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2)
2023(13735)
2022(11163)
2021(10390)
2020(8309)
2019(18290)
2018(17934)
2017(34227)
2016(17775)
2015(19227)
2014(18413)
2013(17694)
2012(15564)
2011(13508)
2010(13567)
2009(13097)
2008(12686)
2007(11799)
2006(10231)
2005(9036)
作者
(45322)
(38147)
(37885)
(35536)
(24097)
(17964)
(17136)
(14490)
(14168)
(13483)
(12701)
(12683)
(11839)
(11672)
(11374)
(11367)
(11364)
(11085)
(11064)
(10731)
(9164)
(9079)
(8939)
(8636)
(8582)
(8477)
(8304)
(8303)
(7431)
(7345)
学科
(84368)
(78799)
企业(78799)
管理(70839)
(70256)
经济(70067)
业经(30387)
方法(26792)
(26367)
(25542)
技术(20388)
(19790)
财务(19770)
财务管理(19753)
中国(19727)
农业(18797)
企业财务(18675)
数学(18054)
数学方法(17879)
理论(16518)
(16152)
(14906)
(14877)
(14638)
技术管理(13784)
企业经济(12840)
(12547)
(12413)
贸易(12403)
经营(12210)
机构
学院(245073)
大学(234067)
管理(102810)
(100824)
经济(98948)
理学(88234)
理学院(87472)
管理学(86403)
管理学院(85923)
研究(69474)
中国(56226)
(49017)
(46736)
科学(39031)
财经(38534)
(37735)
(34835)
(33850)
中心(33374)
(31523)
业大(30739)
(30189)
经济学(29617)
(29266)
商学(29132)
师范(29066)
商学院(28842)
北京(28432)
财经大学(28159)
研究所(27937)
基金
项目(160357)
科学(130664)
研究(126684)
基金(116295)
(97703)
国家(96729)
科学基金(87276)
社会(84534)
社会科(79399)
社会科学(79375)
(66223)
基金项目(61418)
教育(57737)
编号(53160)
自然(52611)
(52531)
自然科(51506)
自然科学(51498)
自然科学基金(50659)
资助(43684)
成果(41888)
(40557)
创新(36710)
(36356)
(35560)
课题(35503)
重点(35153)
(34567)
国家社会(34396)
(34391)
期刊
(119412)
经济(119412)
研究(70049)
中国(49681)
管理(44661)
(42289)
(34205)
科学(29252)
教育(29235)
学报(26845)
技术(24686)
业经(24294)
农业(23568)
大学(22227)
(21415)
金融(21415)
学学(20954)
财经(19143)
经济研究(18651)
(16724)
问题(14510)
(14508)
技术经济(14331)
财会(13414)
商业(13249)
现代(13203)
科技(12792)
会计(11132)
(11107)
经济管理(10680)
共检索到365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波  
在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正确构建、管理并发展企业创新网络,不断调整网络的结构与方向显得格外重要。就构建创新网络的路径而言,通常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和平等自愿的方式,从垂直网络和横向网络入手。在构建创新网络的过程中,应注意构建创新网络路径的多元性,重视政府在构建垂直创新网络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横向创新网络及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同时还应保持创新网络的适度开放。这样,通过构建创新网络,就能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广泛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金凤  蔡豪  冯立杰  岳俊举  
颠覆式创新是新创企业立足市场、实现后发赶超的有力工具,新创企业可以通过价值网络构建实现颠覆式创新。企业能力的感知、捕捉、重构等功能使企业能力成为研究价值网络演变的有利视角,因此从企业能力视角入手,基于理论推演和案例解析,构建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价值网络演变路径,由此框定企业层面的价值网络构建举措,明晰开展颠覆式创新不同阶段对于企业差异化能力的要求。最后给出管理启示,旨在为新创企业通过颠覆式创新实现后发赶超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耿烨  丁媛媛  
本文将创新网络组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知识资本视角,从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创新资本三个方面着重分析创新网络组织与企业价值增值的联系,并借由知识转化能力构建创新网络组织内在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的路径模型,最后对加强企业创新网络组织的管理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宝建  胡海青  张道宏  
企业创新网络作为推动技术集成创新进而提升区域创新实力的有效组织形态,嵌入于社会网络,具有社会网络的普遍属性。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分析视角,分别从社会资本与结构洞理论出发解释企业创新网络的生成机制,前者促进了网络内节点成员基于网络租金诱导下对于关系型资源的投入,后者则通过结构性竞争机制加速了网络结构的拓展。同时,创新网络的进化也体现出网络租金与网络结构的阶段性变化。本文运用社会网络理论探讨了企业创新网络的生成机制与进化模式,并以西安高新区LED创新网络的发展进行案例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佳莹  林少疆  
运用企业创新网络结构和关系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引入"共生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分析其内在作用机理,试图打开这个黑箱。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实证研究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系强度、关系久度和关系质量都通过共生行为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向东  黄雨婷  李浩澜  
中国零售企业过度依赖通道费的赢利模式亟需转型,在转型过程中,零售企业不应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资源,而应从社会网络视角占据社会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通过价值整合活动,走进供应商价值链,介入顾客的生活方式,强化零售企业与相关方的联系强度,提升零售企业的网络中心性,并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协调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为与相关方建立强联系提供管理保障,最终促使企业成为价值链的核心企业,确立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永平  党兴华  张浩淼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关系治理与网络治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关系治理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治理并不是两种独立的治理模式,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本文认为,创新网络的治理是以核心企业的形成为转折点的,在核心企业形成之前,成员企业基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而与其他企业自发进行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治理,在这一过程中,核心企业逐渐形成;在核心企业形成之后,是由核心企业基于网络化设计而主导的互动与协同的网络治理。本文最后建立了从关系治理到网络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重燕  
创新网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外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将其逐渐边缘化,"嵌入悖论"愈发凸显。从学习和创新两种途径剖析如何破除"嵌入悖论",避免被创新网络边缘化:通过双元学习的动态平衡,同时获得中小企业生产的扩大化和生存的持续性;通过把握复杂创新的阶段性特征,掌握创新的客观规律,提高创新能力。进而衍生出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第三条路径:通过打破原有创新网络的边界,引入外部合作者,在新的强网络内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将企业内的部分学习机制安排外部化,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高效配置功能,保持中小企业与外部合作者创新的同步演化,从而破除"嵌入悖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志明  
针对目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整合性研究较少的现状,基于知识获取与产品内分工整合视角,探讨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程并提出4类融入路径。其中,专一化路径强调全球产业链上下游长期交互式学习机制建立生产制造领域的专业化优势;链条升级路径注重正式、离散的全球研发机制驱动企业所处产业链环节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差异化路径侧重同行或跨界深度交互式学习机制发展产品本地市场竞争力;市场领先路径突出正式、“以我为主”的研发机制形成全球市场领先优势。最后从战略投入、能力构建、路径选择、价值实现等方面提出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4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磊  
近年来国内外创意产业集群化趋势十分明显,而建立创新网络是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采用演化经济学的动态观点,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企业合作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出影响创新网络中企业合作与否的关键变量为合作成本、合作收益、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吸收和利用程度、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风险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集群内创新网络企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丹丽  康敏  曾小春  
制造企业创新网络随时间及企业投入变化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因此,从变化速度特征视角研究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动态测度问题,从创新网络的节点属性、联系强度属性、结构属性3个维度建立了制造企业创新网络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对我国各省市制造企业创新网络进行静态评价,并从模糊奖惩特征视角对其创新网络变化速度作进一步探究,构建了具有模糊奖惩的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变化速度动态综合测度模型,基于时间维度对企业创新网络变化速度进行了动态研究。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谢永平  韦联达  邵理辰  
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网络权力对网络成员行为存在直接影响,同时,近几年有部分学者关注到关系能力对网络行为的重要作用。构建了网络权力、关系能力与网络行为的理论模型,并以高新技术创新集群企业作为主要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核心企业强制权力会减少成员之间的合作,加剧网络中成员的竞争,非强制权力会增强网络成员之间的合作行为,减少成员之间的竞争行为;而核心企业关系能力调节了网络权力与成员行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高关系能力会显著降低强制权力对成员合作行为的负向影响,同时显著增强非强制权力对成员合作行为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高关系能力会显著降低强制权力对成员竞争行为的正向影响,同时显著增强非强制权力对成员竞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学光  徐金发  
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中,较多的研究都得到其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的结论,对企业而言,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主动影响和利用其创新网络,提高创新绩效,本文引入企业网络能力的概念,从企业层面,提出构建企业创新网络分析框架,最后,从企业资源要素和组织间学习两个维度,探讨企业网络能力的形成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丽萍  
丹麦学者Thomas Ritter认为科技竞争力和网络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创新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Thomas Ritter提出的企业创新成功理论分析框架,从网络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网络组织的创新效应。并对如何利用网络组织这一路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盛朝迅  
构建国家创新网络是主要发达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中国应借鉴美国、德国等创新网络建设模式和经验,多措并举构建国家创新网络,着力破解制约创新驱动的瓶颈问题,打通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