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6)
- 2023(10825)
- 2022(9508)
- 2021(8866)
- 2020(7365)
- 2019(16968)
- 2018(17049)
- 2017(32499)
- 2016(17599)
- 2015(19888)
- 2014(19928)
- 2013(19425)
- 2012(17942)
- 2011(16179)
- 2010(16562)
- 2009(15601)
- 2008(15657)
- 2007(14463)
- 2006(12461)
- 2005(11016)
- 学科
- 济(70807)
- 经济(70640)
- 管理(49611)
- 业(46678)
- 企(39670)
- 企业(39670)
- 方法(33083)
- 数学(26402)
- 数学方法(26077)
- 农(20970)
- 财(19630)
- 中国(19457)
- 业经(17287)
- 学(16574)
- 理论(16123)
- 制(13906)
- 和(13842)
- 贸(13706)
- 贸易(13702)
- 农业(13468)
- 地方(13314)
- 易(13261)
- 务(12289)
- 财务(12254)
- 财务管理(12214)
- 企业财务(11479)
- 银(10987)
- 银行(10959)
- 行(10368)
- 融(10219)
- 机构
- 学院(253649)
- 大学(252237)
- 济(100088)
- 经济(97775)
- 管理(94537)
- 理学(81056)
- 研究(80890)
- 理学院(80114)
- 管理学(78572)
- 管理学院(78078)
- 中国(61462)
- 京(52456)
- 科学(50066)
- 财(48579)
- 农(41259)
- 所(41136)
- 江(39637)
- 财经(38467)
- 中心(38024)
- 研究所(36945)
- 业大(36385)
- 范(34902)
- 经(34621)
- 师范(34585)
- 北京(32810)
- 农业(32445)
- 州(31820)
- 经济学(31228)
- 院(28585)
- 财经大学(28260)
- 基金
- 项目(161180)
- 科学(125603)
- 研究(121530)
- 基金(114302)
- 家(98143)
- 国家(97237)
- 科学基金(82994)
- 社会(76508)
- 社会科(71338)
- 社会科学(71313)
- 省(64566)
- 基金项目(60224)
- 教育(57682)
- 划(53635)
- 编号(52540)
- 自然(52014)
- 自然科(50771)
- 自然科学(50756)
- 自然科学基金(49842)
- 资助(46325)
- 成果(43568)
- 重点(36502)
- 课题(35772)
- 部(35625)
- 发(34842)
- 创(33732)
- 项目编号(31910)
- 性(31385)
- 创新(31281)
- 大学(31089)
- 期刊
- 济(115756)
- 经济(115756)
- 研究(74539)
- 中国(50193)
- 财(40459)
- 学报(39000)
- 农(38076)
- 科学(34740)
- 教育(33372)
- 管理(33076)
- 大学(29225)
- 学学(27030)
- 农业(25241)
- 技术(22717)
- 融(20828)
- 金融(20828)
- 业经(20304)
- 财经(19279)
- 经济研究(18422)
- 经(16667)
- 问题(14971)
- 图书(14741)
- 业(13112)
- 版(13040)
- 商业(12665)
- 技术经济(12530)
- 贸(12000)
- 理论(11918)
- 财会(11843)
- 统计(11152)
共检索到376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丁文霞 谢众
档案与纪录片的纪实功能,使得它们在保存国家与民族的记忆上有着共通的属性,但二者毕竟形式不同,本质属性也不同,纪录片与档案在社会记忆功能建构上有其各自自身特色,影像时代纪录片有其独有的档案价值。随着纪录片拍摄门槛的降低,并非所有的纪录片都具有档案价值。
关键词:
纪录片 档案 社会记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唯依
《水果传》是由云集将来制作的科普纪录片。文章认为该片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通过多样的拍摄手段记录了多种水果,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影片立足于人文角度,不仅采用拟人化的解说赋予水果以人的特征,而且巧妙地把水果和人类的认知相结合,表达了当下社会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和思考。该影片成为当下科普类纪录片的一个典范,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水果传》 拟人化 平等化 人文书写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忠平
当代电视纪录片的生产立足于文化消费和审美期待立场,尝试将纪实美学和戏剧美学相互渗透,促成了纪录片叙事策略朝向后现代美学新风的转身。电视纪实娱乐叙事的奇观化策略,凸显影像或场面的视觉奇观及其快感的最大化;电视纪实叙事的碎片化则强调剪辑加工的碎片式的组接链条,构建立体叙事空间,强化纪实叙事的美学体验;电视纪实叙事的工艺化色彩采取技术理性向艺术表现的渗透的工艺美学标准所产生的陌生化视角,拓展纪实画面的视觉张力,造就纪录片画面内在力度和力量缔结成而成的纪录片影像的非凡气质。
关键词:
纪实娱乐 叙事策略 奇观 技术美学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谭必勇 陈艳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数字时代维护整体社会记忆的重要基础。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国内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角度看,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存在政府公共模式、企业市场模式和非营利性组织公益模式三种路径。通过考察国内"城市记忆"工程及近年来部分省市开展的"乡村记忆"项目,并结合西方国家开展的有代表性的"社会记忆"工程,本文系统剖析了公共档案部门、民间档案馆等不同档案机构及相关社会组织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库建设的路径模式,重点梳理各模式档案的收集和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现状,进而总结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多元化路径的合作化趋势导向,并就这
关键词:
社会记忆 城市记忆 数字档案资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久珍 韩豫哲
纪录片《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上映引起了人们对图书馆价值的关注和思考。文章分析了影片镜头中图书馆实体空间、教育中心、服务多元和社区中心四个方面的价值体现,讨论了上述价值的实现背后,资金、领导团队和馆员三方面的支撑因素。影片主要展示给我们的是图书馆的包容理念和助推社会包容的实践,我国图书馆界应该讲好图书馆故事,推动民众理解、爱上图书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悦 尹如歌
纪录片素有国家、民族的"家庭相册"的美誉,作为大众叙事媒介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在视觉表达上更易于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的受众所接受。中国纪录片中的国家形象存在着一个从被动局面向主动建构的演进,即自近代以来长期处于"他塑"的被动局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纪录片为代表的大众叙事媒介对于国家形象的主体性塑造具有显著提升,但亦有不足。从中国国家形象及近年纪录片等变化与发展现状分析来看,主要涵盖了从主题、叙事、传播三维度的嬗变以及纪录片内涵及叙事张力导致的国家形象话语转向。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存在国家形象等"软实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晓彤 王纲
2018年12月,陈晓卿带着最新美食题材纪录片《风味人间》回归,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叙事角度而言,《风味人间》依然采用板块化的叙事结构,结合了多种叙事方法;从视听语言的展现而言,注重展示奇观与仪式;最引人注意的还是《风味人间》的国际性探索,不仅拓宽了纪录片的深度,而且也为纪录片的国际文化传播指引了道路。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舒涵 戚如强
理想信念对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意义。关注年轻一代的思想动向和所思所想,是新时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青年群体借助即时性弹幕,不仅在虚拟空间的集体狂欢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更是通过建构情感符号来询唤现实世界的集体意识,由此,一种新颖独特的理想信念建构机制得以创设。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上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遵循,在方法上加强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融合,在话语上力求亲和化和生活化。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对提升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理想信念教育 弹幕 互动仪式链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蔡绍硕
见证医患群体之间情感传递过程的医疗纪录片,通过影视叙事使观众洞悉社会创伤并感悟健康生活。国产医疗纪录片《中国医生》通过医患群体生命故事的影像再现,实现受众个体身份与健康社会关系的中介构建,使受众在情感体验中获取医学知识,并对生命意义进行思考,由此,医疗纪录片完成了叙事伦理的建构。
关键词:
叙事伦理 《中国医生》 医疗纪录片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华榕 赵和选
档案价值鉴定论作为档案鉴定理论是诞生以来认可最普遍的档案学思想,从档案的保存价值、价值判别主体、判别标准、价值内容等多个方面,逐步揭示了档案鉴定的一般规律,在中外档案鉴定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工作中得到普遍遵循。但是,价值鉴定论把档案的"保存价值"建立在档案"未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超出了档案工作者的能力极限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而且使档案鉴定陷入"主观臆测"的悖论。对此,档案鉴定应立足于鉴定环节的基本职能,从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本质出发,以档案的社会记忆作用为鉴定依据和标准,判别文件的"保存价值",从主客
关键词:
档案鉴定 档案管理 社会记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伟
影像是信息时代文化传播、表现和建构的重要媒介与形式,作为配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而创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正是以影像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全面展示、形象构建与视觉传播。文章主要研究该片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影像构建与叙事策略,寻求大运河主题影像创作与运河文化建构的有效路径,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纪录片创作有所裨益。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沈静 韩雨坤 胡姿娆
系列纪录片《人生一串》的“烟火气”审美打破了以往美食符码认同范式,在空间层面表现为烟火人间的他者化,在视听层面表现为平民语态的具象化,在意境层面表现为日常情态的景观化。《人生一串》采取平实化叙事与独特的视角,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建构了后“舌尖”时代崭新的符码认同。《人生一串》秉持新媒体运营理念,采取独播与定制的一元传播模式、巨量反馈与互动的弹幕形态、引发话题与热度的跨平台运作,实现了传播模式的创新。《人生一串》为我国后续纪录片创作带来一定的创新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沈静 韩雨坤 胡姿娆
系列纪录片《人生一串》的“烟火气”审美打破了以往美食符码认同范式,在空间层面表现为烟火人间的他者化,在视听层面表现为平民语态的具象化,在意境层面表现为日常情态的景观化。《人生一串》采取平实化叙事与独特的视角,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建构了后“舌尖”时代崭新的符码认同。《人生一串》秉持新媒体运营理念,采取独播与定制的一元传播模式、巨量反馈与互动的弹幕形态、引发话题与热度的跨平台运作,实现了传播模式的创新。《人生一串》为我国后续纪录片创作带来一定的创新启示。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徐拥军
档案记忆观的提出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潮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哲学和方法论指导,社会记忆理论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社会学的理论基石,后保管时代档案理论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档案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档案记忆观 后现代主义 社会记忆 后保管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拥军
档案记忆观不仅是指从社会记忆、集体记忆视角对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的系统认知,而且也是从档案学视域对社会记忆、集体记忆及其建构的独特认知。其思想内涵主要包括: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不可替代要素;档案工作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受控选择机制;档案工作者是建构社会记忆的能动主体;档案记忆促进身份认同。
关键词:
档案记忆观 档案 社会记忆 身份认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