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91)
- 2023(19170)
- 2022(16640)
- 2021(15503)
- 2020(13054)
- 2019(30447)
- 2018(30103)
- 2017(57952)
- 2016(31613)
- 2015(35817)
- 2014(36014)
- 2013(35449)
- 2012(32517)
- 2011(29384)
- 2010(29360)
- 2009(27295)
- 2008(27292)
- 2007(24265)
- 2006(21136)
- 2005(18762)
- 学科
- 济(129017)
- 经济(128798)
- 管理(94214)
- 业(87604)
- 企(74208)
- 企业(74208)
- 方法(60860)
- 数学(51840)
- 数学方法(51153)
- 财(35501)
- 农(34225)
- 中国(32949)
- 业经(29410)
- 学(28780)
- 制(26478)
- 地方(26272)
- 理论(23146)
- 农业(22517)
- 务(22282)
- 贸(22221)
- 贸易(22214)
- 财务(22193)
- 财务管理(22142)
- 和(21531)
- 易(21519)
- 企业财务(20982)
- 银(19690)
- 环境(19671)
- 银行(19628)
- 技术(19034)
- 机构
- 大学(457746)
- 学院(454675)
- 济(179606)
- 管理(177773)
- 经济(175582)
- 理学(154232)
- 理学院(152473)
- 管理学(149563)
- 研究(149372)
- 管理学院(148733)
- 中国(110903)
- 京(96739)
- 科学(93996)
- 财(85186)
- 所(75310)
- 农(73620)
- 研究所(68566)
- 中心(68446)
- 业大(68352)
- 财经(68005)
- 江(66985)
- 经(61548)
- 北京(60892)
- 范(60775)
- 师范(60200)
- 农业(57699)
- 经济学(54692)
- 院(54063)
- 州(53910)
- 财经大学(50491)
- 基金
- 项目(309214)
- 科学(242648)
- 研究(225095)
- 基金(223901)
- 家(194861)
- 国家(193244)
- 科学基金(165753)
- 社会(141690)
- 社会科(133697)
- 社会科学(133658)
- 省(121116)
- 基金项目(118594)
- 自然(108123)
- 自然科(105546)
- 自然科学(105517)
- 教育(104521)
- 自然科学基金(103579)
- 划(101904)
- 编号(92603)
- 资助(92238)
- 成果(75818)
- 重点(69453)
- 部(68278)
- 发(65164)
- 创(63648)
- 课题(63569)
- 创新(59429)
- 科研(59345)
- 教育部(58537)
- 大学(57897)
- 期刊
- 济(195205)
- 经济(195205)
- 研究(131003)
- 中国(85247)
- 学报(73800)
- 财(67207)
- 科学(66532)
- 农(66508)
- 管理(63469)
- 大学(55924)
- 学学(52513)
- 教育(51271)
- 农业(45301)
- 技术(39787)
- 融(36806)
- 金融(36806)
- 财经(33386)
- 业经(31919)
- 经济研究(30787)
- 经(28506)
- 问题(25500)
- 图书(23775)
- 业(23067)
- 版(22340)
- 理论(21791)
- 技术经济(21736)
- 科技(21134)
- 统计(20943)
- 商业(20055)
- 实践(19810)
共检索到658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辉 梁渊 李季鹏 鲁梦宇
区域刻板印象会影响区域间人、财、物的交流。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区域认知资源是影响区域刻板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是少有学者探索区域认知环境再确认在区域刻板印象形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笔者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区域认知资源、区域认知环境再确认影响下的区域刻板印象形成模型,通过对229名受访者的深度访谈,对访谈中形成的24 954条语句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探索区域认知资源、认知表征以及认知环境再确认在区域刻板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认知资源只是影响了人们区域认知表征的形式。但由于缺乏固定性和明确性,认知表征形式只是区域刻板印象的胚芽;区域认知表征形式只有在人们以社会性学习或社会性强化的方式对认知环境反复再确认后才能形成区域刻板印象。因此,笔者认为:改善区域认知资源不是消除区域刻板印象的唯一路径,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让人们每一次的社会性学习和社会性强化都能获得认知环境的积极确认也是一条重要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超民 陆增辉 李朋波
文章将员工频繁、随意性离职的现象定义为习惯性离职,对离职现状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发现,对于习惯性离职现象形成的机制尚缺乏系统的解释,因此使用扎根理论尝试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序贯访谈法对26例习惯性离职人员进行访谈,构建了习惯性离职机制模型,发现习惯性离职的过程由事件刺激、辞职阈值、岗位吸引力、经济压力、在职时间、重新上岗难度、择业理性和企业审查八个因素决定,拓展了现有研究,在对习惯性离职机制模型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在招聘阶段加强匹配性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情绪管理、努力提升企业安全感、改变企业激励机制共四个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习惯性离职 辞职阈值 组织行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超民 罗文豪 张锦飞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对35名电子游戏玩家的访谈数据进行质性分析,构建电子游戏激励机制模型(TPR),研究电子游戏对游戏者的激励机制。研究结论显示电子游戏的激励来源于其在目标、过程及奖励3方面共19个范畴设定的综合效果。最后依据电子游戏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的人才激励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电子游戏 激励机制 扎根理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范春梅 叶登楠 李华强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电子产品伤害危机事件的微博数据,结合PADM理论、应对行为理论,构建了产品伤害危机中消费者应对行为的形成机制模型。模型揭示了消费者对产品伤害危机事件的认知受伤害属性、信息源、信息渠道和事件响应的影响,并受企业特征和消费者特征的调节;认知的结果形成感知和判断,包括风险感知、利益相关者感知和行为感知;进而通过行为决策过程,采取问题聚焦应对和情绪聚焦应对。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提高风险沟通效果、优化危机响应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超民 陆增辉
当前有关我国小微企业提供社会责任缺失产品的报道屡见不鲜,文章使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24例访谈数据进行扎根分析,发现小微企业提供社会责任缺失产品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法律漏洞、信仰缺失和道德失范,并提出了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使用移动互联信息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执法部门对小微企业持续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实施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大众以信仰形成他律约束、国家层面构建有效指导人们生活的新道德规范等改善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元坤 张倩 祝振兵 张龙
当前追随力研究主要聚焦于组织中个体追随,而忽视了对团队追随的探索。基于实践的观察及理论发展的趋势,相对于个体追随,工作中的团队追随具有更高的研究及实践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团队追随的概念,并从工作团队视角,基于扎根理论深入探究了团队追随的内涵和结构,发现其包含团队任务导向和人际促进导向两个维度,前者指团队追随是一种积极的角色内行为,后者指团队追随包含了团队成员与领导者的情感交流。在维度确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团队追随归类模型和团队追随形成路径模型。最后,对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团队追随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追随力 团队追随 扎根理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盛曼玉 王俊 朱茜茜 张鹏翼
[目的/意义]将“信息学时刻”引入家庭场景中,致力于探究数字反哺机制,为弥合数字鸿沟、促进代际交流提供建议。[研究设计/方法]招募了20位大学生进行访谈,考察其教授父母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并使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结论/发现]揭示了数字反哺的触发机制、具体行为和结果,指出反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式。[创新/价值]不再局限于数字反哺的影响因素,而是深入探究数字反哺的过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数字反哺机制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雅莉 赵童 杨思洛
[目的/意义]文章从引证视角出发,以科研用户为调研对象,研究其数据认知行为。尝试分析引证过程中科研用户的数据认知行为特征,为科学数据管理部门及相关出版机构的数据管理及用户服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科研用户展开实证调研,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集样本数据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确定引证过程中科研用户数据认知行为的范畴体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科研用户的数据认知行为分为4个阶段:认知价值判断、认知加工、认知采纳和认知期望。基于此,提出了引证视角下科研用户数据认知行为的干预策略:加强用户数据引用情景的个性化分析,推进基于数据溯源与出版的质量监管,了解用户的数据引用习惯与认知风格,引导用户科学评判数据研究结果的差异性,明确用户数据引用动机与服务认知期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银成钺 王影
文章以服务接触中的员工行为为刺激,探讨了顾客所持有的内隐人格理论(实体论/渐变论)在其对服务组织刻板印象的形成与支持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254个样本采用2×2被试间实验设计的方式,结合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假设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实体论者较渐变论者更容易在服务接触中通过观察员工行为形成对服务组织的刻板印象,而且实体论者认为这些零散的员工行为足以作为依据对组织做出判断;此外,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无论后续的服务表现如何,实体论者对服务组织的看法都很难改变。研究结论为服务企业特别是新成立的服务企业提供了一个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瑞 王卓甫 丁继勇
从项目增值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访谈中获取的资料以及相关数据,发掘出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设计中的29项影响因素,分为外在社会经济环境、项目参与方特征和工程自身特征三大类别,构建工程项目交易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模型。研究表明,在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过程中,业主是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主体,在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过程中起核心作用;项目自身特征是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基础与前提;外在社会经济发展是引导业主方进行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主要驱动力。而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项目增值。
关键词:
增值 交易模式 创新 扎根理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晓斌 王沛
刻板印象威胁发生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女性数学刻板印象抑制了受威胁个体下前额皮质、左下顶叶皮质、两侧角回等数学学习时所用脑区的激活,激活了与情绪加工有关的脑区扣带前回腹侧;刻板印象威胁使受威胁个体终止对其学业表现的监控,进而从学业表现中脱离出来;刻板印象威胁导致受威胁个体对自我控制进行不恰当地调节,从而把其影响外溢到与当前刻板印象无关的任务中。未来研究应加强刻板印象威胁影响社会任务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一步整合刻板印象威胁发生机制的行为研究与认知神经研究各自获得的成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余构雄 曾国军
文章以特色小镇创建为研究对象,以276个中国特色小镇共677条评审意见为研究素材,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建构了中国特色小镇创建机制模型。研究发现:①中国特色小镇的创建重点,从维度、范畴到概念的层级分布,其相应的首位重要性分别为价值链提升的竞争机制、规划修编引导和规划修编。②中国特色小镇创建机制,由科学可实施的规划机制、价值链提升的竞争机制、复合动力的保障机制和多重目标的平衡机制4个维度所组成。③认为规划机制在特色小镇创建中扮演战略引领的角色,竞争机制确保特色小镇在激烈创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障机制能够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平衡机制使得特色小镇各方主体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创建机制 评审意见 扎根理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冠峰 文梅 方志斌 牛宇霖 唐杰
当前,工作情境中因“错过”而付出的代价让员工更加害怕错过什么,这种害怕错过引发的焦虑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且具有潜在影响力的现象。为了深入了解错失焦虑在中国员工群体中的表现和形成原因,本研究依据建构型扎根理论,通过访谈和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国员工错失焦虑的内涵和结构,发现其是一种广泛性的焦虑,包含工作信息错失焦虑、职场关系错失焦虑、职业发展错失焦虑和工作福利错失焦虑四个维度,具有制度与人情博弈下的矛盾性、忧患意识激发的持续性和触发员工错失焦虑的“关系”多元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提出中国员工错失焦虑的形成路径模型。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错失焦虑研究的新领域,为错失焦虑在中国工作情境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错失焦虑 中国员工错失焦虑 扎根理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娟 刘松竹 崔冉
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自2017年以来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鼓励、推动和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为探索这些政策形成的内在机理,以政策原始文本为研究基础,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出精准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定位机制、专业优势协同的生态合作机制、主体功能优化的业务管理机制、制度与科技并举的风险防控机制、产品个性化趋向的业务创新机制、多元动力组合的部门协同机制、多重信用支持的环境优化机制、产融效益叠加的目标平衡机制等8个核心范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演出“定位—保障—创新—规范—目标”这一内在机理模型。本研究的贡献在于探索了供应链金融政策的形成机制和价值内涵,有利于推动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发展政策 形成机制 扎根理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黎耀奇 宋亚亚 梁斯琪 张骁鸣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旅游业尤其是导游职业的负面评价已经到了污名化程度,对旅游业的从业者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学术界对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却关注甚少。文章以导游职业这一旅游业受污职业的典型代表为例,基于扎根理论,对导游这一职业的污名形成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从施污者的角度,公众的实体感知直接决定了导游职业污名的内容,但污名的最终形成与社会认知的负面渲染作用和信息认知的负面导向作用紧密相关;从受污者的角度,由于从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受污者只能被动承受污名。以上结论对职业污名研究具有较高理论贡献,文章同时为旅游业去污名化实践路径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导游 职业污名 形成机制 扎根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本土品牌负面刻板印象生成的根源及抑制对策——刻板思维与符号认知的视角
媒体朝圣与网红旅游目的地的形成机制——基于淄博和哈尔滨的扎根理论分析
稻农低碳生产行为的双路径干预策略研究——基于50余万字深度访谈资料的扎根分析
非师范专业人员转行从教:过程动因与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图书馆员刻板印象视角下的图书馆事业边缘化分析
从品牌文化到品牌购买行为:一个认知过程的视角——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大数据对政策跟踪审计的影响——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创新资源约束区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跨境电商产业国际集群品牌形成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分析
中小学名校长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