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7)
2023(10542)
2022(8892)
2021(8490)
2020(7039)
2019(16219)
2018(16035)
2017(32399)
2016(16885)
2015(19032)
2014(18948)
2013(18507)
2012(17122)
2011(15432)
2010(16122)
2009(15315)
2008(14252)
2007(13019)
2006(11773)
2005(10688)
作者
(45920)
(37850)
(37691)
(36171)
(24407)
(18069)
(17431)
(14637)
(14491)
(13974)
(12851)
(12807)
(12229)
(12122)
(11925)
(11878)
(11328)
(11186)
(11017)
(10714)
(9626)
(9236)
(9065)
(8838)
(8774)
(8668)
(8385)
(8367)
(7592)
(7518)
学科
(69545)
经济(69374)
管理(47912)
(47798)
(41024)
企业(41024)
方法(31918)
(28070)
金融(28069)
数学(27311)
数学方法(26726)
(25828)
银行(25818)
(24968)
中国(24887)
(19803)
(19640)
(17250)
业经(16638)
(15216)
贸易(15201)
(14883)
理论(14503)
地方(14360)
(12591)
农业(12563)
财务(12544)
财务管理(12525)
企业财务(11936)
(11691)
机构
学院(234332)
大学(231576)
(102219)
经济(99987)
管理(91811)
理学(78269)
理学院(77507)
研究(76659)
管理学(75983)
管理学院(75564)
中国(68835)
(50831)
(47434)
科学(41644)
财经(39522)
中心(38965)
(37245)
(35902)
(35778)
(34533)
研究所(33142)
经济学(31907)
北京(30327)
业大(29824)
(29484)
财经大学(29471)
(29297)
经济学院(28757)
(28716)
师范(28476)
基金
项目(148765)
科学(118651)
研究(113219)
基金(108826)
(92328)
国家(91519)
科学基金(80074)
社会(73581)
社会科(68956)
社会科学(68939)
(57844)
基金项目(55619)
教育(53310)
自然(50265)
自然科(49219)
自然科学(49214)
自然科学基金(48384)
(48265)
资助(47182)
编号(47002)
成果(39363)
(33890)
重点(33156)
课题(32684)
(31919)
(31589)
教育部(29986)
国家社会(29603)
(29450)
创新(29390)
期刊
(111881)
经济(111881)
研究(75087)
(47834)
金融(47834)
中国(47709)
(38786)
管理(34531)
(32506)
学报(28695)
科学(28068)
教育(27187)
大学(23574)
学学(22184)
技术(21180)
农业(20209)
财经(20041)
经济研究(18521)
业经(17839)
(17092)
问题(13777)
统计(13003)
(12729)
国际(12591)
理论(12525)
(11854)
技术经济(11344)
实践(11240)
(11240)
决策(10658)
共检索到367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春生  蒋海  
本文以VAR模型比较了M2、信贷规模、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最高,而M2的相关性最高,社会融资规模并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M2仍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社会融资规模可作为重要的宏观监测指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春生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的融资总额,其的提出反映了货币当局对信贷市场以外的信用创造行为的关注。当外在冲击来自于商品市场时,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造成的产出波动要明显大于以货币供应量为政策中介时的产出波动,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的效果并不比货币供应量要好,但当外来冲击发生在货币市场时,社会融资规模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如果综合考虑到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范围不精准及不可控制性,社会融资规模并不合适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而只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先平  冀志斌  李标  
采用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分别考察M_1、M_2、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具有非常显著的时变特征,没有一个变量适合在所有时期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就价格水平而言,从2009年起,M_1是一个最优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而就宏观经济而言,从2010年起,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最优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调控时不能仅仅参考某一个变量作为中间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程国平  刘丁平  
我国金融体系目前正在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这个过程中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与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探究社会融资规模是否能作为货币政策的合理中介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和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计量分析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于检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和执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宣布取消信贷规模限额控制以来,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唯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运用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方差分解法比较各金融变量对宏观经济的解释能力,发现货币供应量M2对经济具有主导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M2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系统性反应关系及其M2的外生性,并用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胜民  罗琦  李政  
通过有向无环图(DAG)技术和基于DAG的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实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这三种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性问题。实证显示,中国住房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源于近年来一直超预期上涨的惯性作用;社会融资规模和实际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比较明显,而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则十分有限。本文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可以作为住房价格调控的一个政策变量,这为政府调控住房价格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政策工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牛嵩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总量的快速扩张,金融结构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以货币供应量和银行贷款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不能真实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选用2002-2016年间的季度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基于VAR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间的相关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使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调控效果不断减弱,但是现阶段社会融资规模并不能完全替代货币供应量,而应该作为货币供应量的一个良好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间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牛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小亮  陈惟  陈彦斌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社会融资规模的定量增长目标,部分学者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社会融资规模将取代M2成为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使用SVAR模型,从金融创新的视角对社会融资规模能否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的有效性的确优于M2,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社会融资规模的有效性同样已呈现下降趋势,因为它难以涵盖金融创新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型融资方式。据此,本文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应彻底转变思路,培育出以ShiboR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中介目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理  赵淼  何梦泽  
在常规使用的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基础上,将社会融资规模纳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变量体系,在理论界与实务界是一个有争议的研究课题。研究基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技术方法,实证检验并评估比较了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与市场利率等中介目标变量对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脉冲响应以及对物价水平与经济产出的影响。结论显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与经济变量的相关性都比较好;但是社会融资规模对操作工具的脉冲响应更加稳定,冲击效果更大;市场利率对最终目标的影响更加显著。而且在经济异质型地区,各中介目标变量体现出了差异化的传导效果。为了达到精确调控的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量应相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耿中元  惠晓峰  
M1、M2均符合可测性要求。稳定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M1比M2更具可控性。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和基于M1、M2相对增长速度的分析结果表明,M1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好于M2。因此,我国仍应将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将M2作为观测目标,并要加强对M1的相对增长速度的调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松成  
从2011年起,我国宏观调控引入了一个新的指标概念,这就是社会融资规模。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和第五次会议上两次指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以及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量指标。与货币供应量从金融机构的负债方统计不同,社会融资规模从资产方进行统计。社会融资规模在理论上得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用观点的支持。社会融资规模的推出,与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产品不断创新、直接融资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大量增加、社会融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相适应。实证研究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一定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政策调控时,应同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薇  蒋丽平  
关键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菁  
文章选取了2002年以来社会融资总量、M2和新增贷款规模的月度数据作为货币政策中介变量,选取GDP和CPI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比较中介变量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良好的产出效应,目前,可以将新增贷款规模和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主要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加以观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