(13588)
- 基金
- 项目(85804)
- 科学(69952)
- 研究(65497)
- 基金(61854)
- 家(53481)
- 国家(52936)
- 科学基金(46912)
- 社会(44377)
- 社会科(40890)
- 社会科学(40876)
- 省(36661)
- 基金项目(33815)
- 教育(31452)
- 划(29753)
- 自然(29090)
- 自然科(28528)
- 自然科学(28523)
- 自然科学基金(28130)
- 编号(25892)
- 创(24893)
- 资助(22296)
- 创新(22036)
- 成果(20675)
- 重点(19277)
- 课题(18851)
- 发(18748)
- 部(18714)
- 业(17897)
- 国家社会(17717)
- 制(17179)
共检索到177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川生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深刻冲击。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接触新事物多、信息面广,思想活跃,观念新颖、兴趣广泛,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强。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大变革,导致部分大学生为了自身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友生 陈阳君君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全教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纲要的出台与贯彻落实,对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荣生 眭国荣 李慧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对理工高校的时代要求。理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互统一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理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理工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廖志豪 廖建华
选择40名创新绩效突出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通过对访谈文本的主题分析与概念化发掘出52个集中度较高的素质项目,以此为基础编制职业素质自我认知测量评价问卷。452名创新型科技人才自我评价结果表明,该群体在知识智力维、行动能力维和个性动机维三个构面的42项素质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与创新绩效一般的科技职业人群具有区分效度。在科技人才培养实践中应注重对这些关键职业素质的培育。
关键词:
创新型科技人才 职业素质 自我认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申纪云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高校素质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转变为学校的教育行为,特别是上升为国家的教育行为,成为今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4月24日胡锦涛总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廖志豪 廖建华
选择40名创新绩效突出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通过对访谈文本的主题分析与概念化发掘出52个集中度较高的素质项目,以此为基础编制职业素质自我认知测量评价问卷。452名创新型科技人才自我评价结果表明,该群体在知识智力维、行动能力维和个性动机维三个构面的42项素质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与创新绩效一般的科技职业人群具有区分效度。在科技人才培养实践中应注重对这些关键职业素质的培育。
关键词:
创新型科技人才 职业素质 自我认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齐严 刘佳佳 洪清玲
文章从创新型人才概念与特征的理论综述出发,应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联邦快递公司总裁弗雷德·史密斯及其中国区总裁陈嘉良这两位企业领军人物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对两位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与创新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素质特征进行了深入挖掘,提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创新和实践能力、乐观积极的态度、关心帮助别人、灵活敏捷的思维、沟通和合作能力以及顽强拼搏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六个方面的素质特征。最后,根据上述研究得出的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主要素质特征,本文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扎根理论 素质特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许海元 张占平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生力军和知识创新的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应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和推进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薛金锋 李国杰 王丹丹 王娟 吴丹
采用综合素质为研究对象,以探求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一般的素质结构。运用层次分析研究方法,论述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构成的七个因子,即知识体系、思维结构、个性品质、创新能力、竞争意识、责任心、实践能力。并从构建博、专结合的知识体系、培养多元思维优化创新力、塑造积极的个性品格、强化实践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培育的途径。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型人才 素质结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清时
我很赞成高等学校深化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在培养成功的创新型人才方面没有大的突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就很难说是真正成功了。我国迄今普遍采用的传统教育制度的基本特点是:特别强调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具体、明确地提出要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指导我国的科技工作,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人才。现代大学具有三方面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德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任务,建设海洋强国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特别是涉海高校,更应该在培养高素质海洋创新型人才中承担更多的使命和责任。一、海洋的属性从太空来看,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裴钢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说到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他强调:"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红燕 宋建军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的社会道德素养与对国家情怀的认识作为内容之一,结合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文化育人、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社会责任感 核心价值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2011年11月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2011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为研究分会揭牌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大学践行文化育人的根本路径。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历史时期,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凝聚一批关心、热爱、从事高校素质教育的教育家、管理者、学者,深入开展素质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探索,意义重大。对推进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学习借鉴世界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