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6)
2023(7682)
2022(6446)
2021(6028)
2020(5090)
2019(11246)
2018(11368)
2017(21833)
2016(12027)
2015(13152)
2014(13281)
2013(12809)
2012(12041)
2011(10907)
2010(10819)
2009(9912)
2008(9706)
2007(9050)
2006(7876)
2005(6972)
作者
(36607)
(30325)
(30153)
(28940)
(19324)
(14783)
(13884)
(11772)
(11766)
(10993)
(10538)
(10380)
(10105)
(9894)
(9781)
(9375)
(9149)
(9052)
(8997)
(8640)
(7789)
(7566)
(7480)
(7251)
(6987)
(6909)
(6751)
(6571)
(6440)
(6338)
学科
(41345)
经济(41181)
管理(31974)
(27743)
(23174)
企业(23174)
方法(18083)
数学(13786)
数学方法(13592)
中国(13338)
(13297)
(12949)
(12845)
(11459)
理论(10442)
业经(10046)
(8958)
(8299)
农业(7901)
(7671)
银行(7634)
(7554)
金融(7547)
地方(7527)
(7361)
教育(6853)
(6737)
财务(6710)
财务管理(6687)
企业财务(6440)
机构
大学(167052)
学院(165037)
研究(63317)
(61850)
经济(60328)
管理(58399)
理学(49969)
理学院(49315)
管理学(48239)
管理学院(47932)
中国(45817)
科学(41395)
(37568)
(36683)
(33867)
(31302)
研究所(30939)
农业(29934)
业大(29137)
中心(28153)
(26364)
财经(23973)
(22859)
北京(22786)
(22189)
(21861)
师范(21784)
(21081)
(20489)
技术(19531)
基金
项目(113876)
科学(88357)
基金(82236)
研究(79053)
(75041)
国家(74412)
科学基金(61519)
社会(50598)
社会科(46691)
社会科学(46671)
(44600)
基金项目(42686)
自然(40935)
自然科(40039)
自然科学(40021)
自然科学基金(39338)
(38832)
教育(36562)
资助(33931)
编号(31136)
成果(26906)
重点(26353)
(25150)
(23733)
(23125)
课题(22881)
计划(22798)
科研(22339)
创新(21632)
(21498)
期刊
(70192)
经济(70192)
研究(48790)
中国(39051)
学报(36338)
(34495)
科学(29990)
大学(26562)
(25295)
学学(25185)
农业(22966)
管理(21756)
教育(21733)
(14563)
金融(14563)
财经(12739)
技术(12655)
(11885)
经济研究(11754)
业经(11128)
(11037)
业大(10353)
(10326)
图书(10069)
问题(9083)
农业大学(8837)
科技(8074)
书馆(7598)
图书馆(7598)
(7079)
共检索到254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安  连洪泉  陈叶烽  左聪颖  叶航  
本文通过两阶段公共品博弈测度出个体社会偏好类型,研究个体社会偏好异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社会角色影响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验研究发现:个体社会偏好存在异质性;搭便车行为和条件性合作者的自我服务偏向是公共品自愿供给的两大特征事实,两者对于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社会偏好的异质类型会显著影响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而性别和学生干部等社会角色存在显著差异的个体异质类型分布,由此间接地影响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与此同时,不同的社会角色也会直接影响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实验分析结果证实并且揭示社会角色影响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渠道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崇金  聂左玲  岳军  
文章基于Fischbacher和Gchter(2010)实验方法,以中国被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个体社会偏好异质性、预期形成方式,以及两者对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社会偏好的异质性与预期的动态调整共同决定了实验被试的公共品投资行为,具体而言,异质性的个体基于自己的观察不断地更新对他人公共品投资的预期,进而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文章不仅为国际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被试的证据,同时,也为完善我国公共品供给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文忻  龚欣  张元鹏  
本文利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在公共产品自愿捐献中个人的社会偏好的异质性与合作捐献行为的关系问题。从个体的异质性的社会偏好出发,依据个体捐献策略的差别确定了参与者的四种类型:具有互惠偏好的条件合作者、具有利他主义观念的积极合作者、利己型非合作者、具有长远目标的利己主义的策略型合作者。研究发现,私人边际回报率和交流两大控制因素分别对具有不同社会偏好倾向的捐献者的个人自愿捐献水平有较大的影响:私人边际回报率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促进合作捐献,一是促使各类参与者增加首次或多次捐献额度,也就是移动捐献路径或改变路径斜率(增大条件合作的系数);二是某些参与者会因为私人边际回报率的增加而根本地改变捐献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连洪泉  周业安  陈叶烽  叶航  
本文利用序贯公共品实验研究社会距离影响群体合作行为的效应及途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群体合作水平在合伙人情境中显著高于陌生人情境。不同社会距离使个体互惠预期在陌生人情境中显著低于合伙人情境,并形成明显不同的互惠预期直接和间接自愿供给效应。实验结果也识别出合伙人情境中影响先行动者公共决策的两个行为因素:前期合作方决策信息及自身同样角色经历。研究结果对于后续理论研究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连洪泉  周业安  陈叶烽  叶航  
本文在测度个体不平等厌恶公平偏好基础上,通过公共品实验研究信息公开和群体选择的公共合作效果。研究发现,高公平偏好个体具有更高自愿供给额,合作可能性更大。信息公开和群体选择通过不同途径改善公共品自愿供给:前者使异质偏好个体的行动趋同,后者通过群体身份感提高公共合作。此外,高公平偏好个体偏好同质群体成员,低公平偏好类别个体则偏好异质群体成员,情境增加不同类别个体的异质成员偏好。研究结果也提供了机制挤出个体偏好的实验证据,并为现实社会治理和团队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闫佳  章平  许志成  
围绕"外在的公共政策如何与个体内在的社会偏好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激发公共品自愿供给"这一问题,在公共品自愿供给机制研究的经济学理论脉络的基础上,通过近年关于社会偏好的博弈实验、自然和田野实验等跨学科研究在公共政策设计中的最新应用和前沿动向来对此进行解答,发现制定公共政策的情境、缺少有效信息、个体异质性均会影响合作的形成,而增强个体自主性则会改善公共政策对于社会偏好的挤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章平  张小敏  
公共物品治理如何摆脱囚徒困境?研究者试图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讨论个体异质性对公共物品治理成功的作用。梳理了个体异质性与公共物品治理的关系研究思路,基于前人的相关理论模型和实证工作,给出了公共物品治理中如何将个体间异质性纳入形式化讨论、并用经验现实予以检验的一个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妍  朱宪辰  刘琦  
考察一期同时行动时,个体的偏好差异对公共物品自发供给的影响。模型在对数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设定了反映偏好(偏好差异量)程度的参数,分析个体们的总收入在未达到和越过公共物品生产的最小捐赠水平两种均衡状态下,个体的最佳决策及偏好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偏好差异对公共物品产出的作用依赖于成员们的收入预算开支与公共物品固定成本的比较,“U”型曲线之说不合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军  
传统的经典理论分析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和消费者无差别消费时的经济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类型是不相同的,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各不相同。对此,需要研究不同消费需求、不同供给模式下具有"消费信号"的公共产品自愿供给问题。研究发现,提高公共产品消费的信号性,优化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对于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非常重要。同时,识别出"信号消费"下的异质消费者,并使公共产品具有私人产品的消费特征时,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意愿将会增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晏  夏纪军  
公共品的供给以及社会规范的维持都需要社会成员的自愿投入,社会的和谐更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爱心付出,但是这种源自非货币性社会偏好的奉献行为受到制度环境、信息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VCM实验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信息披露、交流、自愿惩罚机制、自愿组织等对居民公共品自愿供给行为的影响,以此推进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制度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关宏宇  朱宪辰  周彩霞  
经济学始终关注涉他偏好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的影响,而对于关注过程的规则偏好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设计了一个带有否决权购买的独裁者实验,通过被试面临两种博弈规则的选择,度量其公平规则偏好。随后根据Fischbacher等的两阶段公共物品实验考察个体社会偏好类型。实验结果表明:(1)被试中约60%的个体持有较显著的公平规则偏好;(2)重复公共物品实验中,公平规则偏好强的个体平均投入水平高于公平规则偏好弱的个体;(3)公平规则偏好程度不同,投入水平受到社会偏好与信念的影响权重不同,行为调整模式有显著差别。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彪  张珣  
合作困境是公共品自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有三种治理思路:一是收益结构视角治理,包括扩大全体成员投资与全体成员不投资之间的收益差额、降低个体的贪婪和恐惧倾向两种策略。二是组织视角治理,包括选择性激励、减少自治组织中成员的数量两种策略。三是关系视角治理,包括增加交流、建立长期关系、促进有条件信任、促进成员遵守互惠原则四种策略。上述三种治理思路是相互补充的,通过整合三种治理思路,可以充分发挥行政部门、自治组织和个体在合作困境治理中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公共品自治中的社会合作困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彪  张珣  
合作困境是公共品自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有三种治理思路:一是收益结构视角治理,包括扩大全体成员投资与全体成员不投资之间的收益差额、降低个体的贪婪和恐惧倾向两种策略。二是组织视角治理,包括选择性激励、减少自治组织中成员的数量两种策略。三是关系视角治理,包括增加交流、建立长期关系、促进有条件信任、促进成员遵守互惠原则四种策略。上述三种治理思路是相互补充的,通过整合三种治理思路,可以充分发挥行政部门、自治组织和个体在合作困境治理中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公共品自治中的社会合作困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颜色   刘丛  
本文使用1742年至1795年的府级面板数据,考察政府与地方士绅提供的公共品是否能缓解粮价波动引起的社会冲突。实证分析发现,虽然粮价上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社会冲突,但这一影响在华北和长江下游地区仅为全国的24%,表明两地可能存在某些社会稳定机制。进一步分析显示,政府在华北粮价平抑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士绅群体对缓解长江下游地区的粮价波动更为有效;这一差别可能源自两地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何其新  
在一个标准的公共品自愿供给实验环境中,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通过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和出场费不平等3种方式体现的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偏好、公共品自愿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公共品自愿供给是可能的,不过在多期重复中明显下降;二是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都会对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出场费不平等的影响则不确定;三是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主要可由互惠和不平等厌恶理论所解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收入不平等、社会偏好和公共品自愿供给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公共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