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74)
2023(16441)
2022(13493)
2021(12622)
2020(10655)
2019(24175)
2018(23992)
2017(46318)
2016(24250)
2015(27091)
2014(26567)
2013(25937)
2012(23308)
2011(20450)
2010(20417)
2009(18940)
2008(18701)
2007(16874)
2006(14640)
2005(12993)
作者
(64673)
(54033)
(53799)
(51056)
(34406)
(25555)
(24351)
(20910)
(20581)
(19087)
(18340)
(18288)
(16952)
(16909)
(16536)
(16423)
(15897)
(15610)
(15588)
(15481)
(13111)
(13109)
(12946)
(12649)
(12087)
(11984)
(11953)
(11772)
(10623)
(10571)
学科
(98969)
经济(98753)
(97019)
管理(90424)
(87816)
企业(87816)
方法(44341)
(35509)
数学(35250)
数学方法(34844)
业经(32999)
(32801)
(26498)
中国(25702)
(24919)
财务(24860)
财务管理(24817)
企业财务(23571)
农业(22660)
技术(19997)
(19076)
理论(18315)
(18290)
(17971)
(17832)
银行(17823)
(17376)
(17023)
地方(16934)
体制(16369)
机构
学院(336031)
大学(331274)
(141148)
管理(140737)
经济(138411)
理学(121027)
理学院(119909)
管理学(118202)
管理学院(117553)
研究(99683)
中国(82711)
(71409)
(67506)
科学(55939)
财经(55857)
(51575)
(50825)
(50005)
中心(49488)
(46137)
业大(45268)
经济学(43026)
财经大学(41473)
北京(41300)
研究所(40909)
(40218)
(39272)
师范(38911)
经济学院(38788)
商学(38455)
基金
项目(224365)
科学(181125)
研究(169677)
基金(166651)
(141900)
国家(140613)
科学基金(125360)
社会(112410)
社会科(105945)
社会科学(105918)
基金项目(88642)
(87388)
自然(79419)
教育(78423)
自然科(77681)
自然科学(77662)
自然科学基金(76352)
(71993)
编号(68657)
资助(65939)
成果(54559)
(51041)
(49831)
重点(49446)
(48158)
(46930)
国家社会(46636)
课题(45955)
创新(45847)
教育部(45234)
期刊
(159333)
经济(159333)
研究(97295)
中国(66964)
(60521)
管理(57443)
(47100)
科学(42978)
学报(42276)
(35316)
金融(35316)
大学(35306)
学学(33353)
教育(33262)
技术(32524)
农业(31903)
财经(28672)
业经(28400)
(24640)
经济研究(24047)
问题(20577)
(18558)
技术经济(17882)
财会(17519)
现代(16449)
理论(15480)
商业(15440)
会计(15322)
(15072)
(14833)
共检索到503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梦军  冉戎  
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已成为市场失范行为的治理新方式。在"以利围权"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运用285个地级市信用监管数据,就信用监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治理成效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组织制度理论,分别从认知合法性和规范合法性角度探讨社会诚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显著降低了企业腐败水平,相对不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对企业腐败行为并无显著抑制作用。企业对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及其他组织诚信行为认知越充分,越倾向于遵守诚信相关管理制度,抑制自身腐败行为;地区传统文化等规范压力越大,地区诚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馨  方睿孜  郑阳飞  
针对中国愈演愈烈的企业高管腐败现象,本文以2004—2013年出现高管腐败案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外部治理约束的角度,探讨外部治理要素对高管腐败产生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债务约束能够对企业的高管腐败行为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短期债务比例越高、债务规模越大,就越能有效地降低高管腐败事件的发生率;(2)产品市场竞争与高管腐败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来自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能够有效约束企业高管的腐败行为;(3)目前中国经理人市场竞争对国有企业来说表现失灵,未能对其高管腐败行为产生显著制约作用。而对于非国有企业,经理人市场竞争表现出良好的治理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发生高管腐败的可能性;(4)在制约高管腐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车嘉丽  温飞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败力度空前提升,经过数年的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反腐败的经济后果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基于此,从反腐败对高管薪酬契约这一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视角,探讨反腐败能否抑制企业高管的薪酬粘性,结果表明,反腐败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高管的薪酬粘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根据产权性质分组的研究发现,反腐败对企业高管薪酬粘性的抑制作用在国企尤其是地方国企中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任之  
针对国有企业高管腐败现象,本文利用2008—2017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从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两个维度考察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对高管腐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国有企业行政层级和行业竞争程度对上述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增加并不能减少国有企业高管腐败,只有当非国有股东通过委派董事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经营治理才会对国有企业高管腐败产生显著治理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仅在地方国有企业和竞争性行业中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而在中央企业和垄断行业中该作用并不显著。最后,本文就如何更好地治理当前国有企业高管腐败现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池国华  朱俊卿  
为了从激励角度探究高管腐败的治理机制,本文以2009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发布为外生事件构建准自然实验,综合采用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央企业绩考核制度的变化对高管隐性腐败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办法实施后,央企高管的隐性腐败显著减少,而这一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薪酬契约的激励效率来实现的。进一步发现,该办法抑制高管隐性腐败主要是降低了激励过度诱致的腐败,而对于激励不足导致的腐败却作用甚微;该办法治理高管腐败主要发生在产权保护与法律执行力度强的地区,在产权保护与法律执行力度弱的地区其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反腐败过程中,除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同样重要,而激励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制度环境的协同,这对于全面认识腐败治理机制与深入推进“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机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馨  丁艳平  汪柳希  
本文利用2004-2014年间证券交易所和媒体披露的高管腐败案例样本,从经理人市场化的地区、行业差异的角度出发,分析经理人市场竞争对公司高管权力和行为的约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理人市场竞争约束企业高管腐败行为的作用在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强、在非垄断行业比垄断行业强;经理人的市场竞争对民营企业高管的腐败行为有所约束,这种约束作用会随地区和行业经理人市场化程度的增高而加强;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市场失灵,经理人市场竞争约束并不能抑制国有企业高管的腐败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馨  丁艳平  汪柳希  
本文利用2004-2014年间证券交易所和媒体披露的高管腐败案例样本,从经理人市场化的地区、行业差异的角度出发,分析经理人市场竞争对公司高管权力和行为的约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理人市场竞争约束企业高管腐败行为的作用在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强、在非垄断行业比垄断行业强;经理人的市场竞争对民营企业高管的腐败行为有所约束,这种约束作用会随地区和行业经理人市场化程度的增高而加强;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市场失灵,经理人市场竞争约束并不能抑制国有企业高管的腐败行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慧英  应晓跃  
中国的教育腐败已经成为社会强烈关注的热点,是导致和影响整个教育领域形形色色失范现象的主要矛盾源。文章认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的教育监管部门也出现了腐败。文章通过对教育监管者和政府反腐机构间的博弈分析,表明要有效防范教育监管腐败,反腐机构应在查办和惩罚两个方面加大力度,事前重威慑,事后抓惩治,降低腐败的期望收益。据此探讨了防范教育监管腐败的制度约束框架的构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南旭光  
金融腐败与金融监管有着重要联系,而且在金融监管及惩处的执法过程中会存在着监管腐败问题。文章在金融监管执法活动中构建了一个具有腐败倾向特征的监管执法者对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监督执法的模型,指出一个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适当的激励政策以防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合谋腐败的发生,同时证明了如果允许金融活动参与者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可以实施具有恰当的惩罚激励措施的自我报告制度,政府就能够通过降低官僚作风、保持较少的监督执法官员、降低监管寻租以增加社会福利,并通过自我报告制度消除金融腐败而进一步为社会谋福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左锐  李玉洁  舒伟  
文章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企业诚信文化的文本分析及综合评分,实证检验企业诚信文化与财务报告重述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诚信文化与财务报告重述显著负相关,企业诚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企业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作为一种正式制度,法制发展与企业诚信文化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即法制环境较差时,企业诚信文化与财务报告重述的负相关性更显著;作为应对代理问题的一种股权激励机制,管理层持股与企业诚信文化对财务报告重述具有一定的互补效应,即企业诚信文化与管理层持股的共存对财务报告重述的约束作用更显著;内部控制是企业诚信文化影响财务报告重述的路径之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冉勇  
银行监管腐败是金融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将银行监管腐败的变迁归纳成三阶段,探讨了银 行监管腐败的成因及反腐败的重点并提出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季燕霞  
诚信缺失行为的本质是利益侵害。无论是在市场交易领域还是在公共物品供给的政治过程,不守信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与遏制,其巨大的负面示范效应必然会扩散开来,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社会诚信的生态危机。社会诚信建设至关重要的是利用人类自身对利益的理性衡量和评估,构建利益约束机制。我国应有效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特别是健全社会行为主体的信誉制度、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的问责制度、强化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春贤  杨兴全  吴昊旻  
以2008年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为背景,考察企业获得商业信用对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与现金股利存在替代关系,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以2008年作为衡量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界点,发现有再融资需求的高成长、高竞争行业企业迫于再融资需求,2008年后会显著提升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水平,但在获得商业信用后,这种趋势将显著弱化。研究结论对现阶段缓解由半强制分红政策引发的"监管悖论"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