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2)
2023(9460)
2022(8039)
2021(7699)
2020(6416)
2019(14744)
2018(14534)
2017(28805)
2016(15313)
2015(17143)
2014(17150)
2013(16547)
2012(15236)
2011(13625)
2010(14387)
2009(13650)
2008(12667)
2007(11618)
2006(10453)
2005(9313)
作者
(41513)
(34213)
(34059)
(32757)
(21929)
(16429)
(15696)
(13245)
(13164)
(12616)
(11564)
(11536)
(10918)
(10867)
(10688)
(10610)
(10098)
(10087)
(9827)
(9822)
(8549)
(8415)
(8258)
(7934)
(7867)
(7771)
(7612)
(7541)
(6807)
(6718)
学科
(59422)
经济(59264)
管理(46293)
(45966)
(40441)
企业(40441)
方法(27758)
(26615)
金融(26614)
(24961)
银行(24947)
(24123)
中国(23708)
数学(23418)
数学方法(22862)
(20522)
(17542)
(16094)
业经(15213)
(14233)
财务(14186)
财务管理(14162)
企业财务(13502)
理论(13375)
地方(12891)
(11576)
中国金融(11296)
农业(11224)
(10967)
贸易(10954)
机构
学院(208861)
大学(204182)
(86553)
经济(84546)
管理(81222)
理学(69174)
理学院(68452)
研究(68043)
管理学(67008)
管理学院(66633)
中国(60820)
(44738)
(42830)
科学(39105)
财经(34187)
中心(34048)
(33741)
(32222)
(30814)
研究所(30083)
(30008)
北京(27446)
业大(26995)
(26423)
经济学(26360)
(25939)
师范(25729)
财经大学(25363)
(24609)
(23696)
基金
项目(133345)
科学(106034)
研究(100477)
基金(96562)
(82359)
国家(81617)
科学基金(71311)
社会(64246)
社会科(59989)
社会科学(59972)
(52629)
基金项目(49639)
教育(47156)
自然(45847)
自然科(44856)
自然科学(44851)
自然科学基金(44038)
(43974)
编号(42428)
资助(41455)
成果(35268)
重点(30364)
(29614)
课题(29545)
(28600)
(27970)
(26188)
创新(26012)
项目编号(26009)
教育部(25825)
期刊
(96822)
经济(96822)
研究(64401)
中国(43817)
(37899)
金融(37899)
(36008)
管理(31116)
(27925)
科学(26403)
学报(26366)
教育(24128)
大学(21085)
学学(19934)
技术(19247)
农业(17997)
财经(17074)
经济研究(16024)
业经(15755)
(14561)
统计(11575)
问题(11488)
(10566)
理论(10469)
技术经济(9977)
决策(9621)
(9597)
财会(9513)
现代(9435)
实践(9416)
共检索到325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继志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在我国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与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信贷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下降,证券融资发展较快,保险融资和其他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目前已按月统计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与CPI和GDP的相关性更强,因此,这一金融变量正在取代新增贷款,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又一监测指标和中介目标。理论分析表明,中央银行操作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能够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调控和影响,因而符合可控性要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胜民  罗琦  李政  
通过有向无环图(DAG)技术和基于DAG的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实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这三种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性问题。实证显示,中国住房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源于近年来一直超预期上涨的惯性作用;社会融资规模和实际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比较明显,而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则十分有限。本文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可以作为住房价格调控的一个政策变量,这为政府调控住房价格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政策工具。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徐文舸  包群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0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对宏观经济过热与流动性过剩进行调控。本文以人民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1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调控为自然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倍差法的检验策略,考察了货币政策调控对制造业上市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由于不同所有制与规模的企业面临显著的信贷约束与融资能力差异,本文强调货币政策调控对这些异质性企业的融资结构的区别性影响。研究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调控将导致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即外源融资占比、企业总债务率以及有息债务率均呈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毓  
保持合理的融资规模,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经济发展平稳。在我国金融体系目前正开始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这一过程中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与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社会融资规模与M 2相比和G D P、CPI等相关性更强,因此,这一金融指标正在取代M2及新增贷款,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理论分析表明,中央银行三大政策工具均能够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调控,从而调节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忠宇  
当前,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各种结构性和周期性力量变化的基础上,应通过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等手段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潜力。就这些方面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有效防止投资潮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南源  应千凡  易振华  焦琦斌  游碧芙  胡莹  
一、引言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人民银行在2011年1月5日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和1月30日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更加注重货币总量的预期引导作用,更加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永定  
2014年4月,盛松成等著的《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首次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权威读物,它的出版,丰富了我国货币政策理论,弥补了传统金融总量指标难以反映市场创新的缺憾,有利于从金融机构资产方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有利于从金融角度反映供给侧结构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松成  
从2011年起,我国宏观调控引入了一个新的指标概念,这就是社会融资规模。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和第五次会议上两次指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以及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量指标。与货币供应量从金融机构的负债方统计不同,社会融资规模从资产方进行统计。社会融资规模在理论上得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用观点的支持。社会融资规模的推出,与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产品不断创新、直接融资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大量增加、社会融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相适应。实证研究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元惠萍  刘飒  
本文采用2002~2012年季度数据考察3个备选的金融宏观中介目标——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和广义货币M_2。图形直观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协整关系分析均表明:M_2不是一个理想的中介目标;社会融资规模在3个中介目标中表现最好,建议我国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中介目标;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对实体经济和物价指数的影响时滞分别为5个季度和2~3年。政策时滞对制定前瞻性政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薇  蒋丽平  
关键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立平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全面衡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指标得到广泛认可。本文对同为东部沿海省份、同属第一经济梯队、经济结构类似的浙江、广东、江苏三省历年来的社会融资规模变化情况作了比较分析,认为: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差异是造成三省社会融资规模阶段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浙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增长趋缓是"去杠杆、挤水分、降成本"的探底过程,目前资金使用效率仍然较高,但亟需全面有效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以实现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更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先平  冀志斌  李标  
采用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分别考察M_1、M_2、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具有非常显著的时变特征,没有一个变量适合在所有时期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就价格水平而言,从2009年起,M_1是一个最优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而就宏观经济而言,从2010年起,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最优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调控时不能仅仅参考某一个变量作为中间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春生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的融资总额,其的提出反映了货币当局对信贷市场以外的信用创造行为的关注。当外在冲击来自于商品市场时,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造成的产出波动要明显大于以货币供应量为政策中介时的产出波动,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的效果并不比货币供应量要好,但当外来冲击发生在货币市场时,社会融资规模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如果综合考虑到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范围不精准及不可控制性,社会融资规模并不合适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而只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程国平  刘丁平  
我国金融体系目前正在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这个过程中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与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探究社会融资规模是否能作为货币政策的合理中介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和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计量分析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于检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和执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铭利  
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有能力对某一经济变量进行调节,达到预定的目标水平,也是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可控性进行检验,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的投放实现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控制;社会融资规模符合可控性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