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6)
- 2023(14059)
- 2022(12408)
- 2021(11771)
- 2020(9687)
- 2019(22096)
- 2018(21901)
- 2017(42715)
- 2016(22909)
- 2015(25796)
- 2014(25324)
- 2013(24688)
- 2012(22137)
- 2011(19658)
- 2010(19560)
- 2009(18048)
- 2008(17111)
- 2007(14831)
- 2006(12919)
- 2005(10905)
- 学科
- 济(91718)
- 经济(91535)
- 管理(65211)
- 业(59601)
- 企(51318)
- 企业(51318)
- 方法(41121)
- 数学(34384)
- 数学方法(33996)
- 中国(25215)
- 农(24101)
- 业经(22268)
- 地方(22065)
- 财(21993)
- 学(19842)
- 理论(16670)
- 和(16284)
- 贸(16017)
- 贸易(16010)
- 制(15703)
- 农业(15527)
- 易(15473)
- 务(14169)
- 环境(14131)
- 财务(14079)
- 财务管理(14058)
- 技术(13427)
- 企业财务(13046)
- 教育(12293)
- 划(12197)
- 机构
- 学院(315561)
- 大学(314795)
- 管理(127206)
- 济(121720)
- 经济(119074)
- 理学(111112)
- 理学院(109834)
- 管理学(107880)
- 管理学院(107309)
- 研究(101908)
- 中国(73767)
- 京(68489)
- 科学(64939)
- 财(54241)
- 所(49909)
- 业大(46330)
- 农(46329)
- 中心(45990)
- 研究所(45853)
- 财经(44400)
- 江(43938)
- 范(43407)
- 北京(43347)
- 师范(43035)
- 经(40364)
- 院(37608)
- 州(36232)
- 农业(36124)
- 经济学(36087)
- 师范大学(34785)
- 基金
- 项目(223179)
- 科学(176336)
- 研究(164847)
- 基金(161488)
- 家(139593)
- 国家(138437)
- 科学基金(120082)
- 社会(104718)
- 社会科(98467)
- 社会科学(98439)
- 省(87403)
- 基金项目(86451)
- 自然(77929)
- 自然科(76102)
- 自然科学(76088)
- 教育(75664)
- 自然科学基金(74683)
- 划(73791)
- 编号(67999)
- 资助(65545)
- 成果(54237)
- 重点(49856)
- 部(48471)
- 发(48028)
- 创(46512)
- 课题(46372)
- 创新(43270)
- 科研(42517)
- 项目编号(42126)
- 国家社会(41913)
- 期刊
- 济(131696)
- 经济(131696)
- 研究(90145)
- 中国(55611)
- 学报(49007)
- 科学(45441)
- 管理(44720)
- 农(41612)
- 财(39639)
- 教育(37180)
- 大学(37131)
- 学学(34621)
- 农业(29337)
- 技术(28493)
- 业经(23354)
- 融(22079)
- 金融(22079)
- 经济研究(21597)
- 财经(20706)
- 图书(18164)
- 经(17688)
- 问题(16737)
- 科技(15497)
- 商业(15094)
- 理论(15062)
- 技术经济(14427)
- 版(14176)
- 业(14146)
- 现代(14135)
- 实践(13886)
共检索到443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作志 张驰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物流网络化是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京津冀13个中心城市组成物流引力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物流网络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空间层次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作志 张驰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物流网络化是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以京津冀13个中心城市组成物流引力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物流网络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空间层次结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明芳 薛景梅
为提高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城市引力模型,结合京津冀区域物流体系特征,构建了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物流可以构建为"四轴九辐"的网络结构,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唐山作为轴心城市,其他九个城市作为辐心城市,各自所辖县市作为腹地,辐心城市物流经过轴心城市集散实现区域内以及与区域外的货物流通。结合轴心城市物流现状和未来功能定位,从轴心城市未来物流建设、城市间物流设施规划建设、区域子物流网络构建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桃杏 吴殿廷 马继刚 赵莉琴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将城市空间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铁路交通网络研究,对了解区域中各重要节点交通特征、加强区域间合作和优化区域铁路交通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以目前京津冀区域铁路交通城市节点间铁路距离里程为依据,借助空间句法模型指标评价京津冀区域铁路网络规划的合理性;以区域内城际间列车联结次数为依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评价城市节点间社会联系的密切度。结论包括:①空间句法指标值中,京津冀都市圈铁路网连接度平均水平为3,控制值均值为1.06,平均深度值高于50的城市节点占85%,说明铁路交通轴线具备较强控制力和联动性。其中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等城市节点平均深度值相对较小,便捷程度相对较好;②社会网络分析均表明京津冀区域铁路网络结构呈现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核心,以唐山、秦皇岛为次核心,其他城市节点为第三梯队的格局。京津冀铁路出行网络总体联系密度为0.673,说明京津冀区域各节点铁路出行线路联系比较密切;③京津冀区域铁路网整体规划现状和连接格局、联系水平等与各城市经济发展基本保持相关性和一致性。在城市铁路网络规划与加强联系的过程中,应考虑各城市产业特征,进一步统筹产业发展与铁路网络布局的关系,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庆博 李子彪
对近3年京津冀区域技术交易流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京津冀13个城市间的技术转移网络,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的联系整体性逐渐加强,区域技术转移的凝聚力也逐渐增强,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印证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并发现天津在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中的中介、传递作用不足,且处于降低趋势。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构建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治理机制的相关建议,供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关键词:
技术转移 网络结构 网络治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华 程兰芳 张凤琴
通过对传统引力模型的改进,计算得出京津冀地区房价空间关联矩阵。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法(SNA),考察房价联动的网络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间房价的互动关系呈网络结构形态;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在房价联动网络中具有引领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水平相似的城市更容易产生相同的购房需求,从而会增强房价波动的扩散效应;城市经济开放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常住人口数量差异越大,其对城市间房价联动的影响越强,城市间地理距离越近,房价联动现象越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梁晨 刘小娟 龚艳侠 赵琨 温卫娟
基于轴辐理论构建多枢纽混合轴辐式物流网络,对降低京津冀区域物流网络成本、提高区域物流网络利用率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网络成本最优为目标函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京津冀13个城市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指标预测值,以遗传算法借助MATLAB进行求解,结果发现:第一,京津冀区域内货物运输以直通和一次中转为主要形式,枢纽节点为3个时,区域物流网络成本最优,廊坊、沧州和保定将成为区域物流枢纽节点,可以加大三地的物流系统建设;第二,物流网络成本随枢纽节点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枢纽节点数量存在最优解,合理的枢纽节点数量可以降低物流网络总成本;第三,构建轴辐式物流网络要综合考虑绕行和折扣系数对成本的影响,由于中转枢纽的增加,货物经多枢纽中转的绕行成本将大于货运量整合后运价折扣产生的规模效益;第四,折扣系数对网络成本影响较大,但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贾思琪 王宁宁
遵循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引力模型建立京津冀预期物流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物流网络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京津冀物流网络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关联性,小世界特征明显;网络中节点层级明显,呈现核心-边缘空间分异特征,存在多数交叠的区域子网,同时识别出保定、唐山、邢台等城市在网络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未来京津冀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物流水平,推动区域物流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楠 魏冉
基于2018—2021年京津冀13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引力模型构建京津冀创新网络,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京津冀创新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京津冀创新网络整体的关联度和稳定性有所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内部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就网络中城市个体而言,北京和天津对河北省城市产生创新的“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廊坊和唐山也具有一定创新吸引能力,为次中心城市;河北省其他城市则表现为创新溢出或孤立状态。京津冀创新网络凝聚子群经历分化,形成主受益板块“首都圈”和“直辖市圈”、净溢出板块“环首都—直辖市圈”以及处于孤立板块的“边缘圈”。空间邻近性、城市聚集资源能力差异、文化服务及资源差异以及交通便捷差异对京津冀创新网络产生正向影响,城市教育资源差异对京津冀创新网络产生负向影响,创新产出成果差异对京津冀创新网络的影响逐渐降低。未来应提高网络关联度和稳定性、提升次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鼓励加强板块内外合作以及完善城市间创新资源配置,优化京津冀创新网络,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桂平 韩东 贾梦琴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的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结构不断发展完善,节点数量明显增多,核心节点由"双核并进"演化为"四核争辉",但也存在节点等级结构不合理、次核心节点和地方节点对核心节点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②从人口流动网络演化过程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由双核心集聚阶段发展为多中心网络化阶段,但区域差异明显。③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对人口流动网络演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人口流动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德洪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是当前我国的三大国家举措,而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也日益突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京津冀流通空间网络结构的作用就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于Logistic模型分析了流通节点城市流通空间网络结构的类型,得出"京津冀流通空间网络结构属于多中心平行型流通空间网络结构"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京津冀流通空间网络结构效率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伟肖 孙桂平 马秀杰 靳立霞
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网络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综合经济实力和交通联系2个方面分析了经济网络的节点与线路,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经济网络的结构,以剖析其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网络处于起步阶段,中部联系紧密区的经济网络最为紧密,南部联系稳定区的经济网络初具雏形,北部联系薄弱区的经济网络尚未形成。基于经济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经济网络的建议。
关键词:
节点 线路 经济网络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晨 曾坚
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6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外向功能量配置、城市流强度结构和空间联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城市与外界的联系普遍较弱,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小且外向型产业实力不足;京津冀区域内第三产业已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城市外向功能量的主要因素,但未来工业化仍是推动该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的主要动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引擎的京津两市,其外向综合服务能力尚缺乏比较优势;河北省城市外向服务倾向较强,但城市能级不足,导致其带动效应较弱。
关键词:
城市流 空间联系 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靳大伟 蒋斌
京津冀地区拥有优越的城市集群发展优势。随着区域政策、资源、人才、技术的协调融合,京津冀的商品流通网络发展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逐步推进,间接带动我国北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然而,京津冀地区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导致产品及要素还远远不能达到协调统一。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京津冀区域的商品流通发展现状,探究其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京津冀区域发展与商品流通网络发展之间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优化京津冀区域商品流通网络发展路径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经济 商品流通网络 一体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荣 张鑫 杜聪
文章选择江苏省13个样本城市2004-2013年间物流行业统计数据,基于引力模型测度了城市间的物流引力;引入物流隶属度进行辐射范围划分,呈现了江苏省区域物流的轴辐与点对点组合式的网络结构。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物流发展水平"南高北低、西强东弱";现有网络结构节点密度参差不齐,可靠性较差。为保证江苏省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自区位优势,根据功能定位和产业优势,推动城市合作;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与市场的有机集成,以有效促进各城市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