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57)
2023(14456)
2022(12207)
2021(11661)
2020(9669)
2019(21722)
2018(21457)
2017(41750)
2016(21918)
2015(24347)
2014(23485)
2013(22805)
2012(20453)
2011(18218)
2010(17994)
2009(16692)
2008(15639)
2007(13533)
2006(11683)
2005(9600)
作者
(56631)
(47449)
(47191)
(44891)
(29849)
(22890)
(21526)
(18547)
(18114)
(16458)
(16079)
(15957)
(14440)
(14381)
(14298)
(14236)
(14052)
(13807)
(13595)
(13512)
(11425)
(11385)
(11350)
(11106)
(10798)
(10666)
(10302)
(10130)
(9450)
(9343)
学科
(94164)
经济(93979)
(66239)
管理(58231)
(50739)
(45304)
企业(45304)
方法(44496)
数学(39246)
数学方法(38814)
农业(33824)
业经(25958)
中国(22896)
(22417)
地方(19645)
(16916)
(16350)
贸易(16341)
(15915)
(13777)
理论(13673)
技术(13550)
(13403)
(13400)
财务(13358)
财务管理(13328)
(12909)
环境(12798)
企业财务(12675)
农业经济(12581)
机构
学院(296795)
大学(289794)
(124942)
经济(122600)
管理(121344)
理学(107090)
理学院(106028)
管理学(104142)
管理学院(103603)
研究(88615)
中国(68411)
(59010)
(56506)
(54872)
科学(52000)
业大(45843)
中心(45018)
农业(44660)
财经(44561)
(43008)
(40941)
(40841)
(39081)
师范(38790)
经济学(38164)
研究所(36928)
经济学院(34698)
经济管理(34429)
(34236)
北京(33556)
基金
项目(209226)
科学(168191)
研究(158279)
基金(154171)
(131076)
国家(129880)
科学基金(115176)
社会(105303)
社会科(98850)
社会科学(98823)
(84591)
基金项目(82121)
教育(73234)
自然(72057)
自然科(70483)
自然科学(70469)
自然科学基金(69190)
(67976)
编号(65570)
资助(61575)
成果(51106)
(47171)
重点(46039)
(45441)
(44404)
课题(43465)
国家社会(43413)
人文(41726)
教育部(41468)
创新(41321)
期刊
(134702)
经济(134702)
研究(78633)
(62352)
中国(55784)
农业(42680)
(41163)
学报(40223)
管理(39517)
科学(39188)
大学(32858)
学学(31321)
教育(30593)
业经(29986)
(28055)
金融(28055)
技术(25679)
财经(21275)
(19796)
经济研究(19695)
问题(18683)
(18176)
(15400)
农业经济(15056)
农村(14947)
(14947)
统计(14095)
世界(14056)
商业(13715)
技术经济(13643)
共检索到419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天宇   周晔馨  
儿童的身心健康是由家庭和学校两个场域共同塑造的,但以往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劣势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父母陪伴缺失和家庭收入增加,鲜有文献涉及留守儿童在父母缺位情况下与同辈群体的互动。本文基于对1600余名7~17岁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生的调查,构建了作业小组、八卦传播、游戏玩伴和情感倾诉对象4种具体的人际网络以及广义的好友网络,在此基础上探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结构差异及其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劣势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发现:第一,源节点为留守儿童时,他和留守儿童结为好友的概率高于和非留守儿童结为好友的概率,但非留守儿童交友时并未排斥留守儿童;第二,心理健康状态的传递能够在情感倾诉网络和好友网络中发生;第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比非留守儿童要差,社会网络总体上有助于缩小两类儿童之间的心理健康状态差距,但各个网络的作用大小存在差异。基于此,可以合理安排留守儿童的座位、宿舍和作息时间,对留守儿童的班级社会网络进行适度干预,从而使学校同辈群体在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传景  韩黎  杨惠琴  张进辅  
为探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探讨是否贫困的群体差异,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测量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堪忧;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生,生活事件应激显著少于普通生,心理韧性显著优于普通生;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其心理健康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直接预测心理健康,但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发挥了调节和部分中介效应,而普通生的心理韧性仅有部分中介效应,且贫困生的部分中介效应值高于普通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红艳  常芳  岳爱  王欢  
本文利用2012年和2014年在陕西省38所农村初中的3486名学生的面板数据,以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MHT)为测量指标,运用倍差分析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索解决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途径。研究表明,父母长期外出(四个月以上)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对于心理过渡阶段的初中生,父母的返乡并不能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有效修复;但当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缩减为四个月以下时,父母的外出务工将不会对其子女心理健康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永红  吕催芳  徐凡皓  
运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对52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考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调节效应显著,心理弹性可以有效缓解不利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3)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低生活事件的情境下,心理弹性可以增强社会支持的保护作用;在高生活事件的情境下,心理弹性一定程度上减弱社会支持的保护性作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煦  朱志胜  
在当前的户籍制度和城市教育政策下,回流现象在农村流动儿童中普遍存在。根据2015年河北和四川两省五县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首次从经验上分析儿童生命历程早期的回流经历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经历会对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回流儿童的抑郁风险增大,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自尊和抗逆力水平。相比而言,短期随迁儿童一旦发生回流将面临更高的抑郁风险,而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自尊和抗逆力将得到改善,但他们的抑郁风险仍无法自然缓解,必须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初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来自城市和农村成长环境的"双重排斥"是造成回流儿童的心理健康恶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鑫强  霍俊妤  张大均  刘培杰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全面比较分析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积极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及各种虐待经历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快乐感、生活满意度、亲社会行为等积极心理健康指标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农村儿童;情感忽视、情感虐待和躯体忽视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虐待经历,能对内化心理问题、外化心理问题、内化积极心理健康、外化积极心理健康等指标起到较广泛的显著预测作用。文章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留守儿童隐性虐待的防护体系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悦歆  肖书恒  
心理健康是视障儿童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视觉通道的受限,视障儿童心理健康可能呈现不同的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已有研究集中在视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整体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对策、心理健康评估与测量四个方面。本文对上述研究的四个方面进行述评,从而对未来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和教育干预提出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莉  李鹏辉  
本文从社会资本和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四川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检验资源强化和资源替代两个理论。研究发现:"留守"这一状态对农村老人精神健康有不利影响;亲属和朋友社会资本对改善留守老人精神健康有重要作用;女性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比男性老人更差;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促进作用有性别差异。并提出建议在农村社区倡导邻里互助,引入社会工作,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本网络,进而促进留守老人精神健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圆圆  胡朋利  郭晓伟  张仲明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327名西南地区留守儿童施测心理一致感量表简版(SOC-13)、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分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同伴依恋、心理一致感均显著高于男生;(2)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信任、心理一致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伴疏远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前者显著负向预测后者;(3)心理一致感在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银小兰  黄诚  
为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对1 645名湖南农村儿童(留守儿童833名,非留守儿童812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相比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心理资本各因子及总分更低,亲社会行为更少,而困难因子及总分更高。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在心理资本和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自信进取、行为问题、多动冲动及亲社会行为上存在性别差异,在明理感恩、宽容友善、自信进取、心理资本总分、多动冲动和同伴因子上存在年级差异;心理资本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是否留守能通过心理资本部分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困难总分,并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中介效应显著。相比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存在较低的心理资本水平、较少的亲社会行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更好地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减少其情绪行为问题,要注重积极的脑力劳动以激发其积极进取之心,要加强情感教育和提倡适当的劳动教育以促进其心理资本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何侃  
依据复杂系统观,系统、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为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通过哲学思考与系统辩证思维,首次完整提出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复杂系统多层次总体(分类)结构。运用复杂系统工程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从五个方面解读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特性及其复杂作用。主张"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处理",强调"始终把特殊儿童当作特殊儿童",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线性思维与还原论束缚,也弥补了非线性思维与整体论知识不足,从而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杨红梅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由于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监管,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造成人格缺陷,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社会、学校、家庭一定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让他们健康地成长。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农村留守儿童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些孩子虽然不能长期和父母在一起,但父母不能推卸教育的责任。因此,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晓巍  周晴  邹泓  胡辰  Sharlene Wolchik  
新起点项目(New Beginnings Program,NBP)是美国心理学家Wolchik等人为预防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而编制的一套家长干预技术。NBP面向离异母亲,包括为期十周的团体培训及两次个别辅导。NBP课程的内容包括提高母亲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质量,增强母亲管教孩子的有效性,增进父亲与孩子的接触与联系,减少父母冲突对孩子的影响,从而达到预防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近年来我国离婚人数持续上升,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详细介绍了NBP的理论基础、发展过程、内容、形式等,收集了NBP的临床实验研究证据,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将NBP引入中国家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适  周海文  周永刚  王志刚  
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学者们关于新农合对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通过对苏鲁皖豫四省的795份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厘清了新农合对农民身心健康的影响机理,并对改善农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农合促进了农民身心健康的改善;农民对新农合的参与积极性和治疗满意度较高;参加新农合时长、家庭是否有大病报销对参合者身心健康改善的具有正向影响,而超过门诊补贴上限则具有负向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健全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提高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平衡城乡医药资源配置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适  周海文  周永刚  王志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