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7)
- 2023(7232)
- 2022(6511)
- 2021(6174)
- 2020(5582)
- 2019(12937)
- 2018(13065)
- 2017(25380)
- 2016(14270)
- 2015(16458)
- 2014(16816)
- 2013(16627)
- 2012(16033)
- 2011(14403)
- 2010(14618)
- 2009(13837)
- 2008(14279)
- 2007(13475)
- 2006(11753)
- 2005(10445)
- 学科
- 济(61633)
- 经济(61472)
- 管理(37803)
- 业(37051)
- 方法(31613)
- 企(30031)
- 企业(30031)
- 数学(26166)
- 数学方法(25840)
- 农(18001)
- 中国(16011)
- 财(15914)
- 学(14324)
- 业经(13492)
- 地方(11686)
- 和(11621)
- 制(11579)
- 贸(11526)
- 贸易(11523)
- 农业(11429)
- 理论(11251)
- 易(11171)
- 务(9416)
- 财务(9390)
- 财务管理(9359)
- 银(9120)
- 银行(9091)
- 融(8922)
- 金融(8918)
- 企业财务(8818)
- 机构
- 大学(214482)
- 学院(210122)
- 济(84861)
- 经济(82941)
- 管理(78301)
- 研究(72218)
- 理学(67026)
- 理学院(66206)
- 管理学(64834)
- 管理学院(64422)
- 中国(54818)
- 京(46209)
- 科学(45581)
- 财(39830)
- 农(39806)
- 所(38148)
- 中心(34779)
- 研究所(34493)
- 江(33341)
- 业大(32976)
- 财经(31665)
- 农业(31453)
- 北京(29320)
- 范(29200)
- 师范(28897)
- 经(28473)
- 经济学(26487)
- 州(26328)
- 院(24918)
- 经济学院(24033)
- 基金
- 项目(135040)
- 科学(104339)
- 研究(98286)
- 基金(96578)
- 家(84157)
- 国家(83383)
- 科学基金(69791)
- 社会(62021)
- 社会科(57532)
- 社会科学(57508)
- 省(52234)
- 基金项目(50987)
- 教育(45991)
- 划(44547)
- 自然(44456)
- 自然科(43433)
- 自然科学(43418)
- 自然科学基金(42627)
- 编号(41458)
- 资助(40717)
- 成果(35692)
- 部(30744)
- 重点(30469)
- 发(28543)
- 课题(27890)
- 创(27074)
- 科研(26520)
- 教育部(26112)
- 大学(25985)
- 创新(25295)
共检索到317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统宇 刘春雨 王珮
顺序分类数据是社会调查数据的基本形式,而多组别比较分析是社会调查的一项基本任务。由于传统的非参数方法已被证实存在很多缺陷,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正态潜变量模型的针对顺序分类数据的多重比较方法,并结合社会统计调查的实例,给出单因素及双因素条件下的两两比较方法,为社会调查数据中的多组别比较分析提供了一种严谨的方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三峰 杨德才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m-Logit模型检验了农民个体特征因素对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干部利益假说在土地调整过程中并不存在;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年龄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加及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并没有使农民放弃其对土地的占有;基于土地的保障功能和"恋土情结",人均土地较少的农民倾向于通过土地调整来获得土地;农民及其家庭成员在享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后,其土地调整倾向会显著降低。因此,要解决政府稳定土地承包权政策与农民偏好土地调整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一方面要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另一方面要建设和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民 土地调整意愿 土地制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林森 程思琪
已有的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的研究多基于宏观层面,较少关注"收入→消费"作用机制的中介和调节因素。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层面分析了收入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收入、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对文化消费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且收入通过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可间接促进文化消费;城市居民收入对其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农村居民。
关键词:
收入 文化消费 中介效果 调节效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蓓 亓朋
本文利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3)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反映出来的过度教育现象。研究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虽显示出过度教育现象,但与此同时,过度教育收入模型(ORU)检验结果表明,过度教育分配理论能够解释我国过度教育现象产生的机理,即:导致我国过度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配置的低效率,而加快劳动力市场改革是消除过度教育现象、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琼 戴利红 张婧申
问卷调查一般通过开放文本题采集职业信息。这种题型虽能提供丰富信息,但数据管理复杂,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传统的人工编码法耗时耗力。本文首次尝试将机器学习中两个常见分类器"朴素贝叶斯"和"支持向量机"运用在中文职业文本编码上。结果显示,它们在职业大类编码上的表现令人满意,但在职业细类上性能不足,而且在不同职业类别间性能差异很大,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的分类效果较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静
社会调查中的各种误差来源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需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步骤:总体界定(抽样框的界定)、抽样、调查工具设计及使用、资料收集与计量、数据分析与总结。可以说,在这些主要步骤中,每一步、每一阶段都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炜
文章在分析了调查回收率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回收率,认为其在实地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样本替换及样本替换中的不规范操作导致回收率成谜,并指出目前国内很多社会调查都存在这一情况,最后对如何得到回收率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调查回收率 样本规模 样本替换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家亮
1930年10月,为了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毛泽东找来江西兴国县永丰区参加红军的八位农民,以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调查。1931年元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刚刚结束,毛泽东就将这次调查整理成文,这就是著名的《兴国调查》。在1941年发表的《关于农村调查》中,毛泽东回忆"贫农与雇农的问题,是在兴国调查之后才弄清楚的,那时才使我知道贫农团在分配土地过程中的重要性。"正是通过这次调查,毛泽东掌握了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为进一步明确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找到了依据。可见,《兴国调查》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万宗 徐娟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工业出口强度与行业内部工资不平等的非单调关系。研究表明,出口强度与不平等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不平等首先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到达顶峰之后逐步回落,实证结果在多项扩展研究中表现稳健。本文进一步利用DFL方法将不平等分解为价格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发现价格效应是不平等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出口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技能回报影响不平等。本文认为,中国深化改革离不开扩大开放,工业发展需要瞄准精加工、提升产品质量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从而达到提升出口强度、获取出口工资溢价、提高行业整体收入水平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降低行业内的收入分化,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万宗 徐娟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工业出口强度与行业内部工资不平等的非单调关系。研究表明,出口强度与不平等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不平等首先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到达顶峰之后逐步回落,实证结果在多项扩展研究中表现稳健。本文进一步利用DFL方法将不平等分解为价格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发现价格效应是不平等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出口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技能回报影响不平等。本文认为,中国深化改革离不开扩大开放,工业发展需要瞄准精加工、提升产品质量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欢 张跃华
在考虑生育子女的经济动机和功能的情况下,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两期决策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养老保险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挤出效应。之后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利用泊松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估计了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养老保险使得总生育意愿下降了14.1%,生育儿子意愿下降7.2%,生育女儿意愿下降5.4%。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负向影响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中,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养老保险 生育意愿 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薛瑞凯
民众对政治机构的信任反映了其心理层面的对政府的支持,对政治制度的良性运转至关重要。文章在俄罗斯政治历史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了政治信任语境下的选举参与分析框架,并基于2018年欧洲社会调查数据集中俄罗斯的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测量俄罗斯民众对国家机构的信任水平与其选举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俄罗斯民众对于国家机构的信任水平越高(政治信任越高),越倾向于积极参与政治选举活动,但民众对不同机构的满意度及不同的政治参与方式也会对其选举参与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基于政治信任视角下的选举参与研究是理解俄罗斯政治转型的一个有益视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廖少宏
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城镇人口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1)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距离法定退休年龄更近时退休,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法定退休年龄对女性退休模式与行为的影响更大;(2)随着中国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逐步增强,人们劳动参与意愿和可能性都会显著提升,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且不断提高的受教育程度也会使女性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减小;(3)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男性提前退休有显著影响,对女性则不显著。与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医疗保险与失业保险制度对男性提前退休的影响更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会增加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更有可能增强男性的工作意愿,降低提前退休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鹏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形,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4,当基尼系数小于0.4时,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增强;但超过0.4时,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住在城市、非农业户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其幸福感更低。居民自认为收入所得不合理也会显著降低其幸福感。
关键词:
中国居民 收入差距 主观幸福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绿色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长效应和绿色效应发挥作用。运用2010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绿色发展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居民幸福感;从区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其幸福增进效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幸福增进效应;从城乡角度看,绿色发展将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对于增进居民幸福感,从而破解中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幸福感 区域差异 城乡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