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0)
2023(10608)
2022(8905)
2021(7949)
2020(6593)
2019(14445)
2018(14096)
2017(26822)
2016(14475)
2015(15763)
2014(15588)
2013(15184)
2012(13830)
2011(12455)
2010(12384)
2009(11760)
2008(11487)
2007(10379)
2006(9247)
2005(8212)
作者
(42989)
(35990)
(35926)
(33933)
(22717)
(17344)
(16250)
(13906)
(13770)
(12686)
(12481)
(11844)
(11758)
(11339)
(11177)
(11062)
(10934)
(10757)
(10336)
(10323)
(9082)
(8736)
(8614)
(8213)
(8074)
(8053)
(8035)
(7987)
(7198)
(7078)
学科
(55366)
经济(55182)
管理(49578)
(44398)
(37473)
企业(37473)
方法(24074)
数学(19576)
数学方法(19428)
(19110)
(16942)
(16238)
中国(15825)
业经(15114)
(11985)
环境(11557)
(11102)
财务(11081)
(11068)
贸易(11065)
财务管理(11057)
(11029)
农业(11016)
(10773)
(10609)
银行(10572)
企业财务(10530)
(10020)
(9782)
金融(9779)
机构
大学(209938)
学院(208933)
(87129)
经济(85474)
管理(80105)
研究(69873)
理学(69836)
理学院(69091)
管理学(67987)
管理学院(67624)
中国(52797)
(43252)
科学(42862)
(42636)
(40231)
(35167)
业大(34320)
财经(33901)
研究所(31821)
中心(31810)
农业(31707)
(31205)
(30747)
经济学(27223)
北京(26128)
(25527)
财经大学(25219)
师范(25128)
(24942)
经济学院(24536)
基金
项目(144231)
科学(114287)
基金(107433)
研究(100655)
(95458)
国家(94649)
科学基金(81140)
社会(69439)
社会科(64852)
社会科学(64829)
基金项目(57368)
(56110)
自然(52650)
自然科(51465)
自然科学(51447)
自然科学基金(50581)
(47232)
教育(45674)
资助(41884)
编号(38027)
重点(32496)
(32129)
(31540)
(30815)
成果(30184)
(29812)
国家社会(29282)
创新(28902)
科研(28009)
教育部(27660)
期刊
(96800)
经济(96800)
研究(59977)
中国(42070)
学报(38697)
(36506)
(34529)
科学(33572)
大学(29421)
管理(29364)
学学(28197)
农业(23767)
(19796)
金融(19796)
教育(17957)
财经(17352)
业经(16177)
经济研究(16073)
(14815)
技术(14597)
问题(12345)
(11978)
(11788)
科技(10601)
业大(10454)
商业(10210)
(9518)
技术经济(9210)
农业大学(9050)
理论(9010)
共检索到307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葛万达  盛光华  
绿色消费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倡导的消费行为,本文将社会规范划分为描述性规范、动态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探讨了社会规范对绿色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描述性规范、动态描述性规范、命令性规范对绿色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三者对绿色消费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描述性规范、动态描述性规范会激活消费者的个人规范,个人规范在描述性规范、动态描述性规范影响绿色消费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命令性规范会引发消费者的后果认知,进而激活个人规范,后果认知与个人规范在命令性规范影响绿色消费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可以发挥描述性规范、动态描述性规范对绿色消费的引导示范作用和命令性规范对绿色消费的监督作用,激活绿色消费的个人规范水平,更为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璐璐  
在“双碳”政策的号召下,城乡居民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如何促进居民的低碳消费以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社会认同视角下社会规范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对678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规范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有直接影响;行为意向在社会规范和居民低碳消费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个体价值观能够正向调节社会规范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促进低碳消费行为以减少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史春玲  王茁  
以绿色发展度量社会规范,通过分析重污染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分析师跟踪人数和研报数量差异,考察社会规范对分析师关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企业,重污染企业的分析师跟踪人数更少、发布研报数量也更少。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外生冲击事件,借助双重差分法(DID)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责任披露降低了分析师的信息获取与分析成本,显著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分析师跟踪人数和研报数量,表现为"救赎"效应;然而,重污染企业的强媒体报道并没有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反而降低了分析师跟踪人数和研报数量;另外,国有重污染企业的分析师跟踪人数和研报数量显著高于民营重污染企业,说明产权性质作为分析师的既定认识之一,与社会规范存在替代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康洁   李福夺  
文章基于上海市639份城市居民调查数据,综合运用Ordered Logit、PLS-SEM、Bootstrap等实证方法,探究了自然亲和力和社会规范对城市居民城郊绿色农田建设付费意愿的作用路径及演化机理。研究发现,城市居民普遍比较愿意为城郊绿色农田建设付费,且自然亲和力和社会规范的增强均显著降低其持有低付费意愿的概率,而提高持有高付费意愿的概率;自然亲和力和社会规范既能直接促进居民付费意愿,又可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认知、生态系统保护责任意识对付费意愿产生间接影响,且均以间接影响为主;自然亲和力对付费意愿影响的总效应大于社会规范的影响,同时两者作用存在一定互补性。研究结论对构建城市居民城郊绿色农田建设可持续付费机制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志恒  张可馨  
[目的]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突破农户绿色生产“高意愿低行为”困境,对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甘肃省649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基于农户“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属性,探讨资源禀赋、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结果](1)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农户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根源问题,软化资源禀赋约束有利于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其中有机肥代替化肥补贴、水利设施完善程度、加入农村合作社、村民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抑制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均存在显著作用。(2)个体特征中,户主年龄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存在负向的干扰作用,党员身份对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负向显著作用。(3)社会规范、个人规范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产生负向显著影响,而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可通过个人规范间接负向作用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4)社会规范在经济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为有效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统一,在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中应强调不同农户之间的禀赋差异,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规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向绿色生产行为的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志恒  张可馨  
[目的]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突破农户绿色生产“高意愿低行为”困境,对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甘肃省649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基于农户“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属性,探讨资源禀赋、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结果](1)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农户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根源问题,软化资源禀赋约束有利于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其中有机肥代替化肥补贴、水利设施完善程度、加入农村合作社、村民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抑制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均存在显著作用。(2)个体特征中,户主年龄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存在负向的干扰作用,党员身份对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负向显著作用。(3)社会规范、个人规范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产生负向显著影响,而社会规范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可通过个人规范间接负向作用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4)社会规范在经济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为有效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的统一,在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中应强调不同农户之间的禀赋差异,同时要注重发挥社会规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向绿色生产行为的转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志龙  杨文  龙晓枫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规范或价值观等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基于对中国消费者的大样本调查,通过探讨消费者规范感知、规范认同和规范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主流社会规范影响消费行为的特点及消费者规范理性的形成路径。本研究结果对更好地认识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消费者行为,帮助中国政府更好地落实社会规范的影响作用,指导企业更有效地实施CSR战略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建青  罗瑾琏  李树文  闫佳祺  钟竞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目标设置理论,对2013年GEM数据库69个国家的16 976个创业者进行调查,探究创业动机(生存型动机与机会型动机)对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分析创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规范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创业动机正向影响创业效能感,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社会规范负向调节创业动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可为改善创业者幸福感,打造"双创"战略升级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岩   汪兴东   聂志平  
基于2021年江西省“百村千户”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法,结合中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参与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使用工具变量法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参与合作社能显著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技术服务在参与合作社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采纳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0.43%;社会规范在参与合作社经由增加农户获得的绿色生产技术或服务来促进其采纳绿色生产行为过程的前半路径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社会规范水平越高,技术服务的中介效应越弱。基于此,在大力支持并规范合作社发展,敦促合作社提供优质技术服务以满足个体农户绿色生产需求的同时,应注重全方位激活农村社会规范水平,运用社会规范手段优化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岩   汪兴东   聂志平  
基于2021年江西省“百村千户”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法,结合中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参与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使用工具变量法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参与合作社能显著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技术服务在参与合作社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采纳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0.43%;社会规范在参与合作社经由增加农户获得的绿色生产技术或服务来促进其采纳绿色生产行为过程的前半路径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社会规范水平越高,技术服务的中介效应越弱。基于此,在大力支持并规范合作社发展,敦促合作社提供优质技术服务以满足个体农户绿色生产需求的同时,应注重全方位激活农村社会规范水平,运用社会规范手段优化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王宇锋  
文章描述了达成集体行动基础的两条研究路径,一是关注实验研究提供的证据及其可能的理论解释;二是考察真实世界的经验证据。关于集体行动的这两条研究路径是很活跃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世界上的人有许多类型,有一些人会比另一些人更愿意为了集体行动的潜在收益而发起互惠行动。因此,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潜在的合作者如何相互发出信号,以及如何设计制度以促成而不是破坏有条件的合作。尽管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理论面世,不过,基于演化的一些理论对各种基于实验或者田野调查的研究发现的解释力也许是最强大的,因而有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理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郁  万心雨  
城市居民的响应度和参与度是当前垃圾分类政策顺利贯彻实施的基础。基于规范激活理论利用4个特大城市1 156份问卷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和层次回归模型对个体规范、社会规范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个体规范作为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的关键变量,会受到其对不进行分类所产生严重后果的感知和自我责任归属的影响。通过对4个特大城市的比较分析发现,社区氛围等描述性规范和法律法规等指令性规范会通过刺激从众行为和制度约束对城市居民个体规范—垃圾分类参与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加大垃圾乱丢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分类良性社会效益宣传同步进行,强化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内在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其个体规范;并通过细化垃圾分类行为指导,倡导将垃圾分类纳入居民公约,引入分类定时定点及专人监督模式,强化社会规则压力;让垃圾分类具体知识科普常态化,营造全员参与的分类氛围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市居民垃圾参与的具体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曾泉  杜兴强  常莹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倡议彰显出制度建设对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开展环境治理不仅受到正式制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规范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发展方针。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2008—2014年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宗教社会规范和节能减排的手工数据,研究了宗教社会规范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基于地理临近性概念,本文采用企业注册地附近的宗教场所数量度量了宗教社会规范的强度。此外,本文通过对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行文本分析,构建了节能减排成效评分。研究结果显示,宗教社会规范与污染行业公司节能减排的成效评分显著正相关,表明处于宗教氛围越浓厚地区的公司开展节能减排的成效越好。进一步,在设立公共关系委员会的公司中,宗教社会规范强度与节能减排之间的正向联系更显著,说明公共关系委员会有助于强化宗教社会规范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认识宗教社会规范作为一类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阮青松  余颖  黄向晖  
人们渴望社会认可的动机常常被主流经济学所忽略。Alkerlof等的理论分析表明,这一动机具有重要的激励涵义。能否获得社会认可取决于是否遵从群体规则和社会规范,因此,规则操纵者可以通过两种规则管理方式来影响现存的群体规则和社会规范,从而增进社会福利。本文对国企改革过程中,群体规则和社会规范对国企经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国企经理确实会受它们的影响,但旨在改变群体规则的物质激励的不同幅度和精神激励的不同形式,对国企经理的影响却大不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