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23)
- 2023(20778)
- 2022(17871)
- 2021(16671)
- 2020(14085)
- 2019(32567)
- 2018(31963)
- 2017(61285)
- 2016(33192)
- 2015(37545)
- 2014(37496)
- 2013(37152)
- 2012(34476)
- 2011(31278)
- 2010(31193)
- 2009(29098)
- 2008(28737)
- 2007(25496)
- 2006(22307)
- 2005(19898)
- 学科
- 济(149500)
- 经济(149278)
- 管理(95177)
- 业(89288)
- 企(73999)
- 企业(73999)
- 方法(65488)
- 数学(56573)
- 数学方法(55880)
- 中国(39280)
- 农(36510)
- 财(35440)
- 学(32034)
- 业经(31286)
- 地方(29931)
- 贸(26157)
- 贸易(26147)
- 易(25329)
- 制(25292)
- 农业(24298)
- 理论(23269)
- 和(22617)
- 务(22546)
- 财务(22457)
- 财务管理(22411)
- 企业财务(21301)
- 环境(21230)
- 银(21184)
- 融(21177)
- 金融(21172)
- 机构
- 大学(487081)
- 学院(482825)
- 济(201702)
- 经济(197439)
- 管理(187102)
- 研究(166679)
- 理学(161964)
- 理学院(160091)
- 管理学(157143)
- 管理学院(156270)
- 中国(124280)
- 京(103776)
- 科学(102527)
- 财(90847)
- 所(84305)
- 农(78075)
- 研究所(76886)
- 中心(75056)
- 财经(73551)
- 业大(71184)
- 江(69573)
- 经(66841)
- 北京(65878)
- 范(63824)
- 师范(63229)
- 经济学(62250)
- 农业(61310)
- 院(60150)
- 州(56264)
- 经济学院(55947)
- 基金
- 项目(326063)
- 科学(256768)
- 基金(238678)
- 研究(234695)
- 家(208547)
- 国家(206882)
- 科学基金(177601)
- 社会(150469)
- 社会科(142231)
- 社会科学(142192)
- 基金项目(125829)
- 省(124985)
- 自然(115860)
- 自然科(113205)
- 自然科学(113173)
- 自然科学基金(111148)
- 教育(107766)
- 划(105914)
- 资助(99379)
- 编号(94190)
- 成果(76795)
- 重点(72921)
- 部(72411)
- 发(68807)
- 创(66522)
- 课题(64693)
- 科研(62655)
- 国家社会(62432)
- 创新(62199)
- 教育部(62157)
- 期刊
- 济(219519)
- 经济(219519)
- 研究(142625)
- 中国(88748)
- 学报(78269)
- 科学(71425)
- 农(70233)
- 财(69605)
- 管理(67317)
- 大学(59085)
- 学学(55598)
- 教育(48426)
- 农业(48227)
- 技术(41215)
- 融(41005)
- 金融(41005)
- 财经(36802)
- 经济研究(36304)
- 业经(33371)
- 经(31624)
- 问题(29494)
- 业(25284)
- 图书(25185)
- 技术经济(24365)
- 统计(24320)
- 贸(23163)
- 版(22787)
- 理论(22264)
- 策(21645)
- 科技(21618)
共检索到708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建伟
中国城镇化战略的方向应为显著提升空间经济性以节省土地,而发展社会网络资本是实现包括人口在内的要素资源向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集中的重要前提。本文深化了社会网络资本概念,进而提出了计量其对空间经济性影响的方法。实证检验采用OLS回归模型和283座中国地级市及以上层级城市的数据。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资本、城市规模与城市空间经济性正向相关,政府等公共部门规模呈现负相关,不同类型的城市间变量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建伟
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审视影响中国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界定和细化了"社会网络资本"的理论概念,构建包含社会网络资本人口、交通设施、网络用户流量和传统经济要素的回归检验和因子分析模型。检验结果发现社会网络资本与生产要素共同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净移民水平、社会网络基础设施和流量,特别是包含新技术的社会联络方式和信息流是重要的解释变量。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大力培育社会网络资本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和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建军 崔春梅 陈菁菁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通过采集2008年全国265个设区城市的二位数制造业产业部门数据研究了集聚经济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模型检验和机理分析表明:集聚经济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区位选择更多地收敛于城市化集聚,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更偏好于地方化集聚。同时对集聚经济的空间连续性效应的探索性研究发现,一些产业部门的集聚具有空间蔓延特性,毗邻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就业水平会对集聚区域空间走向产生影响。上述结论为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建高 江薇
本文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呈现非均衡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的凝聚子群现象和核心边缘结构。苏南地区已形成强联系网络,苏中地区呈轴线状结构,苏北地区呈点状发育态势。对此,本文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江苏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经济联系 江苏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艳 刘亮
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新的亮点,有大量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针对经济积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了分析,然而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并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集聚对于城市人均实际GDP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不考虑经济集聚的内生性问题,会得到向下偏误的结果。本文运用工具变量法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具有内生性,它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经济增长 工具变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钊 张营营 高煜
在分析经济集聚影响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双循环"战略的现实背景,基于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空间效应视角下研究了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与本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呈"倒U"型关系;与邻近地区制造业生产率水平呈"倒U"型关系,与盈利能力呈"U"型关系。同时,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利用指数衰减空间权重矩阵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对邻近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有效作用范围分别为450km和550km。本土市场效应、物质资本积累效应、劳动力成本效应是经济集聚影响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其中,本土市场效应存在负向作用,物质资本积累效应、劳动力成本效应存在正向作用。本文以空间效应视角为切入点,为理解"双循环"战略下经济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对城市发展和制造业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腾 崔格格
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与引力模型,测度长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双向经济联系规模及网络空间结构,纳入异质性城市层级结构,验证城市中心性与城市网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北京与天津的中心性突出;长三角城市群呈现核心—半边缘—边缘的多中心结构特征,空间结构较为扁平化。核心—边缘结构中城市中心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较小且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但多中心城市结构下中心度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显著推动城市群整体发展,且边缘城市在城市网络中获益最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涛 于明超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分析了初始专业化水平与城市间经济收敛的关系以及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初始专业化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城市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因素,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化也显著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对于各级政府来说,通过影响区域专业化模式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是一条可以实现却又充满风险的路径。
关键词:
专业化 经济收敛 经济增长 CART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菜花 崔维军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的变化、各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联系程度以及各城市在安徽省中的经济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总体而言,经济联系不强,城市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小团体现象,各城市的经济地位差异巨大。对此,结合安徽省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提出安徽省城市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安徽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倪进峰 隗斌贤
本文基于2012—2019年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群经济分布特征及演变轨迹的基础上,采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从城市金融与经济存在时空非平衡关系的视角,解释城市群经济时空演变轨迹形成的原因,并以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两种维度,实证检验两类金融业态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1)长三角空间经济呈现相对稳定但极化程度逐步减弱的“核心—外围”结构,伴随城际经济差距的拉大,经济分布主要向南北两端扩散;(2)传统金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促进效应较大的区域逐渐由苏南等次核心区向周边城市迁移,显示其对城市群经济向北、向西扩散具有重要作用;(3)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受空间异质性主导,促进效应较大的城市主要是上海及上海以南的浙江城市,表明数字金融是拉动城市群经济向南扩散的主要力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薛涛 戴林琳
本文基于"大数据"的研究视角,以北京市城六区为案例地,研究发现:居民签到活动主要聚集在三里屯片区、王府井大街、西单购物广场、南锣鼓巷街区和中关村商圈五个主要空间节点;北京市居民网络签到活动空间与城市经济服务业分布均呈现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大数据 签到活动 经济服务业 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会然 焦华富 李俊峰 王荣荣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但经济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从点度中心度的变化趋势看,芜湖的点出度增幅最大,合肥的点入度增幅最大;由中间中心度比较可知,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正逐步趋于均衡,但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并从侧面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交通方式的创新及开发区建设等共同形成了驱动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也会影响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应深度解析碳排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碳减排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空间协同效应;持续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文军 葛纯宝
本文以Hicks-Moorsteen TFP指数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衡量指标,利用2000-2015年24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而运用动态系统GMM法,考察各种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此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阶段性变化中趋于改善;环境规制、城镇化和民营经济发展均明显地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地方政府干预、研发投入、对外开放和金融效率发挥了弱积极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没有发挥积极影响,甚至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各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城市组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集聚、空间结构与城市创新——基于23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土地资源错配与经济波动——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空间经济联系与网络结构——基于运输成本和网络分析方法
产业集聚能提高地区经济效率吗?——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高铁时代的武汉城市圈空间经济联系研究——基于改进引力模型与位置大数据的实证
碳排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群聚的空间经济分析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的影响——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实证分析
空间经济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再检验——基于1985-2007年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
竞争性银行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